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兵道争锋-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叔孙通来说,这年头能用到自己的地方不多,毕竟这时候还要持续战争。

    对他这种只钻研礼仪的儒家弟子,好不容易有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可不能够轻易错过了。

    “嗯!”李适听到了孙叔通的话,思索了一下点点头,赞同道,

    “这倒是个好提议,第一我要正式向天下宣告,统一天下的愿景。

    第二我希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尽可能的让一部分不愿战争的诸侯国投降。

    从反抗大秦的暴乱到现在,已经过去数年时间,因为战乱而死之人,少说也有数百万人。

    如果可能,还是尽量减少黎民百姓的伤亡,终归是好的。”

    “大王仁慈,若如此,那这仪式的筹备怕是要放到明年了!”叔孙通正色道。

    “放到明年秋收后,否则这般仪式必会影响到百姓正常生活!”李适道。

    “诺!”叔孙通自然恭敬的对李适道,“属下这就下去准备。”

    “大王准备休养生息一年,再行出兵?”看着李适邓陵矩疑惑的问道。

    “与楚军一战,取得了整个天下最是一等的精华区域。”张九章赞同李适道,“我们稳扎稳打,到时候着急得应该是其他的诸侯国。”

    邓陵矩理解的点点头,在大局观的理解上,邓陵矩到底差了张九章与陈知白等人几分。

    “既然准备立国,那自然是需要定都,将军可是有选择了?”陈知白站出来说道。

    “我的确是有少许的设想!既然你们都在,那我们一起谈一谈议论议论!”李适道。

    众人听到李适的话不由正襟危坐,而李适则拿出大秦地图,放在众人面前。

    而李适只指着地图道,“我们便在这里关中,这里是我们的基本盘,而咸阳的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但却有发展上限,我想诸位现在已经感觉到了。”

    “的确!”张九章点头道,“随着往来商贸都感觉咸阳有些太小了。”

    李适说道:“所以定都渭水以南,这里土地多平整,想要调度士卒也更加的方便。

    我让王二宝去修筑长安乡的地下水渠,就是为了定都长安做准备。

    咸阳的土地能养活五十万人便是极致,但对长安来说,说不定能养活一百万人!”

    “一百万”听到李适的话,众人脸上都不由向往。

    毕竟这世界上一百万人口的城市从未出现过,若在自己手上诞生,哪个臣不向往。

    而李适则继续道,“关中之内安全,封闭,夺取天下时这里是天然的屏障,让我们拥有无数次卷土重来的机会,但在治理天下时,却会成为我们的政令与商业流通的天然阻碍。

    因为天下统一后,我们需要得是从整个天下去思考,去运转,而不只是自己在关中玩耍!”

    “还请大王明示!”听到这话,张九章倒有种震耳欲聋的感觉。

    李适指着地图说道,“我将设立陪都,你们也可以理解为由我们中央直辖的特殊城市。

    这些城市会受到我们政策上资源上的照顾,其中第一个便是洛阳!

    洛阳在天下心腹位置,提升此地地位,有助于我们把握天下的局势。

    同时形成长安与洛阳两处的城市圈,使得关中与三河之地形成共振。

    一处为政治中心,一处为经济中心,形成不同区域的地区优势。”

    “听大王的意思,像这样的陪都不止洛阳!”陈知白最先从李适描绘的蓝图中清醒,神色严肃的对李适问道。

    “是的!”李适点头,看着众人说道,“但你们感觉我们统治的极限在哪里?”

    “统治的极限”听到李适的话语,众人一时间难以回答上来。

    因为他们从没有考虑过这一个问题,或者说,自从见到祖龙统一天下后,哪里来有什么极限,分明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是军队!”已经改名成张良的张圣,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开口道。

    李适点头道,“凡军队三个月能够到达的地方,是我们影响的极限,凡粮草三个月能够运输的地方,便是我们统治的极限。

    而想要提升粮草运输的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交通效率。

    到现在为止,我只找到了两种办法,一是修路,二是修运河!”

    听到李适这话,其他人脸上露出了几分恍然,倒是王二宝略带着几分畏惧的问道,

    “大王是准备全国进行修路,全部连同到洛阳,再从洛阳联通到咸阳?”

    “自然不是!”李适斩钉截铁的对王二宝道。

    这话听王二宝极其的感动,他深怕李适一个激动,便把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交给自己。

    李适道:“全国公路的修建,虽然也有考虑,但这不是首选,还是当做百年工程慢慢来。

    第一期的工程,只需要把洛阳到长安之间的道路修好,接下来的工程是运河。

    我希望从南到北修一条运河,然后从北到南同样修一条运河,两者的连接点便是在洛阳。

    从此之后,南北可以联系,商品可以交流,最重要的是,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处理起来,有运河相互勾连,至少军队一个月定能到达!”

    王二宝听到这话,不由自主的晃了晃身子,双目带着几分的茫然。

    原本在他看来,自己干完郑国渠的改造,完成长安乡城市基础建设,就应该能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了,但现在李适的这个规划下来,自己好像只能干到死了。

    王二宝不由向周围同僚求救,看看谁能够看在这革命友谊的份上拉自己一把。

    结果这些家伙一个两个家伙看头顶横木的看头顶横木,数地下蚂蚁的数地下蚂蚁。

    他们全部都避开了王二宝的目光。

    开玩笑,要是李适一句话,他们说不定自己就陷进去了。

    祖龙修了几个奇观那都把整个天下逼反,现在李适要建立南北联通的运河,一听就是一个奇观工程。

    这种东西,谁有把握一定能干好啊!

    还是你王二宝一直以来干得很是不错,就继续多担待一些吧,大家会思念你的。

 第两百九十一章 议论

    李适看着王二宝哭丧着脸的样子,便出面安慰道,

    “你放心,运河这种事情还远着。

    今年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明年立国大典开始之前修建好长安城。

    至于另外一个项目,便是修出一条长安到洛阳再到荥阳的通道,方便在荥阳囤积粮草。”

    “大王对我的信任真是刻骨铭心!”王二宝神色激动道,“但这到底是两项工程,我能要几个人过来帮忙吗?”

    王二宝说完这句话,身上仿佛冒出黑色的不详气息,虎视眈眈的看着臣团。

    臣团成员不约而同站在一起,眼中冒光的怒视,仿佛同心协力斥责这家伙不讲道德。

    “这样啊,你向来跟刘喜君搭档不错,就让他来协助你好了!”李适道。

    “大王圣明!”除了刘喜君,其他臣不约而同对李适道。

    只留下还在与王二宝用目光对线的刘喜君在风中凌乱着,我在哪?我的战友呢?

    “大王,我们扩张了数郡之地,我要编辑人口,怕要明年年初才能够过去帮忙啊!”

    怀着自救的心思,刘喜君果断表示自己正在干活,时间不是很多啊!

    “那你年后来帮忙好了,我记得治粟内史内有一副官,名叫萧何,勤勉异常。

    现天气逐渐入冬,他的工作量清减不少,便让他在今年年末来协助王少府。”张九章道。

    张九章非常清楚,如果王二宝没让其他人来干活,那自己怕就要来干这活了。

    毕竟自己算是丞相,兴建国都这样的事交给自己也是正常的,所以还是先塞个人吧。

    “萧何”李适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就让萧何来给你帮忙吧!”

    “谢大王!”听到李适同意,张苍连忙感谢,毕竟能拉一个人来算一个。

    而李适继续道,“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话郑国渠灌溉区的兴建你是完成了!”

    “大王等明年收成便是!”王二宝相当自信道,“陈禾给我保证过,从今以后只要郑国渠灌溉区一地,便足以供应整个关东的口粮。”

    李适点头道,“既然这样,也是时候让陈禾去推广他所发明的种植方法了!”

    “大人可是要官方把陈禾的种植粮食的方式在我们领地推广开来?”张九章道。

    李适道:“陈禾不喜欢做官,只喜欢跟田里的作物打交道。

    不过关中百姓已知道陈禾的厉害,只要是带着陈禾名头的种植方式推广开来并不困难。

    不过仅是这,还是不够的,陇西、蜀地、南阳和以及三河地区,还有很多的能种的田地。

    我们要让他培养出来的弟子,把他发明的种植方式,以及种植作物的讲究,传播出去。

    毕竟每亩多一两也是好的!

    至于陈禾本人既然郑国渠已经完成了,那就让陈禾去洛阳进行调研开辟新田地。”

    听到这话,原本众人还想要开口说大王仁慈的众人在这时候都闭上了嘴。

    一个个心中感叹还好陈禾在试验田没过来,不然天知道会不会冲上来掐死李适算了。

    不过,王二宝却有几分不好预感,开口道,“不知道,陈禾的劳力从何而来?”

    “自然是项楚俘虏,总不能让他们跟异族一样,去做需要拿命填进去的活。”李适道。

    听到了这话,王二宝却是不由感觉到了可惜。

    真说起来,王二宝早就已经瞄准李适从项楚带回来的楚军俘虏了。

    因为按照李适的规矩,基本上都是先丢到俘虏营里面干几年活,通过俘虏营之中的改造,让他们变得充满纪律,原本还以为自己能多些随便用的劳力,但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

    李适感叹道:“先把粮食区先尽可能的打造出来吧!等我们统一了天下拿到中原地区,就不需要这么斤斤计较的把每一寸土地都用来种植粮食了!”

    “大王,粮食乃是立国之本,可轻忽不得!”听到李适的话,深怕李适飘起来,王陵倒果断站出来,连忙给李适泼冷水。

    李适摇摇头说道:“我知道,只是我们关中与地区实际上更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而已。

    北至涿郡,南到会稽,你不觉得这一片区域才是种植粮食最好的地方吗。

    实际上在我们这些地方用于种植粮草,实际上有些浪费地利了!

    算了,我们现在还没有统一天下,就先将就着种植粮食吧。

    经济作物什么的,我先让治粟内史把种植方式与种子给储备起来好了。”

    众人一阵肃穆,他们能从李适口中听到那种天下为棋盘的气魄,但想要真正把这片土地给运用起来,普通修路是不够的,还是需要一条运河。

    因为陆运交通条件再好,跟水运比较起来还是差得太多了。

    不过想要修建一条运河,这所付出的代价,绝对不会比修筑一条长城来得低。

    听到李适描绘的景象,他们一个个都明白,从战略上来说绝对是正确的。

    就单从统治稳定性上来说,哪怕一百年,这条运河也要修建起来。

    但现实是,真要去修建这条运河了,他们看着这匪夷所思的距离,还是很抓狂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不论是会稽,还是涿郡,都不在李适的手上。

    所以李适这话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