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伴随着一声爆炸声,本来还勉强维持着船型的返程船,甲板以上的部分全部垮塌了。
八牛弩的弩箭毕竟不是导弹,威力还是有限的,单单一根弩箭看,确实不足以毁灭一艘船。
用不着李承乾的教导,皇帝看到一个铁制的扳手,再看看“供给”的标注,毫不犹豫的扳了下去。
下一刻,甲板再次裂开,又是两根弩箭升了上来。
六根根弩箭,六次爆炸,那艘还能打一段时间渔的返程船,顿时大部分变成了碎片在海上飘荡。
放下八牛弩,皇帝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在他看来,六根弩箭炸毁一艘船,还是慢了点。如果这弩箭用于陆地战争,恐怕一些脆弱点的城门都能炸开了。
李承乾何等聪明,见皇帝皱眉,就戳了戳张亮。
张亮顿时也反应过来,走到皇帝身边拱手说:“陛下,其实海上作战,用不着将敌人的船彻底炸碎。炸掉他们的船帆、炸掉他们的船底,都能起到决定性的效果。海上作战,首要目标就是让敌人的船瘫痪。运气好的时候,一根弩箭就能达到效果,而这艘船上,标配的将士是二十人,一根弩箭就瓦解了二十人的战力,微臣不觉得有多亏。”
冷哼一声,李世民悠然道:“朕自然知道这个,用不着你说。朕现在在想的是,太子号上面的八牛弩,实在是多了点。有必要搭载二十多架八牛弩吗?”
听了皇帝的话,众大臣纷纷看向两侧,果然,太子号前面二字排开五架八牛弩,两侧则是一字排开,再加上船尾的,确实是二十架,再加上船舱里一定存在的替换八牛弩,一艘船上竟然搭载了二十多架八牛弩,简直是奢侈!要知道,单单这些八牛弩,造价估计就要有几万贯了。
长孙无忌现在才发现自己十五万的报价是多么的可笑,确实啊,十五万,一艘船都买不下来,更别说三艘船加一个造船厂了!
至于侯君集,早就选择了闭嘴,十五万是他和长孙无忌合计出来的报价,但是要换价格的话,还是长孙无忌开价比较合适。毕竟他是个大老粗,对金钱的概念属实有点模糊,很难给出一个正式的价格。
再或者
侯君集期盼的看向皇帝,现在,也只有皇帝开口,才能让太子少要点了。
令他意外的是,皇帝并没有开口的意思,而是转身走进了太子号的舱房。
跟外面的肃杀不同,太子号的船舱里堪称整洁安静。最开始的两个舱房,都是医务室,每个医务室都有两个军医坐镇,有他们在,只要是抬到这里的将士,都会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别看旗语等东西地方很难接受,新式的救治方案他们却背的倒背如流。现如今,大唐所有地方州府,都在普及这些知识,基本上大部分的府兵,都知道了一些常见的急救方法。
医务室后面就是休息区,有的舱房里是木板床,有的则是吊床,供将士自由选择。
再之后是厨房、仓库,随后就到了船尾的部分。
一路走来,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让皇帝很是意外,转头问李承乾:“武器舱在哪里?为何朕没有看到?”
李承乾微微一笑,把回答的机会让给了李泰。毕竟,当初出这个主意的,就是他。
李泰从一边跳出来,嬉笑着说:“父皇,武器舱不在船舱,而是在船舱之下,必须得打开机关,才能出现到战船最底下的通道。武器舱跟生活区分开,能有效的减少明火的威胁。再者,虽然这铁皮舰船威猛无双,却还是有陷落的可能。若是敌人控制了舰船,留在最底下武器舱的人就会玉石俱焚,嘿嘿,父皇觉得儿臣这个安排如何?”
李世民微微一笑,伸手在李泰的头上揉了揉说:“好一个玉石俱焚,确实如此啊,咱们大唐人从来没有投降之说,甚至不应该让敌人缴获到什么。你这个安排很好,回头到长安,朕再赏赐你。”
李泰笑着接受了皇帝的夸奖,然后退让到了一边,把谈话的机会让给皇兄。
得知武器舱的重要后,皇帝也就没有了参观的心思,而是重新走到船尾看着宽阔的海面出神。
皇帝出神,敢打扰的自然是一个没有。
好久之后,直到一条鱼跃出水面,李世民才从幻想中挣脱出来。
回过头对众人说:“朕之前总是觉得,统一中原,开拓疆土,就是超越先人了。现在看来,咱们的视线不应该盯在陆地上,大海上一样应该开拓。看地图,渤海面积之大,甚至超过了几州之地。这些日子来,诸位爱卿应该也看到了海上的产出。海边的百姓,靠着大海至少能衣食无忧,而他们将海产品卖到内陆,还能凭此发家致富。
登州刺史上书给朕的时候说他想要两手抓,既要清理盐碱地,又要发展渔业,让登州百姓过上好日子。仅凭海边的产出,就能养活一州百姓,更别说这么广阔的大海了。张亮跟朕说,他这些年来做的事情,就是跟高丽人争夺这片海洋的所属,拼尽全力才不过夺得一半。
说实话,在朝廷不如何关注东海水师的情况下,他已经做的很好了。”
听到皇帝的话,张亮单膝跪地,感慨万千。他就知道自己的努力终有一天会得到皇帝的赞赏,但是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早而已。
亲自把张良扶起来,李世民道:“张亮,朕亏欠你良多啊。来人,传朕旨意,着升相州都督、郧国公张亮为吏部尚书,检校兵部尚书,追封张父为益州都督,封柳国公!”
这个安排一下,张亮顿时又跪倒在地。
他这个相州都督,其实就是虚衔,如今一跃而成为吏部尚书,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最难得的是,他出身贫寒,祖上几代都是老农,虽然没有奢望过,但是皇帝追封他已故的父亲,这是给了张家极尽的荣耀。此刻,他恨不得以死相报皇帝的知遇之恩。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在张亮起身后,纷纷上前恭喜。张亮成了吏部尚书,算是正式加入了朝堂的高级圈子,不管如何,还是要好好亲近亲近的。
李承乾也很为他高兴,历史上张亮的谋反,不排除拥功不得赏而心生怨恨的可能。如今皇帝来了登州,实地考察了他的工作,给出了赏赐,估计这家伙现在恨不得把重孙子的命给卖给老李家。
就在张亮一一回礼的时候,李世民坐在李涧搬来的椅子上,低声对身后侧面的李承乾说:“张亮能得你的举荐,看样子你对他很是认可啊。你跟朕说说,你给朕密信诉说张亮的辛苦,不是因为他过年时候送给你的几车鱼?”
李承乾微微摇头,靠近皇帝的耳边低声说:“确实有那一丝关系在,但是,主要还是张亮确实有功。虽然他卡着海关,也给自己家搂过钱,但是,他是真的在巩固海防方面奋斗了。咱们大唐沿海一直没有受到侵扰,就是他的功劳。再说,恐怕儿臣不给他说好话,他也会被您调回长安的吧。儿臣不信您会把三艘船交给他掌控。”
李世民嘿嘿一笑,并未言语。的确是如此,看到太子号的威猛以后,他就有了这样的盘算。张亮虽然忠诚,但是,还是不够格让他拥有这能够在海外立国的力量。虽然火药被他控制住了,但是这船本身的威慑力就足够了。
如今,将张亮提拔到吏部尚书的位置,既打发的他乐呵的,又能把东海水师的位置腾出来,何乐而不为之?
船上终究不是道贺的好地方,所以在皇帝的命令下,臣和大部分武将都坐小船回到了岸上,船上就留下了张亮、李靖、李道宗,还有赶过来的张俭。
虽然才赶过来,但是看到皇帝留下的人,张俭心头一片火热,很明显,皇帝这是打算对高丽做点什么啊!他固守辽东这么多年,除了实验火药武器那一次外,基本没对高丽人动过手,已经快要憋疯了,如今皇帝又有了想法,如何能不兴奋?
就坐在船头甲板上,张亮拿出了等比例扩大的地图,展开在甲板上,指着地图开始讲解渤海湾的地形。虽然不舍,但这场战斗是他最后一次统领东海水师了,如果能用一场胜利践行,他这辈子就没有遗憾了。
“就是这个样子,陛下,高丽浑水湾的船要是不毁掉,等咱们正式进攻高丽的时候,海上的通道就会被牵绊,一旦陆地上遭受了全面的阻挡,恐怕进攻之事,又要不了了之。可是,如果咱们干掉了浑水湾的船队,等有朝一日对高丽动手,东海水师就能运一批兵力直驱半岛,直取高丽京城开京。这样一来,就能让高丽人不战而乱,对辽东的局势也有助力作用。”
李靖作为参谋,也点点头说:“直捣黄龙确实是个好办法,偷袭半岛的军队用不着多强悍,也用不着攻取哪里的城市,只要登陆,胡作非为一段时间,就能彻底打乱高丽人的部署。”
张俭追加道:“微臣固守辽东多年,对高丽人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么说吧,别看高丽士卒都很坚毅,高丽将领也都很顶,但是他们的贵族,特别是高建武这个人,实在是窝囊。微臣甚至敢下断言,只要有大唐军队出现在平京附近,他就会立刻下令辽东军队回防。”
第三百六十九章 渊盖苏文的威胁
张俭的发言,至少在针对高丽方面,几乎算是大唐以内第一人了、。他都这么说了,就说明浑水湾这个地方非攻不可了。
最令李世民满意的是,张俭和张亮是从预防角度提出出战的。这样一来,恐怕就连朝臣们也没办法阻拦这一次出战。
看到皇帝逐渐上扬的嘴角,李承乾苦笑不已。
得,本来是为了满足他这个太子好动心的作战,现在被皇帝给共享了。错过了草原之战,错过了高昌、吐谷浑之战,十年以来都在长安窝着的皇帝,这一次指定是铁了心的想要参战一场。哪怕,这次的战斗是他从未经历过的海战。
不过,正是没经历过,才让他更加的向往吧。
“没事儿撇着嘴干什么,莫非你有别的想法?”
李承乾回过神来,只见皇帝回过头,表情很是恶劣,连带着李靖几人都惊讶的看着他。
急忙恢复镇定的表情,李承乾拱手道:“父皇,儿臣并非不赞成出战,只是想起了高丽的一个人,所以才出神了。”
“高丽人?谁?”
“渊盖苏文。”
听到这个名字,这一次换成皇帝撇嘴了,什么盖什么文,他连听都没听过。
李靖和李道宗一起看向张俭,如果说有谁对高丽了解的透透彻彻,那肯定是张俭。
果然,张俭瞪大了眼睛,起身拱手问道:“殿下,不知您这个时候想起渊盖苏文干什么?”
李承乾道:“自然是想着怎么干掉他,连城侯,您常年驻守辽东边境,对高丽的形式很是了解,孤来问你,你觉得渊盖苏文这个人,跟高建武比起来如何?”
李世民没想到太子竟然拿渊什么的这个人跟高丽王做比较,高丽竟然还有这么一号人?
想了一会儿以后,张俭才缓缓坐下说:“渊盖苏文这个人,我没见过,但非要拿他跟高建武作比较的话,我只能说高建武不如他。内政方面,高建武虽然励精图治,颇得百姓拥戴,但是涉外方面,就不行了。谨小慎微,就是高建武的性子,国土方面他宁可不求进取,也要求平安。
高丽境内,对于大唐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联合各国成立联盟,共同抵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