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战争发起,伤亡,永远是避免不了的。

    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不过这样的说法,放到唐朝却有点不太合适。因为这个时候谁也没兴趣干涉别人的内政,唯一能决定战争是否发生的,只有土地,只有仇恨。

    唐俭走了,除了两个侍从,连护送的军士都没带。临走的时候,这家伙跟李靖又进行了一整晚的详谈,至于说了什么,没人知道,就连负责记载军中各种事务的军司马,也不知道。

    本以为战斗会在几日内就发起,可是令李承乾意外的是,十五过去了,正月出去了,李靖还是没有出兵的意思,甚至还让李绩的军队撤退,因为李绩已经按耐不住想要往前摸近。

    在李靖的军令下,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基本稳定了的伤兵营,被彻底清空,所有养伤的伤兵全部被转移到了丰府。自从皇帝的旨意送到丰府后,柴绍等人很是负责任的把丰府打造成了真正的伤兵城。而朔方,则成了重伤痊愈士兵的安乐窝。

    初五,李靖也离开了马邑,留给颉利的,是一大堆的煤灰。

    唐军的离去让突厥彻底放下了心,战斗结束就好,中原人就是这样,只要臣服,就会发什么慈悲心。只是这些愚蠢的人不知道,等草原恢复元气后,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最疯狂的报复。

    身在突厥的唐俭,被奉为上宾,几乎每天都会被颉利叫去聊天。一个虚情假意的说受降的事宜,一个人面蛇心的展示自己受降的恳切,负负得正,每天俩人都能大笑而散。

    只不过颉利这次想错了,如果换个皇帝,没准儿就真的接受了他的投降。可李世民是什么人?他经历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对他而言,只要站在敌对立场上,只有砍倒敌人,把他的头颅砍下来,才能坐在敌人身边,边休息边凑凑缅怀的祭词。

    李靖没有退回大唐,而是带兵跟李绩会合。

    骑兵在大唐是稀有部队,十几万大军,却只有三万骑兵,还分散在各路。

    都知道骑兵在草原上是最好的兵种,所以众口难调之下,只能让六路大军均分。

    如今,三万骑兵,在李靖的命令下,全部集中在白道。

    三万骑兵为先锋,步兵为支援,只有这样,才能再次出颉利的不意,再一次发起进攻。

    太子的身份和军队里的传说,导致李承乾不管到了哪里,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

    这下用不着再咆哮了,白道的军队早就把伤兵营搭建好,一应物资全部准备齐全。

    安顿好伤兵营后,李承乾按照李靖的嘱咐,到大帐里参与军事会议。

    大帐周围全是凶神恶煞的家将,而里面的众总管,总是争吵的面红耳赤。

    相比较薛万彻等人,李靖和李绩就要安稳的多,两个人拿着地图,不时的研究着行军的路线和堵截的分配。

    “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整合全部的骑兵,出其不意,打散他的阵型,各路大军疾驰两日,修整一日,第四天总能把铁山围起来。这一次,我就不信颉利还能逃走!”

    一句话说完,李绩一拳头砸在案子上,好像不这样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愤怒。

    李靖点点头,高兴的抓住李绩的手腕说:“韩信灭田横的策略,也不过如此啊。”

    见大总管和总管都下定了决心,尽管这么做很失礼,甚至会被判罪,可张公瑾还是说:“大总管,英公,莒国公唐俭如今就在突厥营地,咱们是不是等他回来再出兵?”

    李靖摇了摇头:“唐俭说过,咱们用不着管他的死活,不信的话,你可以问太子。”

    张公瑾赶紧转过头,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点了点头:“没错,唐俭是这么说过。孤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所以,就按照大总管的吩咐做吧!”

    虽然惋惜,但张公瑾还是严格的遵守了命令。

    明明已经二月,可是草原的气候依旧寒冷刺骨。西伯利亚的寒流只要向南移动,就会给这里带来一场大雪。

    晚上睡觉的时候,外面还是晴天,可早晨出营帐,就要张赟他们在外面先把积雪清理掉才行。

    大雪的突然到来,让众将领忧心忡忡,而李靖却欣喜若狂。

    这样的天气,骑马是很难的,最先接触积雪,稍稍融化冰冻的牧草,特别的滑,马匹很容易摔倒。

    对突厥人而言,这场大雪,几乎是直接限制了行动。但对大唐的军队而言,虽然这样的天气会很艰苦,可不是不能作战。

    面对军事会议,李承乾永远是只带着耳朵,不带着嘴。李靖执拗的带着自己过来,就是因为这样的大战千载难逢。学兵法的不上战阵“实习”一下,那学的永远都是死知识,不用的时候自以为是,用的时候就前功尽弃。

    还是老一套的手段,李靖依旧选择了亲自带兵偷袭,这一次,他只选择了太子亲率。毕竟,太子亲率也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这种奇兵突进的方式,虽然冒险,但好多时候都是行之有效的。

    颉利驻扎的铁山和唐军之间,还隔着一个阴山。因为阴山附近的草场茂盛,要说这里没有人驻扎,才是假话。为了不打草惊蛇,李靖只能骑兵突进,先把阴山周围清理干净,才能让大军摸上。

    送走了军营里的所有待战士兵,李承乾再一次成了“留守儿童”。

    不同于以往的是,副总管张公瑾,被李靖留了下来。毕竟白道这里实在是接近战场,太子身在军营,怎么也得有一员大将留下才行。

    看着远去的军队,张公瑾叹了一口气,回过头对李承乾说:“殿下,如今大雪封路,再加上战斗,咱们唐军恐怕又会伤亡惨重啊。末将虽然对大总管充满了信心,可是,难以想象大军回营后会惨烈成什么样。”

    送走了大军,李承乾转身就往营地走。

    “下雪不冷化雪冷,今天虽然放晴了,可是最难熬的偏偏就是今晚。去信给往马邑去的车队,要他们务必采集足够的煤炭回来!将士们奋勇冲杀后,回来怎么也得有个暖和的地方休息才行!”

    张公瑾点头,立刻就去准备军令。

    打发走张公瑾后,李承乾跺了跺脚,一路小跑的回了帐篷。

    李靖有腿疾,据他说只要受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膝盖疼,肿得老高。同样的毛病,李承乾以前也有。虽然不知道具体学名,但是应该跟关节炎之类的病症很像。暖和的天气还好,偶尔冻到了也会没事儿。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哪怕是夏天被泼了凉水,都会发作,关节活动受限,肿得老大,疼痛难忍。

    他是后世冬天送外卖,骑车冻出来的毛病,而李靖,则是这些年行军留下来的病根。

    知道李靖晚年的时候因为腿疾瘫痪在床上好多年,所以李承乾毫不犹豫的拆了自己的棉裤,把小腿儿那一截做成护膝,送给了李靖。但愿,这玩意儿能够起到作用。

    孙思邈到伤兵营营地逛了一圈,检查了所有的设施。回来后见李承乾缩在帐篷里揉腿,想发怒,却又憋了回去。一个太子能够跑到这里,跟大军吃一样的东西,拿一样的物资,在他看来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了。至于伤兵营还没有投入使用,只要到时候他会过来搭一把手才好。

    径自坐在凳子上,孙思邈道:“以前老夫还对你的那什么医术抱有怀疑,经过这段时间的军营生活的验证,老道才发现里面好多的话语都是金科玉律。原来,医道除了用药以外,还有这么多的门道。老道一心一意的钻故纸堆,整理药方,看样子是走错路了。”

    老孙很是颓废,自己坚持了多年的荆棘之路,现在发现旁边还有一条捷径,心情怎么也不会好。

    起身给老道倒了一杯热茶,李承乾无奈道:“只是这些东西,恐怕在世人面前,都不是干净的学问。只有割开人体,才能看到血管筋络肌肉,只有破开肚皮,才能看到五脏六腑。您实验药性,最多把自己药的浑身难受,可要研究这个,恐怕会招来千夫所指。所以啊,这条路好走,却很长,可能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慢慢摸索。”

    “老道虽然信教,但并不相信什么灵魂鬼怪一类。既然有医学院,那就让老夫多教几个学生,等老道死了,就让他们把老夫的身体割开研究就是!”

    李承乾一点也不怀疑孙思邈这句话的真假,要知道这混蛋真的好几次差点把自己毒死,跟神农一样的行为。

    “您还是消停消停吧,想干这种事儿,也不是没有机会,拿唐人做实验,会被指责,可现在草原上冻的硬邦邦的人多了,拿一两个做实验恐怕不会被咱们的祖宗怪罪。就是死者,想必也会觉得做实验造福后人,最后入土为安,比被野狼撕扯要好得多。”

    听到李承乾这句话,孙思邈立刻双眼冒光起来,只是想一想这样的行为还是太残忍,又沉寂了下去。然而,再想起这样做会造福多少人,又兴奋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老孙不能被打扰,所以李承乾干脆就走出自己的帐篷,吩咐张赟去给孙思邈准备一个单独、隐蔽的屋子,相比老孙会用得到。

    现在的取暖方法还是帐篷,会搭建灶台的,在帐篷里搭建一个大灶子,烟囱从帐篷一角透出去。

    如果是牛皮的帐篷,或者羊皮这种自己带毛儿的,隔冷效果肯定很好,可如果是最简单的麻布帐篷,就未必了。

    还记得物体散热的方式有热传递、热辐射、热对流。灶台能让帐篷变温暖的原因,就是热对流。可帐篷只要断了火,就会很快的变冷。

    没办法,为了让归来的将士们能取暖,李承乾只能下令留下来的人手,把营地的所有帐篷都生起火来。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所以只能常备以备补不时之需。

    两千人带着空闲的马车,疯狂的挖掘着马邑的煤炭,然后送到各路大军的营地,谁也不知道战斗什么时候能结束。

    第一天,没回来。

    第二天,老孙忍不住钻进了那间小屋,可出征的军队还是没回来。

    第三天,下午,斥候回来报信,军队回来了!

    得到通报后,李承乾立刻下令全营将士出营相迎。

    凄惨,都不足以形容这支回来的队伍。

    一马当先的是长孙冲,这家伙小时候就被老爹锻炼的很皮实,可是跳下马后第一件事不是跟李承乾寒暄,而是回自己的帐篷。想必这家伙会直接抱到灶台上。

    蹒跚的士兵们,开始回营。

    整整三天的持续战斗,就是铁人都会招架不住,更不要说这些血肉之躯了。然而,没有一个人抱怨,士兵们都是默默的回到自己的帐篷,然后倒头就睡。

    大军还没有全部回营,各个帐篷里如雷的鼾声就响了起来。

    一个担架,把李靖抬了回来。

    苦笑着拍拍膝盖,李靖道:“老夫还是浪费了太子殿下的一番好意啊,到底没能抗住严寒,如果战事再拖一天,老夫就真的要倒地了。”

    别的士兵还能爬冰、卧雪,可李靖不行,同样艰苦的条件下,他甚至不敢睡着,这一次堪称是最后的机会。“事不过三”这一条,同样也适用于兵法。第一次穿越恶阳岭偷袭,这一次绕道阴山突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