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另外加以封赏的。
一波又一波的大臣勋贵前来谢恩,却唯独没有世家家主的身影。被削了爵位,代表他们已经彻底不被皇帝忌惮了,这个时候过来谢恩,怎么看怎么带着浓浓的投降味道。
“启禀陛下,下山的绳索已经拉好,接下来的仪式,在泰山之下进行,也是一样的。”
仪式完满的结束,再加上自己也出现在圣旨之内,卢宽很是兴奋,虽然胳膊摔伤着,却没有一点疼痛的感觉。
点点头,李世民问道:“五姓、吴中家族的那些人呢?”
“已经下山了。”
“呵呵,他们走的倒是快,也罢,朕对他们一肚子的怒火,已经削弱了一些,就不跟他们计较了。修建泰山登山路的事儿,朕准了,不过,每隔一段,必须有朕的一个雕像,也让后人知道,这路是朕给他们修的!”
卢宽点头领命,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反倒是李承乾对皇帝老爹的自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跟后世一些人的郊游不一样,大队的人往山下撤去,除了脚印、绳索还有建成的祭坛,没有留下一点垃圾。
下山虽然比上山难,但是因为玄甲军已经在险要的地方设置好了绳索,只要不是四肢需要捐出去的,就都能有惊无险的下山。
原定需要四天以上,但是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回到了山下。
祭祀要持续七天,剩下的五天时间,皇帝还是要每天祭天一次,号称是跟上天好好的交流交流。而这一次,皇后也将相随。让长孙一个大病初愈没多久的人来说,登山实在是太残酷了,所以皇帝就让她留在了山下,让她主持祭祀后土。
“细想想,父皇这一次封禅,还是精简了啊,我听说,其实本来的礼仪,应该是母后带领着百官勋贵的命妇,也要一路相随的。”
登山下山,让李泰精疲力尽,所以下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往肉上招呼。而李承乾和李恪,则是因为肉干吃多了腻得慌,想要吃菜。所以两相协调,火锅就架到了架子上。
吃了一口青菜,李承乾点头说:“你说的没错,我当初学习礼仪的时候,也看过这样的章节。封禅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重于泰山的礼仪,不过父皇肯把自己的盛事变得不完美,也是一种勇气,看样子,他是把母后看的比仪式本身重要了。也罢,这下我倒是放心让母后跟着回长安了。”
看了看门口,再转一圈儿看看帐篷内,见没外人后,李恪才低声问:“皇兄,青雀,你们说说,父皇的分封,还、会继续吗?我怎么觉得他已经没了这方面的意思了?不然,圣旨里面,爵位、官职后面,应该还有个刺史的名号才对。”
李承乾和李泰相视一眼,同时笑了。
喝一口茶水,李承乾伸出大拇指说:“你猜的很对,只能这么解释。其实啊,分封刺史只是一种做事的方式,却不是目的。父皇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新兴贵族抗衡老世家,给予皇族支持。只要他们肯舍命的支持皇族,分不分封的无所谓。这下,等从岭南玩够了以后,我也可以放心的回长安了。经此一事,恐怕多少年里,咱们都不会轻易出现内部矛盾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魏征的朝前思想
外无强敌、内无叛乱,全力发展之下,大唐肯定要进入平稳的发展时期了。中华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创造力的种族,看似只是简单的“种点什么”、“养点什么”,但是对这个世界,不,对人类的社会而言,却是巨大的促进。
皇帝在闭关“天人感应”,大臣勋贵们正在庆祝,世家豪门自知已经彻底没了跟皇帝叫板的资格,黯淡离场。泰山封禅,让本来暗潮涌动的大唐,顷刻间安静了下来。没人敢跟一个得民心、得臣心的皇帝对着干。
或许皇帝的封禅是仓促的,或许皇帝的封禅是寒酸的,或许皇帝的封禅是不尽善完美的,但是这些都没用。皇帝要的,就是通过这个仪式宣告天下,自己是这个国家唯一的主宰。
第二天,李承乾并没有晨练,而是直接去给长孙请安。
自从皇帝抵达登州以后,长孙心里最后一点不开心,也烟消云散,才生完孩子没多久,整个人的精气神却像二十多岁的时候一样。
小兕子也很健康,哭声嘹亮,也很能吃,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先天疾病的模样。
将兕子哄的睡着以后,长孙才欣慰的看向身高已经追上她的大儿子。封禅的事情她已经知道了,却并不意外皇帝会这么做。种种迹象显示,太子确实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合格的继承者,甚至不会成为一个单纯的守成之君。
母凭子贵,就算皇帝对她痴心一片,但是能看到自己的儿子被皇帝夫君彻底认可,甚至被天下人认可,她还是很开心。
“咱们偷跑出来,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听说你准备去一趟岭南,虽然不放心,但是母后已经不能继续陪你了。咱们不在,后宫一团糟,就是你皇爷爷的几个儿子,都有不安分的。休息几天,等祭礼结束,就出发吧,一定要早些回长安。”
李承乾点头,看了一眼兕子,说:“母后,当初得知您有了身孕后,儿臣就给兕子准备了一些东西,就在东宫。虽说当初雉奴的时候,也有一套,但是这些新的婴儿床之类,也算是儿臣对妹妹的一片心意。”
“知道了,你去岭南,也要照看好青雀,锻炼依然要,但是别太苛刻他了,你也知道,这孩子打小就好吃懒做的”
跟长孙聊了好长时间以后,张赟进来禀报说魏征求见太子,李承乾才起身离开。
就在他行礼完毕,直起腰才要转身,困扰长孙好久的问题,也终于问了出来:“承乾,你告诉母后,兕子会是个公主,真的只是你的猜测?”
李承乾回过头,目光中一片真诚:“是。”
看了几眼都没看出异常,长孙才点点头,示意他可以走了。
关于这个问题,李承乾早就准备好应对了。只能是猜测,也只能是这个。
回到偏殿,就见魏征一身官服一丝不苟,同行的还有戴胄,一样是正装严肃的打扮。没有直接招呼他们进殿,李承乾绕到后门,换上了正装以后,才正式出迎,邀请他们进门。
落座分茶后,魏征拱手道:“微臣二人,本不该在殿下给皇后娘娘请安的时候打扰,实在是心中焦急。听闻太子殿下并不会回长安,而是准备南下岭南?”
李承乾点头道:“没错,岭南虽然对咱们中原宣告臣服,但是也只是冯盎一家之言罢了。事实上,岭南虽然是冯家的一言堂,但冯家却没办法代表岭南。如今外敌夹尾潜伏,正是咱们解决内部问题的时候。”
“岭南虽大,但是到处都是烟瘴之地,取之无用武之地,却又弃之可惜。殿下,岭南可取,但是完全用不着这么着急吧!”
戴胄虽然大小算是个名人,但是一开口,反而让形象分掉了不少。
李承乾从书桌里拿出简易的地图,铺在桌子上。下一刻,魏征和戴胄都凑了过来,也不顾礼节不礼节的了。
拿出一根炭笔,李承乾在岭南的沿海画了一道线说:“且不说岭南是最适合建设海港的地方,就是这里的土地,也很适合耕种。烟瘴之地的说法确实没错,岭南的确地广人稀,但是,咱们的祖先,不也是胼手砥足的放火开荒,才有了咱们中原的现状?
从战略上来说,咱们的大唐迟早要发展海上力量的,东海、岭南,都必须设置战力才行,否则几万里的海岸线如何固守?咱们已经刀耕火种了几千年,这片大地虽然能让咱们继续索取下去,但是,人口持续增长之下,迟早有饱和的一天。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咱们大唐有如此长的海岸线,不发展怎么行?
海上的商贸,现在的场景是好多胡商劈风斩浪的来到咱们大唐,对大唐单方面的倾销,贸易从来都是相对的,咱们不做他们的生意怎么行?从岭南出发,就算用最笨的法子,沿着海岸航行,也能经商南洋、天竺、波斯甚至是更远的非洲大陆。哦,就是昆仑奴的祖地。
现在商业发展能给大唐带来什么,两位应该很清楚,既然咱们能复苏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又能在海上开辟出一条新的丝绸之路,遗惠后人,为什么不做呢?”
每说一段话,李承乾都要在地图上画几笔,方便两个人更直观的了解这些。全部听完以后,魏征和戴胄都沉默起来,特别是李承乾那句“遗惠后人”,更是说到了他们的痒点上。
沉吟半晌,魏征才说:“殿下说的没错,岭南确实不容有失。不论怎么算,岭南也算是咱们自己人,能平和的解决问题,不动刀兵是最好的。虽然没见过,但是微臣也能猜到那里的土家族如何的难对付,恐怕不比五姓豪门好多少。殿下此去,千万小心啊!”
见魏征已经被牵扯到了岭南的问题上,戴胄赶紧说:“魏侍中,咱们今天来,可不是为了这个啊!”
有戴胄的提醒,魏征才想起来,连忙拱手道:“殿下,今天我二人来拜访,却不是为了岭南的事情。”
见自己的移花接木之术没起到作用,李承乾只好苦笑一声:“您二位今天的来意,孤已经猜到了几分。新律法的制定,可不是商律的制定这么简单,不过父皇刚刚封禅,如果您二位趁着这个机会进言,没准儿父皇会果断的同意呢!”
魏征严肃道:“殿下想的很对,我们确实是这样的想法,但是您也猜错了。唐律制定的看似完美,但是在这些年的使用中,还是有颇多的漏洞。我二人要是上奏给陛下,要求重订唐律,陛下一定会答应的。但是,我们却想要像殿下在登州时候一般,邀请万民一同参与制定,殿下以为如何?”
邀请百姓一起参与制定?很好啊!多么社会主义的想法!但是,这也太朝前了吧!
看着认真的魏征和戴胄,李承乾内心里啼笑皆非。这俩人的想法是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对的。但是,却根本没办法实施。要问为什么,就因为如今是贞观十年,你不是二十一世纪。
商律的制定,能够让商人参与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大多数官员,包括皇帝在内,对商业都不那么熟悉。除了原有的几条,他们想不出新的条款。再加上“契约”的说法,有它的效用,皇帝才会默许的。
同样的事情,却根本不可能发生在唐律上。在皇权最鼎盛的时候提民主,不是找收拾是干什么?唐律是统治天下的必需品,皇帝绝对不会把制定唐律的权力,分给百姓的。别看提出这个的是魏征,要是他跟皇帝闹得凶了,没准儿脑袋都保不住。
想到这一点,李承乾只能盯着魏征的眼睛说:“虽说子不言父过,但是魏侍中以为,父皇会同意这件事?怎么可能!谁提谁死!就算是孤这个太子,也绝不可能去触碰父皇的逆鳞。唐律修订是一定会修订的,父皇也是同意。但是,邀请万民一起参与制定的想法,您还是收起来吧。
今天,您二位来孤这里拜访,是询问岭南事宜的,除此之外,什么都没说过。”
见太子说的严肃,魏征也不由得重新审视起自己的想法来。思考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自己确实是太想当然了一点。太子说的没错,这件事上,真的是触碰了皇帝的逆鳞,谁碰谁死。
见魏征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