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做个武侠梦-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在动手前,还有一个堡垒得拆掉,宫里还坐镇着一位太皇太后呢。

    一直没弄清孝庄到底为什么放任皇宫里的这些事情,按说毛东珠是斗不过孝庄的,连多尔衮都玩不过她。

    可神龙岛在皇宫里上下其手,孝庄一直没有反应,这不正常。

    如果想一举坑掉各方,那么孝庄的举动和后手就必须考虑进去,这个任务得韦小宝来完成。

    还没等韦小宝动手呢,异变又来了。

    洪熙官就收到了消息,葛尔丹藏在了桑结队伍里秘密进了京。

    他一进京就通过天地会的渠道联络了洪熙官。

    没办法,在葛尔丹眼中,洪喜已经是他的老师,这几年密宗和准噶尔部蒸蒸日上,大部分的功劳都要拜洪熙官所赐。

    密宗现在已经跨过了高原南端的障碍,正式跟南亚那边接上了火,还势如破竹,光复佛土指日可待。

    准噶尔部也在草原上建起了屏藩,利用人工移栽的北部林带堵住了罗刹人的南侵。

    以前到哪都砍树的准噶尔人现在变成了种树先锋,因为林带防风沙,能将他们的草场固定住,牧民们不用辛苦地远迁追逐水草,能少累点谁愿意奔命?

    此外林带还起到了迟滞骑兵的作用,南下的罗刹骑兵遇到了林带中的防卫只能望而却步颓然北返。

    不走,连吃的都没有,又随时面临准噶尔部的反扑,他们哪里还敢放肆。

    这一切,皆拜洪熙官通过易货贸易提供给准噶尔部的火炮和相关技术所赐。

    所以葛尔丹一定要听过洪熙官的意见才作出决定,因为洪熙官给他们指的路很亮堂。

    倘若鳌拜知道了自己的盟友随时都有卖了他,怕不得吐血三升。

    但现在鳌拜不知道,所以洪熙官跟桑结和葛尔丹在白塔寺会面时,不但了解清楚了孝庄按兵不动的原因,还把鳌拜的动向给整明白了。

    孝庄不动是因为苏荃,苏荃真名是舒呼礼,本身就是喀尔喀部台吉的女儿,其实她原来就是豪格的侧福晋。

    嫁过去还没圆房呢,豪格就假死脱身了,济尔哈朗瓜分到的豪格遗孀其实就是苏荃。

    至于为什么苏荃能够左右孝庄的态度,那是因为孝庄出身的博尔济吉特部就是喀尔喀部,它还有另一个称号:孛尔只斤氏。

    孛尔只斤氏是成吉思汗黄金汗帐的直系。

    顺治的两任妻子,被废了的和后来名义上的皇后,都出身博尔济吉特部。

    同样的,豪格的继福晋,也就是杀了正妻之后续娶的福晋也来自博尔济吉特部,还是孝庄的堂妹。

    喀尔喀部原来就是把宝压在豪格身上的,苏荃就是为豪格准备的炉鼎。

    只不过阴错阳差最终豪格没用上,于是他们亡羊补牢,又在顺治身上陆续投入了两个筹码。

    不成想顺治将第一个皇后给废了,对后来的皇后也不喜欢。

    孝庄因此在博尔济吉部面前难做人,两边不讨好。

    可她又不敢恶了母族,孝庄作为太皇太后,除了要考虑爱新觉罗氏的传承,同样也得保住母族的地位。

    她在豪格与多尔衮之争中为了能让儿子上位已经暗算了豪格一次,当豪格再次联络上喀尔喀部时,他们肯定也会下注豪格一边,因为孝庄不占理。

    孝庄能坐上太皇太后的位子操弄整个清廷皇室,除了女真这边的力量,最大的倚仗是喀尔喀部。

    于是苏荃就有了左右皇宫的权柄,因为太皇太后手里的人就是苏荃的人,只要不是左手砍右手,苏荃在喀尔喀部的眼里跟孝庄没什么不同。

    不管是豪格抢回了皇位还是康熙坐稳了,于喀尔喀部的效果是一样的。

    甚至于孝庄可能都知道自己的侄女被调包囚禁了,她却无可奈何,因为她还需要喀尔喀部来稳定局面。

    女真这边的爱新觉罗氏从多尔衮开始就不可靠了。

    凭心计来行事,没有根本的实力就会被手中的刀掣肘,孝庄就是这么个角色。

    葛尔丹长期跟喀尔喀部争斗,当然知道对手的底细,当他说出喀尔喀部的详情时,洪熙官都不免喟叹,长期看清宫戏被戏脑了,总认为孝庄很了不得。

    可再厉害的女人手里没有刀子就只能玩心眼,也就是常说的缺少绝对的实力,真就是只纸老虎。

    况且鳌拜也有压制这只纸老虎的办法。

    (

 擒贼先擒王(中)

    鳌拜不是爱新觉罗氏,他天然不具备登上大位的资格。

    别看康熙的人马将鳌拜视为奸臣,可他在皇族的眼中反而是最安全的。

    天下的兵马都握在鳌拜之手,说明别人对他放心。

    多尔衮不明不白地死了,爱新觉罗氏都对孝庄有了提防之心,他们的看法是只要皇位姓爱新觉罗,怎么争都行。

    喀尔喀部在皇族心中并不讨喜,他们就是常说的外戚,外戚把持朝纲,哪一代封建帝皇都不能容忍。

    所以爱新觉罗氏出身的班布尔善会站鳌拜,并不是班布尔善当鳌拜的跟班,而是爱新觉罗氏站鳌拜,其实是站鳌拜身后的豪格。

    只不过喀尔喀部势大,大家都不愿意打起来,所以不得不妥协。

    豪格也一样站在爱新觉罗氏和博尔济吉特氏中间,这就是他不能名正言顺站出来的原因。

    他是存世的最有威望的爱新觉罗氏子孙,在皇族眼中顺治是不合格的,是妥协的产物,不管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比顺治好得多。

    孝庄也只是利用豪格和多尔衮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没了多尔衮,爱新觉罗氏当然会选择豪格。

    一旦举族八旗族议,孝庄没有说话的份,照着中原王朝的思路来理解满清就是个笑话。

    女真也好,蒙古也好,什么时候族议有女人说话的份?女人是可以继承的,跟财货没有什么不同。

    为了保住康熙的帝位,孝庄就必须跟鳌拜妥协,这就是鳌拜的底牌。

    洪熙官在了解清楚之后顿时觉得可以利用,形势还不够乱,如果让爱新觉罗氏将水搅得再浑一些无疑会更好。

    韦小宝又有新任务了,海大富的病越来越重,为了保住台柱子,康熙终于给了韦小宝机会,让他出宫一趟去康亲王府上。

    实则是跟康亲王暗中联络,准备对付鳌拜。

    康亲王管着宫卫呢,虽然康熙的除奸计划不包含禁卫,可至少得康亲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行。

    而且拿下鳌拜之后的手尾也得康亲王经办,所以还需要提前打点。

    估计康熙也不会直说,而是点到即止,靠着双方的默契来行事。

    韦小宝的差事就更简单了,就是作为这个默契的标志去康亲王府上一趟。

    如果康亲王收下赏赐,就说明他纳了投名状,一旦事发鳌拜赢了,他是要吃瓜落的。

    真是瞌睡送枕头,韦小宝刚头痛不知从哪里下手呢,康熙就把路子给指出来了。

    康亲王,代善的孙子,正红旗的旗主,根正苗红的爱新觉罗氏,想要给皇族挑事,还有比康亲王更合适的人选吗?

    可还没等他出发呢,太后有召,韦小宝也只得跑一趟慈宁宫。

    假太后面沉如水,直直地盯着韦小宝看了好一会才开声:“建宁说你这个奴才很知趣,皇上说你很忠直却又不迂腐,小桂子,你说说看,哀家能信任你吗?”

    韦小宝不得不在肚子里鄙视苏荃,装什么老成呢,声音就不像,完全就是个年青妹子样。

    可他却毫不犹豫地扎了下去:“太后所命,奴才万死不辞。”

    “那就好,你把这本书给康亲王送过去,让他好生保管,别弄丢了。”

    假太后递出了一本正红镶金边的四十二章经,把韦小宝吓得汗毛倒竖。

    靠,假太后这是坑他呀。

    真的四十二章经已经被海大富盗走了,假太后这时拿出一本来,摆明就是假货。

    还真跟书里康亲王想的那样,弄丢了干脆搞本假的算球。

    要不是提前知道这一节,韦小宝怕是会被假太后坑死。

    估计苏荃也怀疑是海大富下的手,但没证据,所以她拿出一本假经书来,一箭双雕。

    她倒真是知机,懂得利用这个节骨眼来甩锅,正红旗的四十二章经本来就是从康亲王手里偷来的,现在送回去一本假货,康亲王百口莫辩。

    同时经书经韦小宝的手送出,如果康亲王真的翻起脸来她也可以推托,还能顺道试探一下海大富。

    可她想简单了,权柄是某个象征物能替代的吗?

    韦小宝敢打一万个赌,宝藏并不取决于四十二章经里的藏宝图,四十二章经只是一把钥匙,拿出它代表着在满清的阵营里有了瓜分的权利。

    现在假太后事急想让康亲王背锅,却正合韦小宝的意,有了这本太后御赐的假经书,说服康亲王不废吃灰之力,只需要点出这本经书的来路就行。

    是干吃饭的吗?八大宗亲,谁来坐那个位子康亲王是有发言权的,当初商议不定,将顺治推上皇位就有代善的份。

    甚至于韦小宝都怀疑康亲王丢书只是一出周瑜打黄盖式的蒋干盗书,演得鲜活一些罢了。

    康亲王地位超然,对皇位没念想,估计也不想参和争斗。

    可的势力大,必然要受两边的拉拢,不管答应不答应都会变得两头为难。

    所以他才故意让经书离开自己的视线:放在这,你们谁有本事谁拿走吧。

    反正代善一系下来,他们家的权势只要不造反是拿不走的。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韦小宝手上没迟疑,稳稳当当地接过了经书,还有力地回了一声:“喳!”

    他分明感觉到苏荃的呼吸都由屏住猛地放开,变得粗壮了些。

    在苏荃看来是把锅推出去了,当然放松,而在韦小宝看来是把机会接住了,悬着的心就落了地,就一个字,稳。

    康亲王比韦小宝还稳得住,康熙的御赐他大大方方地收下了,还拉着韦小宝不让走:“桂公公难得光临,今天一定要给老哥哥一个面子,走,咱们喝两杯去。”

    韦小宝却都没有却就不恭了,跟着康亲王一同进了府。

    康亲王在王府花园的水阁里设了宴,好家伙,一路把韦小宝看迷瞪了。

    即便是现代人的思维,进了这么个精美的大花园也让韦小宝目不暇接,亭台楼阁、奇石异花琳琅不断却无有重复,疑是走了入画中。

    还有一个大大的池塘,都快赶上半个公园里的人工湖了,微风拂过,水波不兴,徐徐袅袅,还有鸳鸯和鸣。

    不是人在画中游,而是住在了画里,太会享受了!

    韦小宝都觉得自己变成了土老帽,游了大观园。

    (

 擒贼先擒王(下)

    谁让魏溯难对人文景观不感兴趣呢,他就没去过京城游览,不像严晶心一样门清。

    康亲王见了韦小宝的样子心里一动,堆起了笑脸:“桂公公喜欢这里吗?”

    废话,谁不喜欢呢,搁在后世就是个园林博物馆啊,还是不可能私人拥有那种。

    韦小宝油然点头,康亲王立即跟上:“小王有一处别业,有王府一半大小,精美不下于王府,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就送给桂公公?”

    韦小宝都侧目了,这么壕的吗?

    可不等他拒绝康亲王就飚上了:“桂公公不要见外,皇上手头不宽裕,我这里却有不少祖产,我跟皇上份属兄弟,花谁的钱不是花,正好桂公公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