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脸谱下的大明-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不来了……”钱渊叹道:“小舅可亲自去问问。”

    谭纶痛苦的闭上眼睛,右手大力捶了桌面一拳,起身就走。

    钱渊面无表情的直视谭纶离去的背影。

    如今,谭七指是他已经选定的人物,掌控船队,扬帆出海,这是他好不容易拥有的嫡系,无论如何也不能脱离自己的掌控。

    唐顺之叹了口气,“劳苦功高,何至于此?”

    钱渊避而不答,转头看向吴百朋,“还请惟锡兄保密,此事不可泄露。”

 第五百四十三章 税银

    吴百朋早就知道,自己这位至交好友在倭寇中有眼线,但怎么也想不到,居然是他的嫡亲小舅,宜黄谭氏子弟。

    这让吴百朋感觉浑身有些发凉。

    唐顺之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立即解释了一遍,又说:“嘉靖三十四年末,谭子直冒险亲赴台州,子理这才知晓,第二年展才南下台州,才知道谭子直被徐海裹挟。”

    “船队控于谭七指之手,此事日后还有用处,所以需要保密。”钱渊顿了顿,补充道:“当然,也是为了家母考虑。”

    吴百朋松了口气,但随即心里一个激灵,如若钱渊是南下之后才得知谭子直混入徐海麾下,那就意味着钱渊在徐海身边另有眼线。

    在心里盘算了下,吴百朋决定不再去想这些,如今徐海已死,汪直将降,再去想这些亦无意义。

    “二舅不愿再归故土……世间再无谭子直,唯有谭七指。”

    钱渊长长的叹息后是长久的沉默,前日他和谭七指见过一面,密议诸事,也将裕王有意组建船队告知,二舅已决定担负重任。

    “后面的事还要麻烦荆川公、惟锡兄。”钱渊不再去想谭维,转而说起正事,“通商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卖,适才书稿中亦有提及。”

    “铁器、硝石、粮食等均不可出海。”唐顺之一边看着手中的书稿,一边点头道:“当年汪直就是走私硝石起家。”

    “反过来倒是可以的,若能运粮回程,宁波府或浙江省以均价收购。”钱渊顿了顿,伸手将书稿翻到后面,“可适量减免下一次出海的关税。”

    “还要减免?”吴百朋眼睛都瞪圆了。

    “那当然,不过海商出海贩货,回程得利不多,所以要以减免下次出海关税相诱。”钱渊轻声道:“荆川公,可知肩上重担?”

    唐顺之点点头,“如若通商顺利,日后再正式开海禁,只怕大批农户转稻为桑、棉等物,无农不稳啊。”

    “而南洋一带盛产稻谷,可减免税银,诱海商运粮返程。”吴百朋赞道:“展才这是未雨绸缪。”

    唐顺之犹豫了下,看向钱渊,“或可以通商凭证相胁?”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运来粮食才允许你下一次出海通商,典型的官场思维,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

    钱渊在心里盘算了下,这办法说好是好,说不好也不好。

    海商出海贩货一次,获利颇丰,税银只是出海货物价格十抽一,和利润相比,差的太远,那些海商未必会在乎这点税银。

    但反过来说,运粮回程收益极少,如若官府强令,只怕走私之风再次大盛。

    “不必了。”钱渊摇摇头,“强令未必有用,如若海船出海贩货,回程不来侯涛山,那怎么办?”

    “总不能拒绝空船来侯涛山采买货物吧?”

    “再说了,一船可栽多少粮食?”

    “不管是宁波府还是浙江省,放开了收购,哪来的那么多银子?”

    钱渊伸手阻拦吴百朋的询问,点头道:“的确,税银数分,但刚开始不会太多,而且钱某也没什么把握。”

    唐顺之咳嗽两声,“总督府推行提编法,两浙、南直隶、湖广、福建等地都不堪重负,如若倭乱平息,必要再输中枢,地方如若无银……一旦浙江有洪涝之灾,农户歉收而至粮荒,朝中必有弹劾。”

    吴百朋加重语气道:“而且必然直指通商。”

    这是肯定的,虽然短期来看,通商和粮荒没有直接关系,但那些只顾着刷存在感的科道言官可不会管这些……而且从长期来看,通商如若通畅无阻,农户必然会弃稻转而种植经济作物,浙江一省的粮食产量也必然会下降。

    这些钱渊也都心里有数,在他的计划中,税银将会两分,一部分入户部,一部分留在地方上……不用说,地方官员肯定赞同,户部那边肯定不肯。

    其他的不用说,去年户部尚书方钝上奏要求开海禁通商,被嘉靖帝大骂,奏折中就有税银归于户部,户部十三清吏司外增设一司之语。

    钱渊犹豫了下,手中蒲扇停在空中,好半天才挥动一下,“再等等吧,再等等吧……”

    钱渊心思急转,模模糊糊有个念头闪过……原本市舶司是内宦掌控,或许可以从中搅合一下,也不知道黄锦或冯保会不会配合。

    最关键的是,嘉靖帝会不会应下此事……黄锦不可能私下去办这种事,也不敢向嘉靖帝有所隐瞒,毕竟这是和外朝相关的事宜。

    “再等等吧。”

    前一句略微迟疑,后一句斩钉截铁……现在真的不急,通商一事还隐于水底,等日后浮出水面再说。

    如果户部、内宦有谁黑眼珠看不得白银子要跳出来,倒是省事了。

    “现在首要的是制定章程,定下方略,此事还要劳烦荆川公,如若要人手,只管说就是,就是两京户部十三清吏司的致仕官员,钱某也有办法请来。”

    钱渊还真没说大话,户部尚书方钝的幼子和潘允端交好,女婿又是华亭人氏,去年闹了一通要求开海禁通商后,方钝和随园颇有默契。

    徐渭在来信中提过,自从上虞大捷之后,向来清廉的方尚书三番两次去钱家酒楼,刚开始还要盘白菜、青菜,后来索性什么都不要。

    酒楼主管刘洪去请了徐渭过来,方钝话里话外都在说,如今户部仓库的老鼠都打着铺盖去要饭了!

    “其次是修建码头、库房、威远城。”钱渊转头看向吴百朋,“威远城由镇海知县宋继祖主持,码头、库房……”

    “浙江巡抚来主持修建码头、库房?”唐顺之嘿了声,“展才这是大材小用啊……还亏世人赞你眼光如距!”

    “嘉靖三十一年,惟锡兄巡按湖广,先主持修建大明堂,后筑樊口城墙,如若工部不是严党自留地,只怕惟锡兄早就回京了。”钱渊笑道:“如此大才,如能能小用?”

    听好友如数家珍的说起自己得意事,平日端谨的吴百朋也忍不住面露笑意,“不至如此,不至如此,修建码头、库房,虽然事小,为兄也……”

    “哎,展才都说了,如此大才,岂能小用?!”

    修建大明堂,耗资巨大,但吴百朋精心筹划,提前竣工,而且造价比预计要低得多,工程质量也好,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

    之后筑樊口城墙,吴百朋更是亲自设计、施工、督工,为人称颂,政绩突出,可惜朝中无援,最后平调巡按江北,再之后扬州大捷,又平调浙江巡按。

    一直到钱渊在朝中力挺,吴百朋这才脱颖而出,同时也成了钱渊在浙江最亲近的盟友。

    “好了,好了。”钱渊笑道:“另选人来主持修建码头、库房,只需惟锡兄监管一二即可。”

    “展才放心,此事为兄一力承当。”吴百朋立即拍着胸脯保证。

    “另外征调的万余民夫?”

    “今年几番大战都在绍兴府,就近在宁波府、台州府征调民夫,不足处由金华府补足。”吴百朋顿了顿,“但是此番征调民夫,不以徭役名义……”

    “总督府拨付的银子?”唐顺之好奇的问。

    到目前为止,钱渊全都是画饼充饥,从几府大户、汪直手中勒索银子,用来修建威远城、码头、库房,还要挖掘运河,平整道路。

    也就是说,钱渊从胡宗宪那敲诈来的银子还没用处。

    “不不不,汪直给食,以下一甲银役相抵。”

    唐顺之和吴百朋对视一眼,都有些无语。

 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花异果

    东南地区,黄梅天气过去后,若无台风来袭,自然是烈日高悬,酷热无比。

    这种天气要外出,钱渊恨不得光着上身,穿个大裤衩!

    这时代,怕冷还好办,炉子、汤婆子都能取暖,再不济还能多穿件棉袄不是?

    但是怕热,真是要了命!

    总不能扒光脱净吧?

    就算扒光脱净还是热啊,没空调的时代,钱渊真是恨不得扒掉一层皮!

    所以,天才微微亮,钱渊就忙不迭的出了门,今天和汪直约好了再去侯涛山转一圈。

    现在约汪直难度有点大啊,这货春风得意马蹄疾,说句不客气的话,当年在他东窜倭国之前,宁波诸多大户都是要仰其鼻息的没办法,通商渠道被汪直捏死了啊。

    这也是钱渊为什么这次将通商之地选在侯涛山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不允许汪直独霸渠道的原因。

    再加上总督府内多有徽州老乡,和汪直聊的颇为投机,这厮又大肆洒金,送出去不知道多少好处,罗龙文估摸狠狠捞了一大笔。

    不过汪直也挺忙碌的,钱锐那是死都不肯上岸,所以招抚一事汪直要亲自出面详谈其他的都谈妥了,现在忙的是受降仪式。

    “面子上的事过得去就行,关键还是在这儿!”钱渊指着侯涛山,嗤之以鼻道:“话都跟你说过了,拜佛就要拜到真佛面前!”

    “龙泉公说的是。”汪直笑着点头。

    龙泉公钱渊嘴角抖了抖,自己才二十多,就是龙泉公了!

    “好了,趁着还不热,快走吧。”钱渊加快了脚步,今天不登山,但要绕着侯涛山转一圈。

    先一直向北,走到一个小湖边,钱渊在心里默算了下,距离甬江约莫四里路。

    “怎么样?”钱渊转头看向身后的一个身材矮小的中年人,这是镇海县衙工房的钟吏员。

    宁波一地河流纵横,有数条大江,不少本地吏员精通水利,是知县宋继祖推荐给钱渊的。

    “此湖狭长,距离甬江不过四里,挖掘运河通甬江倒是不难。”钟吏员踮起脚尖眺望,“但两船并行,要花费不少人手,至少好三个多月。”

    “但一旦天降暴雨,容易内涝。”钟吏员换了个方向再看看,指着北边说:“如若小湖那头能勾连河流,倒是能安全点。”

    钱渊摸摸下巴,他对这些不在行,叹了口气挥手道:“那就日后再说。”

    昨日才上岸的徐碧溪说:“钱大人,往日瓷器出海,都是以黄豆相裹,少有损坏。”

    “黄豆噢噢,豆芽?”钱渊恍然大悟,“这是个好办法还能吃,增加维生素不会得败血症,一举三得!”

    原本钱渊是准备挖掘运河,在小湖周边修建库房专门储藏瓷器他对这个时代的道路质量实在是一言难尽啊,当年从华亭迁居杭州,家里带来的瓷器至少三分之一在路上或碎或裂。

    一行人绕过小湖,从北边进入侯涛山,山势渐高,多有丘陵,又有大树遮挡,汪直环顾四周,“这块倒是不错。”

    徐碧溪带来的几个沥港老人都点头赞同,这块儿虽然有不少丘陵,但大致平整,东面又有侯涛山遮拦海风,是修建库房的好地方。

    钱渊对这些不太懂,但知道库房是为商贾存货所用,汪直对这些肯定上心,也懒得多问。

    最后一共选出三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