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第3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腾飞集团不是想和波音合作搞研发嘛?
那我们空客就过去扒一扒你们腾飞集团的底裤,就凭中国现在的技术实力,估计除了嘴炮外也没啥能拿得出手的,到时候他们空客实锤一下,看谁还不计代价的搞合作,中国还想搞大型客机研发?以为那东西是谁都能造的?还是乖乖的买成品飞机得了。
第七百二十九章 那是……五轴设备
抱着这个心里里克尔松和让·贝克等人可谓是来者不善,从下车的那一刻起就带着挑剔的目光,看着并不出彩的腾飞集团总部大门和并不高耸的办公楼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
尤其是让·贝克,这位白发苍苍的瘦高老头本来就不想过来,被逼的实在是没办法这才不得不来,这对一位心向自由浪漫的纯种法国老爷们儿来说简直是对他精神的ooxx,那种愤恨不亚于是少女忽然来了大姨妈。
正因为如此,这老家伙对腾飞集团的恨简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所以让·贝克不但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看到的一切,更是偶尔会端起挂在胸前的蔡司照相机,对着阴暗的角落,茫然的人群,令人作呕的垃圾堆飞快的按着快门儿。
见到这一幕,关正平差点儿没疯掉,他本身就是星洲主管外宾接待的领导,一看让·贝克的架势,就知道那老家伙不是啥好东西,正在那儿鸡蛋里挑骨头呢。
问题是腾飞集团根本就不注意这些事儿,外面鲜花、横幅、欢迎队不设置也就算了,厂区内外的卫生,来回穿梭的干部职工总是要强调强调吧。
结果腾飞集团毛都没弄,这下可好,被人家挑刺儿的欧洲人逮了个正着。
这不,又有几个好奇的腾飞集团员工朝着这边指指点点,那个叫让·贝克的工程师立刻就拿着相机对着那几个人拍了几张,关正平相信等刚才的照片洗出来后,一个中国人没有礼貌,对外国友人的不加辞色的标题就能堂而皇之的贴上去。
这还是有良心的,心思稍微歪一点儿,直接就能指着照片对着西方某些媒体大谈当时他在中国腾飞集团厂区遭受中国人的辱骂,他在危急关头拍下这些照片。
类似的事情关正平这些年经历的着实不少,每一次都是一场惨痛的教训,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之前星洲的接待中亲力亲为,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面子的原因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堵住那些爱讲算话的老外臭嘴,不然一旦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传出去,关正平个人如何是小事儿,星洲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脸面那才是大事儿。
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的不止是关正平,西平党办的蔺刚同样主要到这个问题,他本以为空客主动过来是找腾飞集团谈合作的,毕竟近两年类似的外国厂商着实不少。
腾飞集团以其浓厚的实力,独特的经营理念一直抱着来去自由的原则,既不会因为合作而巴结,也不会因为谈崩而窝火,总之是平平淡淡,颇有种我自青山不老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感觉。
久而久之西平地方也被腾飞集团的这种作风所感染,不管是外宾还是首长,只要过来就按既定的程序走,没啥花里胡哨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空客这次过来蔺刚觉得跟以前一样,所以淡然的就跟个入定的老僧,结果等里克尔松等人下车后那种频繁审视的眼神,以及不断朝着角落里探过去的镜头,就算再傻,蔺刚也明白这帮人可不是啥好鸟。
于是心里便有些紧张,这种情况他还是第一次经历,怎么处理他也不知道,只能看向关正平,再怎么说老关在接待战线上干了好几年,经验之丰富在全省都是数一数二的。
关正平自然知道蔺刚想要表达什么,这要是国内的事儿,关正平打死也不想跟刘纯那个老顽固说,问题是现在可能涉及到整个省,甚至整个国家的声誉,那关正平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于是他朝着蔺刚点点头,随后快走几步来到刘纯身边,低着头在老爷子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自顾自正朝着厂区里走的刘纯似乎才知道里克尔松和让·贝克等人的举动,脚步慢下来的同时,朝着正对着食堂门口,那些正蹲在外面手捧饭盒吃得香甜的中班工人们拍照的让·贝克等人看了两眼。
眯缝的小眼睛微微张了张,旋即扯了扯嘴角冷声笑了下:“欧洲的鬼佬们就是那种尿性,看到坨狗屎都要大惊小怪一番,想拍就拍,腾飞集团没啥丢人的,如果因为几张照片就能把腾飞集团给恶心垮喽,那就太不把腾飞集团放在眼里喽。”
说完,刘纯拧开保温杯,抿了一口里面的枸杞、菊花红枣茶,旋即呵呵一笑,步子更加轻快的超前走去。
关正平听这话差点直接那脑袋去撞墙,是自己的话没说明白,还是刘纯老糊涂了没理解自己话里的含义?
还想拍就拍,到时候人家拿着照片回欧洲,嘴巴一歪歪可就是抹黑的有力证据呀。
关正平这边抓狂,那边让·贝克等人确是松了一口气,他们其实也挺怕腾飞集团来人把他们相机胶卷儿没收,要知道在欧美这类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别说让你拿相机随便拍照,就是随身带个小反光片儿都不行。
正因为如此,当关正平想着刘纯耳语的时候,让·贝克等人心里是很紧张的,甚至都做好了捍卫所谓“自由”的准备。
结果没想到刘纯只是瞟了一眼,就跟没事儿人一样继续朝前走,连管一下的意思都没有,这下可令让·贝克等人胆子壮起来,尤其是让·贝克,朝着满嘴油渍的工人快速按了几下快门,便不无得意的说:“我就说吧,中国人是不敢管我们的,这从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就能轻松得出结论,所以好好用你们手里的东西做好记录,想染指大型客机?他们还真不够格。”
听了让·贝克的话,其他的几位空客的管理人员无不是咧嘴讥笑出声,旋即跟着让·贝克有样学样,表现的更加肆无忌惮。
里克尔松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却没有半分阻拦的意思,反倒是觉得让·贝克等人这么做挺好,于是瞥了一眼让·贝克等人便转过头看向一步三晃的刘纯:“刘先生,您所说的16号车间有什么特色吗?”
“特色?这个好还真不知道,这么大的厂子,每天大事小情的,哪里记得住,反正能按时生产就行,什么特色不特色的,都是扯淡。”
刘纯依旧带着他那弥勒佛般的招牌笑容,说得是铿锵有力,里克尔松闻言面上没什么,心里确实冷笑不已,还不知道特色,估计是没有特色的作坊式的破烂车间吧。
里克尔松这边正想着,就听刘纯突然说道:“嘿嘿,16号车间,咱们到了。”
闻言让·贝克等人全都聚到里克尔松身边,准备对着他们想象的老旧设备来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很快16号车间的门缓缓打开,下一刻眼前的景象就让里克尔松和让·贝克等人完全目瞪口呆,以至于本来准备按快门儿的手都不由自主的僵在哪里。
也不知过来多久,白发苍苍的让·贝克突然颤巍巍的问着旁边的刘纯:“那是……那是……五轴加工设备?”
第七百三十章 传出去这得多丢脸啊
也难怪让·贝克等人如此吃惊。
只见一台三米多高的大型设备就那么矗立在众人眼前,两个亮白色的钢铁支撑柱,就如同两位欧洲中世纪的铁甲骑士一般傲然直立,在支撑起整座设备的同时,也固定住中间那块长度将近2米,宽度也足有15米的半弧形大型蒙皮部件。
若如此也就罢了,无论是里克尔松还是让·贝克,都是在欧洲航空工业界干了半辈子的人,什么大型设备没见过,不至于被眼前这个三米多高的东西惊得差点掉了下巴。
关键是眼前的设备不单单是庞大,更重要的是灵活。
没错,就是灵活,特别是设备最核心的加工探头,就如同经过特训的人类手臂一样,对着面前大型蒙皮部件上下左右晃动了一下,便开始砰砰~~进行自动化的铆接作业。
以为这就结束了嘛?
那就把这台机械看得太简单了,不单单铆接探头灵活,两侧的支撑架同样可以伴随着铆接探头的加工做顺势的旋转。
配合着优秀的数控程序,整台设备可以在极端的时间内完成非常复杂的铆接加工。
如果这是在美国,看到类似的设备,里克尔松和让·贝克等人都不会吃惊,毕竟美国人在航空工业界真的是一骑绝尘,设备再先进都在情理之中。
可问题是此时此刻他们所在的地方叫做中国,一个在他们眼里除了人多没有半点儿可以炫耀的地方,堪称技术洼地的存在,竟然也有这样先进的设备?
要知道这类大型的全自动自动铆接机,就算是空客也只有两台,全部位于法国图卢兹的总装工厂中,主要用于a320机身侧面大弧度整体蒙皮部件的铆接加工。
正是有这两台设备,空客没少吹嘘他们的工艺如何如何先进,自动化程度如何如何的高,以此向潜在的客户表明空客的a320打娘胎里就被灌输了良好的基因,你们放心大胆的买就完事了。
之所以敢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在世界范围内能用上大型全自动铆接设备的航空制造企业真心没几家,而用五轴大型全自动铆接设备的除了空客别无分号。
至于这种五轴大型全自动铆接设备好不好用,自然是没得说,要知道传统的大型蒙皮部件的铆接工作其他的尚且不论,光是划线这一条就够人忙活一阵了。
有人问了,什么是划线,其作用就跟木匠的墨线差不多,主要作用就是给铆钉定位置的,正因为如此,蒙皮划线的要求很高,而且必须纯手工,不是在这行当干了多年的老师傅根本就驾驭不了。
哪怕是后来出现半自动铆接设备,蒙皮的人工划线依旧没有被替代,反而成为半自动铆接设备全套工艺的重要流程,变得更加不可或缺。
因为半自动铆接设备自己是没办法做铆钉定位的,只能靠着人工将划线的部委标注出来,它们才能批量的铆接加工。
直到后来德国凭借自身强大的机械设备研发能力,为空客量身打造了五轴大型铆接设备后,人工划线的步骤才在灵活的多轴加工能力和完善的控制程序作用下被机械完全取代。
这也就是近两年的事儿,日本作为美国波音做大的海外代工基地,正在加紧研制类似的设备,预计九十年代中期可以投入使用。
美国本土的飞机加工厂到是有类似的设备,不过却不是美国自己生产的,而是从德国那家为空客打造五轴大型全自动铆接设备的机械设备公司进口的。
为此空客从美国获得应力波铆接的全套技术,以及改进型a320客机的美国航空管理局的适航认证。
然而就是这么一类令空客享誉世界,并从美国人哪里套来不少好处的重要设备,此时此刻就摆在他们面前。
而且……似乎……还要比他们的要更灵活,适应性更强,加工品类更多。
因为就在他们吃惊的时候,之前的那块2米长的蒙皮部件已经加工完毕,换上了并不是同品类坯料,而是一款12米长的斜三角蒙皮坯料,显然是机翼或者是尾翼上的东西。
但这不是重点,关键是整个设备既没有更换夹具,也没有重新编订复杂的加工程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