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第一狠人-第6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要吸引突厥马贼们出动也是一件难事。
毕竟十万大军进驻撒马尔罕城,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突厥马贼不可能全然没有察觉。
若真是这般,只能说明突厥马贼的警惕性太低了。
一旦对方察觉龟缩在自己的老巢里,等着明军离开后再出手就麻烦了。
明军是强龙,这些突厥马贼是地头蛇。
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这并不是说明军没有这个实力,而是说明军没有这个时间。
道理嘛也很简单。
毕竟突厥马贼是当地人,他们可以等可以耗着。明军却不行。他们可以在这里停上十天半个月,却不可能一直待下去。
否则如何班师回朝,如何向圣天子交代。
所以李定国必须要想出一个合适的引蛇出洞的法子,让突厥马贼乖乖的冒头。
思来想去也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明军假装在补给之后离开了撒马尔罕城,这样突厥马贼就会无所顾忌的冲杀出来。
这个时候就到了明军表演的时候了。
回马枪战术可谓是李定国最为擅长的战术了。
当初在张献忠麾下的时候李定国就是靠着回马枪战术成名。
后来独当一面,李定国更是把这个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可堪化境。
这个战术的关键就是要真,要演的不着痕迹,让对手信以为真。
唯有如此,方能以假乱真。
李定国担心走漏风声,所以只在明军高层将领中说了这个计划,甚至是连撒马尔罕的粟特贵族都没有言语。
因为他担心粟特人中有突厥马贼的内应,不然怎么解释每一次突厥马贼都能够恰好的的得到消息?
这简直难以解释。
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有了内应,这一切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所以李定国一定要从最坏的角度考虑问题。
只要他确保突厥人不会得到第一手的消息,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就会高很多。
只是这样做很可能会让粟特人感到恐慌和愤怒。
毕竟李定国已经事先答应了他们会铲除掉当地的突厥马贼再离开。
这些粟特人在得知明军已经离开后情绪甚至会失控。
但这或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只要粟特人中的内应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坐不住的突厥马贼一定会对富饶的撒马尔罕城发动劫掠。
粟特人一向是懦弱的软柿子,面对强大的突厥马贼只能乖乖的交出金银求得一个平安,根本不会抵抗。
就在他们绝望无比的时候,李定国再率领明军杀回,将突厥马贼杀一个片甲不留。
整个计划可谓是天衣无缝,李定国感到十分满意。
他实在想不出有任何的漏洞。
只要突厥马贼们没有通天的本领,就一定会载到在他们手里。
。。。
。。。
“明军已经撤离撒马尔罕城了?”
突厥马贼的首领布伊尔在得知看这个消息后又喜又惊。
明军入驻撒马尔罕城刚刚三日就离开,看得出来他们是归心似箭啊。
其实仔细想想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明军已经离开中原很久了,光是前往波斯就已经大半年。
士兵们肯定都已经有了思乡的情绪,主将自然也要顺应这种情绪,尽可能的促使明军回到中原。
所以对于这些当地的突厥马贼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
他们终于可以再次发动攻势,劫掠撒马尔罕城中的肥羊了。
他们在撒马尔罕城中当然有内应,不然不可能每次都来的恰到好处。
再怎么说撒马尔罕也是一座坚固的城池,虽然没有中原城池那么坚不可摧,但也不是区区骑兵就可以攻克的。
要说起来,突厥人可谓是最不擅长攻城的了。
千百年来他们在骑兵对冲中得心应手,但一说起攻城战可谓是一头的包。
当然了,西化的奥斯曼人拥有了火药以及火炮、火铳等攻城利器,不在范围之内。
刨除掉奥斯曼人,剩下的突厥后裔真的拿攻城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所以只要粟特人上下一心,坚决不给突厥马贼空子钻,其实以布伊尔为首的突厥马贼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只能干瞪眼。
但偏偏粟特人中有内鬼,甘愿替突厥马贼为虎作伥。
如此一来,粟特人就如同一盘散沙,一块内里烂掉的豆腐一样,再没有任何的凝聚力可言了。
这样突厥马贼再做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对粟特人威逼一番,不愁粟特人不乖乖的交出金银保平安。
这十几年来布伊尔靠着这个法子不知道成功过多少次,捞到了无数的金银细软。
可以说他对于粟特人心理状态拿捏的十分到位,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粟特人了。
当然了,这一次情况有些特殊,他还是得谨慎起见。
必须要确保明军已经彻底走远他才会动手。
否则万一撞到了明军可不是闹着玩的。
布伊尔手中只有万把人,还都是一些散兵游勇,东拼西凑起来的。
这些家伙之所以肯汇聚在布伊尔的麾下,无外乎是因为有利可图。
论什么理想抱负,他们是全然没有的。
一旦情况不利,整支军队很可能会瞬间的土崩瓦解。
所以布伊尔绝对不能大意,他再三派出斥候前去打探消息,一定要确保明军是真的离开了。
好歹在道上混了这么多年,这点警惕性布伊尔还是有的。
…
…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强龙遇到地头蛇(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毫无疑问布伊尔是一只老狐狸。
他将斥候四散出去打探消息,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明军的确切情报,保证明军已经走远。
这种时候他再率部杀出来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但是李定国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第一时间就派出斥候进行反侦查,保证突厥马贼中的斥候不会侦查到明军的动向。
因为明军不可能真的走的太远,所以明军便隐藏在了距离撒马尔罕城外不远的一片树林里。
这片树立足够大,也足够隐蔽,用来隐藏明军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明军如今在明,突厥马贼在暗。
李定国要做的就是把正在暗处窥探的突厥马贼逼到明处来。
只要成功做到了这点,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的多了。
毕竟以明军的战斗经验,一旦跟对手正面交锋上,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如今的情况对于明军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关键是要能忍。
李定国可谓是忍中王者了。
当初面对清军的数次围剿,换成一般人早就受不了屈辱率部冲杀出去了,可是李定国偏偏忍了下来。
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正是因为李定国的忍耐,使得明军能够蓄足气力完成最后一击,成功翻盘清军。
也正是昆明保卫战的胜利吹响了明军全面反攻的号角,最终逆天改命,帮助大明延续寿命。
如今的情况局面比之当初好了不知道多少,李定国又有什么理由不忍呢?
反倒是刘兴明、郝摇旗有些耐不住性子。
毕竟他们前不久刚刚大胜奥斯曼人。
从心底里他们是瞧不起突厥人的。
眼下却不得不忍着等着,多少会有些不爽。
但是他们控制自己情绪控制的很好,虽然心中不爽,但是没有过多的表现出来。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将士们,会影响到晋王殿下的判断。
他们充分信任李定国,所以会毫无保留的将自己交给李定国。
他们不会丝毫的干扰李定国,也不会让李定国陷入为难的境地。
眼下就是等,只要突厥马贼们先坐不住了,对明军来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等待的工夫是煎熬的,但是李定国也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粟特人对于土地沙漠化的控制或者说治理很好。
城外到处都可以看到树林,这些树林固定了土地,保证沙子不会把绿洲吞没。
这一点让李定国联想起了西域的情况。
早在汉唐时期,西域尚且是一方乐土。
那时候西域各国土地肥美,植被丰富。
可是自打唐末以来土地沙漠化的情况就越来越严重。
到了元末明初的时候,整个西域已经是沙漠包围绿洲的情况。
一些著名的古城甚至已经被沙漠吞没。
这种情况多少有些令人唏嘘感慨。
细细想来,西域沙漠化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大明朝廷在前中期放弃了西域乃至河西走廊的控制权。
一开始明军还尚且能够控制哈密地区,到了后来干脆只退守嘉峪关内,嘉峪关以西的大片地区明军都不派兵驻守。
实在是因为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相较于富饶的中原地区,确实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
但事情都是有其两面性的。
你不对西域加以控制,就会有别人趁机入主,鸠占鹊巢。
久而久之,当地的百姓对于汉文化渐渐疏远,也就没有了多多少认同感。
所幸的是当今天子英明神武,深谋远虑,及时的考虑到了这点,并派李定国率大军收复了西域,又派出大量的读书人前去当地传播汉文化。
也许一代人不够,但是两代人、三代人不断的努力,终归是可以扭转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使得他们对于汉文化有一个较为充分的认同。
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千百年后,子孙后代一定会感激他们。
当然了,文化认同是一方面,环境治理又是另一方面。
明军的到来并没有对于土地沙漠化的情况改变太多。
因为李定国前前后后尝试种植了不少种的树,但这些树种下后不久就都枯死干死了。
实在是沙漠环境恶劣,根本留不住水,哪怕是地下水也会迅速的干涸。
这种情况下,要想种树成林实在是太难了。
最后一向高傲的李定国也不得不放弃了全面种树固沙治沙的想法,只在西域各大城池中种植树木,保证城池不被侵蚀。
但他来到撒马尔罕城后发现当地的情况和西域其实是差不多的,无论是地理条件还是环境气候。
但是似乎粟特人对于土地沙漠化的控制相当的到位。
那些主要城池且不去说,便是这些城池的连接带也都种满了树木。
被植被覆盖的土地沙化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些地方沙土甚至转变成为了泥土。
相信再过去几十年,这种情况就会彻底好转。
李定国很想知道粟特人是用了什么法子,让种下的树木得以存活。
在剿灭突厥马贼之后,李定国也想要向当地的胡商询问一番其中究竟。
若是可以得到有用的答复,从而治理好了西域的土地沙漠化情况,远比从粟特人手中得到一些金银答谢要有用的多。
李定国是一个很注重现实的人。
所以他很希望可以真正从粟特人身上学到一些什么。
“晋王殿下,天色眼看就要黑了,咱们要不要生火?”
亲兵的一句话把李定国思绪又拉回了现实。
防沙固沙毕竟是将来的事情,眼下李定国还是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