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11再造中华-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要求也很合理,毕竟修那条大渠投入巨大,李思明总得收回成本的。

    工头们凑到一块交头接耳,叽叽喳喳的商量着,总觉得自己开荒没有在农场当工人来得划算。

    “农场每个人都有四十亩田,而且还是用拖拉机耕作的……我听开拖拉机的德国佬说这玩意儿非常厉害,在这么平坦的地区,一台拖拉机一天就能耕作一两百亩田,在农场干的话就不用我们辛辛苦苦去犁田翻地了,轻松得很!”

    “而且收割的时候也会用到拖拉机,轰隆隆的开过去,眨眼之间几十亩田的作物就给收割得一干二净了,我们跟在后面装袋扛包就行了。”

    “也就是说,在农场我们要干的活其实也就是日常照料庄稼,晒晒稻谷小麦什么的?”

    “对,怎么翻地怎么收割这些最苦最累的活完全不用我们操心。”

    “我觉得在农场干更划算啊,不仅活轻松,每个月还有一两银子的工钱拿,自己耕作的话,累死累活不说,还真不一定有这个收入。”

    “就是!苏北什么鬼样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不是旱就是涝,不是涝就是蝗虫铺天盖地,自己搞的话一个不小心就血本无归!”

    “就算丰收了也不好受,现在洋鬼子玩命的把米面往我们国内卖,卖得比我们的便宜得多,丰收的话粮价会大跌,能不能卖出去都是个问题!”

    ……

    一通叽叽喳喳的商量之后,绝大多数工头都决定了,做农场工人,空闲的时候再开垦几块荒地种点自己喜欢的经济作物挣点外块。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单打独斗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单打独斗。

    李思明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么多人选择加入农场,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大家信任他李某人啊!他李某人有牌面啊!这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不是吗?

    “愿意加入农场当工人的自行说服你们所带领的工人,记好了,要说服,不能强迫,如果让我知道谁敢强迫的,我可饶不了他!”李思明说。

    工头们纷纷叫:“放心吧李公子,有这么好的条件,傻子才不加入呢!用不着强迫,只要把你开出来的条件跟他们说清楚,他们会削尖脑壳往里挤的!”

    李思明说:“那样最好。对了,你们还要跟他们说明白,农场还会办学校,农场工人的子女可以优先入学读书,提供免费午餐的,每年只要交一两银子的学费就可以了。”

    轰的一下,工头们顿时就炸了。

    这年头谁不知道读书好啊?但读得起书的人真不多,说什么穷文富武,好像读书是穷人才会选择的路子,那是放屁!这年头书籍、笔墨、请老师,哪一样是便宜的?哪一样是贫民子弟承担得起的?如果孩子长大了,还要外出交游,迎来送往,开销就更大了,谁吃得消哟!现在好了,农场居然要建学校,农场工人的孩子优先入学,一年只要一两银子就可以了!

    就他们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工资,一年一两银子的学费,还不是轻松加愉快!

 第89章 多买橡胶股

    办学校这件事李思明考虑很久了,而且早就让人选好了校址,灌溉总渠一开闸马上就准备动工了。他要在盐城和淮安两地建至少十五所小学,招三万名学生,这是个耗资巨大的工程,但是李土豪真不差钱。

    一年一两银子的学费肯定是个亏本买卖,但李思明压根就没想过要靠学校来赚钱,他要做的是让工人的孩子有个读书的地方,也让农场工人可以安心给他工作,无非就是每年往学校拨一笔钱而已,没事,大爷财大气粗,给得起!

    当然,大人们也别开心得太早,那些学校可不光是给小孩读书的,他们也要进夜校……李思明受够了这帮文盲了,通通给老子进学校去扫盲,不认够一千个字,不能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你们就别想从扫盲班毕业!

    当然,这个要留到以后再说,免得把这帮文盲给吓跑了,划不来。

    趁着大伙兴高采烈之机,他抛出一个条件:

    “每个在农场工作的适龄青年都有义务接受军事训练,在农场遭遇武力袭击的时候拿起枪保卫农场!”

    这一条放到别的地方,可能会有很多人迟疑、犹豫,但是在这里可不一样。别老是说江南柔弱,苏杭那一片确实挺柔弱,但是苏北、淮西的民风可是出了名的剽悍,对于这一地区的农民来说,火枪和锄头一样重要,没有这两样就没法生存。尤其是淮西,那些宗族的孩子办满月酒的时候可是要捐一定数量的好铁到宗族祠堂去的。捐这些好铁给祠堂干嘛?打制火枪。等积攒到一定数量了,族长就请工匠将这些铁打制成火枪,一旦遇到溃兵流寇劫掠乡里,整个宗族所有男子都要登上碉楼抵抗,没有碉楼的也要据围子持枪死战。没有人会后退,因为站在他们左右的都是自己的兄弟、宗亲甚至父亲,而他们背后则是妻儿老母,往哪退?能花钱买平安最好,不能就死战到底!可想而知,这一带的人是何等的凶悍。接受军事训练,碰到溃兵流寇犯境的时候持枪保卫农场而已,小意思,跟在老家的时候没啥两样的,同意了同意了!

    于是,这一条也获得了通过。

    那就没什么事了,大家各自回去跟自己手下的工人说,劝说他们加入农场打工吧。

    工头们走了,脸上带着捡到宝或者遇到大傻子的愉快笑容走了。

    宋雨薇却蹙着眉头问李思明:“你为什么要答应让所有工人的孩子入学读书啊?”

    李思明说:“废话,那些小屁孩,不让他们入学读书他们能干嘛?跑到庄稼地里玩捉迷藏?”

    宋雨薇说:“但是这得建多少学校才能容纳这么多小孩啊?那些工人每个都有好几个孩子的!”

    李思明满不在乎:“有多少我招多少。”

    宋雨薇一跺脚,叫:“行,你是大善人,你考虑周全,行了吧?但是我不得不提醒你,那七百万两银子快让你挥霍完了!”

    李思明愣了一下:“什么?”

    宋雨薇凑到他耳边大声叫:“那六百万两银子快让你挥霍完了!”

    李思明眨巴眨巴眼睛:“不是吧,这么快?”

    宋雨薇让他气笑了:“你也不想想这段时间你花钱有多凶!光是买各种工程机械就砸下去了近百万两银子,用混凝土浇灌大渠又花掉了上百万两银子,修桥的、修路的、买马的、疏通关节的、从国外进口良种的……那银子跟河水一样哗哗往外流,别说区区七百万两银子,给座金山都经不起这样挥霍!”

    李思明抿着嘴唇不吱声。

    宋雨薇放缓了语气:“不过现在大渠、公路什么的都修好了,工人们也都安顿好了,接下来没有那么大笔的花销,这笔钱够支使几年了……”

    李思明试探:“你的意思是,省着点花?”

    宋雨薇开心地说:“对对对,省着点花,支撑到农场盈利是不成问题的……你总算是开窍了!”

    随即她又蹙起了眉头:“但是农场几年之内都很难盈利的啊,而那些债券两年就就要兑现了……两年内赚八百多万两银子,这怎么可能嘛!”

    李思明深深的点头:“确实是不可能。”

    所以他压根就没想过靠开农场赚钱来兑现那些债券。

    宋雨薇揉着太阳穴,说:“所以我们现在还是想想做些什么回报周期短、利润丰厚的投资,尽量多攒一些钱吧……只要够兑现三分之一的债券就行了。中国国内还没有像我们这样高度机械化、高投入高产出的农场,这农场搞起来之后肯定是财源滚滚的,那些投资者不会看不到这样的前景。只要兑现三分之一的债券就足以维持债券的信用,然后再提高一点回报率,争取让大笔债券持有者同意延期兑现,花个五六年时间,应该能把钱还清的。”

    李思明一本正经的点头:“嗯,你说得挺有道理,只是上哪找回报周期短、利润丰厚的项目?”

    宋雨薇也有点蒙:“对啊,这样的项目可不好找……”

    李思明说:“也不是不好找,法律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呢。”

    宋雨薇瞪了他一眼,怒声说:“跟你说正事呢,少嬉皮笑脸的,这可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李思明打了个哈欠:“好了,不逗你了。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敢借这么多钱,就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还上。”

    宋雨薇可放心不下:“这可是好几百万两银子,两年内偿还,你怎么还!”

    李思明神秘的笑笑:“我自然有办法……对了,你家里有买不买股票?”

    宋雨薇一怔,有点反应不过来:“偶尔会买一点的,但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突然要问这个。”

    李思明说:“没为什么,只是想让你提醒一下你的父亲、叔伯,如果手头上有余钱的话最好去买一些橡胶股。”

    宋雨薇眼睛一亮:“橡胶股会涨?”

    李思明说:“会大涨。”

    宋雨薇两眼放光:“我这就发电报回去让他们想办法多购入一些橡胶股票!”

    她对李思明挑股票的本领那是非常信任的,李思明说了橡胶股会涨,那就肯定会涨,此时不入手更待何时?

    李思明说:“尽量多买一些,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宋雨薇用力点头:“一定,一定!”瞅着李思明,“那你买了没有?”

    李思明说:“早就买了,我可就指着这些橡胶股涨上去然后套利还债了。”

    宋雨薇:“……”

    好吧,这家伙做事还真是滴水不漏,她算是瞎操心了。

    那些工头回去之后立即开始做那些工人的思想工作,劝说大家留下来成为农场的工人。他们的工作还是蛮好做的,当他们将农场工人的待遇一一说明白之后,那些正忧心大渠挖好之后工作就没着落了的工作顿时就炸了。我的天哪,进农场打工不仅包吃饱,每个月能拿一两银子的工钱,而且孩子还能入学读书?哇塞,他们这是走了什么运,才碰到了这样的好事!

    报名,赶紧报名!

    没费多大的劲,一股报名狂潮就扩散开来了,跑到盐城和淮安来谋生的那几万号人十个有九点九个都是争先恐后的报名,生怕落后一步,农场把人招满了,把他们给落下了。这还得归功于李思明的良好信用,几个月前,在动工之前他向工人许诺会让他们每隔两天就吃一顿肉,他做到了,虽然吃的是咸牛肉和咸猪肉;他许诺每个人都会有棚子住,不会有人被日晒雨淋,结果真的每个人都有了一处容身之所;他还许诺工程完工之后会一笔结清工钱,现在银子已经运到扁担港了……这家伙看着年轻,但言必行,信必果,工人们对他不敢说是毫无保留的信任,但至少也不会怀疑他骗自己,所以风声一放出,立马就抢着报名了。

    跑来报名的不仅仅有那些跟着干了好几个月的工人,还有很多从安徽、山东、跑过来的流民。他们听说淮城和盐安在大兴土木,要招很多人,所以跑过来想碰碰运气,结果来晚了,等他们来到的时候大渠已经竣工了,正沮丧着呢,农场招工了!靠,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赶紧报名哇!先不管是不是骗人的,报名之后李思明总得管他们几顿饭吧?能混几顿饭吃也是好的。

    还有更厉害的。随着时间推移,大批生活在大别山、黄山中的棚民得到消息后也纷纷离开他们赖以藏身的山林,拖家带口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