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脸谱下的大明-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展才坐镇东南,虽有大功,但资历尚浅,应天巡抚翁大立庸碌之辈,倒是前任应天巡抚曹邦辅有这个资格。”

    “论东南一地,吴惟锡、谭子理、唐荆川均为一时俊杰,两榜进士出身,亦有军功在身,非此三人不可。”

    张居正加重语气道:“但只有吴惟锡调任,浙江巡抚出缺,才有施展手段的余地。”

    徐阶冷笑道:“仅仅如此?”

    张居正沉默片刻才面无表情的继续说:“学生和展才当年相交甚深,知其对海贸之重视,谭纶是展才小舅,麾下多有水师,而唐荆川为展才主管海贸通商……如若这两人离任,展才只怕有失激之举。”

    陆光祖看徐阶微微闭眼,知道张居正说到了点子上,轻声问道:“师相,继任者属意何人?”

    好一会儿之后,才传来徐阶慢悠悠的声音,“不急,不急。”

    的确不急,因为浙江巡抚这个位置本就应该是徐阶的,去年钱渊以徐阶孙女婿的身份横插一杠,气得徐阶吐血,严嵩偷笑,嘉靖帝看戏。

    东南亦是朝堂,京中严嵩势大,徐阶龟缩,但严党不可能赶尽杀绝,徐党也没将所有地盘拱手相让。

    这是一种政治默契,徐阶、严嵩、嘉靖帝共同遵守的政治规矩,这种默契理应也在东南展现,只不过多了钱渊这个身份复杂的棋子。

    如若吴百朋真的调任福建巡抚,浙江巡抚出缺,嘉靖帝一定会将这个位置留给徐阶。

 第五百七十五章 福建巡抚(续)

    慈溪是地名,也是一条江的名称,上接姚江,江水滚滚向东南而去,在鄞县转了个弯,向东北方向注入甬江。

    王寅站在船头左顾右盼,周围船帆如云,远远眺望,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如蚂蚁一般到处都是。

    “商路畅通,商贾自然云集宁波。”郑若曾笑道:“据闻不仅是两浙、苏松、常州,江北及江西、湖广均有商人奔波而来,如今已近寒冬,依旧不减盛状。”

    “早知如此,总督大人”王寅叹了口气。

    郑若曾摇摇头,“展才和总督大人约定,后者招抚,前者主持通商展才一意主持通商,刻意将总督大人排斥在外。”

    “为何?”

    郑若曾苦笑道:“不外乎怕日后清算,将通商一事卷入其中。”

    王寅又叹了口气,其实只要眼睛不瞎的,脑子没坏的,都知道严党虽权势滔天,但严分宜已经七十有八,说不定哪天一跤跌倒就得升天。

    船只驶入鄞县,停靠在客船码头处,王寅和郑若曾并没有下船,一个约莫二十岁的青年上了船,恭敬行礼道:“拜见两位世叔。”

    “句章乃我等密友,无需客套。”王寅笑吟吟挽起年轻人,“此番还要请小友为向导。”

    “分内之事。”

    这青年就是沈一贯,沈明臣的侄儿,如今是鄞县生员,正摩拳擦掌准备明年的乡试。

    船只很快转向,驶入甬江,径直往镇海而去,王寅指着不远处向东南方向的另一条河流,“那是通往哪儿的?”

    “往东钱湖。”沈一贯笑着说:“不过那是死路,不能出海。”

    “那为何如许多船只都往东钱湖去?”郑若曾诧异的看着那条河流上的船只。

    “虽说宁波府于镇海侯涛山设市通商,但盘查甚严,多有大户购置茶叶、绸缎等货物,但荆川公不许出海贩货。”沈一贯笑道:“所以现在都学精明了,先确认能不能出海,弄到出海书之后,再去收购货物,而镇海县附近不许停靠太多船只,所以索性停在东钱湖。”

    “有点意思。”郑若曾点头道:“半年前展才无中生有,平地抠饼”

    一旁的沈一贯忍不住笑出来了,“此事已传遍东南,都说龙泉公好手段。”

    “当年就是少年英杰。”王寅笑道:“通晓军机,长于大局,精于选兵,数度败倭,更兼擅财计京中传闻,大司农扬言,放在唐宋,展才日后当为计相。”

    顺江而下,又是顺风,船只很快抵达镇海,郑若曾、王寅细细看去,心里诧异不已,在沈一贯的指引下迈步下了码头,沿着热闹的商市步行,附近商铺云集,来往的客商什么口音都有。

    街道两旁多有客栈、食铺,各类小吃琳琅满目,还听得见悠长的调子,“钱家猪蹄嘞,钱家猪蹄嘞”

    沈一贯兴冲冲的跑去买了四五个,回来一人分一个,一边啃一边说:“卖钱家猪蹄的多了,但这家最是正宗。”

    郑若曾无语的看着如此热闹的一幕,再看看被塞到手里的猪蹄,低头闻了闻,苦笑道:“果如传言,如飞来一城。”

    王寅踮起脚尖眺望远方的城墙,“还好远才进镇海县城?”

    “不不不,现在已在镇海县城里了。”沈一贯解释道:“因县城往东即是侯涛山,南边是甬江,只能向北、向西延展,旧城墙还没拆,据说年后动工修建新城墙。”

    “若是商船就直接停靠在侯涛山那边,入城方便的很,但客船只能停在这边码头,步行要两刻钟左右,不过年后就方便了,县衙已经出了公,年后在喏,那边修建新路。”

    虽有要事来拜会钱渊,但也不急于一时,郑若曾和王寅缓缓在街道上踱步,他们听见了无数夹杂各地方言的叫卖声,他们看见了无数新奇的货物,甚至还亲眼目睹了一场交易。

    一个看起来像个杀猪匠的粗壮汉子实则是个海商,从一个江西商人手中购得五百斤茶叶。

    边上有路人在说,“老姜过年都不回去,还要往南洋跑一趟。”

    “但跑这一趟,至少这个数字!”

    郑若曾瞄见路人比划了个手势,在心里默算了下,这一趟府衙那边至少有五六百两银子的税银。

    一行人缓缓入城,王寅低声道:“伯鲁兄,如何?”

    郑若曾思虑良久,才开口道:“勃勃生机。”

    的确,所见所闻让郑若曾目眩神迷,但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这儿有着大明他处没有的勃勃生机。

    郑若曾沉默的在心里想,这就是那位相识多年的小友想要的吗?

    这一趟来镇海,实则是胡宗宪私下所托,总督府诸多幕僚,王寅最得胡宗宪信任,郑若曾和钱渊交情最深。

    但如今,郑若曾没有一丝把握,因为他现在看清了,镇海有如今的模样,不说所耗用的财力人力,那位实际掌事者显然很早之前就有着通盘打算。

    钱宅后院,钱渊正在书房皱眉苦思,手边茶盏早凉。

    自嘉靖三十二年起,钱渊的书房向来是钱家的禁地,除了他自己,谁都不许入内,别说最受钱渊信任的张三,最受钱渊重视的杨,即使是徐渭、小妹,就连叔父钱铮都不得入内。

    当然了,如今小七是可以进的,不过她很少进因为书房卫生以前是钱渊亲力亲为,后来丢给了小七。

    抿了口凉茶,钱渊微微摇头,徐渭想得太简单了,浙江巡抚这个位置可不好坐,更拿不到手。

    徐渭密信中说起朝中欲新设福建巡抚,吴惟锡很可能被平调钱渊也有相同的观点。

    论功绩,论能力,吴百朋有这样的资格,不敢说是唯一的选择,但却是最合适的选择。

    其实钱渊并不知道,原时空中的第一任福建巡抚就是当时的浙江巡抚平调过去的,那个人是阮鹗。

    阮鹗卸任的浙江巡抚是由浙直总督胡宗宪兼任,但原时空中浙江、苏松倭乱不息,如今大抵安分下来,浙江巡抚八成是另择他人,不会再由胡宗宪兼任。

    徐渭在信中提议,可使唐荆川或谭子理上位浙江巡抚,前者名望极高,后者有军功在身,都是东南涌向出的名臣良将。

    钱渊叹了口气,如今的宁波,如今的镇海,是离不开唐顺之的,一旦唐顺之调任,他夹带里找不出第二个人选,他也难以相信其他人的节操。

    而谭纶钱渊记得原时空谭纶曾经担任过福建巡抚,再度和戚继光联手,两人交情日深,多年后戚家军北调蓟门,谭纶又担任蓟辽总督第三次和戚继光合作。

    但这一世,汪直不再作乱,虽台州战事颇多,谭纶也军功累累,但却不像原时空一般大放异彩,升迁浙江巡抚实在是勉强了点。

    推荐下, 换源神器APP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最关键的是,钱渊从来就没想过将东南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国。

    如今的东南,浙江巡抚吴百朋是他的人,台州、绍兴、宁波三地府尹都更倾向于钱渊。

    东南诸军中,刘显难当重任,汤克宽老朽,俞大猷、戚继光均和钱渊交情甚深,戚继美、卢斌、杨、侯继高更是唯钱渊之命是从。

    有诸多官武将的支持,再加上通商握有财权这很容易招人觊觎,即使只是些闲言碎语,钱渊也很难承受,毕竟嘉靖帝疑心病太重太重,钱渊不想冒这个风险。

    当时吴百朋上位浙江巡抚只能说是机缘巧合,但接任的又是钱渊的小舅谭纶别说能不能做得到,只要钱渊有这样的倾向,只怕日后再无所谓的简在帝心了。

    丢下这封信,钱渊苦笑一声,如果没有意外,无论是谁担任福建巡抚,只怕戚继光会和原时空一样南下福建抗倭。

    转头看向悬挂在墙壁上的地图,钱渊随手拿起苗刀比划了下,如若戚继光南下,台州有谭纶在,是不是可以调卢斌所部北上驻扎宁波

    这时候外间传来刻意加重的脚步声,彭峰的声音响起,“少爷,总督府使人拜见。”

    钱渊皱眉出门,接过名帖看了看,“送回去吧。”

    王寅代表着胡宗宪,郑若曾和他交情极好,钱渊让彭峰送回名帖,这不是拒绝,而是尊重。

    在心里琢磨了下,自从六月胡宗宪招抚汪直后,总督府那边和镇海再无往来,王寅和郑若曾来做什么?

    钱渊转头看了眼书桌上的那封信,微微点头,虽然不知道他们的来意,但肯定和新设福建巡抚一事有关。

 第五百七十六章 我不许

    自六月汪直来降,王寅、郑若曾和钱渊已有半年未见,再聚时感慨良多。

    这一年来,东南沿海局势骤变。

    倭寇还没来,突然有白莲教作乱,还袭杀了个致仕的尚书,之后绍兴、宁波、台州颇遭倭患,山阴会稽险些被倭寇攻陷。

    但紧接着上虞大捷,戚继光展现名将风姿,徐海败逃,汪直来降,献上徐海首级,又在镇海设市通商。

    短短半年,水深火热,陡然变得风平浪静。

    不过,所谓的风平浪静也只是表面上,事实上,直到如今,小股倭寇仍然不绝。

    王寅、郑若曾并不是从杭州府来的,他们随胡宗宪移驻处州,约莫千余倭寇盘踞在处州、温州和福建省的交界处,一旦抵挡不住官兵攻势,立即逃遁到邻省,令人头疼不已。

    寒暄了好一会儿,钱渊笑道:“汝贞兄果有干才,自嘉靖三十三年起,不过三四年光景,两浙倭患大抵平息,实是于国有大功。”

    郑若曾精神一振,开口道:“徐海已死,汪直来降,但小股倭寇更是令人头痛,去来飙忽难测,海涯曼衍难守总督大人细查沿海倭情,重建卫所,缮甲造舰,修造战船,配备佛郎机、鸟铳、火炮……”

    王寅补充道:“如今东南已有大小战船逾五百艘,三江、三山、龙山等沿海卫所均重建驻兵,总督大人这半年北上南下,唯有一丝停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