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硬核厨爸-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喽,狮子头那可是苏记招牌的,这时一定要尝一尝的。”

    “对对对,我知道苏记开门,早上坐地铁过来,为的就是苏记的这一颗狮子头啊。”

    苏记小餐馆,最为老食客们津津乐道的几道菜肴中,自然狮子头是必须要占据一席之地。

    当初,冯一帆岳父家祖上,能够在这座城市立足,并且连续几代人经营这么一家小餐馆,把它给做成城市中的老字号,也就是靠这一颗狮子头。

    狮子头实际上便是大肉丸子,但苏记却有着花样百出的各种口味调配。

    除了最传统的蟹粉、清汤之外,苏记的做法还有油焖、酱香、糟卤等几种不同做法。

    可以说,当年苏记的祖上,那可是曾经用百样狮子头做法立足于市。

    而今天冯一帆得到岳父授意,自然是要给大家做一个比较独特的狮子头了。

    鮰鱼豆腐狮子头。

    这是早上的时候,冯一帆给岳父、妻子和女儿早餐的做法,用鮰鱼肉泥和豆腐一起来做狮子头,再调配处金汤来辅以调味。

    当然,中午给老食客们做,冯一帆不会如早上那样做得很小,而是做成正统狮子头个头大小。

    用鮰鱼肉泥和豆腐一层一层的裹起来,依旧是放在清亮的鸡汤之中煨熟的。

    在调味的时候,冯一帆又有了一些变化,不光是用早上的金汤,还按照白汁鮰鱼的做法调配了一个白汤。

    然后先将狮子头放进小盅里,再把两色的汤汁各半浇入,最后放上一片绿菜点缀。

    以狮子头为中心,金白两色汤汁泾渭分明,让菜品看上去呈现出一种艺术美感。

    按照外面老食客的数量,冯一帆也是做好了相应数目,依旧还是用托盘,统一给外面的老食客们端出去。

    “来喽”

    走出后厨瞬间,冯一帆仿佛一个大堂伙计般,来了一嗓子上菜的呼喊。

    老食客们,苏锦荣和苏若曦父女,都有些期待地看向端着托盘出来的冯一帆。

    将托盘放下来,把一个个扣着盖子的小盅,摆放在每个食客面前。冯一帆笑着说:“好了,这算是我的一道创新菜了,请各位叔叔阿姨品评。”

    因为住的比较近,昨天来,今天又来的老张听了这话立刻好奇起来。

    “哦?创新菜?看来这几年一帆在国外没白呆啊?”

    其他老食客也都纷纷期待不已。

    “创新菜吗?那可要好好尝尝了。”

    “哈哈哈,今天有口福啦。”

    “行,今天没白来啊,半个多小时地铁值了。”

    大家满怀期待地揭开小盅盖子,在浓香扑鼻的同时,看到小盅里,一点绿色遮不住,那白嫩狮子头和两色汤汁。

 第20章 为妻子所创的菜

    看到小盅里,一颗白白嫩嫩狮子头,将金白两色汤汁泾渭分明地分隔开,还有那一抹青翠点缀,简直宛若是一副靓丽的画卷般。

    这一刻,所有的老食客都忍不住惊呼起来。

    “天呐,这哪里还是一道菜?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啊。”

    “真的太漂亮了,咱们国内的菜肴原来也能做的如此漂亮吗?”

    “太美了,我,我,我这也不敢吃啊?”

    昨天来过一次的老张头,此时笑着说:“呵呵呵,现在你们知道我昨天的感受了吧?老苏这女婿已经把做菜给升华啦。”

    另一位留着长须的老者点头认同:“确实啊,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道菜,真如同艺术品了。”

    而一位银发老太太则说:“厨艺厨艺,这才是真正的厨艺嘛。”

    听到一群老食客的称赞,冯一帆赶紧笑着说:“叔叔阿姨,你们别这么夸奖啊,我都不好意思了,这就是我的一道创新菜,请大家帮忙尝尝味道。”

    一群老食客犹豫一阵,终于还是引发的刘老太太说:“行,我们就尝尝吧。”

    白瓷小勺轻轻舀下去,舀下一小块狮子头,同时拌上一些汤汁。

    老食客们小心翼翼放入口中。

    金汤甜糯,白汤咸香。

    搭配上混合着鱼肉泥的豆腐,一口下去那份鲜美瞬间在味蕾上跃动。

    这一刻,真的是已经无法用任何词汇来形容,每一位食客都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勺子,只是一勺一勺吃下去。

    金汤搭配,白汤搭配,然后金汤和白汤混合。

    每一口都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味觉体会,美味在舌尖上跳跃,像是一幕并不绚丽但令人欲罢不能的传统戏曲般。

    或许没有那种西方舞台剧华美,没有更为激烈的情感迸发。

    但委婉忧愁,却又朴素的戏曲,更能够体现出一种东方含蓄之美。

    小餐馆里异常安静,没有人开口说话,唯一的声音便是勺子与小盅碰撞时发出的脆响。

    终于,当狮子头吃完,食客们不约而同端起小盅,放在嘴边很仔细用勺子将里面的汤汁全部扒进嘴里。

    陆续放下手中小盅,食客们都没有吭声,坐在那里还在回味。

    这样一颗狮子头,确实给大家带来了大不同体验,“色香味意形”简直展现得完美。

    在场的这些老食客,可以说都是大小便吃苏记的菜肴。甚至有几位老人家,当年结婚时的婚宴,都是请了苏记的厨师去的。

    苏记这家小小餐馆,之所以让老食客们如此的青睐,原因可不只是菜品味道。

    老食客们喜欢苏记,是因为苏记虽然是一家小餐馆,但是它所呈现的菜品,“色香味意形”都可以堪称顶尖。

    当年苏若曦爷爷在世时,不少大酒楼都会派厨师专门来苏记进行学艺,或是请苏若曦爷爷去指导。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苏若曦的爷爷烹饪出菜品,“色香味意形”都异常出众。

    苏锦荣接手后,也曾经被邀请过,更是在餐饮协会里担任过职务。

    只是后来的一些年,随着国外更多餐厅菜品流入。苏记这些传统菜肴,逐渐不被年轻人追捧。很自然让苏记又回归这老街上小餐馆的角色。

    后来这些年里,苏锦荣也不再追求精益求精,保留味道却不再追求“形、意”。

    这倒也符合一个街边小餐馆应有的一种格调了。

    可是对老食客而言,还是会怀念,当年苏记那种“色香味意形”都顶尖的菜肴。

    现在,冯一帆的归来,再次让老食客们,见到这样完美的菜品。

    这么一道独特创新菜品,其实并不是什么很华美菜品,食材也不是多么的名贵。但就是这样一种朴实中,透露出的一种奢华,真的是让老食客们回味无穷。

    终于,在长久沉默过后,刘老太太开口了。

    “老苏,你这个女婿真是不得了,这道菜做得真是一绝啊。

    说实话,我这已经是好多年都没有吃到过,这样一道把色香味意形都给发挥到极致的菜肴,感觉吃了以后真会一直馋这口了。”

    冯一帆听了刘老太太的话,笑着说:“呵呵呵,刘姨您喜欢就好,想吃了过来,我随时给您备着。”

    话音刚落,另一位老人仔细咂摸了半天嘴说:“嗯,这狮子头里,除了豆腐之外,应该还有一种很鲜美的肉吧?应该是一种鱼肉?”

    听到老者的话,冯一帆倒是有些惊讶,没想到对方竟然能够吃出有鱼肉来。

    老人看到冯一帆脸上的惊讶,微笑着说:“是不是奇怪?我为什么能猜到?因为只有鱼肉能在去除本味后,和豆腐很好的调和。”

    冯一帆点头对老人说:“嗯,确实是鱼肉,我用的是鮰鱼,今天买了几条新鲜的。”

    听到这话,那位老人顿时眼睛一亮:“鮰鱼啊?难怪了,这大江四鲜还是名不虚传的,东坡先生都有诗云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美哉。”

    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冯一帆也是非常开心,这是对他新菜品尝试的一种肯定。

    其实这道菜,也是冯一帆前世所创,当时是为了感念自己的妻子。

    他清楚记得,妻子苏若曦是很喜欢吃鮰鱼和狮子头。所以前世冯一帆为妻子创出这道“双汤鮰鱼豆腐狮子头”,连两种汤汁都是根据妻子口味喜好调配。

    只可惜,前世的时候,他没有能够让妻子尝到,如今他终于可以亲手做给妻子吃了。

    冯一帆看向柜台里的妻子,悄悄地走到柜台前,低声对柜台里的妻子说:“别担心,我买回来的鮰鱼还有,等晚上的时候,做给你和女儿吃哈。”

    苏若曦听到这话先是一愣,然后觉得丈夫说的自己好像个吃货一样,有些不开心回应:“我又没说要吃,你做不做跟我有什么关系啊?”

    看着妻子小傲娇的样子,冯一帆忍不住乐了起来,现在真是越看越觉得妻子可爱。

    笑了笑,冯一帆说:“那好吧,晚上我只做给若若吃好啦。”

    听到这话,苏若曦顿时不乐意:“你敢”

    脱口而出后,苏若曦又觉得不对劲,好像是着了冯一帆的道,立刻别过头去说:“哼,做不做随你,我才懒得管你做给谁吃呢。”

    看到妻子故作不在意的样子,冯一帆更是觉得有趣了,也不多说话,转身回去收拾桌子。

    小盅和面碗被收拾干净,老食客们吃得满意,坐在一起和苏锦荣一起聊着天。

    临近夏天,外面午后烈日炎炎,但苏记小餐馆中气氛却更加火爆,老食客们天南海北聊着,苏锦荣时不时努力插上几句,气氛可真是火热且和睦。

    冯一帆又给大家准备了一点餐后的茶水,算是夏日里为大家消暑了。

    尽管苏记如今只有老食客来捧场,但冯一帆倚在后厨门边,看着餐馆中和睦场景。时不时再隔空和妻子“眉目传情”一番,这种小日子惬意而满足。

 第21章 幼儿园接女儿

    虽然妻子明确说,女儿可以从幼儿园自己回来,但冯一帆还是坚持要去接女儿一趟。

    在处理好后厨的事情,冯一帆在女儿幼儿园放学前从小餐馆出发,一路沿着老街向在老街另一头的幼儿园走去。

    此时已经下午三点多,老街上大部分铺子都已经开始了忙碌,为晚间的生意做着准备。

    不少铺子里的人,在看到了冯一帆后,都感到有些惊讶。

    作为都已经在老街上干了挺长时间的人,看到冯一帆的第一眼总会觉得他很眼熟。

    其中一些知道苏记已经重新营业的人,很快便猜到了冯一帆的身份。

    另外还有一些,则是需要认真回想,才会从记忆深处挖出,那个“苏记上门女婿”这种印象来。

    很自然,冯一帆这么一路走着,便成为了老街上许多人瞩目的对象。

    经过一些和岳父比较相熟的铺子,冯一帆也会主动跟别人打一声招呼。

    “杨老板忙着呢?”

    “李叔,生意不错啊?”

    “张老板娘好久不见,还是风采依旧呢。”

    被冯一帆主动打招呼的人,自然很快认出他,一个个脸上也都是浮现出惊讶神情来。

    开烧烤店的杨老板,用毛巾擦拭光头上的汗珠,惊奇地打量冯一帆说:“呦,冯一帆啊,你小子这几年跑哪去了?这是从哪旮沓钻出来的?”

    冯一帆闻言笑着说:“去国外跑了几年,这不是刚回来吗?”

    杨老板听了回应:“可以啊,你小子就把你岳父那老字号,还有那么漂亮的媳妇丢下,一个人跑出去闯,真够狠啊。”

    杨老板真名叫“杨志刚”,在老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