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4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承乾无语道:“反正,小心一点吧你,对了,侄子周岁的时候,你直接让管家到东宫钱库取钱,好好操办一下,就当是我这个大伯送给他的礼物了。”

    正缺钱的李泰自然是满口答应。

    鸡腿儿还没吃完,忽然冰面上传来了一声惊呼。

    喊出来的是李恪,只见他双手抓着鱼竿,尽管鱼竿都扛到背上了,人却依旧被拖着在冰面上后退。

    这是有大鱼上钩了!

    兄弟们齐齐惊呼一声,纷纷上前帮忙。

    六个人的力量联合起来,总算是跟底下的巨力抗衡住了,一点一点的往上拽,没一会儿,一条看起来有二十几斤的大鱼,就被拽上了岸。

    看到鱼的样子,李治顿时惊呼一声说:“完蛋,三哥,你怎么把龙鱼拽上来了?”

    李恪惊讶道:“龙鱼?”

    李治指指鱼的胡须说:“你没发现这条鱼有须嘛?民间传说,这是鲤鱼跃龙门失败以后略微龙化了一点,才变成这个样子的。赶紧放回去吧,这混蛋胃口可好了,我这池子里原本的锦鲤,差不多都被它吃了。”

    “扯淡。”

    就在李恪快要信了的时候,李承乾却开口了:“什么龙鱼啊,在岭南的时候,叫龙鱼的鱼,哥哥不知道吃了多少。好多鱼都是长得怪了一点,就被安上了龙鱼的名字。

    这鱼应该叫鲶鱼,大补啊。虽然长得这么大,肉质可能不太好了,但依然是美味。李治,去,叫你的厨子把家伙拿来,这么大一条鱼,咱们一顿都吃不完。正好,哥哥教教你怎么炖鱼。”

    撵走了李治,李承乾跟窜天猴要来横刀,毫不犹豫的就一刀扎在鲶鱼的鱼鳃上,既杀鱼又放血。

    摘下钩子,看到上面挂着的小鱼鱼饵,李承乾才解惑。

    鲶鱼这东西,也会冬眠的。只不过,要是它冬眠的时候有小鱼在面前打扰,估计也不介意补充一下营养。

    李祐在一边迟疑道:“真的吃啊。”

    李承乾回过头说:“吃啊,鲤鱼现在都端上路边酒楼的餐桌了,鲶鱼为啥吃不得?只要是没毒能吃的,吃就是了,哪来那么多的穷讲究。虽然咱们都被称作龙子,但是你背上长壳儿了,还是李愔会喷烟了?”

    李愔撇撇嘴,指了指李泰说:“要我看啊,四哥挺像是饕餮的,你们看,他口水都流出来了。”

    李泰闻言赶紧擦了擦口水说:“这几个月的时间,哥哥吃的不好,睡得不香,你们没见我都脱相了。既然这鱼大补,可得好好尝尝。”

    见李恪有话要说的样子,李承乾就把横刀拔出来,指指鱼对李泰说:“想吃就动手,把鱼拿到厨房去,李愔李祐,你们俩去摘菜,不要假手下人,今天咱们哥几个,亲自动手做饭。”

    将三人都支开以后,李承乾才揽上李恪的肩膀,笑道:“有啥话就说,咱们兄弟虽然久不见面,但不至于这么生分吧!”

    见皇兄把周围的护卫都赶走了,李恪才开口道:“皇兄啊,齐氏也生了一个儿子。。。。”

    李承乾无语道:“生儿子就生儿子呗,有什么不能说的,莫非你被人抓住了?这可不是小事儿,闹不好你封地会被削的。”

    李恪摇摇头,但是又点点头,如此反复两遍以后,才咬牙说:“孩子的事儿,长史没有捅到朝堂,只是让我闭门思过,对太上皇忏悔。这事儿已经摆平了,我想跟您说的是,我在封地的时候,被王家的人找上门了。”

    “王家的人?”

    李承乾想了想,问道:“他们莫非是跟你说,要你造反?”

    李恪摇摇头:“不是,他们就问我支不支持您当皇帝,别的没说。”

    “支不支持我当皇帝?”

    李承乾顿时摸不着头脑起来,不是,这王家有病吧?问谁不好问老子?怎么的,难道是坏事儿做到一半,忽然良心发现了?也不对啊,这些人到底在搞什么?

    看着李恪的眼睛,李承乾问道:“你确定问你的是王家的人?”

    李恪点了点头:“没错,因为问我话的人,是宣州刺史的儿子,宣州刺史王璟,就是王家的直系。”

    捏着下巴想了一会儿,李承乾依然没能搞清楚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王家脑子被驴踢了,也不会闲着没事儿跑到吴中去问李恪这样的问题。这一类的敏感问题,好多时候问出口,就是别有用心。再加上铁矿石的事情,几乎用不着继续“嫌疑”,可以坐实王家是要搞事儿了。

    正思索间,李愔跑过来,跟李承乾说鱼血已经放的差不多了,他们没人会开膛破肚。

    看到李愔,李承乾毫不犹豫的就问:“李愔,你在封地的时候,没有没有人偷着问你莫名其妙的问题?”

    李愔一惊,双手几乎是下意识的捏住了袖子,眼神立刻就飘到了李恪那里。

    见大哥点头,李愔才点头:“有,荣州刺史王敬明,路过我的王府做客的时候,宴席上,曾经问我觉得您更优秀,还是晋王李治更优秀。”

    李恪问道:“你是怎么回答的?”

    李愔耸肩道:“当时我虽然喝醉了,但是依然察觉到他这个问题不简单,所以也就没说,一脑袋杵进了菜盘子里。”

    装醉逃避,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李愔回答完,李承乾毫不犹豫的就走向前院,准备问问李祐。如果真是这样,或许,各地藩王被他们问了一个遍也没准儿。

    王家自然不会闲着没事儿做什么问卷大调查,他们如此所为,跟造反没什么两样了。只是,他们的问题为什么问的这么古怪?

    厨房里,李治和李祐正拿着菜刀在鱼身上比划。

    见到李祐,李承乾毫不犹豫的就问:“李祐,你实话跟哥哥说,王家有没有派人问你一些奇怪的问题?”

    李祐手里的菜刀直接掉到了案板上,大惊失色之余,他还是老实回答道:“有,陕州刺史王璞曾经拜访过臣弟,问臣弟觉得皇子里面谁最优秀,还问臣弟对您信服不信服。当时,臣弟直接斥退了他,要他安分一点儿,别没事儿找事儿。皇兄,臣弟对您肯定是信服的,那人,是不是您派来的?”

    李承乾摇了摇头,王璞虽然不是王家直系所属,但是肯定跟王家也脱不了关系。

    三个人,三州刺史,王家如今的底蕴,依然可怕啊。齐州、吴中、蜀地,不同方向,近乎边陲,依旧有三个王家的人,简直可怕。

 第四百八十八章 好狠

    世家对于朝堂的控制能力,从他们层出不穷的直系、旁系官员就能看出来。

    说到底,学院的出现,还是不能彻底解决世家对于人才的垄断。毕竟,荫庇这种规则,就是皇帝也没办法彻底去除。

    只能是祈求,哪怕是世家出身的人,也能学到知识,不是不学无术的家伙。

    看着李祐紧张的样子,李承乾劝解道:“行了,这件事,我知道就好,你们也不必跟父皇提及了。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就是。”

    李恪站出来问道:“皇兄,是不是王家对您有什么想法?如果是的话,咱们一定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李承乾笑道:“给什么颜色啊,五姓同气连枝,在没有实打实的证据下,就算是咱们皇家,也不好对他们逼迫过甚。但是,反过来说,一旦他们被抓住了把柄,剩下的,也只有万劫不复了。”

    仔细想了想后,李承乾觉得装作不知道比较好。李恪他们遇到的事情,几乎可以断定王家是要搞事儿了。再结合李元昌守孝三年的话语,几乎可以断定他们是要在三年丧期结束以后发动。

    王家的目的,基本已经定型了。皇帝必然是要御驾亲征高丽的,而前朝号称“百万大军”都没能打下来的高丽,必然要朝廷全力以赴的应对。内地的兵力,基本都会动用。这样一来,精锐聚集在辽东,剩下的一个空壳子长安,实在是太好动手了。

    皇帝出战,为了安稳,必然会把那些名臣宿将能带的都带上。控制了长安,就是控制了这些人的家小,到时候只要振臂一呼推翻皇帝,另立一个皇帝。。。。

    也只能是这么想的了。

    想着事儿,李承乾动手却不慢。偌大的一条鲶鱼,很快就被他开膛破肚,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块。

    一直到这一步,李治才走过来,准备按照兄长教的方法,煮鱼。

    一条鱼一种吃法就没意思了,所以除了水煮鱼,李承乾还边教边做,又弄出了红烧鱼、干炸、清蒸一共四种吃法。

    一顿全鱼宴,让兄弟们吃的大呼过瘾。李承乾少有的喝了酒,还喝多了,最后是被人抬着走的。

    如果只看宴席的画面,很难想象这是皇家的一群皇子,其中还掺杂着一个太子。

    因为丧期还没过,年宴依旧是取消,只有一场皇亲之间的家宴。

    子时的钟声敲响,李承乾带着李泰等人一起恭贺皇帝新年快乐,苏媛则带着一众王妃公主,恭贺皇后。

    贞观十四年,结束了。

    接下来,是贞观十五年。

    太上皇丧期三年之内,国朝不得擅动刀兵。但是,不得擅动,不代表不能准备。

    所以,当上元节也结束,朝廷恢复上班以后,最先从门下省送到尚书省的,就是兵部户部要在一年时间以内凑齐的装备。

    “八牛弩一千五百架?投石机两千架?粮食一万石?煤炭两千万斤?棉被五万套?棉衣十万件?啧啧,老房好大的手笔啊!”

    接到文书的第一时间,李承乾和杜如晦、杨师道就凑到了一起,暗自咋舌。文书上没有修改的字迹,说明房玄龄的这个制定,皇帝是同意的。

    杜如晦道:“搁在以前,这会儿只是准备而已,过后肯定还要追加。房玄龄定的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省事,免得像以前一样需要添油一般的供应边军。话说当初对战东突厥的时候,太子殿下就在军中,也知道对边军的供给有多艰难。”

    听到杜如晦提起当初,到现在李承乾依旧觉得鼻腔里有血腥味,肚子里一股子羊肉的膻味就涌出来了。

    对战东突厥的时候,真是要粮草没粮草,要供给没供给。黎达海组织起来的运输队,每次只能运送一部分的医护用品。而过年的时候运过去的一车好东西,像他堂堂太子也只能吃一次。剩下的,都要紧着病患供给或者是留给先锋营的人。

    中原的补给送不到,就只能就地取材解决吃食的问题。时至今日,李靖依然拒绝有人讲东突厥战役的时候,提起以战养战、就粮于敌这样的字眼,谁提就跟谁急。在他看来,这一战纯粹是逼不得已才这么做的。

    杨师道也看了一眼文书,捋捋胡须道:“这个煤炭,就要靠太子殿下解决了。辽东苦寒,没有燃料,遭殃的可不是陛下一个人,而是数万大军。至于器械之类,需要兵部跟军器监领命。最要命的应该就是长孙铁公鸡了,这一次的支出,就够他好一阵心疼的了。”

    说完,杨师道就笑了起来。

    李承乾点点头,叫来门口等候的小吏,说:“请户部尚书长孙无忌、兵部尚书侯君集、工部尚书李大亮,来尚书省议事。”

    杜如晦惊讶的追加道:“兵部不用叫侯君集了,叫户部左侍郎赵子安来就是了。”

    眼见小吏转身走了,李承乾惊讶的问杜如晦:“怎么就不叫侯君集了?兵部左侍郎还做不了这个主吧。”

    杜如晦无奈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