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11再造中华-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思明说:“推荐股票什么的就算了,都说事不过三,我都推荐了两次,你们还是赚不到钱,就只能怨你们自己运气不好了。”说完转身走进了大楼。

    陈远追了进来,拉住李思明:“小李,你来这里干嘛?”

    李思明说:“哦,打算开一个投资公司,把这茶楼给盘了下来,正在装修呢,过来看看。”

    陈远眼睛一亮:“投资公司?干什么的?”

    李思明说:“就是发行债券向有钱人借钱去做投资,赚了钱再赎回债券,把钱连本带利的还给债券持有人。”

    陈远叫:“这不是跟股票差不多嘛!”

    李思明说:“你也可以把它当成股票,不过这个债券卖出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分一年、三年甚至五年,在债券到期前不能卖出,否则视为违约,要扣钱的。”

    陈远问:“买你的债券……能赚钱不?”

    李思明说:“能啊,不能赚钱的话还会有人买?”

    陈远问:“能赚多少?”

    李思明说:“看时间。一年期债券的话利率是一成,两年期的话是三成……暂时只打算发行一到两年期的债券。”

    事实上他只打算干这一票,干完就不玩了。

    陈远那双眼睛比灯泡还亮。两年期三成利率,换句话说就是买十万两银子的债券,两年后获利三万两,这样的回报率堪称恐怖了,有什么生意能获得如此高的回报?没有吧?炒股?别斗了,没亏死就算好了。

    他眨巴着眼睛问:“你拿卖债券的钱去做什么投资?炒股?”

    李思明说:“对,就是炒股。”

    陈远有些不满:“你炒股这么赚钱,两年期债券才给三成利润?太低了吧?”

    李思明苦笑:“老兄,我也是人,没有办法确保每一次炒股都能赚大钱的!你们总得允许我偶尔失一次手吧?”

    陈远一想也是,他毕竟不是神,总会有失手的时候。事实上,在这操蛋的股市里,又有谁敢说自己是常胜不败呢?没看到胡雪岩都给股市坑得满地滚么!玩了这么多年股票,他很清楚,做这行当失手一次就可能伤筋动骨,再也爬不起来了,炒上两年股有信心赚上三成利润的人可真的不多。他动心了,问:“老弟,你这债券什么时候开卖?”

    李思明说:“等装修好了再说。”

    陈远说:“到时候一定要通知我啊,我要买你的债券!”

    跟在李思明后面买了两次股票,每次都大赚一笔,这老头已经成了李思明的脑残粉,认定跟着小李有肉吃,小李要做大生意,他自然要分一杯羹的。

    对于这么热情的韭菜,李思明自然是举双手欢迎:“到时候一定会通知你。”

    把这个脑残粉打发走了之后,李思明检查了一下装修的进度,嗯哼,还不错,几个办事窗口都做得差不多了,会议室、办公室、档案馆、财务室……一应俱全。良心下水道无疑是公知编出来的鬼话,但德国人做事之严谨,确实是值得称道,这才多长一点时间啊,就整得有模有样了。

    “很快就能完工了吧?”他问。

    公爵说:“是的,很快就能完工了。”

    李思明说:“很好,加快进度,我的镰刀已经饥渴难耐了!”

    公爵不解:“镰刀?什么意思啊?”

    李思说说:“说了你也不懂,反正赶紧搞定它就对了。”拿出几张有着精美而复杂的图案的债券样品递了过去:“顺便帮忙找人照着这个印刷出来,开业第一天就要用到了,抓紧。”

    公爵接过来翻看,只见每一张债券样品上都有着精美的图案,有些上面印着名山大川,有些上面印着万里长城,有些则是黄果树瀑布,有些则是故宫,非常大气,漂亮得很。上面还有数字标定面额,分别是10、20、50、100、500、1000、10000七种面额,当然,是以白银为单位的。他细细的欣赏着,赞不绝口:“漂亮,非常漂亮!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李思明说:“如果公爵你感兴趣的话,可以买几张回去收藏的……10000两的怎么样?”

    公爵哼了一声:“买几张价值四万马克的纸片回去放在家里收藏?我才不傻!”

    是哦,一两白银相当于4马克,一张10000面额的债券就是40000马克了,拿着价值数万马克的债券作收藏?公爵再怎么阔绰也没有大方到这种地步。

    李思明抿抿嘴,这届老外太聪明了,不好忽悠啊!

    公爵将样品珍而重之的收好,问李思明:“办公大楼很快就装修好了,公司的名称你想好了没有?”

    李思明说:“早就想好了,就叫聚宝楼!”

 第58章 各方反应

    公爵不明所以:“聚宝楼?什么意思啊?”

    李思明笑笑,没有说话。

    聚宝楼,自然是取自聚宝盆的寓意。传说元末明初的时候,有个叫沈万三的家伙拥有一个神奇的聚宝盆,只要往里面扔一文铜钱就能捞起千文,往里面扔一锭黄金,就能捞起千锭黄金;往里面扔一个爹,就可以捞起千千万万个爹……好吧,最后这个是瞎编的。沈万三就是靠着这件神奇的宝贝迅速发家,很快就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富豪。这个家伙实在是太有钱了,胆子也跟着肥了起来,居然敢跟朱元璋斗起富来,最后的结果大家也是知道的,家破人亡。当然啦,传说毕竟只是传说,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会有聚宝盆这种不可学的玩意儿的,沈万三其实是靠着给明末各路势力提供粮食兵器等等战略物资,大发战争财富起来的。他卖给朱元璋的东西自然不少,但应该从朱元璋的敌人那里赚的钱也一分都没少赚,对于这么一个鼠首两端的角色,朱元璋自然是恨得牙痒痒的。打江山的时候还要借助他的力量,所以拿他没辙,等打下江山之后就开始跟他算账了。

    李思明现在还没有能耐学沈万三去涉足军火买卖,把这个聚宝盆抢过来,他只能挖空心思去研究股票,千方百计的把每一分能挣的钱都给挣过来。现在他做的最多的就是到庙里烧香拜佛,祈祷着那场最终摧毁了大清王朝的股灾如约而至,为他带来数不清的财富,否则他的计划可就要泡汤了。他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叫聚宝楼,就是希望这个公司能像沈万三的聚宝盆一样,为他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他的聚宝盆其实就是那场毁灭性的股灾。

    如果这场股灾能够如约而至,他投进股市里的钱将会翻上几十倍上百倍,比抢钱还要厉害。

    当然,这些典故公爵是听不懂的,所以他也懒得解释,直接回了一句:“这名字好听。”

    公爵耸耸肩:“好吧,你喜欢就好……聚宝楼打算什么时候开张?”

    李思明说:“等装修好了,人手招够了,立刻就开张。”

    公爵点了点头:“我对此非常期待。”

    李思明笑:“我同样也很期待。”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思明一有空就往聚宝楼那边跑,催着装修的进度,顺便也招兵买马。虽然他并没有打算正儿八经的把这个风险投资公司给做下去,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可是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两白银的大买卖,必须的人手是少不了的,总得把杠架搭起来不是?关于招工,他是认真的。

    招工其实并不难,上海嘛,此时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有的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能写会算的人才,出纳、会计什么的,要多少有多少,李思明开出的待遇又好,那些人才踊跃应聘,场面十分火爆。

    另一边,公爵让一些报纸以大篇幅报道聚宝楼即将开业的消息,顺便对李思明来了几次专访,把他两次精准地选中牛股的神奇事迹大肆宣传,一时间轰动了整个上海。这年头没有人不想一夜暴富的,而股市每年都在制造着一夜暴富的神话,大家都知道炒股能赚钱,而且能赚很多钱,但一头扎进去,百分之九十九的菜鸡都会连内裤都赔掉,大家都很苦闷,为毛人家做这个能赚钱,我就不行?现在听说了李思明的事迹,顿时一个个两眼放光:

    神人啊!两次都轻松挑中了牛股,信他的人都跟着狂赚了一笔!现在他要开聚宝楼,向广大市民筹集资金去炒股了,可万万不能放过这次绝好的机会!

    这事越传越玄乎,最后弄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连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董事们都给惊动了。

    在一次舞会上,工部局一帮董事就这事碰了个头。英国董事汉密尔顿伯爵端着一杯葡萄酒,欣赏着杯中嫣红的酒液,貌似有些漫不经心的说:“听说最近莱茵哈特公爵跟一个中国的无名小辈走得很近,要搞一个证券公司,从上海市民手中筹集资金去炒股,各位董事对这事怎么看?”

    美国董事小罗伯特说:“他们玩的那套,不就是金字塔骗局的翻版吗?看看报纸怎么说的?一年期债券回报率百分之十,二年期债券回报率百分之三十!上帝啊,他们是不是想钱想疯了,这么高的回报率,就算是上帝都做不到!”

    日本董事渡边恒述说:“我认为这只是某个想钱想疯了的中国人跟德国人狼狈为奸玩出来的圈钱游戏,这场游戏最终只能以闹剧收场,董事会用不着将它放在心上,等着看戏就是了。”

    ————日本居然跟德国过不去?有没有搞错?真没搞错,日本跟德国搞到一块,那是三十年代的事情了,现在日本跟美英法仍处于蜜月期呢。说个有点毁三观的事情:日本的崛起其实是个偶然,他们能走到这一步当然跟明治那一代人杰的努力分不开的,但更多还是因为美英法需要有一个好战成性的国家遏制沙俄在远东方向的扩张。两百年了,沙俄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向远东方向的扩张,他们做梦都希望能将这块阳光下的地盘据为己有,最终摆脱那片该死的冰天雪地。如此贪婪的胃口,着实让在远东有着重大利益的美英法很不安,万一毛子真的吞下了东北三省,甚至将手伸到长江这一带来,他们在远东的利益也就不复存在了,毛子可从来都没有跟人家分食的习惯。

    必须有一个国家站出来遏制沙俄的扩张,但这个国家绝对不能是中国。一来,清廷真的软蛋得很,对上列强还没打膝盖就先软了,给他们再多的钱再多的武枪炮,估计都是白给,大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容不得这样挥霍;二来,他们可没有忘记自己都能中国干过些什么好事,万一中国真的发展到能与沙俄抗衡的地步了,只怕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遏制沙俄咄咄逼人的扩张,而是抄起四十米长的大刀去剁了英国、法国!于是,列强选中了政治相对比较开明,张开怀抱积极拥抱西方文明,同时又极具侵略性的日本,要钱给钱,要技术给技术。正是在他们的大力资助之下,小小的日本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亚洲第一个进入近代的工业国家,也同样是在他们的大力资助之下,穷得当当响的日本才有了足够的财力支撑大军两次渡海东征,先后击败了中国、沙俄,硬生生的将朝鲜半岛变成了自家的地盘,染指满洲!

    但这一切都不是免费的。两场大战下来,日本固然是武功赫赫,威风堂堂,但国库也是彻底打空了,通过甲午战争从中国这里敲到的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打清光了不说,还欠下了二十亿日元的国债,每年光是利息就高达数千万日元,对于日本而言,这是极为沉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