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向皇帝行礼以后,房玄龄才继续报道内政方面的成就。
不管怎么说,现如今大唐步入盛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虽然颇有点以偏概全的味道,但是,至少跟汉以后的朝代相比,大唐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实事求是的汇报完今年的成就以后,房玄龄回到了自己的垫子上坐下,接下来就是张亮的时间了。盛世嘛,自然是有大量鞠躬尽瘁全心为国为民的官员。吏部负责的是官员的升迁贬谪和调换,也负责考核官员的政绩。这样的位置,可以说是三省六部里面最容易收到贿赂的了。但是张亮为人至少目前而言还算正派,一切的考核都是实事求是的。
今年是他担任吏部尚书的第三个年头,彻底接手的第二个年头,但是今年经他批准贬谪的官员,依旧不见少。当世家对吏部的影响力给削个精光,特别是皇帝手里不缺人才以后,终于彻底对五姓等世家挥动了屠刀。世家脑顶的爵位遭到削弱之余,至少京城内,世家的影响力已经削弱到了极致。
虽然还有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世家女婿”,但是,在皇帝跟世家之间,孰轻孰重,没人会选错。从今以后,世家大概也只能凭借自己的所谓“正统”身份,嫁女儿换钱了。在朝堂中没有了绝对的立足之地,他们也只能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衰败下去。
吏部、兵部、户部、刑部、工部、礼部,六部逐一汇报了自己的成就。自从税收充足以来,终于不用再自缚手脚,他们也终于能放开膀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当礼部尚书卢宽也汇报完毕下去后,汇报大会也就算是到此为止了。毕竟,这六个部门的汇报基本就代表了全部,再往下,汇报也只是细枝末节,无关痛痒了。
当卢宽坐定,一直倾听着的皇帝才开口了:“诸位爱卿的努力,朕已经知晓了。那么太子,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儿臣在!”
答应一声,快速起身,但是当站在场间的时候,李承乾还是蒙了。
啥?我有什么想说的?
我也跟着一起吹吹牛?不,也不能说是吹牛,至少房玄龄等人的汇报还是实事求是的,甚至真实的令人有点心疼。大朝会的发言,他们可不敢出任何的错误,只要是说出来的话,每一个字都务求真实。
六部都已经做出了总结,那么,现在这个档口被叫出来,恐怕就是为了最终最终的总结了。
可是,该说什么?
没有多少时间犹豫了,再犹豫下去可就要闹笑话了。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转身面向文武百官,坚定的开口道:“孤只想说一句话,盛世仍在前进,我等,仍需努力!”
“殿下言之有理,我等应当戒骄戒躁,切不可因为一时之得而骄傲自满。此话,老夫愿意跟诸君共勉。”
房玄龄从来都是和善的,眼见太子发话后没人回应,立刻出来接下了这句话。
有了房玄龄的带动,众大臣纷纷表示要共勉共勉。
看着众人纷纷应和的样子,李承乾悄悄擦了一把不存在的冷汗,重回了座位上。
“太子说的很对,这也是朕想说的。如今观我大唐边关、内政,确实堪称盛世了,但是,我等只能将其延续,却不能让它昙花一现。只要贞观年间,国运持续前进,我等皆可青史留名。”
“谨遵圣谕”
见所有人都拱手领命,李世民才笑了笑,继续说:“谨慎归谨慎,但是有功者该赏,有过者该罚。贞观初年,太子就曾跟朕建议过,朝廷年终的时候,应当给文武百官发些福利。朕一直不以为然,国库空虚,哪来的钱财发福利?但是今时不比往日,虽然不能发些值钱的物什,但是给众爱卿置办一些年货还是可以的。辅机,这件事,朕就交给你去办了。”
发福利?
虽然有点懵,但长孙无忌还是站出来答应道:“臣遵旨。”
置办年货而已,简直不要太简单。只是答应的时间里,他就已经有了一点想法。酒肉之类的,是过年的硬通货,登州的冰冻海鱼、程咬金酒庄里窖藏的好酒,就是最好的选择。登州的海鱼现在都是大商人到登州收购,再运到长安发卖。朝廷给众大臣采购年货,跟那些商人要个折!扣!还是没问题的,而程咬金,肯定也舍不下面子来跟户部大开口。如此一来,户部反而掏不了多少钱,但是收到年货的官员却会很开心。毕竟,登州的海鱼虽然好吃,却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的,至于窖藏的好酒,平日里根本看不到,拿来待客也是倍有面子。
等到长孙无忌回到座位上坐下,朝堂里的气氛顿时变得乐陶陶的。虽然不是天子赏赐,但是国库出钱给大家发福利,哪怕只是收到一份碗筷,那也是与有荣焉。当官多年的辛苦,总算是有点见证了。
就在这乐陶陶的场景中,皇帝又开口了:“年节将近,自然是要好好过的。今日恰逢大朝会,朕还有个想法,想要跟诸位爱卿商量商量。大明宫的建设,朕在贞观八年就提出来了,但是因为袁天罡很早汇报了将会出现日食之兆,加之恰逢跟吐谷浑开战,江淮洪水大灾,才一直耽搁了。如今,朕打算重启大明宫的修建,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修宫殿?
欢乐的氛围,因为这三个字,顿时烟消云散。
第四百一十四章 人事调动
抉望几乎是下意识的站了出来,焦急道:“本书为起点首发,希望广大书友,支持正版阅读,有条件的话最好是下载起点读书。您的支持是作者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魏征几乎是下意识的站了出来,焦急道:“陛下,大明宫的图纸微臣看过,论规格的话,大明宫已经超过了太极宫、兴庆宫,当初陛下想要修建新的宫殿,本为太上皇所用,出于孝道。现如今,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并无居住之忧,为何陛下还要重启大明宫的修建?”
继魏征之后,就是长孙无忌。论到花钱的事情,他是最敏感的。户部今年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结余,看到这个,比他小妾给他新生了一个儿子还要让他高兴。可是皇帝的大明宫一旦开始修建,不消说,这点儿结余,连填牙缝都不够的,甚至于会影响到明年的户部支出。
急匆匆的走出来,长孙无忌焦急道:“陛下,不可啊,大明宫工程浩大,国库如今虽有结余,但是根本不够,明年的税收,已经规划好了用度。一旦您重启大明宫的修建,要么是修路的工程因此停滞,要么是为发兵高丽准备的物资不足,微臣望陛下三思而行!”
长孙无忌话音才落,房玄龄、杜如晦、李孝恭等人纷纷站了出来。事已至此,没有别的选择了。不同于修建一个小行宫之类的工程,大明宫工程比太极宫还要浩大,这么大一笔钱支出,就如长孙无忌所说,国库总有要缩水的开支。然而不管是修路还是备战,都不能将就啊。道路通畅,方能保证不生内乱,备战稳妥,才能增加开战的胜算。跟这两个相比,皇帝的一点私人享受,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眼看近半朝臣要么已经出班,要么正在起身,李世民忍不住怒道:“朕自继位以来,一直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如今既然国朝有钱了,为何不能修建宫殿?朕知道你们怕朕动用太多的国库储备,朕保证,先用内务府的钱,等内务府承担不起,再用国库的钱,如何?”
魏征依旧梗着脖子道:“陛下,须知千里之地溃于蚁穴啊!您继位以来所为,确实是明君的典范,但是,您一旦做了错事,之前的积累可就功亏一篑了啊!”
一手抚额,李世民郁闷道:“你说的朕都懂,可是朕为天下之主,再忍耐也得有个限度吧!太极宫建造之初,就因为地势低的原因,冬冷夏热,特别是夏季,潮湿阴冷,好多久居太极宫的宫女宦官,都因此患上了风寒骨症。这一点,孙道长也曾经说明过。朕也上岁数了,以往上马舞剑不管多长时间都不觉疲倦,如今也有了疲惫之感。莫非你们要朕也因此而患病?”
“这”
牵扯到孙思邈,就没人反驳了,作为大唐医学第一人,孙思邈的德高望重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真正的德行。既然孙思邈这么说了,那就确有其事。皇帝性格如何,这班子老臣子还是了解的,能忍则忍,如今拼着不做明君也要修建宫殿,只能说明他再也忍不了了。
可问题是,皇帝挑选的时间也太巧了,如果国库充盈,爱怎么弄怎么弄,就当是给皇帝历来呕心沥血的奖励了。可眼下
几乎是同一时间,两方的视线都投到了一个人的身上——李承乾!
魏征等人想着让太子找出一个理由来阻止皇帝,而李世民则希望儿子能给老子讲讲话。
两方的视线,尤以皇帝的视线最为毒辣,李承乾甚至感到脸上有点刺痛的感觉。
夭寿啊!这还没公布担任尚书令呢,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不是,调和文武百官跟皇帝之间的关系,不是宰相房玄龄得,尚书令作为三高官官之一,跟侍中、中书令、左右仆射一样,也相当于宰相。
在两方求援的视线中,李承乾只能硬着头皮对李世民拱了拱手:“父皇,众卿家讲得有理,一切以大局为重,不管是修路工程还是备战,都不可疏忽。”
李承乾此话一说出口,魏征等人就松了一口气。连太子都这么说了,皇帝这一次,估计也只能收起想法了吧!
跟面露喜色的群臣不同,李世民只觉得失望透顶,本来他将尚书令交给李承乾,是希望朝堂中多一个帮他说话的人的。毕竟之前跟他一直同心的房玄龄等人,也逐渐变得“有原则”了起来。外人指望不上,而儿子帮老子天经地义不是?
但是他没想到,这还没任命尚书令呢,这个混蛋玩意儿
“但是!”
李承乾的一个“但是”,让群臣的欢喜和皇帝的愤怒都为止一停。
“但是,太极宫不适合居住,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父皇还是母后,都有风疾,母后的气疾,最是怕湿冷,而父皇早年间征战多年,奠定了大唐基业,虽未跟随,但却能想象到其中艰苦。就是卫国公李靖,如今也因为宿疾不良于行,说句难听的话,孤实在是担心父皇有朝一日也会步其后尘。”
这一番话自李承乾的口中说出来,顿时让群臣低下了头。确实啊,就目前而言,除了得位不正以外,皇帝确实是无懈可击的皇帝,就算是演的,演了这么多年也实属不易了。跟历代暴君比起来,皇帝对于自身欲望算是最能压抑的了,既如此,为什么不能允许他任性一次呢?
而李世民,本来已经到了嘴角的斥骂之言只能咽回肚子。李承乾的一番话说得他心头暖呼呼的,是啊,老子都忍了这么多年了,凭啥不让老子享受一次?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非得朕说出来才知道好好待朕?不说你们是不是准备对太极宫的弊端视而不见了?日,住在这里的又不是你们!
“太子殿下,您这话说的可就有点两头堵了。”
沉默中,魏征走到李承乾面前,开口了:“既然殿下觉得国库之资动不得,又认为大明宫该修,微臣敢问太子可有折中之法?”
魏征的发问,让众人都思索起来。这本就是无解的难题,国库之资动不得,那拿什么来修宫殿?内务府有钱是毋庸置疑的,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