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诸天修炼手册-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元兴元年十一月的时候,完成的河道距离已经有一百余里了。

    能挖的这么快,全部得益于第三曲的各种器械的发明。

    还有就是,中间有二十多里河道,都是天然的沟壑。

    但是,整个天汉之地,东西纵横一千余里,剩下还有九百里的河道,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就在张道灵率领青壮年们奋力挖掘、修建河道时,天汉之地迎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背上背着箱笼,手里拄着木杖,身上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腰间用一条玉绦丝系着,木杖的顶端还系着一条红穗儿。

    这是一个大约四十岁的中年人,长长的胡须,清瘦雅的面庞,充满智慧的眼神。

    当他来到丰城时,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走了这么远,终于看到人家了。”

    这时正有一群小孩蹦蹦跳跳走了过来,当他们看到眼前这个中年人时,纷纷好奇地问道:“老伯何来?”

    中年人笑了笑,问道:“请问这里是天汉神府吗?”

    为首的小女孩点头道:“是啊,这里就是天汉神府,这里叫丰城。”

    “丰城?是天汉神君新建的城池吗?”中年人抬起头来,朝眼前尚显寒酸的丰城看了一眼。

    这时,远处有几个老者发现了中年人,他们快步迎上前来,拜道:“先生不是天汉之人?”

    中年人点头道:“我从玉京而来。”

    “玉京!”几位老者脸色大变,玉京,也就是太宇仙庭的国都。

    似乎感觉到了眼前几人的紧张,中年人笑着道:“诸位不要害怕,我叫风瑕,是仙庭采诗官,今闻天汉神府初立,故而特来采诗。”

    眼前几名老者一听是采诗官,原本紧张的面容立刻变得和缓欣喜起来。

    “采诗官来啦!”

    “采诗官来了!”

    小孩子清脆的声音穿梭在丰城内外,惊动了丰城的所有人。

    采诗官,太宇仙庭设立的礼官,每年初春叶绿时,采诗官们就会被仙庭派出,前往全国各神府民间走访采诗。

    他们将各地百姓的喜怒哀乐、婚丧嫁娶、民情风俗、官员政绩、神君德行、百姓对官员神君的评价整理成诗歌,等到秋天叶落时,他们便会带着这些从民间采集到的诗歌返回国都,呈报给仙帝。

    仙帝会从这些各地采集来的诗歌中评判当地官员、神君的治理能力,从中看出百姓的生活水平,从而对各大神府进行奖赏与责罚。

    采诗官,他们权利不大,俸禄不高,但他们却是不可缺少的,是仙帝了解仙庭各府民俗风情,百姓生活的耳目。

 第二十章 采诗官(1)

    采诗官来了,这可不是小事,厌衰当即到岁山禀报张玉鸾。

    张玉鸾正在研究日月星三晷,听说来了一个采诗官,不得已随着厌衰下山去见那采诗官。

    天汉神府的人几乎都没见过张玉鸾,当张玉鸾一袭青衣剑袍,玉簪乌发,仙姿玉颜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上至耄耋老人,下至总角小童,皆被张玉鸾的容颜所惊艳。

    采诗官风瑕看着眼前的张玉鸾,一时只觉眼前一亮,仿若天出明霞,地涌芬芳。

    厌衰抱拳一礼,然后介绍道:“这位是神君之妹,也是我天汉神府仙师,张玉鸾。”

    张玉鸾打了一个稽首,对采诗官道:“尊客驾临,未曾远迎,还请赎罪。请尊客移步岁山,容我等以茶点招待尊客,一尽地主之谊。”

    风瑕笑着还礼道:“采诗官不入神府殿堂,只入草舍田园,恕不奉命,还请见谅。”

    张玉鸾闻言道:“既如此,先生若有需求,尽可告知我等。”

    风瑕点头应道:“是,多谢玉鸾仙师。”

    “嗯。”张玉鸾平淡地应了一声,然后再次朝风瑕打了一个稽首,接着对厌衰招呼道:“好生招待风瑕先生。”

    “是。”厌衰恭身应道。

    说完,张玉鸾转身离去,重回岁山去了。

    看着转身即走的张玉鸾,风瑕有些发愣,厌衰连忙说道:“先生勿怪,神君因要治理天汉沼泽,故而不在府中。玉鸾仙师为人沉静,不擅交际,故而呵呵,还请先生见谅。”

    “原来如此。”风瑕微微一笑,道:“情有可原。”

    厌衰又说道:“我陪先生走走?”

    风瑕摆手道:“不必,祭师若是跟来,反倒不便,我自己四处看看便是。”

    厌衰闻言,点头道:“是,那先生若有需求,尽管告知于我便是。”

    风瑕拱手道:“多谢。”

    然后厌衰便离开忙自己的事情去了,他从小生活在河宋之地,当然知道采诗官的事情。

    这些采诗官旨在采集民间民意,是不允许仙师、祭师、方士这些官员跟着的。

    一旦有统治者跟在采诗官身边,那么百姓怎么可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呢。

    所以这方面的避讳,厌衰十分清楚。

    厌衰离开后,风瑕转身进入了丰城,此时在丰城忙碌的百姓中间,风瑕发现大家都在讨论张玉鸾的美貌。

    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妇人,无不对张玉鸾的美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羡慕与崇敬。

    “先生,先生来喝碗水吧。”一个妇人看到采诗官风瑕,立即热情地说道。

    风瑕并不拒绝,迈步来到了妇人家门口,在她家门口的桌边坐了下来。

    妇人捧上一杯热水,风瑕笑着说道:“凉水就好。”

    妇人笑道:“先生有所不知,神君有令,百姓饮水当用火煮沸之后方可饮用。”

    “哦?”风瑕奇怪地道:“这是为何?”

    妇人说道:“神君说了,沼泽之地,疫虫毒气极多,若饮生水,恐会被疫气毒虫侵害身体。所以需要用火煮沸,灭去疫气毒虫,才可保无事。”

    风瑕惊讶道:“我便走天下,还未听说过此等道理,那么效果如何呢?”

    妇人说道:“以前我们百姓常有患病、上吐下泻者,如今奉神君之命,将水煮沸之后再行饮用,此等事便再未出现过。”

    风瑕闻言,点头道:“此乃善政也。”

    说完,风瑕拿出书简,翻了一片空白页,又拿出竹笔写道:

    “诗汉风沸水

    蒸蒸水泽,虫疫何多。

    暗伤我命,吐泻难止。

    黎民堪苦,大害累累。

    神君敕旨,昭昭上命。

    咕咕沸水,安安万姓。

    惟此惟鉴,日月表德。”

    诗,便是采诗官所写的诗,汉风,则代表这是发生在天汉神府的事情,沸水,代表这件事情的主角。

    风瑕在妇人那里饮了一碗热水,觉得身体畅快了许多,于是又在各家各户游走着。

    这时他看到丰城外的一处泥坎上,坐着三个老人,老人们满脸放光,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风瑕快步走了过去,拱手行礼道:“三位老丈,搅扰了。”

    三个老人看到风瑕,连忙拉着他说道:“先生快坐,快坐。”

    风瑕在三位老人旁边坐了下来,然后开口问道:“三位老丈在说什么?”

    只见其中一个老人说道:“我们在说君子。”

    “是玉鸾仙师吗?”风瑕问道。

    张道灵是天汉神府的神君,是君,张玉鸾是张道灵的妹妹,自然被称作君子、君妹。

    “是啊,君子容貌极美,世间罕有。”第一个老人说道。

    第二个老人说道:“就像天上的神女一样。”

    第三个老人说道:“可惜住在我们这又穷又苦的天汉之地,令人心疼。”

    风瑕闻言,立刻再次拿出书简,翻到诗汉风沸水后面的一页,写道:

    “诗汉风玉鸾

    渺渺天汉地,有女玉鸾。

    其容玉质兮,昭若神女。

    姿貌清扬兮,娥黛生辉。

    姣姣君子兮,启幕风雅。

    吾有悲愁兮,哀于穷困。

    吾有伤凄兮,怜子无华。”

    风瑕写完之后,还读给三位老人听了一遍。

    老人们听完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写得好,写出了我们的心声。”老人们纷纷夸赞道。

    风瑕笑着收起了书简,起身辞别三位老人,又前往下一个地方去了。

    这次风瑕来到了一片百姓正在忙碌采集野菜、野果的沼泽林中,这些百姓一开始还没有认出风瑕。

    直到风瑕自我介绍之后,这才热情地迎了上来。

    只见一个老人拉着风瑕的手,指着远处的丰城道:“先生请看,多么高大的城池啊,多么勤劳的人啊。”

    另一个老人也说道:“神君将我们聚合在一起,我们跟着神君,一定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天汉之地的沼泽算什么,我们在神君的带领下,一定能战胜沼泽围困。”

    “神君从河宋神府借来了粮食,生铁工具,我们有信心开辟山林沼泽,建设我们的家园。”

 第二十一章 采诗官(2)

    风瑕听到这些老人们充满希望的话语,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浓烈。

    尤其是听说张道灵在河宋之地借来了粮米,供应给这些连饭都快吃不上的百姓,更是十分赞叹。

    于是他再次拿出书简,动笔写道:

    “诗汉风家园

    于曰饥渴,何以果腹?泽中采草,林间采菇。

    于曰寒冷,何以裹身?编麻为衣,糅藤为带。

    于曰行路,何以护足?搓草为鞋,绑木为履。

    于曰饥渴,饭以果腹。友邦借粮,炊米无缺。

    于曰寒冷,暖衣蔽体。共编粗麻,可着布衣。

    于曰行路,布鞋护足。缎匹纳低,牲皮为帮。”

    风瑕写完之后,又朝四周的百姓看了看,他们脚下都穿着崭新的布鞋。

    布鞋,就算在别的神府,那也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穿得起的。

    但张道灵曾在河宋神府采购了大批的布匹,命厌衰分发给百姓,做成了布鞋。

    所谓的布鞋,就是用布纳鞋,至于鞋底和鞋帮子,用的都是以前打,剥得物的皮。

    张道灵当时命人将所有的物皮集中在一起,分发给妇女们,让她们来将这些皮和布料一起做成布鞋。

    尤其是鹿皮和熊皮,最为坚韧温暖,作为鞋底和鞋帮子的材料最好不过。

    “可以送我一双布鞋吗?”风瑕对一名老者问道。

    老者看了一眼风瑕脚上的鞋,也是一双布鞋,不过布料却比他们脚上的要好多了。

    “可以,请随我来。”老者笑着答道。

    然后老者将风瑕领到丰城中,找到厌衰领取布鞋。

    厌衰当即取了一双崭新的布鞋递给风瑕,风瑕拿在手中仔细看了看,然后郑重地放进了自己的箱笼里。

    采诗官到来的消息,张玉鸾很快就用法力告知了张道灵。

    张道灵收到后,略微有一些惊讶。

    没想到太宇仙庭也有采诗官这一官职,看来重视礼仪的政权,无论是凡人还是超凡,设立的官职几乎都有相同之处。

    张道灵并不准备回去,因为采诗官并不是为了见神君来的,所以他回去也没什么意义。

    只是回信嘱咐照顾好采诗官,其余的一概不提。

    说起采诗官,就不得不说张道灵出生的地方,地球。

    地球上,张道灵的国度几千年前有一个周朝,作为分封制的王朝,周天子也设立采诗官这一职位。

    这是一种政治体制,也是一种化制度。

    周朝设立的这些专门采集诗歌的官员,是所有和化有关的职业中间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