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明第一狠人-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不变成那样的行尸走肉,为了不被奴役他们必须起来抗争。

    这为的既是汉家天下,也是为了他们每一个人!

    原来这才是他们应征当兵的意义!

    有些事情其实差的就是那一层窗户纸,捅破之后便是一清二楚。

    “你们当中的人要接受一段时间的训练,通过考校的才能留下。留下的也未必都是战兵,会有一部分辅兵。”

    朱由榔顿了顿道:“但我希望你们即便最终没有留下当兵,每个人心中也该有这样一个念头,我们是汉人,汉家儿郎绝不为奴!”

    这个时代的普通百姓大多是愚昧无知的,只要活的下去并不介意去做奴隶。

    为了战斗而战斗,这是朱由榔绝对不能接受的。

    朱由榔要让他们清楚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战。

    朱由榔就是要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种子一旦埋下,一定会生根发芽,最多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你们要记住,即便东虏占据的地方再多也是不得人心的,大明终有收复失地的一天。愿你们都能看到那一天,届时你们都是大明的功勋!”

 第二十八章 国贼

    吴三桂是像丧家之犬一般逃回贵州的。

    当他带着残部进城后,虽然没有整出负荆请罪这种夸张的戏码,但还是十分愧疚的前去向洪承畴“告罪”。

    从级别上来看,吴三桂是平西大将军,而洪承畴是五省经略,总督军务大臣。

    照理说洪承畴应该是吴三桂的上级。

    但实际上吴三桂手中攥着实打实的兵权,还是特别能打的老关宁军。

    故而即便这次战败,洪承畴也不好过于苛责于他。

    二人原先都是明臣,彼此之间可谓是知根知底。

    见吴三桂演的如此投入,洪承畴自然要配合着搭戏把戏做足。

    两个戏精你一言我一语,端是把其他清军将领弄得一头雾水。

    “洪经略有所不知,明贼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一批泰西火器。那火炮尤其厉害,炮弹爆炸后还会炸裂许多碎片出来,杀伤力十足。征南将军便被意外炸死。”

    他脸上一脸悲痛的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赵布泰是他亲爹呢。

    洪承畴顺着吴三桂的话头问道:“见状不对,平西将军就没有劝阻征南将军吗?”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吴三桂自然要把戏做足。

    只见他长叹一声道:“末将见明贼炮火凶猛,当时便向征南将军提议暂避锋芒。可征南将军却是不听,说是要一举克敌。洪经略您也知道,名义上末将和征南将军是平级,但实际上是唯他老人家马首是瞻的。末将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啊。他老人家执意要猛攻,末将也是无能为力啊。”

    吴三桂表现的悲痛欲绝,却是绝口不提遭遇明军象兵袭营,二次落败而逃的事情。他已经打定主意把罪责都推到赵布泰身上,这样他最多只有一个连带责任。

    洪承畴面上安慰他一番,心中却冷笑道此子真是个不知廉耻,脸皮比山海关城墙还厚的家伙。

    如今赵布泰已经死了,把责任推到一个死人身上自然是脱罪的最好方式。

    “平西将军有心,此战虽然失败不过明贼也已经暴露了其手中的新式火器。下一战只要我军准备充分,定能摧城拔寨。”

    吴三桂连忙称是。

    二人一出双簧演完,吴三桂的罪责也就撇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给朝廷上奏疏的事情了。

    这么大的惨败不可能压着不报,只不过笔墨之上可以润色修饰一二,令其看上去不至于那么难看。

    吴三桂心里还是很有底的。

    现在不是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

    那时候八旗的战斗力还很强大,便是吴三桂的精锐本家兵也无法与之相比。

    而现在八旗子弟被中原的花花世界迷的眼花缭乱醉生梦死,哪里还有什么心思放在习武打仗上。

    赵布泰拉出的那支八旗军已经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所谓精锐了。

    所以清廷方面如今多是倚重像吴三桂这样的降将。

    只要吴三桂手中的这支本家兵损失不太严重,他在清廷心目中的地位就不会动摇。

    至于洪承畴嘛也是不怎么担心的。

    在他的大方略下清军已经一步步的压缩明廷的空间,如今可谓拿到了胜势。

    明廷只是做着困兽之斗罢了,便是坚持又能够坚持几天?

    等到湖广、陕西的粮食全部调到,清军大军只需要抹过去就能把明军碾碎。

    就和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双方的实力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

    这么些年来,洪承畴也算想明白了。

    清取天下是必然之事,再多阻击者出现也不会改变这点,最多是让这个过程曲折一些。

    清廷的统治者从皇太极换成多尔衮,又到现在的顺治皇帝,对付明廷大的方针是没有变的,那就是分化拉拢劝降打击。

    原先明廷不得志的将领经过劝降摇身一变就成了清廷的得力干将,攻城拔寨势不可挡。

    有时洪承畴也在想这是为什么,思来想去只能得出一个答案,那就是朱明不得人心啊。

    大清才是顺应天时人心的存在,取而代之自然是理所当然了。

    自古新旧交替不都是如此吗?

    或许在剃发一事上清廷处理的可以再好一些,这样遭到的抵抗会更小。

    但即便是现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国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因为清军的优势实在太大了。

    这种绝对的优势下便是再浪也没有关系。

    既然已经决定等粮草补齐后再进攻,洪承畴自然便不急了。

    昆明虽然没能拿下,但好在重庆是守住了。

    这个水陆要冲至关重要,若是丢了整盘棋都会被搅乱。

    “平西将军且先去休息吧,本督想一个人静静。”

    “既如此,末将就不打搅洪经略休息了。”

    说罢,吴三桂抱拳离开。

    吴三桂走后,赵良栋冷冷道:“洪经略真的认为此败是因为征南将军轻敌冒进吗?”

    洪承畴捋着胡须悠悠说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又何必这么计较呢?”

    “洪经略觉得几分真几分假?”

    “五分真五分假。”

    洪承畴不疾不徐的说道。

    “洪经略既然如此清楚,为何袒护吴三桂。

    赵良栋十分不满。

    在他看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

    吴三桂却在这里颠倒黑白,把责任都推给死人,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本督何时袒护他了。”

    洪承畴倒是不恼,和声道:“本督乃是为朝廷大计着想。朝廷如今正在用人之计,吴三桂这种猛将自然要好生拉拢。等到以后明廷覆灭,再马放南山也不迟。”

    洪承畴这些年谋略上的功夫见长,对于人心的把握也已经到了化境。

    赵良栋心里想的什么他如何不知道?

    无外乎是想取吴三桂而代之罢了。

    但在眼下这是不可能的。

    毕竟吴三桂的绝对实力摆在这里,清廷要用吴三桂的“关宁军”就不能撇开吴三桂。

    至于赵良栋还很年轻。年轻就是资本,就先熬着吧。

    等到吴三桂这些老家伙退下来,不就是赵良栋这些后进之辈上位独当一面的时候了吗?

    可惜洪承畴估计是看不到这一天了。他只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大清一统神州,御宇四海。

 第二十九章 国士无双

    川东,奉节。

    这些时日以来文安之一直茶饭不思。

    重庆惨败让他心中悲痛不已。

    眼瞅着就要拿下重庆,谭诣却临阵倒戈杀了谭文,随即率兵杀入袁宗第的大营。

    毫无防备的靖国公袁宗第一时炸了营,阵脚大乱下只能选择退兵。

    更为可悲的是,姗姗来迟的潭弘并不是来增援的,而是赶来截杀一众明军的。

    将士们经过一番死战这才逃出一些来,不少大明儿郎都死在了江畔,连具尸体都没能留下。

    他们死的冤枉,死不瞑目啊!

    比战事失利更不能让文安之接受的是潭弘、谭诣的背叛。这些所谓的明军嫡系竟然还不如原来大顺军余部来的忠心。

    文安之要在这个时间点攻打重庆,为的就是分散清军的注意力,缓解云南方面的压力。

    重庆乃是水陆要冲,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只要重庆有难,清军大军一定会回救的。

    谁曾想会出现临阵倒戈这种事情。

    “督师,朝廷那边来旨意了。”

    便在文安之哀叹之时,家丁恭敬的在一旁和声禀报道。

    “朝廷来旨意了?”

    文安之大为吃惊,连忙命家丁把钦使请进来。

    他虽是穿了一身常服,还是下意识的整了整袍衫。

    来传旨的是个十分年轻的小太监,文安之自然是没有见过。

    由于事情太过突然,文安之来不及命人排香案,只能冲着御驾所在的方向下跪领旨。

    “臣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军务文安之恭迎圣旨。”

    那小太监见状连忙道:“陛下特地嘱咐了,文督师年纪已大,可以不用跪着领旨。”

    文安之却是连连摇头。他虽然已经七十余岁高龄,可把礼节看的比什么都重。

    见文安之坚持如此,小太监只得清了清嗓子开始传旨。

    看来朝廷已经知道重庆之战惨败的消息了,文安之心道。

    这封旨意该是陛下特地责斥他的吧?

    作为臣子没能替君上分忧,文安之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便是降职处分,文安之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怨言。

    但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圣旨中并没有提及重庆之战,反而着重在说昆明守卫战。

    而且,在天子与晋王的率领下,众志成城的明军竟然获得了昆明守卫战的大捷,斩首清军无数!

    文安之一时激动的胡须都颤抖了起来。

    朝廷已经多久没有打过这么提气的仗了?

    一路连败下来怕是将士们的心都寒了吧?

    这场胜仗对于大明将士士气的提振实在是太关键了!

    当听到清军大将赵布泰被生生炸死时,文安之感叹道天佑大明!

    从结果来看,朝廷算是保住了。

    文安之在这个时间点组织十三勋围攻重庆,就是行围魏救赵之计,想给昆明朝廷解围。

    既然朝廷无恙,那么重庆之战的失利也就勉强可以接受了。

    文安之正自听得兴起,那传旨的小太监又说起太子来川东抚军的事情,以及命文安之回昆明朝廷听勘的决定。

    文安之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向钦使再三确认。

    在得到准确的答复后,文安之的心情十分复杂。

    一方面他感到欣喜。大明天子还是有担当的。

    太子乃是国储,是国本所在。

    太子抚军便能代表朝廷的态度。

    起初文安之刚来川东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十三勋的尊重,归根到底是朝廷对这些原大顺军余部太不重视了。

    除了加封爵位外,朝廷没有给袁宗第、李来亨等人提供任何实质的钱粮支持。

    这种情况下十三勋还能够奉永历朝廷为正朔,替朝廷做事已是殊为不易了。

    文安之花了很久的时间来改变十三勋对朝廷的看法,消解他们心中对于朝廷的顾虑。

    文安之甚至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