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4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靖虽然退休了,但是为了万无一失,毫无疑问,他是必须要出工出力的。虽然喜欢低调,但是李靖这一次却丝毫没有藏拙的意思,就着高丽的问题大谈特谈。
只要是经历过隋末乱局的人,对高丽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恨意。
虽然隋朝的崩塌,主要责任是皇帝的乱搞和世家的躁动,但是巧就巧在溃败就发生在东征以后。
虽然不是直接责任人,但是显然不管什么时候,内部论罪都是不合适的。所以,高丽也就成了所有人的出气筒。
已经退休的李靖,虽然不能随军出征了,但是,帮皇帝一把还是能做到的。
李世民本身也是统帅出身,李靖好多的想法和提醒,只需要讲一遍,他就能领悟并且做出自己的延伸。
这样的会议,李承乾只能避开,端着冰镇的鱼头,回东宫。
如今已经是半夜了,大半夜的给长孙送美食,实在是不妥,还是明天中午再送过去比较好。
至于皇帝等人开的作战会议,如果全然不解也就罢了,正因为懂,才不能听。只要旁观,就忍不住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可问题是,说的天花乱坠又能如何?说到底他还是要老老实实待在长安,作为“皇帝低保”一样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执政、做好皇帝的资格,皇帝御驾亲征,才没有遇到任何的阻力。国不可一日无君,真要是千军万马也没能护住皇帝,皇帝把自己玩死了,恐怕大唐也就乱了。
白天,一切照常,但是每天晚上,皇帝都会在皇宫偷偷的召开作战会议。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一个月以上,直到春耕的时候,才消停下来。
今年的春耕大典,跟往年的都不一样,不仅勋贵全部到齐,就是百姓们,也挤在皇家田地外围,好奇的往里看。
玉米经过连续的育种,现如今已经可以大规模的种植了。
为了尽早的将玉米推广全大唐,李世民决定还是亲自耕种一年,让百姓们看看,这玉米,的确是个好东西。
得到相同待遇的还有占城稻,因为它们的产量足够惊人,所以今年又准备了一些稻田,用来种稻。
因为已经成家,独当一面,所以今年李承乾就没了牵牛的待遇,东宫也分了一大块地。
现在牵牛的是李治,播种的是皇后,撒肥培土的依然是李泰。
而到了李承乾这边,李梦宇还派不上用场,所以只能是苏媛他们两个的活。
不过好在分到的牛是一头老牛,不用人管束,就知道应该怎么走,省了不少力气。
今年苏媛得以出席春耕大典,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帝后已经暗认太子妃,是今后皇后的人选了。
虽然大小姐出身的苏媛,干起农活来,没一会儿就累的气喘吁吁。但是让李承乾最赞赏的是,她全程都没有喊一声累,不管是播种散肥还是培土,都进行的一丝不苟。
终于把垄沟都犁出来,李承乾将牛栓到路边,过来帮着苏媛一起干。
看着已经耕作完毕,跑到外围跟老农扯皮的皇帝,李承乾叹气道:“播种机不是弄出种植玉米的机型了?怎么就非得用最原始的犁杖啊。”
“还能是因为什么?因为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能用上播种机呗。”
应话的是李泰,在他身后还跟着李治。俩人虽然也是一身汗水,但还是立刻帮起忙来。整个田地,能过来帮手的,也只有他们俩了。因为他们帮忙,那叫兄友弟恭,是应该表扬的。换个人来,那就是太子偷懒了。
见李泰伸手讨要种子,苏媛擦了一把汗,笑道:“青雀,我不怎么累的。”
被拒绝了,李泰和李治就一人拿簸箕撒肥,一人拿工具培土。
四个人一起忙活,速度自然快的很,没多久,这片地就种好了。
干完活儿瘫坐在地头,拿起一壶葡萄酒灌了几口,然后递给李泰。李泰也顾不得壶嘴没清洗了,灌了几口以后又给了李治。
等到李治喝完,李承乾才说:“春耕结束以后,父皇就要动身了。当然,对外的宣称,会是偶感不适,需要休养。青雀,你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泰撇撇嘴说:“父皇调给科研院的玄甲军还在,再加上火药武器,除非是二三十倍的兵力,否则根本攻不破。”
对于李泰的自信,李承乾从没有怀疑过。
朝李治招招手,李承乾继续道:“雉奴,你的学业得停停了,等母后到青雀那里去以后,你也过去吧。我总觉得,你才是最危险的一个。”
李治差不多也猜到要发生什么事了,点点头说:“我听您的,只是,我和母后都到四哥那里了,您怎么办?一个人应付得过来吗?”
李承乾隔着李泰拍拍李治的肩膀,笑道:“哥哥需要你操心吗?放心吧,各种准备都已经做好了。反倒是你的晋王府,恐怕又混进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啊。”
看着皇兄饱含深意的眼神,李治苦笑道:“这您也知道?没错,上官仪最近在晋王府借住。他在岭南的时候,患病差点没命。因为是擅离职守,还被吏部追责了。如今,没有官职在身,儿子又不孝,所以过得很惨。臣弟一时不忍心,就把他留在晋王府了,反正我也不在封地住,也免得听他唠叨了。”
上官仪在晋阳?
如此一来,线索差不多也能凑一块了。
看了一眼周围,李承乾对李治说:“待会儿,你直接上青雀的车,不要回长安和学院了,直接去科研院。现在你身边的人,一个都信不得啊!小心为上。”
李泰也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头,拍着李治的肩膀说:“待会儿什么都别说,也别见你的护卫,咱们不必跟父皇母后请辞,直接走就是了!”
李治机械的点点头,他还是有些迷惑,两位皇兄为什么忽然变得这么严肃?
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帝出发了
春耕结束,李治就被李泰给带走、窝藏起来了。
上官仪的行动,算是扣上了最后一环。
在李承乾看来,王家是把宝压在李治的身上,才会舍得把自家的闺女嫁给他的。
从世家一跃而成为外戚,对于王家而言,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容易翻身的?
当今的外戚,也就是长孙家,哪怕是在长孙无忌和皇后刻意的控制下,依旧是从一个小家族,变成了巨无霸。最明显的就是长孙无忌了,虽然他到现在都只是个户部尚书,只是挂了一个仆射的名,但是论及朝堂中谁最惹不得,那他毫无疑问会是首选,甚至还在房玄龄等人之上。
外戚自古以来就是帝王提防的对象,以王家的底蕴,一旦成了外戚,将会变得无比的棘手。也难怪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李治都没能收拾掉五姓,最后还是武则天办到了。
五月二十五,黄道吉日。但是,宫里却传出皇帝病重的消息,在整个长安提心吊胆了两天的时间以后,太子才出面发布太子教,言皇帝病重需要调养,特提前前往九成宫,朝政由他暂时掌管。
如果换个太子,百姓们没准儿还要吐槽一下,但是到了李承乾的身上,百姓们得知消息过把瘾以后,就归于平淡了。
太子管理朝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况且太子名声在外,他管理朝政,跟皇帝在位没什么区别。
而就在皇帝的御驾从朱雀大街驶出,转而前往九成宫的这一天,皇帝本人,事实上已经到了华州。确定战略以后,他就已经按耐不住自己想要离开皇宫的心思,以需要备战为由,提前出发。
皇帝这一走,半个朝堂都差点搬空。
武将只要是胳膊腿儿好使的,全部要跟随。文官方面,吏部尚书张亮,因为对高丽比较熟悉,被皇帝带走了。户部尚书长孙无忌,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也被皇帝拽走了。
程咬金带领换防的军队,北上丰州,最坏的情况,甚至做好了放弃北方广袤草原,固守关内道的准备。
尉迟恭亲自带队去了松州,提防的是吐蕃。于泰走后,苏定方兼任了高昌留守将军,全兵线收缩,准备固守高昌。
薛万均、薛万彻兄弟,发兵廓州,并将廓州提升成为了一个重要城池。在这里,不管哪个方向有变化,他们都能支援。尤其是他们的位置跟吐谷浑的精华地区遥遥相望,更是将他们看的死死的。
余下的将领,都聚拢在皇帝的身边,前往高丽,见证这场雪耻之战。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六月一日,大朝会召开的时候,整个武将一侧,就于泰一个人,孤零零的。
算算时间差不多了,张赟向前一步,扯着嗓子喊:“大朝会始,诸臣工跪拜!”
听到这个声音,以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众大臣,纷纷跪倒行礼。
本来,对于太子,他们不需要行这样的礼节的,但是,这一次跟上一次不同。李承乾,不再是用自己的桌椅,而是真正的占据了皇帝的位置,坐在了龙椅之上。
这还是皇帝离开前,特意叮嘱李承乾的。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对朝堂百官形成威压,免得他不在,一些人就跳脱了。
李承乾尽量用平缓的语调道:“平身。”
等到所有官员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后,李承乾才翻开了一道折子,又看了一遍。
这道折子是房玄龄上的,主要记录了今天朝会应当讨论什么。
仔细看完第一条,李承乾才开口道:“户部左侍郎独孤博何在?”
底下的朝臣中,独孤博急忙起身出班,拱手道:“微臣在!”
“户部尚书赵公,随父皇离开了长安,所以,户部暂时由你担任户部尚书。第一批粮草军械已经起运,在保证辽东无失的情况下,其余各路兵马也不当薄待。去年岁入颇多,所以父皇离去以前,特别叮嘱各地官路的修建,不得停止。内外交加,赵公又不在,你们有信心不出一点差错吗?”
独孤博斩钉截铁道:“太子殿下放心,不管是内部建设还是边军的供给,出现差错,不用殿下斥责,微臣自己就没脸在这个位置上呆下去了。只是。。。。”
迟疑了一下,独孤博还是开口了:“只是殿下,咱们官路的修建,还有两条运河的开挖,是不是先暂缓一下?历来有外战的时候,国内不加建设,是惯例。前朝这么干了,结果您也是知道的啊。”
房玄龄一步跨出,怒斥道:“独孤博,话不要说的这么难听。你的意思是,建设之余出兵,国朝必亡吗?”
独孤博顿时紧张起来,他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此时在朝堂之上,口出此等言语,有诅咒国朝的嫌疑,真要坐实了这个罪名,他真的担待不起啊!
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子,但是话已经说出口,独孤博也只能跪倒在地,惶恐万分。
御座之上的李承乾笑了笑,站起身说:“独孤博,你起来吧,孤赦你无罪。”
重朝臣都不可思议的看向太子,眼下,太子是第一次真正的执政,皇帝不在,听说皇后也要出宫玩耍,正带着后宫嫔妃做准备呢。可以说,现在,长安身份最高的就是太子了。
新官上任尚且三把火,从太子坐了皇帝的位置来看,还是有立威的想法的。
但是,眼下独孤博撞到太子的怀中,谁知反而没有被严惩。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道:“独孤博所言,在理,既然在理,为什么不能说?至于诅咒大唐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