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元始之章-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午饭时分,趁着众人聚集在一起用饭之际,带弃取出了那封战书,征询一众人的意见。随即,众人一面慢慢进食,一面认真传看,待饭毕,已全部看遍。
只见项野神情郑重的道:“那位大刀李炳与李义明根本不是同一宗族,乃是王都之中久负盛名的第一强者。想不到对方居然请动了此人,据说其距离宗师之境只差了一线,手中一柄斩马大刀使得出神入化,带弃统领千万不可小觑。”
此时,一旁那临官氏也真诚的劝阻道:“之前小妇人也曾听说过此人,据先夫昔日所言,一般普通些的宗师之境强者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带弃兄弟千万不要为了我们母子二人以身犯险,且再忍耐几日,待我师兄庆卿赶至,想来便没有什么大碍了。”
“什么,大侠庆轲是你师兄?”闻得临官氏此言,旁边项野与熊智异口同声的道。
原来,这庆卿便是庆轲,出身于齐国,乃是一位天下闻名的大侠客。
“正是,师兄早已踏入了宗师之境,三年前路过王都之时曾约定会再来一趟,届时将领了犬子随他往齐国习练武艺。认真的算算时日,应该便是最近这几日了。”临官氏认真的应道。
“远水解不了近渴,无论如何,今日之战我是去定了。其一,对方指名道姓约战的是我,如若不去,今后如何在这王都之中立足。再者,只要对方不是大宗师之境的高手,我都有把握能够全身而退。其二,只有如此,方能争取一点时间从容挫败对方的图谋。届时,等到那位大侠庆轲赶至,刘夫人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带弃正了正颜色,缓缓解释道,随后又望向一旁的邓裕,问道:“邓副统领,昨夜议定的那件事安排得如何了?”
见问,邓裕急忙应道:“昨夜在下已与惠施师叔紧急商议了一番,师叔答应今日便着手办理,最迟后日便会有结果了。”
“那今夜怎么办,大家一起去么,要不要调集锐士营?”一直静坐不语的姜好此时开口问道。
“调集锐士营恐有不妥,一来锐士营毕竟是公子私兵,公然出动名不正言不顺。二来,此事纯属私人事务,要调锐士营必须禀报公子。今夜,我们几人前去便足矣。”闻得姜好竟想调集锐士营,旁边颜渊急忙阻止道。
眼珠一转,姜好随即附和道:“有道理,今夜就我们几人前去会一会他们吧。”
随后,邓裕、熊智二人纷纷表态参与其中。
眼见诸人皆摩拳擦掌的准备当夜大干一场,心中权衡再三,项野终是艰难的道:“今夜恰逢一位义兄庆生,请恕在下无法奉陪了。”
当日下午,几人早早的结束了一应锐士的操练,齐齐聚于带弃的居室内,细细的商议准备了一番,便急急的离开了公子府。将幼童托付于一位年长的女侍,临官氏也随着带弃诸人一起出发了。
来到街中,众人随意寻了处酒楼,胡乱点了几个方便易熟的菜,也没上酒,饱餐了一顿,便朝着王都西门匆匆赶去。由于不便因私骑乘公子府的车马,众人一路步行,总算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了城。待匆匆寻至那渚江附近,已是申酉交接之时。因诸人皆不清楚那浮桥位于上游还是下游,遂又分头寻了片刻,待遥遥望见上游的某处一片灯火闪烁,方才急急的奔了过去。
来到那处,却恰巧是酉时一刻,只见对方一两百人高举着火把,簇拥着一位身形瘦长面目阴鸷的中年男子正守候在一处山石堆砌的码头前。码头的一侧,一道漆黑的浮桥,宛若一条巨蛇,向着江面中心处蜿蜒而去,在桥头的左右两侧,已各自燃起了一堆熊熊篝火。
“临官氏,想不到今夜你也敢来。”望着众人渐渐走近,阴鸷男子狞笑一声,朝着身旁一人使了个眼色。
“哼,李义明,休要得意。”冷冷的望着那位阴鸷男子,临官氏轻轻一哼,便转过头去,不再理会。
得了李义明指使,那人随即取出一道烟火,迅速的点燃,顿时,伴着一声炸响,一道红色的火箭在夜空中绽放了开来。
几息之后,从浮桥中央处缓缓升起了一团巨大的灯笼,灯笼升高到一定位置便不再上浮了,只是静静的悬在那半空之中,如一轮巨月,将浮桥与江面的中心处照得一片明亮。
随着灯笼升空,从那处传来了一道滚滚如雷的声音,“久仰锐士营带弃统领的大名,在下楚都大刀李炳,已恭候多时了。”
闻声,带弃疾步行了过去。身旁那姜好等人意欲跟随,却被那群人拦阻了下来。
只听得那阴鸷男子淡淡的道:“今夜乃是带弃大人与大刀李炳的生死决斗,其他人等请勿靠近,也不得搅扰。”
与此同时,人群之中蹿出了几条气息强大的身影,隐隐追在带弃身后在浮桥入口处站定,将浮桥严严实实的堵住了。
为防对方手执的是宝刀,带弃今日特意从府中的武备库内取了一杆浑身由镔铁打造的长矛。此际便拖在桥面上,一路急急的朝着静候于浮桥中心处的大刀李炳行了过去。早在踏上浮桥的刹那之间,凭借着玄元虚空诀的超强感应之力,带弃便发现浮桥两侧的水面下埋伏了不少武者,心中冷笑一声,也懒得去点破,只是外松内紧的谨慎穿行。
待带弃行到浮桥中心处,便见一位身高体长的中年男子拄着一柄以织锦紧紧包裹住刀刃的长柄大刀,静静的立在那处,冷冷的注视着自己。
“我的斩马大刀,重七十八斤,长九尺八分,刃三尺二分,自打造之日起,至今,共斩杀武士之境武者百余人,宗师之境强者三人。自三年前封刀退隐之后,此刀便未尝饱饮人血了,今日我大刀李炳迫于无奈重入江湖,少不得以你之血祭此刀。”中年男子淡淡的道,一面轻轻的解开一层层紧紧包裹在刀刃外的织锦,一面将冰冷的目光投注在带弃身上,仿若望着一位死人一般,眼神之中,夹杂了几分癫狂与一丝恨意。
第三十五章 大刀李炳
感受到大刀李炳目光之中透露出来的隐隐恨意,带弃随即联想到了什么。目光凛然无惧的与其对视着,单手轻轻的提起了镔铁长枪,将握枪的手藏在腰后,又以枪尖斜指向了对方的眉心之处。
考虑到对方已在浮桥下埋伏了不少武者,岸上又布置有一两百人马,担忧临官氏与姜好诸人的安危,又感应到李炳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势比之前的朱英还要强上一线,已与江上偶遇的那位白发舟子相差无几,带弃神情渐渐郑重起来,打算甫一接战便直接施展出传承自上宇天工殿的战戈五击。
片刻之后,李炳已将包裹在刀刃之外的织锦层层解下,面上现出一片肃穆之色,以双手轻轻抓住长长的刀柄,又缓缓扬起,突然暴喝一声,举刀朝着带弃狠狠劈去。随即,一道刚烈如雷,又轻柔若风的刀势疾疾的划向了带弃。刹那之间亮起的刀光,令夜空中那团灯笼所散发出来的那片明亮也为之微微一黯。
就在李炳发出那雷霆一击的同时,带弃那一记战戈五击之破击之术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发了出去。顿时,一点极精极纯、无坚不摧的枪意,一路摧枯拉朽的破灭了那道刀光,又余势不减的轻轻点在大刀李炳的眉心之处,随即,在其眉心之处留下了一点细微的红印。
双目瞪得浑圆,目光中流露出一丝不可思议,大刀李炳如醉酒般缓缓的倒毙在桥面上。此时,其外面看起来并无丝毫伤痕的头颅内,已被之前那点枪意击得一团粉碎。
缓缓呼出一口长气,带弃也有点意外,那大刀李炳十分强大,比之前其对战过的那些所谓强者简直高出了一个层次,本以为会大战一番,谁知道一记破击之术便将对方一举格毙。待缓过神来,却猛然发现手中的那杆镔铁长枪不知何时已消失不见。原来,就在方才带弃那一记破击之术击出的瞬息之间,整杆长枪便承受不住的碎为了一堆铁屑,纷纷扬扬的洒落在桥面上、江水中。
轻轻的拾起桥上大刀李炳所遗留的那柄斩马大刀,带弃挥舞着适应了片刻。随即目光灼灼的瞪视着浮桥之下,大喝一声,“你们都出来吧,不必再躲躲藏藏了,大刀李炳已战死了。”
几息之后,数十条身影急急的从浮桥两侧的水面下蹿了出来,旋即沿着又窄又长的浮桥排成了一条长蛇。甫一站定,就着半空中那团灯笼所散发出来的明光,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浮桥的中心处。呆呆的望着桥面上那具倒毙的尸身,一众人面上神情可谓是精彩纷呈,有诧异的,有震惊的,也有惊惶与骇然的。
之前二人的生死大战没有爆发出众人想象之中的剧烈动静,若非带弃主动出声,此际他们都不知道二人之间爆发过战斗,也不知道战斗已然结束,更不知道被他们视为王都第一人的大刀李炳此际已死在了带弃手里。
片刻之后,一众人回过神来,纷纷举起手中各式兵刃,分前后两路围着带弃凶悍的冲杀了过去。与此同时,其中一人又迅速的发出了一道代表着李炳已战败的紫色火箭。
轻轻舞动手中斩马大刀,一阵急速的前趋后退,带弃与一众埋伏的武者大战了起来。
随着那道紫色火箭在夜空中炸响,远处的江岸上,之前聚集在码头处的那一两百人在李义明的率领下,缓缓的朝着留在岸上等候带弃的临官氏与姜好等人围了上去。其中,又有十数位一马当先的武者,一个个气息不弱,明显不是结义社之人。
眼看形势非常不利,姜好轻轻一笑,从怀中取出了一样事物,又迅速的朝着空中奋力一抛,随即,一团夺目耀眼的蓝色花朵在夜空中静静的绽放了开来。随着夜空中蓝色花朵的绽放,从岸上不远处的一片树林中急急的蹿出了一大群黑压压的人影,粗略估计,足有两三百人。
原来,当日下午,趁着带弃等人不备,姜好悄悄的召集了锐士营各小队中的一众行动组长,将当夜带弃与大刀李炳的约战之事坦然相告。并再三说明,此乃私人恩怨,纯属个人行为,愿意到场相助的是人情,不愿意出场相帮的则是本分,不必强求。谁知道,一众行动组长回去私下里一阵分说,绝大部分的锐士都摩拳擦掌的表示自愿前往助阵,以壮带弃声威、不坠锐士之名。于是,便出现了眼前这一幕。
少顷,随着那数百锐士迅速的聚集在姜好诸人身旁,两路人马便渐渐的接近了。因此次锐士乃是私自出动,姜好也不好鼓噪他们主动发起攻击,而对方李园府中的那位领头门客与结义社的李义明,眼见此际姜好一方人多势众且一个个气息不凡,更是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双方便在这江岸边的码头上隐隐的对峙了起来。
正在此时,一阵雄浑豪迈的歌声从江面上突兀的传了过来。闻声,双方人马纷纷不约而同的扭头望去,在远处半空中那团灯笼的余光映照下,只见,一位铁塔般的魁伟壮汉,足下踏着一段粗大的树木,肩上扛着一柄巨大的铁锤,正急急的乘风踏浪而来。只听其口中高声唱到,“梦里思东海,花时别岱宗;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待接近到江岸边,壮汉举目望了望不远处灯光映照下的浮桥,洒然一笑,自嘲道:“原来那处便有一座浮桥,之前却是多费了一番手脚。”随即足下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