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兵道争锋-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在张圣看来,以联合军的军事力量,去攻打一个已经征战了一年,国力已经非常衰退的齐国那肯定是必胜无疑的,而事实也证实了张圣的推论没有任何错误。

    诸侯军的确是势如破竹,直接一路横推到了临淄,但就在临淄那么几天,居然诸侯军被齐军反偷袭,然后韩王成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死在乱军中了。

    最重要的是,自己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三千击刹弩兵全军覆没了。

    收到了消息的张圣差一点就晕厥过去了,就好像自己辛辛苦苦积累了一大堆牌,结果败家子一把把这些都给输出去了,要知道以现在韩国的体量根本就撑不起太多损失啊!

    更何况这次击刹弩兵有很多都是跟随了自己数年的精英,想要重新练出来可太难了。

    虽然韩国有张圣这种人物,但因为自身体量,所以也对称霸没什么兴趣。

    但失去这么多击刹弩兵,等于是狠刮了一刀,对虎狼环视的韩国来说,可不是好事。

    “取韩国……”李适听到陈知白的话,眯起眼睛道,“怎么取?”

    “让张圣再给我们做次使者!”陈知白道:“韩王身死田齐,不论过程如何,项策羽作为盟军统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邀请张圣一起去向义帝斥责项策羽这不过分吧。”

    “若他装病,或者推脱给别人呢?”李适听到陈知白的话开口道。

    “只要派遣部队驻扎荥阳,不需要我们多说什么,相信他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陈知白道:“毕竟随着项策羽离开,原本我们与项梁间的缓冲力量就少了不少。

    若事态进一步激化,那谁也不敢保证战争会不会进一步爆发。

    我相信张圣绝不希望自己的故乡成为战场的!

    既然我们让他代表我们出使义帝,那他就要出使义帝。”

    王陵听到陈知白的话,道:“这么的利用张圣,这真好吗?这个人可不是易于的家伙!”

    “谁让韩国成为了我们跟项梁间的缓冲呢,既如此,那自然要有所抉择!”李适道。

    李适已经明白了陈知白的意思,在场的人也都看懂了。

    张圣是不是自己这边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项梁的眼中张圣到底是谁的人。

    第一次李适让张圣办事算是巧合,但这次张圣联合李适一起斥责项策羽,那他跟李适间难道真的是清白的吗!

    猜疑这种东西,只要一旦产生,想要将其消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李适张圣的谋划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自己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剩下来的只是去寻找一个兵出函谷的借口而已。

    这个借口是救援韩国,还是吞并韩国都不重要,只要有了,那自己便兵出函谷!

    现在陈知白的谋划,就是为了增加借口合理性的筹码而已。

    简单的说,李适跟张圣在项梁的眼皮子底下勾勾搭搭,哪怕清清白白的,项梁看得多了,肯定也是会有所怀疑的,毕竟世人多是把别人往坏处想,而不是把别人往好处想!

    到时候项梁觉得韩国不可靠了,不论有任何的动作,那都是逼着韩国向李适靠拢,到时候李适出兵的借口就多了。

    “却不知道由谁出使韩国比较好?”李适的目光向陈知白看过去。

    如果是以前没人时,自然是陈知白前去最好,但现在陈知白掌管情报,哪有让他前去的道理,再说自己地盘这么大难道连个出使使者都还没有吗!

    “大王下属有一人选,名为陆贾,早年跟随刘季,但刘季覆灭后,便因为其认识文字,便安排到军营中教学一年,如今求到我的门下,我见此人能言善辩,是一个出使的人才。”

    张九章对李适简单说着陆贾的介绍,并且进行推举。

    因为李适抓到俘虏,基本上不识字的就丢到俘虏营服役三年,一些危险工作基本上都让俘虏营的人去完成。

    而识字的则负责军队扫盲教学一年后,只要没有犯错基本上能转正,之后他们一种是走军队的教学人员,一种则是转职成文职协助处理内政。

    反正只要是识字的人,想走出函谷关是不可能的。

    而陆贾感觉张九章跟跟自己的学派类似,便果断投到了张九章的门下。

    毕竟自己跟了刘季身上是有污点的,想要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还是投靠个同学派的大佬舒服。

    “没什么印象?”李适想想陆贾这个名字,以自己单薄的历史知识还真不知道这家伙是谁,便挥挥手道,“既然你对他有信心,那就把他派遣过去阳翟吊唁韩王成吧!”

    “诺!”张九章倒是对着李适说道,“相信他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就在李适与众人商议时,一个侍从跑出来,道:

    “大王,天水的孟西白三位将军,在陇西抓了近十万羌族奴隶,让人送到襄阳来,现在这些奴隶都在城门口待着,阻拦着道路,还请将军示下,我们是否让这些奴隶进城!”

    “十万奴隶?”李适的目光带着几分茫然,自己跟羌族战斗了吗?

    不过只是让韩知兵派支部队去周围打草谷,捉点人手干活而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啊!

 第一百九十七章 奇观兴国

    李适对张九章道,“让刘喜君去把这十万人登记造册,编入奴籍。

    女的挑选出来到坊市进行交易,男的把他们编制到俘虏营中作为劳力使用。

    其中能贡献畜牧技术的人员全都挑选出来,王陵交给处理!”

    “诺!”王陵听到李适的话,不由带着几分兴致勃勃。

    李适道:“就不要让这些人入咸阳了,让他们登记造册后,直接拉到郑国渠那边交给王二宝手中去修筑那片灌溉区,尽可能把危险任务交给这些家伙们去做。

    另外告知这些俘虏,在这三年内,只要学会穿我华夏服饰,说我华夏语言,学我华夏化,那他们在这劳动营之中表现好,那三年后就能获得我们华夏户籍。

    另外,在灌溉区建设的表现中,表现出色的人,那也能提前获得华夏户籍!”

    张恢在一侧听到这话,略带着几分皱起眉头,开口道,“让羌狄入我华夏?”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李适道,“我华夏难道还容不得给这些蝼蚁一条生路不成。”

    听到这话,周围几人脸色变了变,倒也没再多说什么。

    基本上,至少在古代华夏,看是否接受一个人成为华夏人,看中的不是一个人的血脉,而是看这个人有没有接受华夏的化,遵守华夏的礼仪。

    最典型的就是秦跟楚,两个家伙基本都是时不时的喊喊“吾,蛮夷也!”

    但被晋给揍多了,加上各种改革遵守起中原制定的礼仪,也就慢慢被中原地区接受了。

    所以,相对其他地方奴隶就是奴隶,蛮夷就是蛮夷的阶级束缚,实际上华夏制度还是相当先进,至少它不是以血脉决定一个人的上限。

    只不过拥有血脉的人,比其他人起步要高亿点点,普通人一辈子能维持住自身阶级,基本上就算优秀了,实现阶级跨越的那叫人杰。

    就算如此,李适也不认为除去为奴为婢的女人,以及掌握先进畜牧业知识的羌族技术工,这剩下来能够真正进入到华夏户籍的会有多少人。

    因为在这个年代,哪怕天地精气的出现增加了生产力,但还是少不了很多必须要用命填进去的地方,越是庞大的工程,自然越是不可能避免这点。

    也正如此,一定要给与他们希望,万事做绝可不是为政者应该有的心态。

    李适道,“告知王二宝,因郑国渠开发而入籍的异族赐姓为郑。

    因为关中全面道路建设而入籍的异族赐姓为关。

    至于长安乡底下管道挖掘与长安乡建设而入籍的异族赐姓为安。

    入籍时告知异族赐姓原因,让他们知道他们能重获新生是因为参与了我华夏发展建设。

    更让他们后代铭记,是他们祖辈付出血泪,才拥有尊贵的华姓,让他们在华夏栖身!

    这一座座的工程里面,便是有着他们先辈血汗凝聚的成果。”

    陈知白与张九章两人对视一眼,却是不约而同的开口说道,“大王仁慈!”

    他们也发觉了,李适虽然不懂得什么盘外招,但这种算计人心,不,应该是温暖人心的谋划,总之一出一个准。

    如果真按照李适这般做法,这三年这些俘虏怕是要死命学习华夏化,毕竟唯有如此才能够脱离作为奴隶的苦难,并且李适还真就为他们融入华夏做好了铺垫。

    对华夏化的构成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华夏是只敬先祖不敬神的。

    最典型的就是,基本上华夏人对每个神都拜拜,但对先祖却基本只拜自己先祖。

    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华夏化讲先祖却又不讲究血统。

    华夏每个姓氏背后谁还不是贵族了,每个姓氏背后都代表了两千年往上先辈们筚路蓝缕开创明所留下来的印记。

    这也是李适为什么要根据修建的工程来给这些人赐姓的原因。

    毕竟就算获得户籍身份,也一样会有人歧视起他们异族身份。

    这代人还好,从奴隶到平民,想来也不会奢求更多。

    但他们下一代,甚至更久的后裔,哪怕已经从化到礼仪全部融入到了华夏明,一旦谈论起先辈的功绩,也能自豪的指着郑国渠道:“我的祖辈曾经参与了郑国渠的建设。”

    所以李适就是给这些人有个信仰的凝聚力,让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华夏明的无根之萍,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有着信仰依托,比如郑国渠,比如关中的道路,比如长安这座城市。

    虽然这些工程对整个华夏来说实在是太渺小了,但这些东西却是属于华夏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们信仰这些工程,也就自然而然会快速融入到华夏明中。

    同时,李适估摸着,这些人基本上会就地安置,以后这些工程如果出现翻新或者维修,这些赐予姓氏的异族后裔,说不定比现在的华夏之人都还要来得竭心尽力。

    毕竟这些工程的翻修,就等同于给自己老祖宗修缮坟墓,自己就算是不出钱,出把力总是应该的吧。

    所以,有关这些俘虏的事,暂时就先这么的安排下去,至少先看看效果再说。

    “如果这种方法有效的话,那是不是能够开展奴隶贸”

    李适不由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阴骘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议事厅的房门:

    “用武力掳掠更多的异族人口,然后把异族人投入到各种各样的工程建设中。

    借助这些工程消化与控制异族人口,在传达劳动光荣理念的同时完成劳动改造,让异族在不知不觉间融入到华夏明中。

    这战略叫什么?奇观兴国?”

    李适心中隐约形成一个概念,但却也没打算马上实行下去,而是转过对传令兵道:

    “孟西白他们呢,谁回来了?让他过来吧!来说说,他们在陇西到底做了什么了?”

    很快的这传令兵便是下去了,不多时,白巫便是来到了议事厅中,见到李适行礼后,便对李适说起了他们在陇西的事情。

 第一百九十八章 横扫陇西

    白巫看到李适便一五一十的说起他们在陇西地区的行动。

    从白巫的口中,李适很快便了解到,天水那边跟关中是不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