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禁区猎人-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没有相应的设备,只能等回到研究会后,才能用基因库分析他的身份。”

    说到这里,何子鸿看了一眼林朔:“如果林先生或者魏队长认识他的话,那我们就省事多了。”

    “我不认识他。”林朔摇了摇头。

    “我也不认识这个人。”魏行山说道,“不过他临死前,我听他躲在山洞里喊过几句话,好像是韩语。”

    “韩国人?如果是这样的话……”anne这时候说道,“他应该是受雇佣的,情报是别人提供的。”

    “嗯。”林朔回想起树干上哪行歪歪斜斜,比小学生写得还难看的字体,认可了anne的判断。

    “不过,既然是受别人雇佣的,那应该就不止他一个人。”anne忧心忡忡地说道。

    何子鸿听了脸色一变:“anne小姐,你判断,这里附近还会有枪手?”

    “十有八九。”anne叹了口气,“目前这件事没头没尾的,他们的目标显然还没达成。而且他们既然知道林先生的存在,那就绝不会只派一个人来达成他们的目的。”

    “那可怎么办?”何子鸿急道,“到底是谁想对付我们?”

    “老头儿,这个你甭担心了。”小八说道,“八爷我已经放话出去了,你就等消息吧。”

    小八这句话刚说完,众人就听到一声鹰唳。

    一抬头,众人发现营地上空,有一只老鹰正在不断盘旋。

    林朔微微一眯眼,认出了这只鹰。就是那只被小八一巴掌扇到石头下的黑耳鸢。

    这只老鹰没飞下来,在天上一直盘旋着,一声一声地叫着。

    小八听了一会儿,嘴里也发出一记鹰唳声,腾空而起。

    这两只鸟就开始在营地上空不断盘旋,就跟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似的,鹰唳声不绝于耳。

    十分钟后哦,小八下来了,郁闷地说道:“这只鸟有点儿笨,话都说不清楚。”

    “它说什么了?”anne问道。

    “它说它刚才在这里附近飞了一大圈,发现这里附近,有好几个人都趴着,一动不动。再远一点的地方,还有一队人在山里走。”

    “能具体一点嘛?具体方位在哪里,有几个人?”

    “婆娘,你就别难为它了,它毕竟是只鸟。”小八说道,“它的概念里可没有东南西北,又不识数。不过没关系,它会带我去看看的。一会儿我回来告诉你们。”

    “哦。”

    小八正要腾空而气,却被林朔一把捏住了爪子。

    “朔哥,怎么了?”这只鸟一边扑腾着翅膀,一边问道。

    “小心点。”林朔叮嘱道。

    “知道了。”

    ……

    这天下午,六个身穿迷彩服、荷枪实弹的壮汉,正在密林间走着。

    其中为首的一人,身高一米八左右,身体的厚度和宽度异常惊人,整个人就像木墩子一样壮实。

    他的脸上,有一道从左眼眉骨一直延伸到嘴唇边的伤疤,似是爬了一只肉色的蜈蚣,狰狞可怖。

    他的身后,背着一张巨大的秦弩。

    这张秦弩的两条弩臂有人的胳膊那么粗,两边各长一米,背在他身后,就好像一双张开的翅膀。

    这群人五天前陆续抵达蒙古国境内,汇合之后坐上三艘快艇,沿着黑龙江直抵贾林达。

    到了中俄边陲小镇贾林达后,他们开始分散。

    其中一部分人,埋伏进了外兴安岭等待指令,另外一部分,也就是这六个人,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那就是在某处山峰顶部,建立一个临时的信号基站,以便于彼此之间的通讯。

    这个信号基站,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军用通讯设备,是美洲某国军工的最新产品,外观非常隐蔽,信号范围可达一百公里。

    到达预先计划的山峰,再建立好信号基站,这些事情忙完,已经是今天上午了。

    这三天扛着设备跋山涉水的,六个壮汉几乎累脱了型,刚刚把通讯建立起来,就接到了一条不太好的消息:

    那个距离目标队伍最近的狙击手,居然提前开枪了。而且他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后就被对方找到,被迫自杀。

    “我操他娘的韩国棒子。”疤脸汉子这一路都是骂骂咧咧的,“临死前最重要的一条信息,说得居然是韩语。这他娘谁听得懂?”

    “头儿,您消消气。”身后一个壮汉说道,“我在韩国待过两个月,说不了韩文,但勉强能听懂几个词。”

    “那他到底说了什么?”

    “他说得太快了,我基本上没听懂。”

    “你小子是在逗我玩是吧?”疤脸汉子掏出别在大腿外侧的手枪。

    “别别别!”身后那壮汉慌了,“我听懂了其中一个字!”

    “什么字?”

    “鸟。”

    “鸟?”

    “对,鸟。”

    “你玩鸟去吧!”疤脸汉子拉开了手枪的保险,把子弹顶上了膛。

    “头儿!真的是鸟!”壮汉都快哭了,“发音有点像‘词耶’,念快点儿。”

    “好像是有这么个音。”疤脸汉子点了点头,脸上的肌肉抖了抖,似是想起了什么,“听上面说,那个人身边,确实跟着一只八哥鸟。”

    疤脸汉子正喃喃自语着,遥遥传来一声鹰唳,他顺着声音一抬头。

    湛蓝的天空里,有只黑影在盘旋,看形状是只老鹰。

    疤脸汉子稍微思考了一下,用手搭了个凉棚,仔细地看了看天上这只老鹰,随后脸上闪过一丝狞笑:

    “倒是聪明,知道躲在鹰上面。”

    说完这句话,他一伸手,把背上的秦弩取了下来。

 第三十章 铃儿叮当响

    疤脸汉子解下自己背上的秦弩,却不着急上弩箭。

    他继续抬着头,看着上面那只老鹰。

    天上的老鹰,看上去比黑点大不了多少。

    其他五个壮汉看到疤脸汉子把弩拿下来要打鹰,心里也是一阵跃跃欲试,摸了摸身上挎着的枪。

    不过他们对自己的枪法,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这个距离下,一枪放上去能保证不丢脸的,只有疤脸汉子。

    “头儿,怎么还不动手?”其中一个壮汉问道。

    “小子,我教你一手。”疤脸汉子淡淡说道,“你别看这老鹰好像飞得慢慢悠悠的,那是错觉,它其实非常快。无论是用枪还是用弩,在这个距离下,不先吃透它怎么飞,那是打不着的。”

    “鹰在天上那还不是随便飞啊,还能知道它怎么飞?”那壮汉问道。

    疤脸汉子没有回话,继续抬头观察了一会儿。

    然后,他把手上的秦弩往地上一放,双脚踩住弩的弓弦,双手抓住弩臂一提,“咔擦”一声,给弩上了弦。又从背后抽出一支两指粗的弩箭,安装在弩槽里。

    疤脸汉子抬头,举起手中这张巨型秦弩,几乎没有瞄准就扣动了扳机。

    “嘣”地一声,那枚两指粗的弩箭就上了天。

    其他五个壮汉从地上看去,只觉得那枚弩箭一开始快若闪电,几乎猝不及防。

    等目光捕捉到它时,却发现它已经慢了下来,而且上升的速度越来越慢。

    而且这枚弩箭的位置,距离天上那只鹰,也差了不少。按老鹰目前的飞法,八竿子打不着。

    五个壮汉仰头看着,觉得这一发要落空,心里已经在盘算一会儿怎么安慰疤脸汉子了。

    这家伙脾气不太好,急了真会杀人。

    这枚弩箭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上升势头越来越慢,逐渐开始晃晃悠悠。

    眼看去势已尽,箭头开始不断颤抖,就要往下掉了。

    偏偏这个时候,天上的那只老鹰一振翅膀,转了个大弯。

    一声鹰唳传来,这只老鹰居然被射了个对穿!

    五个壮汉抬头看着这一切,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

    这只老鹰飞得好好的,本来没什么事儿,可到最后关头偏偏一个转弯,就好像自己找到弩箭,撞了上去。

    “头儿,你可真神啊!”

    “头儿你怎么知道这只老鹰最后会拐弯?”

    疤脸汉子没有回答,他把秦弩往旁边一扔,手一伸:“枪!”

    天上的老鹰已经在往下掉了,可在老鹰上方,还有一只鸟!

    这只鸟飞得极高,看上去就是一个小黑点。

    它原本飞在老鹰的上面,一看老鹰被杀,马上一个爬升,此刻离地面更加远了。

    身边的壮汉连忙把枪递到疤脸汉子的手里。

    这是一杆装了的aw,英国货,外形硬朗而又简洁,无论威力还是精度,都在狙击步枪中数一数二。

    疤脸汉子朝天举起这杆枪,这把原本发射需要支架配合的aw,他仅用两条胳膊,就端得稳如泰山。

    跟之前发射秦弩不同,这次他仔细瞄了瞄,这才扣动了扳机。

    aw枪口火光一闪,哪怕是装着,听起来依然让人觉得心头一震!

    天空中,一团黑色的羽毛炸裂开来。

    ……

    ……

    ……

    “叮铃”

    “叮铃”

    外兴安岭的群山之中,传来一阵阵铃铛响。

    这只铃铛拴在一头灰色毛驴的脖子下,随着毛驴在山道上走,左右摇晃,清脆悦耳。

    这铃铛声,要是被这里的山民听见,必然喜上眉梢。

    能在山里遇上龙王使者,那是一种福气。

    这里的山民,七十多年前,都生活在黑龙江以南,是中国东北土生土长的农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后一年内拿下东北。当时逃难的农民,大部分选择往关内走。也有这么一小撮人,选择往北,渡过黑龙江,进入俄罗斯境内,到这儿打住。

    不能再往北走了,再往北是冻土,人是活不下去的,只能在这儿安家。

    当时能逃到这儿的人不多,不过七十年繁衍生息,总算在这里扎下了根。

    如今在外兴安岭这片茫茫群山中,零零散散地分部着二十六个村落。

    这些村子有大有小,最小的也有上百口人。

    山民在这儿开枝散叶的这七十多年,龙王祭,慢慢成为这里的一种传统。

    龙王祭没有固定的日子,倒不是这里的山民对这个大日子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而是因为龙王祭的祭祀主持,只能由龙王使者亲自担任。

    每年的八九月间,龙王使者开始游走在外兴安岭,就跟点一盏盏灯似的,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去主持龙王祭。

    二十六个村子全部走遍,需要一个多月。

    可不管怎么走,龙王祭只能一场一场进行,顺序是个问题。几乎每个村子,都想先办龙王祭,这样他们觉得福气更好。

    考虑到山民们的这种需求,龙王使者只能每年改变一次路线,尽可能做到雨露均沾。

    这里没有手机,联系不方便。

    于是每年八九月之内,这种铃铛声,就会在外兴安岭的群山峻岭中响起。

    山民们要是在山里打猎砍柴时听到了,上去问候,龙王使者就会把今年的路线告诉他们。

    消息散布出去,等龙王使者慢悠悠走到了,村子里也就事先准备好了。

    “叮铃”

    “叮铃”

    铃铛声在群山之间回响。

    一身黑衣的老者,跟在灰驴身后,走得不紧不慢。

    一边走,老者嘴里念叨着:“灰驴啊灰驴,还是你的日子好啊。喝得是山泉水,吃得是上好的豆料。你看看你这一身毛色,油光发亮。再看看我,形容枯槁、骨瘦如柴,这山道,走得我是头晕眼花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