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佬从养猪开始-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神集团的回应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们都没想到山神集团居然也有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在培育之中。

    而且根据山神集团回复的信息可以得知。

    明年,大家需要的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就能上市,

    看都这里,全国的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种植户们都惊喜不已。

    大家都准别再等一年,

    后年就换种山神集团的种子,继续种植价值更高的新品小麦。

    ……

    而另一边,

    看到山神集团认怂回复大家后,

    参与反映问题的网友们都开心不已,就跟打了胜仗一样高兴。

    大家都没想到山神集团真的接受了大家的建议,

    “哈哈,没想到张总真的怂了!”

    “这不叫怂,这叫识时务好吧?”

    “滚蛋,我觉得应该是山神集团本来就有这样的打算,要不然你们以为张总会理你们?”

    不管怎样,网友们还是很开心,

    没抢到种子的网友们心情也好了起来,

    虽然今年没抢到种子,但明年肯定能抢到,

    因为山神集团已经做出了承诺,

    如果山神集团做不到,估计全国的网友都会杀到张家湾去找张总讨个说法。

    想到这里,不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都在想象张海被网友找上门时的热闹场景。

 第六百一十三章记者采访

    三天的时间

    甚至第三天早上才九点多钟,

    山神集团的1。3亿多亩小麦种子就全部售罄,一颗不剩。

    就在全国人民都还沉浸在震撼之中的时候

    张家湾的村民们正在村委不急不慢的登记领种子。

    “二大爷,您的是一亩对吧?”负责登记的堂哥张华向二大爷问道。

    “哎,就一亩。”二大爷笑着点点头,

    二大爷身后,阿明好奇的问道:

    “二大爷您今年怎么只买一亩的种子,去年不是买了好几亩吗?”

    二大爷呵呵一笑摇摇头道:

    “就是今年种多了,明年才少种点啊,今年打的面粉和面条都还没吃完呢。”

    就在这时,小马叔瞥了阿明一眼道:“我说你小子怎么这么笨,现在种小麦哪有种玉米收成多,自家种点打面条吃就得了,种那么多干啥。”

    看到阿明吃瘪,其他人都呵呵的笑了起来。

    觉得小年轻们就是没经验,种玉米不仅产量更高更赚钱,而且还能养几头年猪。

    所以今年大部分村民都只买了一两亩地的小麦种子。

    明年更多的土地都将用来种玉米。

    一想到玉米,村民们的心再次火热起来。

    “大家说今年咱们的玉米产量能有多少?”小马叔笑着向大家问道,

    二大爷抽了口旱烟笑着回答道:

    “今年肯定比去年高,去年咱们咱们都没怎么管理,像小马你家的,甚至都只锄了一遍草呢。”

    阿明也叹了口气,去年他家的玉米也只放了一次化肥,所以亩产量只有2000斤左右,

    但自从得知其他地区的产量高达三四千斤后,村民们都认识到这种玉米品种的潜力,

    所以从今年开始,大家在管理玉米的时候都用心了不少,

    比如二大爷,没事就在地里转悠,拔拔草,松松土什么的。

    施肥更是勤快,从捏肥球开始,到即将秋收。

    已经施了两次农家肥和两次化肥,

    一想到地里玉米的长势,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国兴叔笑了笑插了一嘴道:“我估摸着今年咱的玉米亩产量没有三千斤,也有两千七八百斤。”

    “怎么可能没有三千斤,我觉得亩产3500斤都有可能,比如二大爷家的玉米,被他护理的就跟传家宝似的,他们家玉米亩产量最终能达到4000斤我都相信。”大山哥也笑着说道。

    听到大山哥的话,在场的村民都赞同的点点头。

    因为今年村里的玉米长得实在太好,大家种了一辈子的玉米,真的从来没见过这么的玉米棒子。

    一个个就跟街上卖的大丝瓜似的,每个都有成年人的胳膊那么大。

    ……

    九月七号

    张家湾的玉米地终于也开始秋收了,

    今年大家还是请张家堂哥张华的收割机帮大家秋收。

    今天第一个收割就是二大爷家的。

    收到消息,不仅村民们跑来围观,就连附近几个村都有村民跑过来看热闹,

    因为二大爷的玉米长得实在太好,大家都赶过来看稀奇。

    就在这时,有村民忍不住惊呼,

    “电视台来了?”

    大家都很震惊,赶忙循声望去,

    就见马路上一辆采访车,由远及近,很快就停在了二大爷家的玉米地边。

    “呵呵,二大爷,看来您今天要上新闻喽!”

    看到记者下车,村民们纷纷向二大爷打趣到。

    二大爷撇撇嘴:“这有啥,咱们村不经常上新闻么?”

    听到二大爷这有些凡尔赛的话,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村里有一个算一个,从来没上过新闻的几乎照不出来,

    因此大家再次看到记者,都显得相当淡定。

    经过一番准备之后

    记者们也终于开始了今天的录制采访。

    “大家好,我是青山县电视台的记者王晴,今天我们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张家湾,追踪报道张家湾秋收的场景”

    “大家看,我们眼前这几百亩地都种的是山神一号玉米,此时村里的收割机正在忙着秋收……”

    镜头扫过眼前的这一片玉米地,再来一个无人机的拍摄画面,

    记者就来到了村民们面前,开始采访二大爷。

    “这位大爷您好,听说现在正在收割的是您家的玉米是吗?”

    二大爷乐呵呵的点点头:“对,是我家的!”

    “大爷您家的玉米今年肯定是大丰收了,您觉得亩产量能达到多少?”记者再次问道。

    “这个……”二大爷犹豫了下,然后保守的估计道:“我估摸着应该有3500斤左右吧?”

    记者:“大爷您太谦虚了吧,其他村民说都说您家的玉米亩产量最高,就是亩产4000斤都有可能呢!”

    二大爷呵呵一笑:“那都是大家猜的,一切以机器测算的数据为准。”

    现在的智能收割机都有产量测算功能,只要收割完成后,就能测算出大致产量。

    二大爷家的四五亩玉米地,不到半小时就收割完毕。

    还没等收割机停好,村民们就一窝蜂的跑了过去。

    “华子,咋样?产量达到4000了吗?”

    “华哥,快给大家说说啊?”

    看到围上来的众人,张华也没故卖关子,直接就向大家公布了答案。

    “亩产量是3780斤!”

    “什么?才3700多斤?”小马叔诧异的问道。

    “不会吧?怎么没超过4000斤?”国兴叔也和吃惊。

    “怎么才3780斤?会不会搞错了啦?”

    其他村民也议论纷纷,对这个数据都有些不能接受,

    因为二大爷家的玉米是全村长势最好的,可以说是全村的希望,

    如果连他家的产量都达不到4000斤,那其他人家的就更不可能了。

    就在大家都感到失望的时候,

    只有二大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他看来3780斤这样的亩产量已经很高了,这还是除掉水分后的计算数据,

    种了一辈子地,二大爷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高的产量。

    采访完收割师傅张华,

    记者又来采访二大爷,

    记者:“大爷,刚才亩产量数据已经出来了,亩产是3780斤,您对这个产量满意吗?”

    二大爷笑着点点头:“当然满意,都3700多斤了,不满意还想咋样?”

    记者继续问道:“可是产量没能达到4000斤,难道您不觉得遗憾吗?”

    二大爷豁达的笑道:“是有些遗憾,不过对这样的产量我已经非常满意了。”

    (

 第六百一十四章破4000斤大关

    本来大家都以为二大爷家的玉米产量能突破4000斤大关,

    哪知最后只有3780斤,距离4000斤都还差了200多斤。

    这让大家都有些失望。

    在家看来,要是二大爷家的产量都这么‘低’,那大家的产量就更不用说了。

    看到大家都皱着眉,二大爷笑呵呵的安慰大家。

    “你们这是咋啦?产量虽然没达到4000斤,但也总比往年好多了吧?”

    “哈哈,那倒也是,去年我家的才2000来斤呢,前年更差,当时也没算过,还不知道有没有1000斤哩!”天性乐观的小马叔呵呵的笑了起来。

    其他人也是一时间钻了牛角尖,

    听了两人的话后,也不由露出了笑容。

    是啊,亩产两三千斤已经创造了历史,大家又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当天,

    村里就有十多家完成了秋收,

    经过一番交流,大家发现,产量最高的还是二大爷家,他家玉米的亩产量是3780斤。

    最低的是大牛家,因为今年他事情比较多,所以地里的玉米没怎么顾得上,所以平均亩产量只有2800斤左右。

    ……

    当天晚上,

    张家湾秋收的新闻就上了县电视台,

    全县的观众们看到后,都大呼不可思议,

    “我去!亩产3780斤,这是不是创造咱们县的最高纪录啦?”

    “那是肯定的了,至少目前是产量最高的。”

    “山神一号真牛,就咱们县这样的土质都能亩产3700多斤,真的值得点赞!”

    不过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全县比二大爷种植和管理水平高的农民多得是,

    因此随着秋收的进行,这个记录屡次被打破。

    3850斤、3915斤……

    最后终于突破了4000斤,达到了4012斤。

    这是平坝乡的一位老农创造的新纪录。

    为了表彰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农

    电视台不仅对他进行了专访,

    甚至县里的领导还给他发了一张种地能手的奖状和一万元的奖金。

    这位老农户被表彰的新闻播出后,

    村民们纷纷打趣二大爷。

    “二大爷,您要是在努力努力,那奖状和一万块的奖金就是你的了!”

    “是啊二大爷,您今年真是可惜了!”

    听到这些话,二大爷撇撇嘴道:

    “你们这些人,还要点脸不?我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想要我去和别人竞争,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们村的年轻人都没了呢!”

    卧槽!

    听到二大爷说的这么狠,在场的年轻人们脸都直抽抽,然后都哭笑不得摇摇头。

    “二大爷,您别生气啊,我们随便说说而已。”小马叔赶紧道歉。

    “生啥气,跟你们有啥好生气的,要我说你们年轻人真应该努力努力,不要没事就玩手机,多打理打理玉米地,会让别人比过去?”二大爷认真的说道。

    这时,村长终于发话了。

    “二大爷说的不错,怎么说山神一号都是咱们村的产品,怎么能让别人把最高产量拿过去,”

    “大牛,大山,你们这些年轻人真该多努力努力,争取明年将全县最高纪录拿回来。”

    突然,村长转过头向张海说道:“小海,你小子别笑,你也该出点力啊!”

    “啊?”张海不敢置信的指着自己鼻子问道:“我?我能出啥力?种地我也不太会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