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脸谱下的大明-第5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底,和其他省份不同,浙江巡抚曾经一度罢设,前后八任巡抚有一半都被下狱弃市甚至自杀,这直接导致衙门内部的小吏、文员都有战战兢兢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被抽调到巡抚衙门,这些人的本职也是在府衙、县衙那边。

    更要命的是在于库房,巡抚名义上总管一省,但浙江巡抚是不同的……至少在短时间内,镇海、宁海是不受浙江巡抚管束的,甚至隐隐宁绍台三府都有脱离之像,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内阁对给浙江掺沙子的原因。

    侯汝谅痛苦的揉着眉心,人手略微好办一点,实在不行还能去外地借调,但没银子……

    难不成现在就去镇海要银子?

    人家会理会自己吗?

    至少这个时间段,有随园在背后撑腰,唐顺之、孙文和会乖乖听话?

    唐顺之那厮一个月三四封奏折,变着花样大骂户部,主要是骂如今的户部右侍郎赵贞吉。

    难不成让各府开始上缴常例银?

    侯汝谅都不用猜,真这么干,自己的名声一定会臭到家……谭纶可以先免后恢复,但自己不行。

    这时候,外间张师爷拿着一封信进来,面无表情的说:“东翁,镇海来信。”

    “嗯?”

    “宁波府尹唐荆川催还巡抚衙门今年欠账。”张师爷低头看了眼,“共计三十八万七千二百一十六两。”

    有郑若曾在,弄一份账目太轻松了,而且这还是扣了又扣的,实际浙江募兵、练兵、打制兵船的费用远比这个要高。

    侯汝谅都被气笑了,还有零有整的呢!

    “不入两浙,不知龙泉之重啊。”侯汝谅叹了口气,沉思片刻后吩咐,“镇海那边无需理会……宁绍台三府都无需理会,令其他府衙限期缴纳常例。”

    “东翁,只怕……”

    “先翻看账目,打听一下,浙直总督之前常例数目,只需缴纳三成即可。”

    张师爷松了口气,“属下这就去拟文。”

    侯汝谅孤身一人回了后院,这儿最早是朱纨初设,后王民应修缮而成,除了阮鹗之外,其余的浙江巡抚都驻扎此处。

    朱纨自杀,王民应下狱论死,彭黯下昭狱后被一撸到底,屠大山、李天宠遭弃市,阮鹗更是大败丧师,赵贞吉灰头土脸,胡宗宪隐有危机。

    侯汝谅在心里盘算了下,突然发现,前后这么多任浙江巡抚,目前还能平平安安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和钱渊早年投契,交情不逊徐文长的吴百朋。

    另一个是钱渊的小舅,谭纶谭子理。

    侯汝谅不禁在心里猜测,这仅仅是巧合吗?

    (

 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乱

    嘉靖三十七年率军先入闽后入赣,古田、宜黄、分宜数场大捷塑造了戚继美不弱其兄的赫赫威名。

    重新回到镇海的戚继美虽然未满三十,但长时间的领军作战的经历造就了他身上淡漠而不失威严的气势。

    但仅仅两年,戚继美没有想到,如今的镇海已非旧观。

    沿着甬江一路东进,沿途的码头不下十处,每一处都繁花似锦,人烟茂盛,吆喝的号子不时在江岸边响起。

    戚继美站在船头久久眺望,他记得自己当年随兄长南下入浙,初入杭州,见人头耸动,但在那之后,东南凋零,除却杭州等几座大城,东南沿海重镇都有衰败之像。

    而如今,戚继美嘴角动了动,露出个不太自然的笑容,远处已经渐渐从江面薄雾中显露出的镇海新城,比当年的杭州还要热闹。

    总的来说,钱渊设市通商后,跟开始,对海商贸易这一块行使的是约束多于鼓励,侯涛山一战后,约束和鼓励并重,等到钱渊入京商业大潮席卷而来,将整个东南都一口吞下。

    经过一年多酝酿后,大量的人口汹涌而来,颇有淘金模样,从内地转运来的各式各样的货物在南京,在嘉兴,在苏松,在杭州,被包装,订购,沿着水路直通镇海。

    这条利益链上,关系着无数人的利益甚至生死存亡。

    如浙江省并不靠海的湖州、金华、处州、严州,无不仰宁绍台三府而马首是瞻。

    “这边是新城,几乎都把侯涛山包起来了。”去迎接戚继美的张三指着江边说:“威远城现在设一营鸟铳兵,铁炮十尊,对面的金鸡山你肯定记得。”

    “嗯。”戚继美当然记得,两年前他就是从金鸡山中杀出,两百甲士如秋风扫落叶一般鼎定侯涛山一战。

    “继续往前,兵船码头更靠海,每日盘查甚严。”张三指挥船夫一直向前,越过镇海老城才抵达专用码头。

    镇海县城内。

    酒楼的顶层,脸上颇有忧色的孙铤和何心隐、郑若曾围桌而坐,看到戚继美进来都起身相迎。

    “拜见孙知县,拜见夫山先生”

    “好了,都什么时候了,还理会这些虚礼作甚?”孙铤迫不及待的将戚继美摁在座位上,“可接到展才书信?”

    戚继美点头轻声道:“不使两浙生乱,不使倭患再起,不使商路断绝。”

    “南下之前,展才所说繁多。”何心隐缓缓道:“刚刚接到消息,卢斌有可能被调出浙江,谭子理丁忧守孝,张元勋固守温州,总兵董邦政前些年征伐沙场,如今”

    “如今浙江无副总兵,军中诸事,继美需一力担之。”

    戚继美昂首道:“不论其他,军中必不生乱。”

    “好!”郑若曾道:“只要军中不乱,任凭侯汝谅百般手段,也难以坏事。”

    孙铤还是愁眉苦脸的模样,摇头道:“如今京中局势复杂难言,毕竟华亭上位首辅,如若将荆川公、宋府尹、杨甚至继美都调走”

    戚继美突然开口道:“那就是和随园撕破脸要大打出手,走私必然再盛,倭患必然再起。”

    “诸君何必想那么多,京中只能托付龙泉,我等只需要保东南不乱,商路不绝。”

    距离这儿四五里的老城钱宅后院。

    钱锐摇着头看着手中的信,沉思片刻后叹道:“如今的东南,就像一块令人垂诞的肥肉,拎着肥肉的人虽然手持刀枪,但却年幼身小,难以相抗。”

    站在下首的张三苦笑道:“老爷,小的只知道,少爷发了话,要给那侯汝谅一个难堪,郑先生、夫山先生出了大力。”

    “荆川公呢?”

    张三一撇嘴,“他老人家自然是看不惯的,虽然写了封信去讨债,但也没当回事。”

    钱锐将信纸递过去,“如果只涉及胡汝贞,或许”

    “绝不可能。”张三将信纸点燃,干脆利索的说:“南下传话的是周泽,他说的很清楚,侯汝谅坐稳浙江巡抚之位,有徐华亭为依仗,必然向宁绍台伸手。”

    钱锐沉默片刻后点点头,“你去吧。”

    看着张三离开,钱锐转身从暗室去了背面,安坐半个时辰才起身出屋,乘车往金鸡山方向而去。

    钱锐隐隐猜测,儿子在京中应该只是勉力抗衡,时局走向实在是难以揣测,比如卢斌。

    周泽带来了消息,兵部晋卢斌吴淞副总兵,转驻昆山、太仓州一带。

    论战阵资历,卢斌是跟着钱渊最早的,从嘉定大捷到崇德大捷,再到嘉兴府力挽狂澜的桐乡大捷,卢斌都是在钱渊的麾下听命。

    如今,虽然戚继美从江西转浙江,而卢斌却被调离,显然,钱渊在京中处境也说不上一个好字。

    过了江,径直去了招宝村,如今金鸡山下,延绵三四个村落,大都是海商家眷聚集而成。

    “方先生来了。”汪直像个富家老翁一般坐在火炉边,冒着热气的火盆上还有两个被烤的香气扑鼻的红薯。

    “老船主这日子倒是逍遥。”钱锐忍不住抽抽鼻子,笑着接过汪直递来的红薯,“不担心?”

    汪直笑得前仰后合,“方先生没听说?新任浙江巡抚据说前几天下雨,都找不到瓦匠修屋子呢!”

    这事儿虽然是真的,但也没那么玄乎,书房天花板漏水,侯汝谅随口吩咐了句,结果下面的亲兵不肯给钱去抓壮丁结果隔一天又有地方漏水,亲兵想抓壮丁都抓不到。

    汪直一边笑得直打嗝一边说着已经在浙江流传开的几个笑话,钱锐颇有兴致的不停问其实他知道的比汪直清楚多了。

    “对了,明儿就是除夕了,方先生就在这儿住下吧。”汪直搓搓手,“今年本准备回徽州,现在想想还是算了别再出事。”

    钱锐点头赞同,“前车之鉴不远啊,当年赵大洲,今年侯汝谅,不可不防。”

    临近黄昏,钱锐出去在村子里兜了一圈,毛海峰、王一枝、徐碧溪等汪直手下的头目都在。

    其实关键在这儿,只要这儿不乱,浙江就不会乱。

    可惜东南海船大都在汪直麾下,而汪直对麾下管束力度又很强,威望又很高,不然取而代之才是最好的选择钱锐知道儿子曾经是起过这个心思的,谭维就是备选的目标。

    突然钱锐脚步一顿,谭维率船队去南洋已经一个月了,怎么还没回来?

 第八百二十二章 影响力

    连续两个下马威后,侯汝谅虽然私下被气得跳脚,但并没有一丝一毫避让的心思。

    大年初一,侯汝谅不得不从自己私囊里掏银子,毕竟幕僚是自己雇的,亲兵是自己带来的……原本这些应该是从常例银里出的,但到目前为止,各个府洲没有一个缴纳常例的。

    如湖州、严州的知府推脱民力枯竭,嘉兴、处州的知府声称已经放衙,要等到正月开堂,而金华、温州的知府居然连个回应都没有。

    侯汝谅在辽东见多了脾气暴躁的将官下属,但也没见过如此不讲规矩的下属同僚……是不是觉得老子这个浙江巡抚坐不稳?

    其实这是个误解,侯汝谅是山西人,又巡抚辽东,很难理解东南这边官场、大户、商贾的心思。

    在东南,有钱能使磨推鬼,在钱渊的鼓励甚至怂恿下,商业大潮席卷而来,让东南只认银钱不认人……这点江南士林多有贬低,虽然他们自己也从中受益。

    当年钱渊兵围巡抚衙门的事,虽然没有大肆传播,但在官场、军中却是传的沸沸扬扬,赵贞吉去,如今又来了个同为徐阶门下的侯汝谅,这如何不让人警惕?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

    从嘉靖二十六年开始,厉行海禁,开海禁通商……反反复复让东南胆战心惊,直到钱渊正式设市通商。

    即使那些各地的知府,甚至杭州城内的布政司、按察司的官员,没有一个没从这场盛宴中得到好处的,或亲朋好友,或和大户合作,他们都从中得利……毕竟不仅浙江,全天下也只有一个海瑞而已。

    侯汝谅不傻,他隐隐能感觉到,官场上下对自己的态度不仅仅因为钱渊,更有深层次的其他原因。

    的确如此。

    从明面上来看,是随园是钱渊对侯汝谅的态度导致了这一切,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东南对财富的渴望,对海禁的恐惧,对商路的断绝……导致了东南对侯汝谅的抵制。

    侯汝谅觉得有点冤枉,自己南下入浙是针对胡宗宪来的……但这话儿总不能在明面上说出口吧。

    从除夕夜开始,侯汝谅就和几个幕僚开始整理留在巡抚衙门的账目……好吧,吴百朋在任期间清清楚楚,谭纶虽然不是个玩意但账目也没什么问题,问题最大的居然是赵贞吉。

    而浙直总督府留下来的账目只有个总账,没有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