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兵道争锋-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适看着众人倒是开门见山的说道:“也就是韩知兵是否封王的问题……

    我先说说,韩知兵成立诸侯王我是不反对,但我朝承袭秦制用郡县制管理中原。

    在国内就算是封王也只享受食邑之权,但绝对不能有独立军队、司法、人事任免等等,这与诸侯王的权利相差甚大。

    而且以后还需要与匈奴交手,韩知兵的指挥能力无人能及,尤其规模越大他发挥出来的能力就越强。

    等真正完成了统一,对上匈奴的时候,就更需要他这样的军神作为中流砥柱。”

    李适倒是把自己的想法跟文臣们说得清楚,因为李适就本身而言就不是那种装神秘的君王,与其让手下猜来猜去自己的意思,还不如把事情给说得清楚明白。

    毕竟猜对了没意义,猜错了怕是会把事情搞砸,这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听到李适的话,一众文臣不由相互对视了一眼,显然这会是个大问题。

    不过,众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向着陈知白看过去,因为比较起其他人的政治处理手段,明显陈知白处理这一类的问题要顺手的多。

    陈知白撇撇嘴,也不等别人看向自己的目光,仿佛已经习惯了干这种脏活,开口道:“大王,如果只是想要拖的话,倒也不是很难。

    “哦?”李适听到陈知白的话,到有些疑惑。

    “大王,您把分封诸侯王与虚封王爵给并列了,实际上可以把它们拆分开来!”

    陈知白从容道,“在军功体系满员后,接下来可以先封王。

    让韩侯可以先享受食邑,但并不授予诸侯王,想要成为诸侯王,则需要再立功勋,再获得诸侯王的身份!”

    对于韩知兵来说,这种程度的问题真的不困难,实际上只是李适钻牛角尖了。

    只要李适是真的允许韩知兵成为诸侯王,只是稍稍拖延一下韩知兵立国的时间与奖赏,这又有什么困难的。

    只要稍稍拆解下奖励内容就好,先虚封,后实封而已,对任何身处于政治旋涡中的人来说,做事情不会,难道拖事谁还不会吗?!

    说不定,拖延着,拖延着,然后事情就自然而然的解决掉了呢!

    “是个办法……”李适沉默了一下,道:“虚封也不是彻底虚封。

    这样吧,我的设想是,虚封首先把他们家乡作为基础食邑来分封。

    毕竟富贵不还乡岂不是锦衣夜行!

    第二步,若再立下功勋,则允许则挑选中国边远不发达地区小县作为分封。

    等满五个以后,可自行上表成为诸侯王,从此国家收回全部食邑,但会援助资助成为诸侯王的物资与军队。

    同时会帮助愿意前往诸侯王封地的百姓,运送到诸侯国过去。

    至于国家所能提供帮助的程度就按照所获得的军功而定,毕竟军功是能换到物资的!”

    李适说到这里,又想了一下,道:“满五个以后不申请诸侯王的,则视为留在中原。

    这样作为食邑的封县数目可以进一步增加,一直增加到九个为止,可传嫡系后代。

    但若没立下额外功勋,则每代除县一座,一直到只剩下最后一座。

    只要不犯不赦之罪,那最后这座食邑都会为其家族保留与国同休。

    所以国内最高封号为封君,非李姓子孙,不得称王,否则天下共击之!

    另外,我大汉依旧遵从,非军功不得封爵的标准!

    要想要成为封君,或者诸侯王,就必须要获得足够的军功,让人心服口服!”

    李适很清楚,想要成为诸侯王与封君,只有军功贵族才能够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至于其他的人想从一片荒芜之地开拓出来,到时候纵然有自己的支持,也很可能一转头,这些支持就成了当地人的嫁衣了。

    李适对张九章道:“你列一个章程,把这些细化,尤其是功勋兑换物资与官方帮助也都尽可能的将其细化,这样将来进行分封的时候,操作起来也更加的方便。”

    “遵令!”张九章微微鞠躬,一般来说,都是李适提出设想,然后张九章负责彻底落实。

    李适说道:“关于奖赏的事情先到这里,等你理出了章程,由我亲自与诸位将军的谈论。

    另外关于退伍要安排好,毕竟随着中原逐渐统一,工作重心要慢慢放到维稳与发展上!

    我曾经在与范瑾瑜商量的有关中原发展的计划书给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找我。

    当然,接下来比较重要的事情是人口发展,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关键。”

    “人口发展……”听到李适的话,张九章道:“我们在让女性成为蒙学教师,收拢孤儿到羽林卫,在两年前便是已经在执行吴越的生育政策。

    难道要进一步降低女性的生育年龄吗?凡是十五岁未结婚的女子全部加以重税!”

    “不了,当初十七未结婚我觉得女性的年龄还有点少,我让阳庆做出过女性的生产统计,基本上十八岁以下生产的,不论是对女子,还是对孩子,都有极大的风险。”

    李适挥挥手,说道,“我的意思是,想要提高人口的质量!”

    “提高人口质量?”听到李适的话,张九章疑惑的咀嚼这一个词语。

    “我现在的计划是从粮食畜牧业发展,以及经济产品等方面的一个全面计划,我觉得为了人口的稳定安全增长,还需要制定一个计划!”李适思索着说道。

    “还请大王明言!”听到李适的话,这时候的刘喜君不由站了出来,开口问道。

    因为刘喜君是负责户口编辑的,一般上跟人口有关的计划都绕不开他。

    “卫生、医疗和教育!”李适说道,“除了农业的发展,其次我们首推的自然是人。

    毕竟我们的目的是让国内的诸侯走出国门,传播我们华夏的文华,那培养我们华夏本土的人才自然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五百零九章 改正

    “想要解决卫生、教育与医疗的问题,那就先要解决最基础的问题,那就是成本!”

    李适开口道:“只有人数到达一定程度,那官方才能有提供卫生、教育与医疗与其他配套设施的基础。

    我们趁着天下还未统一,开始规划每个村庄的口到达五百户,也就是两千到三千人。

    官方便会主动给这些地方配置诊所,教社,以及基础生产物资的据点。

    到达到达这人口,我们才会想办法把这个村庄规划到我们的修路体系内,就叫做乡吧。”

    “如果规定了只有到达五百户才能够享受这些待遇,那下面的人应该会主动把当地百姓凑成五百户,甚至为了到达这个标准,说不定会发生强迁的事宜!”张九章补充道。

    张九章太了解自己手下的官僚是什么样的角色了。

    只要是上面划下了标准线的政策,那只要是正常官僚都是竭尽全力去完成上头的任务。

    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手段。

    越靠近中央的反而越是好处理,因为一般上这里人口最是密集,大家分一分五百户这标准真不难凑,但到那些边境地区,地广人稀,想要到达五百户,这肯定很难。

    所以必然会出现些强拆类的事情来凑足人口户籍,严重些的甚至抓外族人来冒充华夏人,否则这村子怕什么优惠都享受不到!

    “以关中地区和三河地区作为试点工作,然后逐步向外围扩散,目标五年完成工作。”李适思索了一下也赞同张九章的话,道:

    “强迁什么倒是允许,但需要给他们做好安置工作,并授予田地,以确保百姓生存。

    过程中闹出人命,所涉及官员去职下狱送矿山挖煤,这点张恢,你来监督执法!”

    “遵令!”听到李适的话,张恢听到李适的命令倒干净利落的回答下来。

    不过,此刻张九章又道:“若村庄基础户数出现变动,那这县数是否也要校正?

    那我们是否还按照秦郡县制进行工作,毕竟秦有41郡,有县过千,想来都会有所变动!”

    “更改,校正,明晰职权!”李适点头道,

    “秦朝制度是实行郡县制度,而我们则是实行,州牧,郡,县和乡四层制度。

    比如北方河套地区可以设立一处州牧,负责调度河套资源抵御匈奴。

    比如西域可以设立州牧,拥有便宜行事,应对西域诸多事务。

    比如燕辽之地也可以设置州牧来整合各地的资源,从而应对各地出现的问题等等。”

    几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倒也没太大反对。

    因为从上层来说,多一层的官位,对官员来说就多了几个位置,他们自然不会反对。

    而对下层来说,实际上李适通过军田与教社,的确已经把权利伸到基层,现在只是彻底的确立李适的权利而已,这并不是空话。

    “若我们的基础管辖以乡为基础,因军功授爵再赐予食邑时是不是以乡作为基础,而不是以县作为基础!”张九章询问道。

    因为县一级是郡县制的最低管理单位,若说赐予别人食邑,肯定以县拿出来作为食邑的。

    但现在经过基础变更,已经能管理到更进一步的乡,那再拿县出来作为食邑,张九章等人又感觉有点不太合适了,这给得有点太多了!

    “我们知大王乃是白衣出身,自然不会亏了一路跟随的老兄弟们。

    但大王赐予他们基础的食邑,即是希望他们能够与国同兴,也希望他们在成为诸侯王前积累管理人才,不至于成为诸侯王之后一点管事的人都没有。

    不过精气大增,大王有长生之寿,难道还怕以后亏待了一路跟随的老兄弟嘛!”

    陈知白帮腔道。

    张九章也不多说话,在李适看不到的角度默默对陈知白笔了一个大拇指。

    李适听到陈知白的话,到是想到了这个世界与原来的世界有所不同。

    天地精气的变化,带来的寿命增长,虽然说只有活到了天人水准才能增加寿命,但不论怎么说,陈云是已经到了天人了。

    他的寿命至少两百年起,如果后来再出几个跟自己差不多的精天赋的人,以县分的确可能会出现不够的情况,甚至以乡分都有些不稳妥。

    不得不说,李适虽然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拿主意,但是听到正确的建议,还是会进行改正。

    此刻连连点头道:“你们二人倒是提醒了我,便按照你们所说,把食邑从赐县改为赐乡。

    另外再次强调,除了第一处乡为他本人所属郡的本地,其余乡都是大汉边疆地区。

    至于其他乡则按照他们的功勋给于他们配齐官方设施,否则他们哪怕自行增加人口到达了第二个乡的数目,但给与的配套设施也只是第一个乡的标准。

    我希望他们能多多向边疆地区开拓。

    如果他们的后代不肖,我收回封地,也能快速接管他们已经开发的土地!”

    “大王英明!”张九章又道:“一个乡有五百到六百户,但城市发展会越来越多,人口也会越来越多,那到那时候我们怎么样控制每个乡的人数!”

    “从田亩上控制吧!”李适思索着说道:“首先每一个村庄基础授予足够六百户人口生存的基础田地,但这些田地是官田不得买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