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明第一狠人-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一来李定国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李定国下令攻城那就是不敬太祖皇帝,对大明不忠,乱臣贼子之心昭然若揭。

    如果李定国犹豫了最后不选择进攻,那也是很尴尬的,因为如此一来就说明他畏惧敌人,不敢应战。

    无论是哪种,明廷的言官们都不会放过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参上李定国一本。

    他们本就看不起贼寇出身的李定国。只是因为近来李定国屡立战功他们找不到机会弹劾罢了。

    一旦让他们找到几乎,定会毫不犹豫的开喷。

    出身这种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的玄妙。

    读书人瞧不起泥腿子,这是深深刻在骨头里面的,即便再掩饰也掩饰不住。

    李定国能够走到今天除了他个人的努力,和天子的信任也分不开。

    一旦失去了天子的信任,李定国会何去何从那就不好说了。

    但这一切美好的假设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李国英的所有算计都是建立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基础上的。

    或者说清军稍稍处于劣势的情况下。

    但如今却是李定国或者说明军处于绝对的优势。

    面对地震过后,数处城墙坍圮的汉中城,李定国怕是只用勾勾手指就能拿下吧?

    这时候压力就到了李国英的这边。

    他当然还可以按照原计划把朱元璋的画像挂在城头上。

    但李定国看到如此残破的城池难道还能忍的下去?

    万一李定国不吃这一套真的下令攻城怎么办?李国英岂不是只能洗干净脖子等死了?

    天下人都知道李定国是个狠角色,一旦落入李定国的手中就不要奢求全尸了。斩首那都是轻的,很可能会被凌迟处死。

    李国英不敢去赌,要知道这可意味着他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

    要是赌输了那可就全完了。

    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李国英还有退路。

    如果他选择放弃汉中退守关中的话至少眼前的问题解决了。

    丢的无非只是一座汉中城,但主力军队却是得以保全。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跟李定国死磕到底很可能落得一个凄惨下场。其中道理李国英大体还是明白的。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李国英最终还是选择屈服于现实。

    他实在没有勇气在城墙残破的情况下跟李定国死磕。

    跑路是当下最正确也是唯一的选择。

    如此看来,他刚刚给士兵们分发银子的举动就显得再合理不过了。

    如果这银子不发下去别说集结军队了,怕是一夜之间大半的士兵都得逃散。

    现在他至少可以第一时间把军队集结起来,趁着李定国打来前及时撤离。

    想着想着李国英不禁苦笑起来。

    就在不久前他还在做着藩镇割据的春秋大梦,想着可以自立为王。

    但现在看来离开了清廷他什么都不是。

    别说是李定国了,随便来一个猛将都够他喝一壶的了。

    事实上上一次冯双礼攻打汉中时李国英就被弄得一头包,如果不是冯双礼轻敌冒进破釜沉舟粮草短缺,谁胜谁负还真的不好说。

    现在可好,李定国率大军杀来,又赶上瘟疫和地震,彻底的打醒了李国英。

    他现在只想着依附于清廷,再也没有了自立的打算。

    人贵在又自知之明,能够认清自己。

    李国英虽然别的本事没有,但跪舔清廷主子的本事却是一绝。

    只要他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能够把姿态放低,那么还是很容易坐稳总督的位置的。

    就是接下来的一系列战斗有些恼人。

    李定国肯定不会满足于拿下一座汉中城,肯定会继续领兵北上攻打关中。

    李国英可以放弃汉中却不能放弃关中。

    那可是他的立身之本。

    若是连关中都丢了,李国英就真的变成了丧家之犬,换做是谁都可以随意拿捏他了。

 第五百八十六章 光复汉中(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当李定国兵分两路前后夹击汉中城时却惊讶的发现汉中城的城门大开,到处是车辙、马匹的脚印。

    这显然不是什么空城计,因为就连城墙都是到处坍圮的。有些地方甚至整个墙体都塌掉了,只一跨步就能迈过去。

    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李国英是匆忙跑路的,不然不可能这么狼狈。

    李定国命令白文选先行进城,探明情况后大军再入城。

    如此自然是为了以防万一。

    虽然李国英这种伏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总归是有的。

    李定国为了避免出现突发情况,端是把预防措施做到了极致。

    事实证明李定国确实想多了。像李国英这种孬种根本就不会想的那么多。

    而从百姓的口中李定国也得知原来汉中城相继发生了瘟疫和地震。

    怪不得一片萎靡不振的状态

    到处都是死人,街道上一片狼藉毫无生气可言。

    老实讲看到这样的景象李定国还是感到很心痛的。

    毕竟他也是曾经的陕地儿女,虽然已经离开陕西近二十年,但对陕西还是有感情的。

    那可是他的故乡啊,是他魂牵梦绕的故乡,便是无论如何也忘不了。

    汉中变成这个样子简直是如同鬼域,不论是谁看到都会心悸,更不必说李定国了。

    可这种天灾也是没办法彻底避免的。

    既然发生了只能选择接受,然后尽可能的赈灾,弥补天灾造成的影响。

    这是李定国唯一能做的。

    当然李定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快清点汉中城中的物资,这样可以保证大军的粮草不至于出现短缺的情况。

    原本他就是打算打下汉中之后补充一部分的粮草辎重。

    但现在李国英提前跑路,肯定不可能给他留下太多的粮食,甚至可能一粒粮食都没有。

    如果是以前李定国根本不会有任何的犹豫,抢就完了。

    可李定国如今的身份是大明晋王,自然不能再像流寇那样去抢,哪怕是抢大户也不行。

    这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被有心人添油加醋的宣传一番那还了得。

    人家背后指指点点,骂的可不只是李定国,而是骂明军骂朝廷,甚至骂陛下。

    那性质可就完全变了。

    这是李定国如何也背负不起的。

    实在不行李定国只能花钱去商人那里买,这样虽然明军亏了一些但至少不会落人口实。

    当下名声对李定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李定国现在担心的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如果是这样,那就把最后的一条路也堵死了。

    但明军如今的总体形势是向好的。尤其是西川这边,在拿下汉中之后进军关中之路异常轻松。

    李定国也不是过分自信,就凭他对陕西的了解,闭着眼睛也能打进西安府。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解决粮食的问题。

    毕竟汉中穷,关中也不富。

    这些日子恐怕不会好过,但即便日子再紧巴,勒紧裤腰带也得保证将士们吃的饱。

    这是李定国的底线,他得守。

    兵不血刃的拿下汉中后,李定国第一时间派人前去南京报捷。

    这是他近半年来养成的习惯,每拿下一座城池一定会第一时间向朝廷和陛下禀报。

    而天子也会在第一时间拟旨给李定国。

    这样一来君臣二人可以及时沟通,不会出现意见不同背道而驰的情况。

    这一点看似简单,却是至关重要的。

    时机分寸的拿捏显得至关重要。

    李定国现在是十分尊重天子的意见,哪怕天子只是提出了一个小的疑问他也会尽可能的去解答。

    唯有如此他才能维持圣眷,才能自保。

    “晋王殿下,末将觉得不如乘胜追击,直取关中。”

    白文选也是来了信心,拍着胸脯主动请缨道。

    “末将自请为先锋,为您探路。”

    李定国见白文选如此热情,也不好过于打击他的情绪,但该说的话总归还是要说的。不然将来更尴尬。

    “咳咳,先不急于这一时吧。”

    李定国稍顿了顿,继而接道:“还是等陛下的旨意到了再出兵吧。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大军也可以休整一番。”

    白文选一听这话,眉毛立时拧了起来。

    “晋王殿下,您求稳那是好事情。可也得分什么时候吧。眼下可是追击李国英的绝好时机,若是错过了可就太可惜了。再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陛下应该也能理解的啊。”

    李定国摇了摇头叹声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我们作为臣子不能这么做。这就是逼陛下就范。陛下或许会接受,但心里一定会有想法。”

    “岳武穆忠不忠,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不回,不一样落得个身死的下场吗?”

    白文选不以为意道:“可当今天子又不是宋高宗!”

    李定国闻言面色一变,立即制止道:“慎言!”

    白文选无奈道:“晋王殿下,你现在什么都好就是太谨慎了。不知道你自己有没有感觉,和十年前相比你现在稳得都有些让人不认识了。”

    李定国背负双手踱了几步道:“本王也是没办法啊。咱们西营出身的弟兄们到底和朝廷嫡系不一样。我们不仅要立功还要注意避嫌。一定不能让人抓住把柄。虽然本王问心无愧,但就怕小人惦记啊。万一朝中有小人在陛下面前挑拨离间,我们领兵在外又不能替自己辩驳,你说陛下会信谁的?”

    白文选被李定国说的心里直打鼓,嘴里却是小声嘟囔着:“陛下也不老啊,不会这么糊涂吧。”

    李定国无奈道:“慎言,慎言啊,虽然这里没有外人但有些臣子不该说的话还是不能说。”

    白文选觉得憋屈死了。

    以前大西军破城抓到那些朱明王爷宗室都是一刀砍了,痛快的很。

    现在倒好不但得对朱皇帝俯首称臣,还得卑躬屈膝。

    要不是为了抗清,他怎么也忍不了这鸟气。

    “知道了。”

    见白文选耷拉着个脑袋,李定国就知道他心里是不服气的。

    但再不服气那也得忍着。

    他是为了西营的弟兄们好,相信他们最终会明白的。

 第五百八十七章 孝庄的变革(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用几家欢喜几家愁来形容如今的明清形势是再合适不过了。

    明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着打胜仗,而清军则是一败再败。

    这倒也罢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现在颓势不代表一直都会颓势。

    可有一点让清廷十分头疼,那就是天灾。

    旱灾、水灾、蝗灾、地震、瘟疫

    几乎所有叫的上号的天灾都被清廷遇上了,还偏偏都集中出现在了北方。

    说这和老天爷没关系,恐怕清廷自己都不信。

    孝庄这些日子愁眉苦脸,因为汉中又丢了。

    川陕总督李国英上的奏疏中将这一切归咎于地震和瘟疫。

    但孝庄心里清楚人的因素更大一些。

    如果把李国英和李定国的位置对调,李定国是肯定可以守住汉中的。

    当然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就目前李定国对明廷和永历表现出的忠心来说就是孝庄使出清廷最擅长的离间计怕是也奈何不了永历与李定国君臣。

    问题出现了自己身上,那自然就得从根子着手。

    孝庄很清楚清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