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4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见小吏转身走了,李承乾惊讶的问杜如晦:“怎么就不叫侯君集了?兵部左侍郎还做不了这个主吧。”

    杜如晦无奈道:“殿下您今天早晨被陛下叫去问话了,所以不知道。今天早晨侯君集骑马上差,结果在朱雀街上人马俱翻,断了一臂一腿,被紧急送去孙道长那里治疗了。告假的文书,还是老夫批的。”

    “摔了?”

    李承乾顿时瞪大了眼睛,不是,前天长安才下了一场雪。虽然路上的积雪被清理了,但是,屋顶上的积雪总没人清理。白日雪一化,第二天一早路面上全是冰,这天气骑马?怕不是出门以前脑门被马踹了一脚吧。

    杨师道也说:“他摔倒的地方,老臣也看了一眼,那马都摔断了脖子。真是危险啊,这种情况,人摔没了,都是有可能的。”

    说完,似乎是想起太子也曾两次坠马、两次病危,只好尴尬的笑笑,闭上了嘴。

    看了一眼今日的奏折份量,李承乾下定决定说:“今天的工作不多,您二位就能处理完。侯君集虽然是咱们的下属,但好歹也是一个堂堂国公,如今摔了,咱们不去看望一下是很失礼的。不如,就由孤代替您二位和父皇,去看望看望他吧。”

    杜如晦撇嘴道:“您堂堂太子亲自登门看望,有失身份,还是老臣代劳比较好。”

    杨师道顿时急了:“还是我去吧,年前家里幼子成亲的时候,潞国公还送了礼物,正愁没法回礼呢。”

    看杜如晦和杨师道争了起来,李承乾一拍桌子,无奈道:“您二位够了啊,过年期间一直轮值的是孤啊!如今想偷闲两天都不行?”

    见太子都拍桌子了,杜如晦和杨师道只能闭嘴。

    挑选出几道重要的奏折先处理完以后,李承乾就进了后宫一趟,要了一份圣旨。

    事实上,这份圣旨已经写出来了,皇帝也正在思考派谁去看望。李承乾的出现,也解决了他的麻烦。

    派太子前去宣旨安慰,这可不是一般的隆重。对于自己的老伙计,李世民哪怕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也没有忘记。

    作为大唐当今医学界的发源地,孙思邈的医学院自然是病人心目中的圣地。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哪家在医学院没有一个专属的病房,说出去会被人笑话。

    李承乾赶到医学院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躺在病床上的侯君集,手臂小腿都被夹板固定着,不似作假。

    当然,让李承乾认定他没有作假的主要原因,还是孙思邈。作为重金包房换来的特权,勋贵们生病以后,是有资格直接请孙思邈诊断治疗的。

    太子的到来让侯君集一愣,特别是看到太子展开了圣旨,更是想要起来。

    “圣旨到,潞国公、兵部尚书侯君集,特许躺接。”

    听到这句话,侯君集才安定下来。

    至于一边正在调药的孙思邈,连理都没理。他这个异姓王还是有特权的,其中一条就是除大朝会上朝以外,不管是见到皇帝还是圣旨,都不需要行礼。

    行礼都不需要,更遑论跪拜了。

    清清嗓子,李承乾念道:“皇帝诏曰:汝,潞国公、兵部尚书侯君集,有大功于社稷,潜邸之时,披荆斩棘于朕前;连番征战,痛撒热血于沙场;既任兵部,敬忠谨决于朕忧,朕每念之,犹历历在目。。。。”

    在把皇帝的一篇有背背山趋向的圣旨念完以后,李承乾强忍着不适,收起圣旨,交到了侯君集的手里。

    正好孙思邈也调完了药,端着药对李承乾说:“你来的正好,给老夫打下手。他这摔的虽然厉害,但是好在病情不重,悉心调养,还是有望恢复如初的。”

    李承乾点点头,上前解开了侯君集胳膊上的夹板,打开绷带以后,果然看到了肿起来的胳膊。

    孙思邈在一边叮嘱道:“别乱动,他的骨头虽然接上了,但是随时有可能会再断开,这药上完,七天以后再换就简单很多了。”

    上药的过程中,侯君集还是比较能忍耐的,虽然满头的汗水,但是愣是没有哼出一声,连抖都没抖。

    处理完了胳膊,就是大腿。不过好在侯君集摔断的是左胳膊,本身也是一个右撇子。就算留下一点病根,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换完了药,孙思邈就去跟侯君集的家将讲医嘱,独留下了李承乾跟他相处。

    确定了侯君集是真的摔伤了,李承乾才问:“你早上怎么想的,怎么就骑马出门了。朱雀大街地势虽然高一点,但是依旧会结冰。你这一摔,断胳膊断腿不要紧,肯定就无缘这一次东征高丽了啊。”

    虽然正式动手还要到明年,但是按照惯例,今年朝廷就要开始调配大军,甚至皇帝也会在秋日以前就启程。

    伤筋动骨一百天,侯君集摔得如此惨,就算有孙思邈的治疗,伤好了以后,也是没法直接进入军队的了。

    侯君集叹息道:“平日都是坐车的,恰逢今日清晨不冷,就起了骑马的心思。谁知道,那马也憋闷了太长时间,一出家门,就狂奔起来,怎么管束也不听话。这也就是在大清早,要是人多的时候,恐怕就出事儿了。

    摔伤不打紧,赶不上灭国之功也不打紧。太子殿下,兵部左侍郎赵子安,在兵部好多年的时间了。如果不是出身不好,早就够格跻身尚书的行列。微臣这般,恐会耽误兵部的事宜,所以,可否请太子殿下跟微臣一起保举赵子安为兵部尚书?如此,微臣养伤的时候也安心一点。”

    侯君集竟然也会办正事儿了!

    另外,出身,确实是一个人在仕途中的护身符。像尚书这一官职开始往上,如果没有侯爵或者世家嫡系的护身符,是没办法就任的。特别是国公多的开国时期,就是侯爵,也不够格进入尚书的行列。

    惊讶之余,李承乾一口答应了下来:“可以,赵子安这个人孤还是有所了解的。既然你有这个心思,孤就替你起草一份奏折,你我一同具名就是。”

    就在侯君集的病房,李承乾写了一份保举赵子安临时担任兵部尚书的奏折,跟侯君集一起具名,然后才告辞离开。

    走到医学院病房楼以外的时候,李承乾又回头看了一眼侯君集的房间。

    或许,伴随着时间线的变动,侯君集这家伙也变性了?不鼓捣着造反了?

    不可能吧!

    想起狄仁杰的分析,李承乾把心里升起的、对侯君集的一丝好感直接给掐灭了。

    狄仁杰当初虽然没有查到铁矿石的去向,但是,却做出了一些猜测。其中一则,就是怀疑到了侯君集的身上。

    侯君集是潞国公,封地在潞州。而无巧不巧的是,潞州距离太原并不远,也在河东道境内。尤其是当初侯君集多要御寒物资的举措,看似是有借口,但是本着怀疑的态度去看,还是突破了一般可疑程度的。

    有很大的可能,那些铁矿石冶炼后武装的队伍,就在潞州。

    只是,这家伙今天这一摔,难道是。。。。

    对一个人的怀疑,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天色还早,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李承乾弃掉了马车,骑上一匹马,就朝着长安城狂奔而去。

    “马革裹尸还”,就是说战场上的将军的。作战的时候,马是将士的坐骑,逃命的时候,马是将士的希望。正因为如此,不论地位有多高,只要是军中之人,对自己的战马都不是一般的爱护。就算战马年纪老了,依然会给它最好的牧草,悉心照顾,就像是照顾家中老人一样。

    但是。。。。

    跑到永昌坊,李承乾遣散了护卫,径自走进一个不起眼的院落。

    这里是飞鹰影卫的地盘,明面上是一个酿酒坊,专门为拍卖场提供佳酿。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个院子每天运出去的酒坛子,里面其实装的是泥土。

    太子的到来,让飞鹰大喜,快步走进表功道:“殿下,地道已经快要挖到东宫了,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估计就能彻底竣工。”

    李承乾点点头说:“挺好的,辛苦了。今天孤到你这来,是要派你去办一件事。侯君集今天早晨在朱雀街人马俱翻的事情你应该知道吧。孤要你去调查一下那匹死马。”

    虽然不知道太子殿下为什么调查一匹死马,但是,飞鹰还是立刻答应下来。叫上两个人,就出了院子。

    等待的时间,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李承乾就下到地道里看了看。确定地道够深,支撑也没问题以后,才钻出去。

    飞鹰的办事儿速度,自然是很快的。天刚蒙蒙黑的时候,他就带人回来了。三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的。

    见到太子,飞鹰单膝跪地禀报道:“回禀太子殿下,侯君集的战马被他的家将剥了皮,尸骨葬在城外。属下三人挖开了马冢,仔细的检查了一下这匹马,果然发现了不对的地方。战马的脊梁上,明显有一处伤口是不对的,应当是有人在那里扎了一刀。如果只是剥皮,属下不认为会出现这样的伤口。”

    李承乾松了一口气,说:“知道了,马冢周围,你们没留下痕迹吧。”

    飞鹰点点头,且不说他们已经清理了所有的足迹,就是那马冢,也是冻土堆砌的,第二天冻土解冻,什么痕迹都会消失不见,也不会有人怀疑马冢被人动过。

    挥手示意飞鹰可以退下了,李承乾牵着凌云,没有骑,只是一步一步的朝着东宫走去。

    侯君集,果然是个狠人啊,连自己的坐骑都能下得去手。

    不管是什么生物,处的久了,都是有感情的。

    黑炭头如今已经是暮年了,一想到它这两年就会离开自己,李承乾就觉得浑身难受。但是,谁能想到,侯君集竟然为了伪造一起事故,不惜干掉自己的战马。

    他这么做,是摆明了不愿意去高丽。既然这样,说明他的真正目标,就是空落落的长安啊!

    狠成这样的人,谁知道他能做出什么事儿来?

    对于自己准备的陷阱和预防,李承乾忽然有些不自信起来。

 第四百八十九章 红拂女的请求

    牵着马走进东宫,还一直把马牵到书房里,直到发现不对的时候,李承乾顿时哭笑不得。

    把马交给张赟带走,到狗窝看了看已经快要走不动路的黑炭头,李承乾才决定明天去搬救兵。

    第二天一大早,李承乾甚至没有晨练,直接就去了卫国公府。

    自从彻底退休以后,李靖就成了住在长安的透明人。除了皇帝讨论战略的时候,或者一些重要庆典的时候叫他露个面以外,如果可能,他就会一直闷在家里。

    流言蜚语是这片苍穹下最恶劣的存在,哪怕李靖都做到了这个程度,却依然会有关于他的流言流传出来。

    就是李德奖回家看看父亲,都会被流传出父子合谋想要造反的消息。

    流言的传播者,从来不在意消息的准确性如何。在流传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实则蠢货的聪明人,往里面添油加醋,最后变成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传闻。

    可是,编什么不好,编造反?苏定方虽然师承李靖,但也只得到了不到三成的真传。如今老老实实的在西域边境吃沙子。至于李德奖,因为李靖没有主动争取的原因,到现在还只是一州别驾,连刺史都不是。

    这样的情况下,李靖拿什么造反?

    至于长子李德謇,不知道是因为父亲的指点,还是自己就感兴趣,竟然进入了将作监,现在是将作监的少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