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明第一狠人-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况还是一位秦藩后人。

    自古以来皇位的继承就是跟血统亲疏远近有直接关系的。

    大明更是如此,只要不靠武力争夺,血统就是决定皇位归属的第一要素。

    秦王朱樉虽然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二子,但十几代过去了和当今天子的血统差了十万八千里。

    永历皇帝可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那是绝对根正苗红的。

    如果现在冒出一个由字辈的或许永历皇帝还会忌惮一番。

    秦王后人?老老实实混吃等死做个闲散王爷就好。

    李定国第一时间写了奏疏,命人星夜兼程送去南京。

    相信皇帝陛下得知秦王还有后人,一定会很欣喜的。

    至于李国英就暂且先让他蹦跶两天。

    潼关虽然是天下雄关,可那是针对从外往里打的。

    从里往外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李定国现在只想要军队休整一下,待恢复了气力便是全军出击,攻打潼关要李国英的狗命的时刻。

    李国英这厮恶心李定国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那便好,李定国要将新仇旧恨和他一起算。

    西安光复了!

    消息传到南京,朱由榔直是激动的差点昏了过去。

    得关中者得天下,自古便有这句老话。

    虽然如今关中的作用已经远远不及汉唐时期,但却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个象征。

    拿下关中,对于明军士气的提振实在是太明显了。

    现在李定国要做的就是一路平推,和攻打河南的夔东军汇合。

    到了那时,不管是攻打山西还是直奔京畿,明军都将占据绝对的主动。

    强大的明军已经完全掌控住了战局的走向,一切都是按照朱由榔设计的剧本方向在走。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当然,还有一点让朱由榔很激动,那就是李定国发现了一名秦藩后人。

    按照李定国的说法,这名秦藩后人名叫朱辅焕,是末代秦王的嫡子。

    跟奏疏一同呈递来的还有一块玉佩,算是朱辅焕的信物。

    朱由榔仔细看了看这玉佩,发现确实是秦藩特有的。

    因为他脑子里残留了永历留下的记忆,将这枚玉佩和桂藩玉佩进行比对,发现不离十。

    这确实是皇室才有的东西。

    想不到秦王居然还有后人,朱由榔原本以为秦王已经被李自成和满清杀绝了嗣呢!

    这到底是一大喜事。

    这些藩王后人想必一直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来躲避灾祸。

    一旦大明王师北伐,有了鼎定天下的架势,这些藩王后人们便又冒了头,想要讨一个爵位,继承祖先的王位。

    朱由榔想通之后,欣喜的心情渐渐淡了不少,担忧不由得浮出。

    崇祯末年之所以明廷如此被动,除了天灾之外,明宗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明的藩王分封制存在很明显的弊端,那就是藩王不能掌权,且不能出自己的封地一步。

    很明显,这是为了防止藩王争夺皇位,限制了他们相当大的权利。

    这对巩固皇权当然是有好处的,但仔细一想,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这不等于是把藩王们当猪仔养吗?

    十几个、几十个还好说。

    可藩王们每日没事情干,除了多生孩子似乎也没有什么可做的了。

    亲王越来越多、郡王越来越多,甚至各种辅国将军、镇国将军有数万人。

    如此庞大的一个宗室就像是一群寄生虫,不停的从大明索取,但却没有任何的贡献。

    国库中不少银子、粮食都被宗室分走了,朝廷应对各种灾祸的能力自然就会下降。

    遇到灾荒年份和外敌入侵,容错率就会降到最低。

    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改朝换代的情况。

    也就是朱由榔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点,不然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大明已经亡国了。

    作为一名穿越者,他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再次陷入泥潭。

    那么大明的藩王分封制度一定要改。

    只是如何改起呢?

    一时间朱由榔有些犯难。

    根源问题其实很明显,那就是明代的藩王不代降。

    藩王的嫡子还是亲王,庶子封郡王。

    郡王嫡子还是郡王,庶子才没了王爵。

    但以明代藩王的繁衍速度,光是亲王的膨胀速度就很是惊人了,更不要说郡王了。

    所以朱由榔一定要动刀子的话,肯定要从代降上下功夫。

    或许可以推行类似汉朝的推恩令,但是可以更细致严苛一些,也可以给藩王支系一些入朝做官的机会。

    只要考核合格,就可以获得官职。

    这样藩王们的支系有了上升通道,就不会一门心思多生孩子领银子了。

    当然这个政策是治标不治本的。

    因为历朝历代皇族都是占据了绝对的利益,而凌驾于其他阶层之上的。

    这一点不可能改变,朱由榔也无力改变。

    若是他执意要改,整个朱明的统治根基就会被动摇,到时就不是朝臣们反对那么简单了,整个朱明宗室都会反对他!

    朱由榔的思想虽然超前于这个时代,但也不可能完全无所顾忌的去做。

    有些时候人必须学会妥协,哪怕是皇帝。

    朱由榔只能在规则范围内把大明改造的更好,但却不可能直接把棋盘掀翻,从头来过。

    那是反贼要做的事,不是皇帝。

    而且反贼们做了皇帝立了新朝,发现屠龙者终成恶龙,一切不过是换了个皮从新来过罢了。

    当年的那些豪情壮志早就烟消云散了,只剩下贪图享乐混吃等死。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朱由榔现在要考虑的首先是光复天下,进而才是如何改革,如何让大明更加良性的发展。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朱由榔现在越发觉得他双肩上的压力极大。

    如今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不断的随着变化调整了。

 第六百五十章 进军陕州(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在接到圣旨之后,李来亨第一时间率部进军陕州。

    陛下真乃神机妙算也,李国英出逃之后,唯一可能去的就是潼关了。

    只要李来亨率领夔东军进军陕州,就可以堵住李国英最后的退路。

    他与李定国前后夹击之下,李国英只有一个死字。

    洛阳到陕州并不算远,几日的时间便也到了。

    可到达陕州之后李来亨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平陆、解州一线似乎有清军聚集。

    山西清军还没有长记性,还打算来触霉头。

    这还真是记吃不记打啊。

    圣旨上明确的说叫李来亨配合李定国先光复陕西全境,并没有说主动进攻山西的事。

    李来亨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肯定是不会主动浪战的。

    但人家都打上门来了,他总不能只挨打不还手吧。

    李来亨当即派出斥候侦查消息,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这不侦查还好,一侦查着实让他吓了一跳。

    原来清军竟然聚集了足足五万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李来亨不由得重视了起来。

    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地本就情况复杂,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致使战局失控。

    李来亨还是决定先解决掉山西的清军,再向潼关靠拢。

    万一让山西清军和李国英碰上头,就不好办了。

    更让李来亨惊讶的是这支清军主力竟然以骑兵为主。

    但仔细一想倒也正常,山西以北便是草原大漠。

    而草原最不缺的就是马匹了。

    以清廷和蒙古的关系,想要马匹不过是勾勾手指的事情。

    相比之下夔东军的骑兵就有些不够看了。

    一开始只有亲兵营的将士们有马骑,一连这么多场胜仗打下来也积攒了不少,但怎么看都是东拼西凑的,和清军骑兵的正规军没法比。

    若论火器嘛这支明军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优势,无非可以在关键的时候轰上几炮,甩出几颗土手榴弹。

    但是夔东军有气势。

    有的时候这玩意就是这么的玄妙,气势上来了天王老子也挡不住。

    李来亨召集了包括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贺珍等人在内的一众将领共同商议对策。

    刘体纯首先发声道:“陕州、平陆一线地势较为平坦,十分适宜大规模的骑兵发动攻势。现在关键是在于我们要不要和鞑子正面对冲。小老虎,这件事得你拿个主意。”

    一直以来夔东军内都秉持着大伙儿商量着来的模式,但有时候该拍板还是得拍板的。

    不然就是无休止的争论,到头来还是无法敲定。

    李来亨深吸了一口气道:“骑兵对冲也不是不可以,但我总觉得这是给鞑子机会。毕竟鞑子兵强马壮,就骑兵而言于我们还是有优势的。”

    李来亨分析的很理性,并没有因为明军这一连串的胜利而被冲昏头脑。

    “小老虎说的是。”

    袁宗第赞叹道:“鞑子的骑兵是优势,我们的骑兵是劣势。哪有以自己的短处去硬碰敌人的长处的道理。所以我觉得应该伏击,或者诱敌深入。”

    就伏击这方面而言,袁宗第若说第二,夔东军中应该没有人敢说第一。

    他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悠悠说道:“伏击的话无非两种,一种是靠地势,一种是靠策略。陕州以北三十里有一处草甸,草甸北侧有一河谷。如果能够把鞑子引到那里,我们或许可以狠狠的痛击之。”

    一众夔东军将领皆是露出了钦佩的神色。

    有时候伏击这种事情靠的就是直觉。

    袁宗第可以如此自信的说出这话,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袁叔叔,可你怎么确定鞑子一定会上当呢。草甸那么辽阔,他们为何要往河谷里钻?”

    李来亨第一个提出了疑问。

    “这就需要让他们尝到甜头啊。”

    袁宗第微微眯着眼睛,和声道:“其实仔细想想这件事也简单,只要我们故意卖个破绽,鞑子一定会禁不住诱惑,像蚊蝇一样扑上来。”

    袁宗第的分析并非没有道理。清军已经很久没有打过胜仗了。

    如果他们小胜一次肯定会很兴奋,继而会追求一场大胜。

    殊不知这却是明军有意布下的一道陷阱,等着清军自己冲进去。

    李来亨仔细的想了想,觉得很有可行性,便环视一周道:“诸位觉得可否一试?”

    众人皆是点头赞同。

    李来亨满意的说道:“那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只是按照袁叔叔说的,我们需要有人来做这个诱饵,还要打一场败仗引诱鞑子上头追击。不知道有谁愿意做这个先锋?”

    李来亨话音刚落,刘兴明立刻拍着胸脯接道:“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把鞑子引到河谷里。”

    刘体纯闻言脑子登时一炸,这个臭小子,这种时候抢什么风头啊,真是不让人省心。

    李来亨也有些尴尬。其实他只是那么一问,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那就是郝摇旗。

    夔东诸部若论勇字,大概没几个人能够比的过郝摇旗。

    郝摇旗不仅莽,还总能莽成功。

    这就是本事啊。

    但偏偏这时候刘兴明插了一句话,让李来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咳咳,兴明贤侄啊,洛阳之战中你刚刚立了大功,就给其他人些表现的机会嘛。”

    说话的是袁宗第。他见刘体纯脸色不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