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对禄东赞更好奇了。一个能让敌对两国联姻成功的家伙,肯定是不缺智慧和手段的。

    鸿胪寺的客舍里,依旧是人满为患。

    各国的使节其实总是络绎不绝的,而且每一波都会在长安居住好久才会回去。其实这些人都是明目张胆住在大唐的探子,一茬茬的过来,都带着监视大唐,并随时准备给祖国报信的想法。

    不过这些人肯定不能如愿,因为大唐得官场很严格,特别是对外作战的时候,消息根本不会透露出朝堂之外。泄露消息这种事情,没人敢干,没抓住了可是真的会诛九族,而且没人会觉得皇帝残暴。私通外敌,凌迟处死都不为过!

    就在鸿胪寺的上等客舍之一门外,李承乾见到了一队吐蕃的士兵

 第二百五十四章 当皇帝的艰难

    怎么说呢,虽然都说胡人顶风骚十里,可是大多数的胡商到了大唐这个不缺水的地方后,还是洗洗澡的,虽然膻,但也不至于骚。可是这里的吐蕃人是真的邋遢,羊毛的大袍子上满是污渍。

    从隔壁号称高雅之士的高丽使节的表现来看,他们是真的受不了这样的邻居。

    “就是这样,殿下,吐蕃人就是这么不讲卫生,不过微臣还看过更脏的,有些地方的人最忌讳的是洗澡,有一个天竺的僧侣,身上都能种地了,听说是什么苦行僧的修炼路子,真是让人无语。”

    “蛮夷之人嘛,总是奇形怪状的,不过这种事情向来是相对的,没准儿在他们的眼里,咱们唐人这么爱干净,才是做作的表现。”

    唐俭拱拱手表示受教,然后就进门去通报。太子今天过来是突然过来的,他还没有提前敲打一下吐蕃人,免得惊扰了太子。

    过了一会儿,唐俭才带着一个高大的吐蕃人走了出来,这人脸色带着高原特有的红色,令人意外的是他没有穿着羊皮大袍,而是穿着中原的服饰,看起来竟然还有几分读书人的感觉。

    这个应该就是禄东赞了吧!微微一笑,李承乾开始盘算着怎么跟他交流。

    禄东赞用吐蕃语说了一些什么,屋子外面的吐蕃护卫就全都解除了武装,然后乖乖的蹲在墙角。

    迎接太子,就必须这么做,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而且,大队伍的使节团队,只有少数人能够住进鸿胪寺的客舍,别的人还是要安排在长安城外,并且由地方官员看管。像冯盎的两千人能全部住进长安,这是皇帝在表示绝对的放心。

    “吐蕃小相禄东赞,见过唐国太子殿下!”

    禄东赞没有高丽等国使节的桀骜反而很是恭敬还特意把自己“大相”的称呼改成了“小相”。

    看了一眼旁边高丽和倭国的使节,李承乾就明白为何吐蕃这样的野蛮种族也能成为这片大地上少有的能以一国之力让大唐都慎重的国家了。人家是野蛮可是野蛮的时候还不缺少智慧,就厉害了。

    点点头李承乾也回了一礼:“大相有礼了,今日突然叨扰还望大相不要介意。”

    禄东赞笑道:“太子殿下能造访是我等的荣幸。听闻唐皇陛下今日离开了长安,如今长安是殿下主事?不知道殿下能否准许在下参观一下大唐的朝会?吐蕃虽然很快就要彻底统一,但是在统治的制度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能学到大唐的制度是我们的荣幸。”

    学我们的制度?

    李承乾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部族酋长首长还是族长的在松赞干布的大帐里咬着牙下跪的画面。

    或许,可以哦?

    “大相既然要学习,明日就可以上朝,礼部尚书并没有随父皇出京,孤会下令让礼部尚书跟大相交流一下的。”

    听到这里禄东赞立刻笑了,弓着身子肃手延客。

    他虽然才到长安可是却发现了大唐人对不同使节的不同态度。吐谷浑、薛延陀的使节擅长阿谀奉承,所以他们的待遇很是不错。倭国高丽的使节有些目中无人所以待遇也就最差。为了让自己的目的都能实现,他果断的选择了低头。

    禄东赞的房间里还是比较整洁的还有檀香的熏香没有外面的味道看得出,这人还是挺能享受的。

    禄东赞对拿着刀枪搜房的护卫视若无睹,而是倒了茶直接说:“中原的茶叶,是我们最喜欢的东西,每次的使节,都要在中原采购走好多。如今听闻因为殿下的缘故,好多茶叶都换了喝法,在下尝过后才发现,比以前不知道好喝了多少。这次回去,一定要多带一些。”

    见禄东赞称赞茶叶而不直奔主题,李承乾无视了他的吹捧,直接说:“大相,今日孤过来就是要跟你说朝堂上对附国事情的决定。你应该知道,附国虽然地方不大,也很穷困,但是他们对大唐的朝贡一年都不曾缺少。作为宗主国,大唐有责任保护自己的附属国。吐蕃想要进攻附国的话,大唐不会坐视不理!”

    这段话,李承乾说得斩钉截铁。大唐真的是这片土地上的老大哥,至少明面上的功夫从来都不缺少。不单单是附国,党项诸部也受不住吐蕃等国的压力,选择了向大唐归附。至于新罗百济,只要被倭国或者高丽进攻,就会派遣使节到大唐来求援。而且每次都会让自己的国家化险为夷。

    大唐的信任,还是很坚挺的,哪怕是颉利,也是在对梁师都派出援兵后,才被大唐收拾了。

    听到太子这个答复,禄东赞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相比较真正的高原,还是附国那片土地环境更好。吐蕃的首都要迁移到逻些,附国可是一定要收拾掉的。

    再次坚定了收拾附国的决心后,禄东赞才说:“殿下,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所谓诚信,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一切都是未知数。附国吐蕃势必会进攻,大唐如果能不插手,我们愿意付出足够的利益!”

    李承乾没想到禄东赞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确实如他所言,利益能换来很多,甚至会让一个大国短时间里变成聋子瞎子。可是,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他能插手的了。到底跟吐蕃要什么样的利益,只能由皇帝决定,连臣子也只有建议权。

    想想才出长安的皇帝老爹,李承乾觉得,还是不要拿这些烦心事烦他了。

    敲敲桌子,李承乾下定决心道:“既然如此,不如大相在停留一段时间,估计父皇两三个月后就回来了,到时候大相直接跟父皇谈就是。”

    禄东赞焦急道:“兵贵神速,难道殿下就不能直接给唐皇陛下去信吗?”

    李承乾苦笑道:“虽然父皇说过要事要通知他,可是他在离开的时候,也说了不能什么事儿都拿去烦他。大相或许不知道,自从当上皇帝以来,父皇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一段时间。在他出门散心的这段时间里去信烦他,孤可没有这样的胆子,除非是真正十万火急的事情。好事多磨嘛,再说大唐的朝廷制度繁杂,可不是大相一两天就能学会的,还是多留一段时间吧!”

    禄东赞好想要说点什么,可是最终还是闭上了嘴。他知道,这次吐蕃有事求到大唐门上,只能按照大唐的规矩来。

    “既如此,那在下就再留一段时间吧。”

    说完,拍拍手,立刻有两个干净的吐蕃武士从里屋搬出来一个箱子,放在地上打开。

    下午的阳光很充足,再加上门窗大开,阳光照射在箱子里的珠玉黄金上,散发出了令人迷醉的光芒。尽管东宫已经很有钱了,可是知道自己有钱和真正看在眼里是两回事。看到这一箱子珠宝黄金,李承乾用了很大的毅力才没有让口水流出来。

    奶奶的,吐蕃人这个箱子根本没好好摆,各种东西都很杂乱的堆积在一起,可越是这样越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

    “这是吐蕃平定周围小国时得到的缴获,如今就送给太子殿下了,还望太子殿下多多照顾我们这些使节。”

    “好说好说,唐俭啊,你叫人去学院请个厨子过来负责大相的饮食,也给城外的使节队伍多送一些补给过去,断不能让人家感受到薄待。”

    唐俭自然连连答应。

    见自己送出去的礼物起到了效果,禄东赞也很高兴。这些珍宝送给不谙世事的太子,在他看来,比送给老谋深算的皇帝,要有用的多。

    在禄东赞的恭送中,李承乾和唐俭离开了客舍,八个侍卫,费劲的抬着大箱子,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生怕颠坏了什么东西。

    才出鸿胪寺,李承乾就回头跟唐俭说:“孤说的是真的,好好对待吐蕃人,让这些使节看看办事情地道的好处。另外,这箱子珍宝,稍后送到户部,送进国库里吧。”

    唐俭点点头,但是听到太子要把这些珍宝送到国库的时候就说:“殿下,用不着送进国库,上缴国库是我们鸿胪寺官员要守的规矩,怎么能用到您的身上?就是送给陛下的礼物,陛下不也照单全收了?”

    拍了拍箱子,李承乾笑道:“还是送进国库吧,东宫不缺这笔进项,倒是孤听闻黄河又改道了?这笔钱就用于赈灾吧,另外,大朝会的时候记得提醒孤禁伐令的事情,黄河上游植被不能破坏,破坏的话,下游的情况会更严重。”

    唐俭想不明白上流植被跟下流的黄河改道有什么关系,不过赈灾的款项有了着落,估计户部的官员会笑疯吧。

    摆摆手告别唐俭,李承乾就快步回了东宫。

    耽搁了这么长的时间,也不知道书桌上会堆积多少的奏折。

    回到东宫书房,才发现奏折的数量还是挺少的,快些处理完毕,估计还有自己的时间。

    拿起奏折就开始研判,可是李承乾还是低估了这些奏折,别看少,但是内容是真的磨人,想要分清楚事情的始末,就得再三研判才行,一字一句都不能错过。

    直到现在,李承乾才明白古人为什么搞文言文了。体现出读书人的不同来只是片面的分析,真正的原因还是书写方式和书写造价导致的。用竹简的时候,总不能一件事全用大白话来说吧,那样秦始皇一天要批阅五吨的竹简了。

    如今虽然有纸了,可纸张还是金贵的东西,本章不能跟字典一样,说话还是得用文言文来说。

    好不容易全部处理完,让张赟送去门下省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看着已经暗下来的天色,李承乾终于明白皇帝老爹为何要如此任性的跑出去了。日复一日的重复这样的生活,圣人都会发疯。更别说一月一次的大朝会,还会多出更多的事情来。

    才做了一个伸展动作,就看到书桌上有个挺精致的盒子。

    这啥玩意儿?

    打开一看,李承乾就乐了,里面是一封国书,虽然跟后世的相差很大,但李承乾还认出这是倭国的国书。

    不打算看这份国书,还有唐俭的翻译,鬼子能说出什么有营养的话才是见鬼了。这个盒子倒是不错,拆掉给黑炭头的狗窝装装门面还是挺不错的。

    把盒子交给方胜,立刻就让他去将作监叫工匠过来。

    见到了木匠,虽然一身的碳灰,但是看他脑门上的汗就知道,这家伙得到消息就跑来了。

    “上好的木炭磨成粉,送到东宫一袋,孤有用,现在先去做狗窝的牌子。嗯,上面就刻上内有萌犬就好。”

    木匠点头,接过木盒就去工作。

    张赟送奏折回来,看到被太子随意丢到脚下,已经踩烂的倭国国书说:“殿下,您干嘛一点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