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7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一些军事重镇,远东军并不急着进攻,第一件事就是劝降。

    驻守“广宁”城的是振武将军孙克思,徐明武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

    因孙克思的封地就是“广宁”,还给这里起了个家乡名字,他自从背叛洪承畴投降吴三桂后,就将老婆孩子从东都城接来了广宁。

    这等于没有家室之累了,只要一投降,全家都安全了。

    “广宁”地处山口关隘,和大明辽东的广宁城一样,不太好打。

    当然,远东军从空中到地面都占很大优势,不是说打不过去,而是应打的话会有不小伤亡,而且会耽误很多时间。

    因此徐明武对这个孙克思开出了很高的价码,只要他率部投诚,除了保留所有既得利益、奖励七十万银圆之外,还将追加十万银圆。

    一上午,徐明武就派使者进城劝降,他们不停对孙克思说,你运气很好。

    第一,你老婆孩子都在身边,没有后顾之忧。

    第二,在你之前还没有国公级别的周军将领主动起义,你算第一个,赶上了。

    为了这第一个开个好头,给下面的起一个带头作用,我们愿意给你更大的好处,起码会有锦旗,你一定要把握机会!

    趁着现在还没开打,投降过来还算主动起义,要是开打了,那就只能算是被俘了,啥都没有了

    但是,孙克思还很犹豫,他好像并不觉得这“第一个投降的国公”很光荣。

    当然,他也不觉得丢人,毕竟他也是投降的老专业户了,跟吴三桂、王进宝等人履历差不多。

    孙克思之所以犹豫,是想借着“第一”的名声,多敲一点好处。

    双方谈判代表磨磨叽叽了一上午,加上徐明武不断用空中编队对城中进行传单投放,把“起义奖金”的好政策向周军宣传着。

    孙克思担心控制不住下面的人,被部将抢先投降了,这才退而求其次,捞了点好处后便率部投降了。

    海州之战、广宁劝降,是远东军北征灭周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此战后周军在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上无险可守,徐明武和吴三桂再一次对上了。

 第1175章 驸马阵前骂三桂

    七月底,远东军与吴三桂主力大军再次邂逅,双方对峙于金城河。

    上一次二人初遇时还是在三个月前,吴三桂御驾亲征,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先行盘踞几处兵家必争之地。

    吴三桂坐镇中军,周军两战两胜,大创远东军,一战大败前锋大将朱大能,斩杀远东军两名团总,远东军营垒被冲垮。

    最后还是徐明武亲自率军救援,及时接应了败退的朱大能,被迫退兵五十里外,搞得朱大能差点自杀谢罪。

    吴三桂首战,给远东军以严重的军事打击,让徐明武缓了一个多月不敢与其交战。

    后来两军再次对阵,徐二玩了阴招,设伏布置了机枪阵,又出动了空中编队,才把吴三桂引以为傲的铁骑引入峡谷给打废了。

    吴三桂受挫后,为了保存嫡系部队,不再派自己的精锐出战,一直让其他后娘养的小弟去打头阵,如王进宝、孙思克、王辅臣等人。

    这些小弟显然不是徐明武等人对手,远东军的这群高级将领,包括搞后勤的南钦璃,没一个善茬,几人围在一起一合计,损招层出,吴三桂的小弟们根本招架不住,一个接一个被远东军收拾了。

    到了徐明武与吴三桂第二次对阵时,明周两军的兵力已趋于平衡了,明军的军事力量要力压一筹周军。

    由于叛东立国已经经历了大半年的战事,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又跟远东军打了大半年,吴三桂深感兵力、财力严重不足。

    更可气的是,远东军又搞了这个招降政策,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纷纷离心离德,各有图谋,大周王朝的处境岌岌可危。

    八月初五,徐明武略事休息,骑马出营查看敌情。

    沿河驻防的远东军将士们,见总督大人亲临,立时高声欢呼,响彻十里连营。

    徐明武打马来到前沿,一手按着冰凉的剑柄,一手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河对岸周军的布防。

    但见吴三桂的大军依山傍水下寨,鹿砦壕沟,遍布阵前,把整个军阵围得如铜墙铁壁一般。

    最重要的是,周军的营寨上竖起了宝扇龙幡,说明吴三桂的“圣驾”就在其中。

    观察半晌,徐明武不由得赞叹一声:“吴三桂这厮果然有治军之才,只可惜他不走正路,不学好偏偏学人家造反当皇帝!就他那副高龄,造反成功了能干几年?”

    周围诸将哈哈一笑,嗤笑之语不绝于耳。

    “秦时月,我军的武皇炮都拉上来了吗?”徐明武问。

    秦时月在马上欠身回答:“回总督大人,我军五十门武皇炮全都布置完毕!只等大人一声令下,顷刻间将贼军营寨轰的灰飞烟灭!”

    没等徐明武再说话,周军营寨突然响起了三声炮响,高大上等几十名护卫“刷”的一下,围在了徐明武周围。

    徐明武不禁一笑:“哎,瞧你们那紧张样,老子又不是皇帝,没那么金贵。”

    “大人,是吴三桂那老贼来了!”有将领大叫道。

    徐明武放眼一看,只见宝扇龙幡遮天蔽日而来,吴三桂果然在一群将领护卫下,缓缓来到河岸边。

    诸将齐齐看去,年轻的小将们人人激动,对面的大爷可是教科书中的人物啊,今日可算亲眼所见了!

    徐明武打量着吴三桂,满脸白须的吴三桂同样远远地隔河打量着他。

    远东军护卫如云的气势中,人群中那位三十多岁,仪表堂堂的年轻人,气度非凡,想必就是大明的驸马都尉、远东军统帅徐明武了。

    吴三桂猜出了他,便在马上高声叫道:“大明驸马,别来无恙啊!”

    面对这个成名已久,名气盖过三皇五帝的大汉奸,徐明武十分镇定,冷冰冰地对吴三桂回道:“千里剿贼,怎会无恙?”

    吴三桂没料到,姓徐的小子居然如此无礼,不给面子,顿时白眉一皱。

    他强忍着不快,耐着性子道:“徐老弟,话不能这么说,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儒生俗士,才不识时务,你我都是当世俊杰,当惺惺相惜,不如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就此联手,横扫天下,共创天国?”

    徐明武一愣,没想到这家伙竟反招降他。

    “真乃天下奇闻!”

    徐明武讥笑道:“吴三桂,你不过是皇明之罪臣,清东二朝之反贼,无君、无父、无廉、无耻之辈!也配与我称兄道弟?”

    周军众将见状,纷纷策马上前喝骂:“放肆!”

    “大胆小儿!怎敢君前无状!”

    徐明武哈哈大笑三声,高呼道:“君前?不过一汉奸逆贼耳!”

    他又叫道:“古有三姓家奴吕布,今有不知廉耻三桂,妙哉!”

    远东军将士立时轰然大笑,对吴贼指指点点。

    吴三桂脸色铁青,瞬间就翻脸了,用马鞭一指徐明武,咬牙道:“无知小儿,安敢如此,吾誓灭之!”

    见他急了,徐明武骂的更来劲了,他拍马上前几步,挑衅道:“逆贼吴三桂,还不速速下马跪降,自缚于南京君前认罪!”

    吴三桂脸色频繁变换,时不时带着脸部抽搐运动。

    徐明武见他不吱声,于是佯装叹息:“昔日太上皇阵前斥贼,祖大乐尚有廉耻之心,吐血而亡,你却无动于衷,想必脸皮已如城墙那般,天下第一不要脸。。。。。。。”

    御驾亲征的吴三桂本就因两线战事心情不舒,焦虑过重,肝火过盛,此时被辱,差点吐血,突然得了“中风噎嗝”之症,身体摇摇晃晃险些摔落马下。

    幸好身边大将吴国贵眼疾手快,扶住了主子。

    “回营!回营!”

    周军那边一阵嘈乱,一干金甲护卫护着吴三桂匆匆回营了。

    徐明武伸头望了好一阵子,惊讶道:“那厮是不是死了?”

    “好像没吧。。。。。。。”

    朱大能等人同样在关注。

    吴三桂是周军是核心,也是大周王朝几大势力的中心纽带,他要是一命呜呼了,什么狗屁大周王朝,立马就会内乱,成为一盘散沙。

    那时,远东军随便使点手段,就能轻松灭了伪周!

    徐明武这次辱骂吴三桂,并不是过个嘴瘾,而是一种攻心战术。

    就好像某竞技游戏,对面有个大佬很强,打团带着队伍秀翻天,我方不敌,处于逆风局。

    这时我方队伍中突然有个职业喷子,专门红字喷对面的大佬,喷的很有技巧,并非无脑,每次都喷到大佬发飙,脱离队伍追着他砍。

    有的大佬心态崩了,直接就在那挂机全程红字回喷,就算理性一点的,也无心打团和发育。

    几轮下来,对面缺乏主力大佬,团战不敌,被一波推了老家。。。。。。

    在明社会中,这是不明现象,但放在古代却也是一种心理战术,该职业喷子就是一员“名将”。

    被名将徐明武喷完之后,吴三桂的噩运只是开始,得了“中风噎嗝”之症后,回营后又添了“下痢”病症。

    “下痢”之症,也就是频繁拉稀,鬼知道他怎么就被骂得窜稀了。。。。。。

    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前线医疗条件极差,不能久拖。

    吴三桂刚当皇帝没多久,非常怕死,于是急急返回东都城,将战事由侄儿吴应期主持、王辅臣为副,二将共御远东军。

    为安全起见,他又派出大将夏国相率十万大军,阻击威慑英法殖民军,太子吴应熊监军。

    吴三桂如此安排,或许是担心太子吴应熊趁机掌权,又怕夏国相拥兵自重。。。。。。

    果如徐明武想象的那样,周军没了吴三桂,就是一群铁废!

    连周军中的“活吕布”战神王辅臣,在朱大能的骑兵师冲击下,抱头鼠窜。

    到了天武三十一年九月,远东军陆续攻克了周军久据的“武昌”、“长沙”、“泉州”一带,吴三桂大军全线崩溃,远东军乘胜北进,兵锋直指东都城。

    洪承畴等人为了怀旧,东国的地名,大多用的是大明的地名,吴周政权沿用了。

    十月,吴应期及王辅臣率部退至辰龙关,死守入京通道。

    辰龙关径狭箐密,仅容一骑,吴应期率大军跨隘口立五营,堙塞路径,凭险固守。

    吴三桂似乎忘了,关隘虽险,但人心更为险恶。

    吴应期是吴三桂的侄子,因为血缘关系成了吴周大军的主将,吴三桂赋予他全权调动兵马,王辅臣之前和吴应期有过节,正副关系一开始就很不友好,处处掣肘。

    王辅臣此人,面孔白皙,长身玉立而眉如卧蚕,酷似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这厮打仗也很猛。

    吴三桂亲征初期,便是王辅臣打头阵,击溃了朱大能所部远东军,因而得了个“活吕布”的名号。

    提起这人的出身和经历,那就有故事了,简直就是乱世的漏网之鱼!

    王辅臣本是大明一官宦人家仆佣的孩子,时值天下大乱,他随姐夫参加流寇造反,因一夜输掉姐夫的六百两银子,姐夫打算弄死他,结果王辅臣反杀姐夫逃亡。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直捣北京时,王辅臣也在其中。

    转瞬间,在南京登基的朱皇帝率军北伐,大顺军一溃千里,丞相牛金星拉走一支队伍连夜绕道蒙古投靠多尔衮,王辅臣亦随之降清。

    王辅臣生性好赌,时常从军饷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