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靖依旧每天早晨都出现在东宫,虽然惊讶李恪为何跟随着李承乾,但是见李恪出现错误的时候,他也会稍加点拨。

    就这样,平凡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正月十三。

    跟逐渐恢复活跃的三省六部一样,于泰和长孙宝庆也回到了东宫,等十五上元节结束后,过年的活动也就结束了。

    正月十三的这一天早晨,照常的锻炼完后,李承乾拍了拍李恪的肩膀:“你回宫后,把青雀也叫过来,告诉他,今晚过来的话有美食可以吃。”

    正擦着汗的李恪笑道:“用别的话叫他,他肯定连屋都不出,但要是叫他过来吃,他肯定拽着我过来。”

    看着笑得开朗的李恪,李承乾也笑了。这样多好,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也改不了兄弟的身份,干嘛相处起来畏畏缩缩的?

    送走李恪后,李承乾便把方胜叫来。

    “江米面,红芸豆,糖算了吧,还是弄点麦芽糖回来,对了,还有芝麻,多买点,咱们东宫人多了,弄少了不够吃。”

    方胜从来不问为什么,只是把太子要买的东西都记在心里后,就出门去买。

    买这些东西要干嘛?自然是弄汤圆和元宵。

    上元节就是元宵节,要是没有汤圆和元宵吃,李承乾总觉得怪怪的。

    制作汤圆其实并不复杂,当初跑汤圆的单子的时候,他还在工坊见识过怎么制作元宵,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普通人家也能做,就是因为工序繁琐,人们反而更倾向于买成品。

    把所有的宫女都叫到厨房,等着方胜把东西买回来。

    待到方胜把东西带到后,李承乾拉着厨子说:“还是老规矩,孤就给你们讲解一遍,剩下的都要你们自己弄。”

    厨子自然赶紧点头。

    给厨子讲解了馅料要怎么制作,汤圆要怎么包,元宵要怎么滚后,李承乾就拍拍手离开了。

    虽然很想试一试,但是堂堂太子要是亲手干这些,不仅会被人指责,厨子那羞愤要死的样子也不好看。

    东宫的厨子,自然不会让太子失望。不到午时,就有一盒滚好了的汤圆送到书房,呈交给李承乾看。

    用刀子切开一个看了看,李承乾对成果还是很满意的。还不错,比后世那黑心工坊做的败类汤圆好多了。皮薄馅儿大,面皮却很有韧性,不会一煮就开。

    “不错不错,就照着这个方法弄,明天晚上之前,孤要一大批,明日送出去,剩下的就咱们东宫自己人吃。”

    在一众宫女们的勤劳努力下,很快就制作好了一大批汤圆。

    知道太子要拿这个送礼的方胜,还很聪明的买了一批木盒,将汤圆装了起来。不看里面的汤圆,单看这个盒子就知道价值不菲。明明是古代人,可方胜硬是无师自通了“商品包装”这门学问。

 第七十九章 他怎么知道的

    只是,他的道行明显还不够。要想达到极致,怎么也该给盒里的每个元宵都套个包装才行。

    晚饭,吃的就是汤圆。

    虽然馅料并不是很美味,但是李泰依旧吃了一大碗煮汤圆和半盘子炸元宵。临走的时候,还耍赖硬是带走了十几盒,看样子这几天就准备吃这玩意儿了。

    正月十四的早晨,照例看着李承乾锻炼的一身汗水后,李靖转身就要走。

    “卫公,等等。”

    让方胜把三盒汤圆拿出来,李承乾笑道:“卫公,这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吃食,您不妨带走一些。”

    “哦?”

    李靖拿起一盒汤圆,打开看了看。

    白白的一个个球形的东西,看起来就赏心悦目。

    “这种东西我叫它汤圆,另外一盒看起来大很多的,叫元宵。汤圆更适合煮着吃,元宵更适合用油炸着吃。”

    李靖点了点头,收起汤圆后问道:“太子殿下可是有事要求微臣?”

    无功不受禄,礼贤下士必有所求,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李靖知道,太子送自己东西,一定是有事情拜托他。

    被拆穿了心思,李承乾只能干笑:“让您看出来了,我就是想问问您,若是想让太子亲率上战场,需不需要走兵部的程序?”

    “原来是这个问题啊。”李靖捋了捋胡须,道:“自然是要走的,太子亲率虽然是殿下的亲兵,但是要想上战场,就必须到兵部报备,否则,擅自出动的军队,跟谋反同罪。另外,因为您是太子的原因,除非您亲自上战场,否则太子亲率要出动,您还得跟出战的主帅打好招呼。还有就是”

    李靖迟疑了一下,才继续说:“上战场,就一定会有死伤,太子想要让亲率的士兵获得历练,就必须全权放手,能忍受死伤。否则,出战的主帅就算带着太子亲率,也不敢用他们。”

    说完,李靖疑惑道:“殿下,难道最近大唐要出兵?”

    军方并没有收到战乱的消息啊!

    李承乾干笑道:“我就是问问,您别在意。”

    说完后,李承乾拖着剑,回东宫洗漱去了。

    东宫制作了很多的汤圆,自己人是绝对不可能全部消灭的。所以洗漱完毕后,李承乾就将这些汤圆分成了几批,要方胜带人送出去。

    第一个要送的自然是太上皇李渊,在宫女的这件事上,李渊没弄假,送来的都是千娇百媚的处子,李承乾自然要回礼一份。更何况,作为“孤寡老人”的李渊,怎么说也需要关爱。

    第二个要送的自然是皇帝老爹和皇后老娘了,李承乾不信,东宫这么大的动静,那两位会不知道,制作了美食却没送爹娘,被指责不孝就不好了。

    第三个是李恪,跟李泰不同,李恪虽然吃的也狼吞虎咽,但是走的时候没好意思带走一些。

    第四个,自然是老先生了,为此,李承乾专门吩咐厨房制作了一批个头特别小的,好照顾老先生的牙口。

    第五个,呵呵。

    看着盒子上摆着的空白纸张,李承乾提笔写下了尉迟恭和长孙无忌的府邸名。

    想办事,怎么也得给人家先送点礼。如果不出意外,过不了几天,尉迟恭和长孙无忌就要出征。太子亲率训练了这么久,怎么也有点成果了。只要上战场见见血,谁说就一定打不过玄甲军?

    再算上高府的一份后,李承乾便叫方胜等人出发了。

    有方胜等人的嘱咐在,收到东宫礼物的人家都从善如流,在上元节当天才食用了汤圆和元宵。

    第一次食用这东西,很是新鲜。

    尉迟恭自觉身份不够,所以只能让自家厨子研究怎么做出来。高士廉觉得汤圆这种食物很不错,牙口不怎么好也能享用,所以跟长孙无忌一样,差人到东宫要方子。不同的是,高士廉是直接开口,长孙冲登门却带了丰厚的礼物。

    至于皇宫

    从东宫厨子被传唤回御膳房一整天来看,御膳房也知道汤圆和元宵怎么制作了。

    对于这件事,李承乾并不如何关心,而是专心致志的等着朝廷的震动。

    不出意外的话,正月十七,有个被巫婆忽悠的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就该起兵造反了。

    罗艺,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之子。武德三年,奉表归顺大唐,被赐予李姓,预属宗室,封为燕郡王。以一外姓的身份得到郡王的封号,朝廷对他不可谓不重用。协助消灭刘黑闼后,他又被封为左翊卫大将军,出任天节军统制、泾州刺史。

    虽然他结交李建成,是太子一党。可是李世民登基后,却没有追究,拜其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

    位比三公啊,可以说已经登临臣子的极点了。可就是这样,这个蠢货还是不知足,选择了谋反。

    参考这人的升迁史,特别是被封开府仪同三司这段,李承乾很怀疑,罗艺的谋反,是被自家老爹一步步诱导的。

    大唐不杀功臣,但若是走上谋反的道路,那就怨不得旁人了。

    以一投降军阀之身快速登顶臣子巅峰,想再进一步,恐怕也只有谋反了。

    十六的这一天,李纲返回了东宫。

    十七的这一天,一切如故,一直等到天亮都没等到消息的李承乾,这才想起来这里是消息闭塞的唐朝。就算罗艺今天谋反了,消息也不会这么快的传递到长安。

    正月二十,就在皇帝诞辰前三天,豳州的消息终于传递到了长安。

    立政殿上,李世民愤怒的把红翎急报撕得粉碎,连御案都一脚踹开。

    “奉诏勤王?这罗艺还真能想的出来啊!朕待他不薄吧?想想史上率兵投降的,有几个得了好下场的?太上皇赐他李姓,封燕郡王,朕登基后,更是不计他跟息王的交情,提拔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一片真心,就换来了这?”

    皇帝暴怒之下,大臣们都大气不敢喘。

    李靖同样低头沉默,只是,在沉默之时,他也在迷惑。

    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巧的事?上元节之前太子刚询问他太子亲率出兵的事情,正月十七,罗艺就反了。

    他是怎么知道的?

 第八十章 亲率护卫

    李靖自认自己并不笨,可罗艺的谋反,也没什么先兆啊。太子的先见之明,简直就像预言一样。

    “尉迟恭,长孙无忌!”

    “朕命你二人率兵征讨不臣,大军平荡豳州后,长孙无忌留下安民。若有随罗艺谋反者,不需上报,就地严处!”

    听到皇帝的话,大臣们都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很明显,平乱是尉迟恭的事儿,长孙无忌不仅需要安民,还要全权处理谋反的案子。不需上报朝廷,谋反部众就地处决,这已经属于生杀大权了。

    果然,皇帝还是向着长孙一族啊。

    叛乱之地绥靖后,总能空出很多的官位,除了一州刺史别驾等重要职位需要皇帝做主外,余下的长孙无忌就有权利任命。

    这样的美差,真是羡煞旁人。

    任命完成后,李世民气咻咻的离开了立政殿,连一句退朝都没说。

    朝会结束,众大臣开始有序的撤离,尉迟恭因为受到了皇帝的点名出征,正大笑接受武将袍泽的恭喜。这样的太平年景,能够领兵出征的机会,实在是罕见。如果不是罗艺谋反,一般的叛乱甚至用不到这些高级将领。

    长孙无忌是孤零零一个人行走的,没人过来祝贺他。

    跟尉迟恭不同,尉迟恭出征,最多换来皇帝的封赏,而且荣耀的性质更重一点。而长孙无忌,这一次可是得到了扩张家族影响力的机会。

    朝堂的事儿跟家族的事儿又是两码事了,如果只是升官,彼此之间没有深仇大恨的,互相恭贺一下并无不可。可这样能够强大家族的好事,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

    家族家族,一个人在朝堂占据高位是没用的,只有一个家族多数成员占据大唐机要位置,才能成为皇权都要慎重对待的集体。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以上便是大唐传承最久,硕果仅存的“七望”,这五个姓氏,不仅掌握着传承文化,在各部任职的族人也有很多。这样的家族,哪怕是跟皇帝硬顶,明面上也不会落在下风。

    没人不以光耀强大家族为己任。

    长孙无忌也知道自己这一次捡了大便宜,所以也不露出兴奋的样子,只是沉默着,边走边盘算怎么利用这次得来不易的机会。

    自立政殿而出,经门下省后,便是承天门。

    让长孙无忌意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