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农门小王妃-第6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因着那几个东宫一派的官员,竟然在赈灾上做手脚,过于愤怒,这才废了太子,也算是平息民愤。

    桓毓昭却并不这样觉得。

    很多朝廷官员也不这样觉得。

    他们开始上书,纷纷劝永安帝赶紧再立太子。

    永安帝拿着那一叠厚厚的奏疏,在上朝的时候,摔到了众人脚下。

    “一个个口中说着国不可一日无储君,逼朕早些立太子,真当朕不知道你们打的是什么主意?!”永安帝在朝堂上怒不可遏,吓得诸多臣子一个个噤若寒蝉。

    然而,正当永安帝再要点着人骂的时候,他脸色却是一变,整个人身子一歪,往一侧倒了下去!

    朝堂上乱成了一团!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监国大皇子

    永安帝当朝晕倒,昏迷不醒这事,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几乎是片刻,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百姓们人心惶惶,还有不少百姓去了城外的寺院为永安帝祈福。

    平阳侯府第一反应,却是悄悄的又给丰亲王府加了一队侍卫。

    甚至就连白太后那,也是第一时间来了口谕,让丰亲王府戒严。

    谁都知道,皇帝但凡一病倒,怕是有心人便要掀一掀风浪。

    东宫一派的不少官员浑水摸鱼,开始到处说,都是因着几位皇子野心勃勃,才把永安帝气倒。

    而甘太后更是带着人,准备去皇帝寝宫“照料”昏迷不醒的永安帝。

    却不想,白太后直接让人把永安帝的寝宫围得水泄不通,苍蝇都飞不进去的那种,除了太医,还有忠心耿耿跟随了永安帝几十年的大监,谁也别想进去。

    甘太后气得倒仰,点着白太后就骂:“好啊,你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哀家看你是图谋不轨,想害死皇帝!”

    白太后高贵冷艳的嗤笑一声,比气得跳脚的甘太后看着端庄持重得多了:“妹妹哪里的话,储君未定,哀家害死皇帝,有什么好处吗?”

    她抬眼,目光如炬的看向甘太后:“倒是妹妹,偏心废太子,世所共睹,这时候去照顾皇帝,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结果!”

    白太后一口一个妹妹,提醒着甘太后,先皇在的时候,她贵为皇后,而甘太后,却只是贵妃!

    甘太后气得脸都青了!

    其他在场的大臣们噤若寒蝉,根本不敢多嘴。

    场面一时间剑拔弩张的很!

    这也是白太后头一次,跟甘太后争得寸步不让!

    最后还是婉清长公主愁眉苦脸的站了出来:“两位太后娘娘先莫要争了,皇帝这病来得又急又重,两位太后这会儿起了争吵也于事无补,不如就先在这候着,咱们等等看太医怎么说。”

    这话看似是打圆场,但其实还是向着白太后谁也不许进的主张。

    甘太后焉能听不出来?

    只是其余朝臣纷纷点头附和婉清长公主的话,甘太后也只能愤愤的瞪了白太后一眼,憋着一口气,坐到了椅子里。

    朝臣们都稍稍松了一口气。

    只是,还未过多久,在寝宫里为永安帝诊治的几位太医,便忧心忡忡的走了出来,朝着众人作揖:“陛下是怒极攻心,心脉出了些问题。这症状来得气势汹汹,实在有些难办。”太医不敢说得太直白,他缓了下语气,“下官现在以金针吊穴,替陛下稳定着病情,再配以滋补的汤药,这样调理下身体看看。”

    甘太后有些着急,带了几分怒意:“陛下这病,到底要不要紧?”

    太医额上流着汗,苦着脸同甘太后道:“太后娘娘,都说不怕重症,就怕急症。重症通常有迹可循,慢慢调养也就是了。但急症,来得急,发病快,向来难办……”

    甘太后身子晃了晃,险些晕倒。

    甘太后身边的丫鬟们又赶忙搀扶着甘太后,急切呼唤着。

    太医吓了一跳,赶忙上前给甘太后把脉。

    这宫里头统共就三个大主子。

    眼下已经倒了一个,可不能再倒一个了。

    “太后娘娘只是太过着急了,您得注意保重身体啊。”太医把脉后,稍稍松了口气,又劝,“不然,您还是回宫休息吧。这里有内监,有太医,您只管放心。”

    甘太后青着脸,看了一眼白太后。

    意思很明显。

    她不走,她也不走!

    白太后冷嗤一声,扶着嬷嬷的手起了身:“太医说得也有道理。哀家就暂且回宫,皇帝这有了什么消息,一定要及时通传。”

    白太后表了态,甘太后索性也摆出姿态来:“哀家心系陛下,你们早中晚各使人去跟哀家禀报陛下的身体,万万不可疏忽,知道么?”

    太监们纷纷应是,恭送白太后跟甘太后回宫。

    这两尊大佛走了,殿里的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

    位高权重的大臣们低声商量了几句,也打算暂时先退下了。

    只几位成年的皇子,站在那儿,谁也没走。

    八皇子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他轻咳一声:“兄弟们,咱们在这站着也是无用,倒不如先回去,把父皇交代的差事办好。等父皇醒了,咱们差事没出纰漏,也算对得起父皇了。”

    然而他这么一说,旁人却只附和一两句,脚下依旧纹丝不动。

    八皇子就明白了,这几位兄弟,是怕他们一走,永安帝醒了,他们就错过了表演大孝子的机会。

    八皇子撇了撇嘴,没说什么,只朝着几位兄弟拱了拱拳,又跟太监们嘱咐几句要照顾好永安帝,便十分潇洒的离开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日。

    一开始,永安帝昏迷不醒,群臣虽说有些惊慌失措,但也不至于恐慌乱套。

    但整整两天,永安帝还是没醒,有重臣在重重侍卫的看守下进去探望过昏迷的永安帝,只觉得不过是两日,昏迷不醒的永安帝却已经憔悴苍老得整个人都枯败了不少。

    朝廷上下都慌了。

    废太子在此时站了出来,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父皇病重,他虽说已经不是太子,但他依旧是永安帝的长子。他的前半生都是被当做储君培养,暂时监国是他作为长子的责任与义务。

    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

    但终究大兴不能太久没有君主执政,一番争议下,废太子桓毓昭还是当上了监国大皇子。

    只不过同时内阁那边,也推出了四位辅政大臣,来同监国大皇子一道执政。

    终于拿上了梦寐以求的至高权柄,虽说只是暂时的,但桓毓昭依旧志得意满。

    只是,在他当上监国大皇子的第三日,便有刺客企图进宫刺杀永安帝。

    刺客绝大多数被诛杀,只有一个此刻逃了出去。

    逃亡的方向,却是丰亲王府。

    桓毓昭便下了一道手令,要求侍卫彻查丰亲王府。

    这下子算是炸了锅。

    白太后头一个不答应!

    桓毓昭却一方面让人围了鸾凤宫,一方面又强硬的让人围了丰亲王府!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田院判

    护卫丰亲王府的,是有三支势力的卫队。

    一是丰亲王府原本自己的侍卫,听令于阮明姿跟桓毓昭。

    再来是平阳侯府增援的侍卫,听令于平阳侯老两口。

    最后一支,便是先前永安帝拨过来的侍卫了,这支卫队,除了永安帝,谁的命令也不听。

    于是,在桓毓昭以搜查刺客为由,派人团团围住丰亲王府时,这三支卫队,谁也不曾退后半步。

    反倒是桓毓昭派去的人,成了弱势。

    桓毓昭当上监国大皇子,正是踌躇满志,志得意满的时候,被人直接抗命,面子都没了,他怒不可遏,原本跟丰亲王府就是新仇旧恨叠在一起,这会儿更是直接抓住丰亲王府“抗法”一事,大做文章,示意原东宫派系的人,在朝堂上大上奏疏,声称丰亲王府意图不轨,包庇刺客,企图谋反!

    这株连九族的大帽子一顶顶扣下来,气得老平阳侯差点在朝堂上跟人打起来。

    桓毓昭知道老平阳侯已经算是丰亲王一系,对老平阳侯也十分不客气,直接让其回府“闭门思过”,言语中多加驳斥,丝毫不顾及半点老臣的体面。

    不少原本对大皇子监国没什么意见的老臣,也因着这个寒了心。

    他们算看出来了,这桓毓昭,是半点容人之量都没有。

    八皇子据理力争:“小婶婶身怀六甲,父皇又派了卫队去守卫整个丰亲王府,若是真有刺客能轻松的逃入府中,那小婶婶早就遇险多次了!”

    桓毓昭皮笑肉不笑:“八弟说的没错。这正是说明,这刺客跟丰亲王府的关系匪浅,所以才能这么轻松的入府啊。”

    八皇子冷笑:“大哥好似看到刺客逃入丰亲王府一样!谁看见了,让谁站出来说!——刺客逃跑的方向,又不是只有丰亲王府一栋府邸,为何单单围了丰亲王府?大哥究竟是在找刺客,还是在借题发挥?!”

    他说得不客气极了。

    桓毓昭却不再跟桓毓鸣掰扯这个问题,他只冷声道:“父皇的安危是第一位的!眼下最重要的,是把一切可能性都扼杀在萌芽中!丰亲王府作为我们大兴亲王,更应该以身作则,主动让侍卫搜查府邸,洗脱怀疑!而不是眼下这般,拒不从命,抵抗王法!这如何让人不怀疑丰亲王府是不是背地里做了什么见不得的事!”

    八皇子要气得发疯。

    他这大哥真是脑子有坑,但凡是有些脑子的,赶紧趁着自己执政的时候,多多做出亮眼的政绩来,让群臣百姓们看到,他是有胸怀与才干把这个国家给经营好的。

    而不是像现在,一朝得权,立刻用权利铲除异己!

    更别说,他们小叔丰亲王现在还没在京中,府里只有一位身怀六甲的王妃!

    八皇子心里暗骂,活该父皇看不上桓毓昭!

    就这,父皇能忍他这么多年,已经是父皇有雅量了!

    桓毓昭铁了心要给丰亲王府好看,他正准备下旨抵抗格杀勿论时,一名太监急匆匆的跑来,同桓毓昭道:“大皇子,不好了,鸾凤宫太后娘娘那边头风发作了!”

    桓毓昭狞笑一声。

    他先前以“保护两宫太后,防止刺客刺杀太后”的名义,派了一支侍卫队,围了鸾凤宫。

    其实就是直接禁足了白太后。

    这一点虽说朝堂中许多老臣不满,但桓毓昭打出来的旗号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来,也就只好作罢。

    桓毓昭冷笑一声,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头风发作便头风发作,叫个太医进去看看便是。”

    他又吩咐下去,“为了保证鸾凤宫太后娘娘的安危,除了太医,任何人一律不得进入鸾凤宫!”

    太监领命下去了。

    不多时,两名穿着太医服侍的太医,拎着药箱,匆匆的进了鸾凤宫。

    而又过了大半个时辰,这两名太医又拎着药箱从鸾凤宫出来。

    有太监向桓毓昭回禀,说太医说了,太后娘娘是急火攻心,导致头风发作,需要好生休养。

    桓毓昭更是有恃无恐:“既是如此,那孤派人围了鸾凤宫,也是为了让鸾凤宫的太后娘娘好生休养,莫要卷入到一些没什么意义的事中去。这也是为着鸾凤宫太后娘娘着想。”

    朝臣们也只能随他去了。

    只是,永安帝的寝宫内,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