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好多人施礼施的不伦不类,可是此时的场景,分明是他们在无声的抗议着。

    “好吧!”

    李承乾明白,自己是拒绝不了他们了。

    叫来发布命令的于泰,李承乾道:“把工匠们也算上,军营里如果有多余的铠甲武器,也分给他们。”

    终于等到了太子的允许,工匠们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声。

    在这一片欢呼声里,李承乾回到了自己的帐篷,在李纲微笑的注视下,窝到了被褥里,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跟安然入睡的李承乾不同,此时显德殿上的李世民,却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地图前来回的踱步。

    谁都能看出皇帝的焦虑,这个时候没人敢再窃窃私语,昨晚在宫内睡得香甜无比的武将们,此时恨不得自己一睡不起才好。

    不过两个时辰!

    根据战报,程咬金抵达高陵后,甚至来不及巩固防线,就受到了突厥人的进攻。高陵防线,不过两个时辰就被破开,突厥大军长驱直入,已经进入了泾州。

    无可奈何的程咬金,只能批发割面明耻,放弃跟泾阳军队汇合,而是凶猛的攻入了突厥的领土,期盼借此牵制突厥回防。

    而这,是昨日的消息。军报里,突厥“二十万”的军队数量,让所有人都心头发颤。

    用不着研讨什么了,突厥二十万的兵力南下,绝对不是来玩儿的。想不到,他们真的挑准了时机,直接发起了战争。

    武将队伍里,李靖也是一脸惨白。

    昨日回家后,他的决定却遭到了家将们的一致反驳。家将们认为,在这个关口,拆掉便桥,相当于明着打皇帝的脸。卫国公府已经因为“墙头草”事件跟新朝格格不入了,不能再火上浇油。

    就算是家主,也不能一意孤行,反对所有的家将。所以他并没有前去渭水。

    此时的,担心的事情变成现实,他恨不得时光倒流,抽昨日的自己一巴掌。

    突厥二十万兵力,攻破高陵后,泾阳也抵挡不了太长时间。兵临渭水,已经是可以预期的了。

    又是一封战报发来,红翎急使甚至没有将战报交给皇帝,就在门外拆解起包裹来。

    看完战报后,李世民长吸一口气,面色苍白的对大殿上的武将们说:“是坏消息。”

 第四十三章 空城计

    明明已经预见到了坏消息的可能,但是真的得知的时候,众人还是忍不住心里咯噔一下。

    坏消息,还要看看有多坏。如果泾阳只是损失惨重,那还不算坏。最坏的可能,就是突厥人突破了泾阳防线,那就表明,突厥人真的会如同李靖和太子担心的那样,兵临渭水,直逼长安了。

    因为内地战乱结束还很短暂,再加上玄武门事件,本该围绕长安拱卫京都的十六卫,几乎被分散到了大唐各地。东则警惕高丽和山东豪族,南则警惕岭南和南诏土人,西则警惕高原上的吐蕃人。

    此时,不仅国库支撑不了一场硬仗,最重要的是,长安周边,竟然没有多少兵力可派。

    谁也没有想到,东突厥会在八月就发动攻势。谁也没有想到,突厥居然玩真的,矛头直指长安。一旦长安被破,那么大唐用了十年时间粗略建立起来的制度将会瞬间崩塌。华夏大地,将会陷入到比隋末还要残酷的战乱中。因为,这一次导致战乱的,不是内斗,而是外敌!种族与种族间的战斗,绝不只是血与火那么简单。

    此时在大殿上的,没有一个是蠢人,想到这个可能,落针可闻的大殿上出现了水滴滴落在地板上的嘀嗒声。所有人,都出了一身冷汗!

    “战报中说,敬德在泾阳虽然已经尽可能的整合兵力,阻击突厥人,但是依旧被突厥的兵力冲垮,虽有斩获,但是突厥人却已经突破了防线,已经长驱直入。最迟未时,突厥的军队就能抵达渭水。长安,危在旦夕!”

    说完这四个字后,李世民都感觉自己浑身无力了起来。

    作为一个绝地反击、弑兄囚父登上帝位的皇帝,“软弱”这两个字,几乎从没有出现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可是此时大敌当前,全国兵力分散,长安就像洪水中一叶扁舟的情况,却让他有气无力。

    就算他是皇帝,可他的强大,也是军队给予的。就算他有百骑破万敌这样辉煌的战绩,可他也不是盲目乐观的蠢货。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似乎只有两个选择了。要么丢弃长安,撤到洛阳。要么委曲求全,想办法讨好颉利可汗,避免战斗的发生。

    但是不论哪一种,对于大唐,对于他李世民来说,都是深入骨髓的耻辱!这份耻辱,根本没人背负的下来。

    这两个选择,没人敢跟皇帝说出来。大殿上的武将,谁都知道皇帝这个时候处在疯狂的边缘,一旦当了出头鸟,很有可能会遭到雷霆处责。

    “陛下,臣有一言!”

    不想气氛继续低迷,李靖终究还是硬着头皮开口了。

    李世民本来皱起了眉头想要呵斥,但是发现发言的是李靖,却又松开了眉宇间的阴翳。

    这样的绝境下,或许,只有李靖能有什么办法了。

    站直身体,李世民急道:“爱卿速速讲来!”

    出班拱手后,李靖认真问道:“陛下,臣敢问,这个时候,我大唐是否绝不退缩?”

    李世民用力的点头,道:“绝不退缩!就算长安被打烂了,也不能退。否则,大唐将会立刻分崩离析。没有百姓,会信任一个大敌当前临阵脱逃的朝廷。”

    这个时候已经不关皇帝的荣辱,而是有关一个民族的气节。大唐四边列敌虎视眈眈,一旦露出怯懦,将会是群狼环伺下的绵羊,再无崛起之日。

    见皇帝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李靖也松了一口气。

    走到地图前,拿起竹竿点在渭水便桥,李靖沉声道:“虽不是汛期,但是渭水河水依旧有百十步之宽。放眼渭水周边,能过河者,唯便桥而已。若是拆了便桥,最起码能拖延十天的时间。虽不能将彬州等地的军队撤回,但是足矣调集洛阳守军,巩固出一条防线来。不过,若是臣做选择,这个时候,反而保留便桥为好。”

    “为何?”

    听到李靖的发言,李世民并没有发出怀疑,而是虚心请教。他李世民或许自傲,但是绝不自负。很明显,这个时候能够力挽狂澜的,恐怕也只有李靖一人了。

    “空城计!陛下熟读兵书,应当知晓这个计谋。臣斗胆,请求陛下驾临渭水,怒斥突厥背约。同时,召集长安周边的府兵,分批次转移到渭水河畔。只要我们的兵力一直在增加,就能对突厥形成威慑。就算吓不住突厥,到时只要顶住进攻,拆毁便桥,一样能拖延出时间来。”

    临时想出一个主意,并准备好一条退路,已经是李靖的极限了。而这个主意,最大的难点,就是皇帝的想法。

    御驾渭水河畔直面突厥大军,一旦计谋失策,堪称九死一生。皇帝发动玄武门事变,弑兄囚父,背负着骂名才登上皇位。让他以身涉险,恐怕是难上加难啊!

    大殿中的武将们,都不约而同的屏住了呼吸。不管皇帝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他们都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也是一样,历经九死一生才得享富贵,以至于请战的时候,比程咬金和尉迟敬德要慢了不止半拍。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本来略有一丝佝偻的身形,刹那间变得笔直。

    “来人,给朕贯甲!命高士廉、房玄龄、李靖、杜如晦、长孙无忌、牛进达,与朕同行!命尚书左仆射萧瑀、尚书右仆射封德彜主持调兵事宜。命长孙皇后暂时监国,朕若出事,令太子继位。”

    除高士廉、房玄龄外为猜测人选,特此标明。

    听到皇帝的决定和安排,武将们立刻单膝跪地,高声“吾皇威武”!

    给皇帝卖命是正常的,但是给一个勇敢果决,登基后依旧不改英雄本色的皇帝,则是幸福的。

    没有武将,讨厌一个勇敢的皇帝!如今皇帝甚至连身后事都安排妥当,可见这次是真的将生死都置之度外了。

    随着皇帝的令下,一众六人随皇帝乘上了御马监最顶级的七匹战马,甚至连禁军护卫都远远的抛在后面,直奔渭水河畔而去。

 第四十四章 兵临渭水

    也是在禁军离城后不到半个时辰内,一封封调兵的诏书甚至不经兵部,就下发到了长安周边的折冲府,还在农田中务农的府兵们,被紧急的点将鼓和发兵号角召集起来。

    当然,这一切,睡梦中的李承乾并不得知。

    亲眼见到了布满河岸边的“八牛弩”后,松了一口气的他睡得格外稳妥。只是被于泰用凉水擦脸强制唤醒的时候,他还是想要大发脾气。

    抓住冰凉的毛巾,刚要丢到于泰脸上的李承乾,一看于泰凝重的神色,睡意顿时烟消云散。

    “来了?”

    于泰凝重道:“来了!据探子回报,发现突厥主要军队的时候,他们已经出现在二十里以外。恐怕用不了一柱香的时间,就要逼近渭水了。”

    如果不是扇了自己一巴掌感受到了疼,于泰会以为自己生活在梦里。

    突厥人,居然真的大举进攻,并冲破了泾阳的封锁,如同太子预言的一般,即将出现在这里。

    此时此刻,他对面前这个七岁的小孩子敬佩万分。事实证明,他三四十年的米饭,全都吃到了狗肚子里。

    揉了一把脸,李承乾钻出被窝,快速的穿衣,边穿边吩咐道:“立刻唤醒所有休息的士兵工匠,让他们都洗把脸,不要露出疲态。最前列八牛弩弩车全部掀掉油布。把李师的躺椅,给孤搬到便桥上。”

    随着李承乾的命令,于泰立刻下去实施起来。

    木轱辘压在地面上的声音传来,李纲出现在穿鞋的李承乾面前,沉声道:“其实你用不着亲自出面,这件事要是成了,你的头功没人能抢。亲临便桥跟突厥人对峙,一旦有所闪失,老夫要如何向你父皇交代?”

    穿好鞋子,李承乾对李纲躬身施礼道:“李师这就是小看弟子了,对于功劳什么的,弟子从来没有贪婪的想法。之所以要亲自上,是要给突厥人一个退兵的理由。只有弟子以太子的身份出现在便桥上,对面才会出动颉利跟我对话。也只有颉利,才能决定突厥军队的去留,不是吗?”

    李纲认同的点了点头。李承乾的话虽然想当然了一点,但是不得不承认,至少条理清晰,他已经被说服了。

    “你要以身涉险,让老夫同去!”

    看着老先生娴熟的转向,推着轮椅离开,李承乾知道,自己绝对想不出反对的理由。

    随着于泰的指挥,本来沉寂的军营顷刻间活了过来。从睡梦中醒来的士兵们,开始贯甲执刀,工匠们也开始分发临时突击、粗制出来的刀剑。有了“八牛弩”的前车之鉴,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流水线工作方法。

    虽然临时用铆钉等素材打造不出顶级的兵刃,成品甚至连刀鞘刀柄都没有,但是砍死人还是没问题的。

    唐代的工匠,虽然不是贱籍,但是却依旧是底层的存在。对比商人,也只是名声上好听一点点罢了。可就是这么一群地位低下的人,却没有一个临战怯场的。古铜色的肌肉手臂握着粗矿的大刀,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烁着勇猛的光泽。

    这个时候已经用不着多余的打气宣言了,看着这些视死如归的人,李承乾推着李纲的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