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样跑回来的还有李泰,不过看到他一脸得意的样子,李承乾就知道这混蛋多半不是回来看侄子的,而是过来显摆自己的成果的。
果不其然,三杯葡萄酒下肚,李泰就翘起了二郎腿:“皇兄啊,您也别得意,虽然现在干不了那事儿,但是母后做主,给弟弟我选了不少的妃子,来年绝对比你的孩子多。”
端起酒杯跟李泰碰了一个后,李承乾皱眉道:“屁话少说,赶紧的,是不是蒸汽机船,你制作出来了?”
收起嘚瑟,李泰坐正了身子,道:“制作出来了,而且实际能力比起预计的还要好。蒸汽机全力运作的情况下,船速跟满帆强风的环境下差不多。但是,缺点也有,因为密封的问题,现在用煤炭作为燃料,投入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水轮很容易被水草缠绕,降低效率。
不过,若是用于军事的话,还是利大于弊。您说的那种橡胶,虽然还没有,但是在船上的相关部位,我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关键部件的更换,只要材料到手,就能直接升级。”
令李承乾惊讶的是,李泰竟然不仅完成了蒸汽轮船的研究,竟然还准备好了升级。事实上,以蒸汽机现在的能力,当密封问题解决以后,就将飞跃一大步。或许之后还有提升的部分,但是,也绝对不多了。至于内燃机冶炼行业的水平是个很大的问题。
亲自给李泰把酒倒上,李承乾道:“既然你已经有了成果,那就立刻分出工匠去登州造船厂,不仅是远征倭国,就是出征高丽,咱们也用得上。再之后,估计你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吧!”
李泰点头自信道:“您放心,我才不会骄傲自满,接下来科研院将会继续精益求精的。不过,您的火车轨道铺设的怎么样了?我实在是想试试看,能不能把火车制作出来。”
“哪有那么容易,现在也只是确定了长安到咸阳、洛阳之间的线路而已,而且,线路的铺设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单单咸阳到襄阳这一条火车轨道,就足够把东宫现在的存款全部抽空了。所以啊,你可以试着制作,但是,没必要认认真真的研究。就算你把成品制作出来了,没有供你跑的轨道,不也没用?”
李泰自然知道好高骛远是大忌,很是认真的点下了头。
想起自己的计划,李承乾扯了扯李泰,附耳说了一下自己的打算。
李泰本来还不停的点头,但是听到后面,不由得面露惊容道:“不是,皇兄,您疯了?”
李承乾一巴掌打在李泰的肩膀上:“疯什么疯啊,这么干,其实好处多多知道不?算了,跟你说你也不知道,反正我是决定了这么干的,父皇也同意了。就问你一句话,你帮不帮忙?”
李泰想了一下,摇摇头,再想一会儿,还是摇摇头,最终下定决心道:“帮!不过,您到时候得先把母后送到我那里去,免得她老人家受到波及。”
李承乾笑道:“那是自然,把母后她们送到你那里去,我才放心嘛。”
第四百五十七章 历史的变化
考虑到这件事的危险,李承乾觉得,还是不要把过多的人牵涉其中比较好。将自己置身险境,还可以说是博弈,但是要是把身边亲近的人也牵扯其中,那就是单纯的冷血了。
家人伙伴都是无可替代的,或许有的时候利用他们能够得到远超寻常的效果,但是,一旦这么做了,首先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本心。
李泰所在的科研院,防御能力比起火药司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李承乾敢相信,不管幕后的黑手是王家亦或是其它人,都不可能抵抗火药司的诱惑。
就如同皇帝担心的那样,火药司这强大无匹的力量,不管是谁都能无视它的诱惑。
至于李泰的科研院,说起来令人无奈,甚至包括皇帝在内,都没有看清它现在的潜力,短暂的强大,总是能让人迷惑起来。
一杯葡萄酒下肚,李泰舒服的伸了个懒腰,道:“真不知道父皇这个位子为啥那么多人觊觎。当然了,您还是要除外的,我知道,您要当皇帝,肯定是想实现自己的想法。而且,就我看来,也没人比您更适合当皇帝了。李元昌这个家伙,要实力没实力,要手段没手段,论身份还不够格,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动了这样的心思的。”
虽然一直都在科研院,但是以李泰的智商,还是看出了李元昌的不对劲。
倒了一杯葡萄酒,边摇晃着酒杯,李承乾边笑道:“青雀啊,你要真是这么看,可就大错特错了。李元昌或许有登顶至尊的心思,但是,我敢保证,跟他一起的人,绝对是想要把他当作弃子用的。虽然没有证据,但是现在看来,雉奴被瞄上,想要被人弄成傀儡的可能性很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有父皇这个先例在,不是谁都能随便篡位的。就算是弄一个傀儡出来,也得名正言顺才行。我就不用说了,太子的身份,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或许,我没有造反的心思,才是那些野心家最不甘的地方。
再者,就是你了,只不过,你现在是彻底不在乎官场,不在乎权力场,就是魏王这个名号,也是为了混点俸禄才戴着的。再加上你现在基本就泡在科研院了,所以你也是安全的。相比较之下,雉奴就比较好控制了,年纪小不说,性子还比较懦弱。说实话,我现在非常庆幸当初对雉奴下手了,不然的话,加上晋阳的力量辅助,没准儿咱们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点点头,李泰道:“那您准备查晋阳了?”
“不查!太原的事情已经给他们敲响了警钟,既然注定没法抓住他们的尾巴,不如等他们本体露出来以后再动手。这样,还不会留下后患。算了,跟你说这些东西也没用,你就当个笑话听得了。说说你科研院的事情,这一次为了避开吐蕃,工学院的老本都被你搬走了,这样虽然保险,但是说到底你科研院还是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啊。
一般的学生你们肯定不需要,进入科研院的必须得是精英才行。所以啊,你这段时间既然有点空闲时间了,就去学院,把你的科研分院搞起来。”
“搞是一定要搞的,科研院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手才行。而且啊,前几届的毕业生里,有不少的好苗子,有的时候比我和阎立本想事情还快。科研这个活儿,还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搞起来的。”
叹了一口气,李泰从怀里拿出一个金锁,放到了桌子上。
毫无疑问,这个锁是送给新出生的孩子的。以秀秀的身份,哪怕生的是儿子,也不够资格被李泰这么珍重的对待的。不过,李泰依然是这么做了。这就纯粹是因为李承乾这个当父亲的原因了。
珍重的收起来,李承乾挥了挥手,也不送李泰出门。当兄弟都当了这么多年了,有些规矩礼节什么的,不需要刻意遵守。
来到宜春宫,才发现长孙已经离开了。过来人的苏媛,正照顾着秀秀。
第一胎,自然是最辛苦的。哪怕如今已经是午后了,秀秀还是面色苍白,但是至少气息已经平稳了。
李承乾的到来,自然让秀秀充满了欣喜,特别是当被扶起来喂水的时候,更是热泪盈眶。
“好了啊,喂个水而已,哭个什么,好好养身体,这马上就要入秋了,月子坐完,你也得锻炼锻炼身体,免得今年冬天容易受寒。”
扶着秀秀躺下,李承乾忽然发现老婆多了还真是挺大的一个问题。让他学别人完全把女人当成是附庸之类的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暖完这个暖那个的,说实话,已经不是中央空调的程度了,真心的累啊!当然,跟中央空调比起来,他还是要强一点的,毕竟他暖的都是自己的老婆。
为了照顾秀秀,苏媛把孩子也带来了宜春宫。当两个孩子变成三个孩子以后,唯一的变化就是更吵了。往往一个孩子的大哭,还会带动另外两个孩子的大哭。虽然不止一次的幻想过有孩子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但是真的拥有以后,说实话,烦躁的感觉总是会压过什么“父爱”。
孩子,真是个麻烦的存在啊!
姑且征求了秀秀的意见以后,第二天,老三的名字才正式确定下来—李梦浩。也是在给孩子取名的过程中,李承乾才发现,取名字真的是个辛苦的活儿,到了这个时候,满腹经书根本起不到好效果。
秋天临近,朝廷反而没那么忙碌了。往年这个时候,都是最忙的时候,因为秋收是天下第一大事。按照秋收的统计,需要为某些欠收的地区做好赈灾的准备,还要统计朝廷的税收,满满的官仓,才是朝廷最大的底气。
但是,从商税代替农税开始,朝廷对这方面的关心,就只局限于民生方面了。到了这个时候,甚至不需要认真的统计分析,只要等待地方州府递交的报告就好。当然了,监察御史还是有必要下乡监察一番的,免得有些地方欠收了,地方官员为了面子却硬要上报秋收正常。
今年不一样,今年朝廷需要关心的,只有各方边军供给的问题。
作为军队出身的侯君集,对于边军的供给,自然无比的上心。自从他当上兵部尚书以后,各地边军的日子不知道好了多少,有的时候,李承乾都觉得皇帝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让侯君集这个临时突击学会写字的武将担任文官的。
尚书省的大堂,每次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成为侯君集和长孙无忌的战场。说实话,与其说这两个人是堂堂的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倒不如说是商场的店家和砍价的大妈。
对于侯君集提交上来的要求,长孙无忌嗤之以鼻,如今正举着清单大吼:
“照你这个要法,别说今年冬天了,这么多的物资,过到明年夏天都够了。特别是辽东和草原,兵力一共才两万多,怎么就要三万份过冬的物资?棉花现在在齐鲁种植大获成功,给你们兵部供给的棉被厚度,哪怕是不用帐篷,露天睡都够了。你要这么多干啥?难道要让边军一人盖两层?”
啪!
侯君集一巴掌拍到了桌子上,怒道:“长孙无忌,难怪各部都叫你长孙公鸡,你当真是一毛不拔啊!今年怎比往年?当初咱们可是约好了今年就给边军更换棉被帐篷的。前几年朝廷财政紧张,今年太上皇远行以后,还发兵讨伐了薛延陀。我各地将士知道朝廷艰难,哪怕明知道棉被是个好东西,不还是用布衾将就了?
多要一万不是为了盖两层,是让将士们有替换的。谁不知道你长孙无忌是个什么德行,这一次大出血以后,下次再这么大方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你个混账东西老早的转职成了文臣,难道就忘了军伍的艰难?特别是草原和辽东,到了冬天,牛羊都有冻死的,老子给那里的将士争取好处,有什么错?三万你都不答应,老子现在改变主意了,老子要四万,老子就要让边军将士盖两层被子,怎么的!”
“你”
眼见俩人吵着吵着,快把桌子拍散架,大有一言不合就打起来的趋势,就连李承乾都有点担心起来。见亲率的护卫已经进来,准备好了劝架,才松了一口气。
相比较担心的李承乾,杜如晦和杨师道就要泰然的多。
端着一壶茶,将茶杯放到太子的桌子上,杜如晦笑道:“常有的事儿了,别看辅机吝啬,但是就因为他的吝啬,贞观初年最穷的时候,咱们才能扛过来不是?老臣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