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11再造中华-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没有人帮忙写诗有点扫兴,但宋雨薇从上海带来的记者用照相机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明天这一大事件就会登上报纸的头条,也算是弥补了李思明没能出成风头的遗憾。这个骚包还特意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记者们讲述了很多细节,希望通过报纸向全国传递一个信息:盐城和淮安已经拥有很好的灌溉系统了,欢迎大家来垦荒!
他的目的也达到了,苏北总渠开闸放水的消息迅速登上了好几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的头条,然后通过那一份份报纸,迅速传递到这个老迈帝国的各个大城市,再通过城市向乡村传递。这里头自然有官方的意思,大清这些年一年比一年糟心,对外一笔笔赔款压到他们透不过气来,对内,天灾没完没了的,光是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持续了四年之久的苏北大旱就够糟心了,实在很需要一点积极的信息振奋一下人心。李思明在短短几个月里挖通了一条长达三百二十多里的水渠,即将把盐城和淮安那千万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无疑就是一个很积极的信息,苏北、淮西那些灾民好歹也有了个去处不是?这样的好消息自然要大力宣传的。什么?是李思明自己干的,跟官方无关?嗨,只要用一点春秋笔法,主要功劳就成官方的了,大家对这一套实在太熟练了!
两江总督府马上就派人过去视察了这条气势非凡的大渠,并且作了很多指示……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这条水渠可是两江总督府鼎力支持才修建成功的!李思明倒也识相,多次附和了这一说法,一通彩虹屁把两江总督府给拍得身心舒畅,然后甩手一波银弹,把那帮跑来抢功劳的人砸得眉开眼笑,纷纷竖起大拇哥,夸这个小伙子真的太会做人了。
李思明真不计较这些虚名,反正这条大渠是谁挖的,盐城、淮安两地百姓心中有数,那数以千万亩计的荒地开垦权都归他就行了,何必跟两江总督府争这些虚名?但他也不会当冤大头,在用彩虹屁把两江总督府拍得飘飘然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希望组建一个两千人的民团,保护他的农场。
话说在提出这一条件睥时候他心里有点发虚,毕竟要拉起一支两千人的武装啊,搞不好要被人扣上谋反的罪名,拉到北京菜市口去片烧鸭的。他已经做好了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心理准备,底线是八百人,只要两江总督府允许他组建一个八百人的民团他就心满意足了。
出乎意料的是,两江总督府非常爽快,在敲走了他三万两银子之后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两千人的民团是吧?让你办,不过武器什么的你自己解决,别来烦我。
这么爽快,反倒把李思明给吓了一跳。两江总督府脑子进水了是吧,这可是一支两千人的武装啊,眼都没眨就批下来了,就不怕他图谋不轨?
林知府一语道破天机:“从长毛之乱开始,各地就在狂办团练,现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民团到底有多少,数都数不过来了。绝大多数都没跟朝廷打一声招呼就办起来了,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像你这样打过招呼塞过钱再办的已经算良心了,他们不爽快同意才怪。”
李思明傻了眼:“也就是说就算我不跟他们打招呼也可以办的?”
林知府肯定的点头。
李思明说:“他们不会管?”
林知府说:“只要别太出格,一般都不会管的。”
李思明呆愣半晌,爆出一句:“日了!”
为这事,他让宋雨薇数落了一通,白白浪费了三万两银子啊,谁不心疼?李思明也是郁闷无比,潜意识里他总以为拉起一支武装是非常敏感的事情,要打通的关节非常多,一个不慎就给卡住,谁曾想人家眼都没眨就批下来了,就跟批准他组织两千人去旅游差不多!
那三万两银子花得真够冤啊。
好在,两江总督府也没白拿他那三万两银子。在批准他办团练的几天之后就用船给他运来了一大批军火,着实让李思明感动了一把,说那帮混蛋总算舍得干人事了。但一开箱,他又傻眼了:
全他妈是燧发枪!
对,就是两千多支崭新的燧发枪,金陵制造局生产的。
金陵制造局是个神奇的地方,它生产的武器装备中最具杀伤力的无疑就是马克沁重机枪和后膛快炮,但是这个制造局大多数机器都是用来制造抬枪……对,就是那种二十几毫米口径,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使用的玩意儿,老掉牙了。金陵制造局从开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但抬枪仍然是他们最重要的产品之一。这次两江总督府拿了李思明三万两银子,转手就从金陵制造局里翻出两千多支燧发枪给他,还真是……
让李思明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吐槽!
宋雨薇叹气:“朝廷不可能对你没有一点防范的,给你这么多燧发枪就是防止你搞事。”
李思明苦笑:“都二十世纪了还塞给我一大堆燧发枪,这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主意?”
宋雨薇也大为泄气。她还以为有了人有了枪就可以拉起自己的军队来了呢,结果倒好,人家直接塞给你一堆燧发枪!拿着这种老掉牙的玩意儿去跟装备重机枪和快炮的清军打?那不是送死么!
第88章 招工
莱茵哈特那家伙还嫌李思明和宋雨薇不够恼火,往他们的伤口撒了浓浓一把盐:“这是仿制英国的后装燧发枪,一名熟练的枪手每分钟可以发射六到八发子弹,有效射程两百米,算是一款很不错的燧发枪了……大清的官员居然舍得为你们提供这么优秀的步枪,不错,真不错!”
宋雨薇有气无力的说:“再怎么优秀也只是燧发枪,现在还有哪支军队会用这种老掉牙的玩意儿啊!”
莱茵哈特嘿嘿一笑:“你们只是民团,有件武器防身就算不错了,要这么先进的武器干嘛?”眨了眨眼睛,“真想要先进的武器,找我们买啊,保证便宜又好用!”
李思明翻了个白眼:“可拉倒吧!你们把毛瑟步枪缩口径整出的那个68毫米口径版本的毛瑟步枪简直就惨不忍睹,还便宜又好用?坑货!”
莱茵哈特脸都不带红:“那是因为大清的官员舍不得花钱!如果他们舍得多花点钱,我们为那款步枪研发68毫米口径尖头弹,保证它的性能会领先用圆头弹版本的一大截!”
这是大实话,清军标配的元年式68毫米口径步枪采用的是圆头子弹,说白了就是简单的缩了一下口径,粗糙得很的玩意儿,就别指望能有多好用了。这款步枪的优点是精度比较高,后座力比较弱,很适合中国人这瘦弱的体格,缺点则是杀伤力实在太过弱鸡,简直让人忍无可忍!后来北洋军就忍不下下去了,改回了792毫米口径。如果能配上尖头弹,元年式步枪的性能确实会有极大的提高,只不过这需要花不少钱,只怕大清那帮官老爷不大舍得。
李思明说:“得了,暂时将就着用吧,以后有机会了再采购一些先进的武器装备。”
宋雨薇叹气:“也只能这样了。”
李思明捏着鼻子收下了这批武器装备。
不过他并没有马上组建民团,而是开始着手分田了。
名义上他买下的田地也就不到两百万亩,但是盐城和淮安,特别是盐城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的,有的是无主的土地,谁开垦出来算谁的。淮安比盐城要发达得多,但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凡是京杭大运河穿过的地区,两岸的农田都要废的,这条大运河在成就了沿岸一系列历史名城的辉煌的同时,也把两岸的农民坑惨了。在旱季,农田急需灌溉的时候,大运河同样需要水来确保航运,水闸关得死死的,谁敢去偷偷放水灌溉农田,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在雨季,农田排水都来不及,而京杭大运河正好也需要排水确保堤防的安全,从大运河里排出来的水让两岸的农民感受到了双倍的快乐……这样折腾法,那些农田不报废才有鬼了。淮安的农民更加倒霉,摊上一条京杭大运河已经够要命的了,黄河还要从这里穿过,时不时泛滥一下……最过份的是,在几十年前,黄河还改道了!得,这一折腾,淮安的农田基本废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的淮安、盐城,遍地都是荒地等着他去开垦啊!
开垦荒地那肯定需要人手的,正好,那几万负责挖渠修路的工人活已经干得差不多了,正愁着上哪找新的工作呢,嗯哼,都是壮劳力哟,哪有就这样放过的道理!
让人把这批老掉牙的军火送进仓库妥善保管起来后,李思明召集那几百位工头开会。在会议上,他发展了一通讲话,感谢大家这段时间以来的辛勤工作,提前完成了修水渠的任务,为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话还没说完就让一个工头给打断了。那位工头叫:“李公子你甭客气,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只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拿到属于我们的那份工资?”
马上就有一大帮工头叫了起来:“对啊,什么时候才能把工钱发给我们?大家可是等着这份工钱熬到明年了呢!”
李思明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他说:“大家放心,你们应得的二十四两白银已经运到盐城了,明天就开始发放。”
工头们顿时发出震天响的欢呼声。李思明出手大方啊,普通工人除了一日三餐包吃饱之外,每个月还能拿到二两银子的工钱,他们辛辛苦苦干了四个月,每个人都攒下了八两银子,对于这些穷得当当响的苦哈哈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他们很快就能领到这笔钱了,能不开心吗?
李思明说:“不过,我想冒昧的问大家一句: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工头们顿时就迷茫了。这年头天灾不断,物价飞涨,八两银子也不经花啊,再怎么节省,顶多也只能撑个半年。接下来他们可不一定能够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了,搞不好要坐食山空,这可如何是好?
一位漕工出身的工头大声说:“我想整个苏北都找不到比李公子更慷慨的老板了吧?我们愿意继续跟着李公子干!”
马上就有一大堆同样漕工出身的工头叫了起来:“对,我们想继续跟着李公子干!”
李思明呵呵一笑,说:“想继续跟着我干的我自然欢迎,我可是在盐城和淮安买下了近两百万亩地呢,需要很多工人帮忙耕作的。”
一位工头问:“不知道如果我们继续跟着李公子干,李公子打算怎么安置我们?”
李思明说:“每人四十亩田地,一幢小瓦房,包吃住,每个月给一两银子的工钱,你们觉得怎么样?”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每个月给一两银子的工钱?帮你种地有工钱拿?”
李思明说:“必须有啊,你们可是农场的工人,是工人就有工资,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工头们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农民租地主的地来种,不给吸血吸到休克就谢天谢地了,居然还能每个月领到一两银子?
有工头问:“那我们能自己开垦土地耕作不?”
李思明说:“没问题的,不过在两年后得交两成的租子,因为你们得用从总渠引来的水。”
这个要求也很合理,毕竟修那条大渠投入巨大,李思明总得收回成本的。
工头们凑到一块交头接耳,叽叽喳喳的商量着,总觉得自己开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