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5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众将领惊骇的目光中,李世民走到了薛仁贵的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很好,朕最喜欢的就是有傲气的将士。一百七十步,这个距离,就算是朕,也不能保证百发百中了。不过,朕还是要给你增加一点难度,怎么样?”

    薛仁贵拱手行礼道:“但凭陛下安排!”

    李世民笑着点头,朝远处的李涧挥了挥手。

    李涧了然,伸手在靶子上悬挂的梨子上推了一把。

    被绳子吊着的梨子,顿时开始摇晃起来。

    开始摇晃的梨,命中的难度可就不是一百七十步这般的难度了。

    就算是薛仁贵,张弓搭箭以后,也没有第一时间射出去,而是微微调整起来。

    李世民就站在薛仁贵的身边,见薛仁贵神态专注,就压低了声音说:“朕给你三箭的机会,三次中一次,朕就将自己的弓赐给你!”

    听到皇帝的这句话,薛仁贵顿时兴奋起来。

    远处的李涧显然没有让梨子停下来的打算,见梨子摆动的幅度小了一点,立刻就伸手又推了一下。

    重新摇晃起来的梨子,基本就让薛仁贵刚刚的预判作废了。

    但是,薛仁贵不仅没有皱眉,反而更加的自信。一箭,射出,看都没看,他立刻就弯弓,射出了第二箭。

    嗖!

    嗖!

    前后两支箭,最终,都精准的命中了摇摆的梨子。

    而薛仁贵并没有停手,第三箭也接踵而至,一半的箭头射中了已经停下来的梨子。

    看到远处李涧传来的手势,哪怕是李世民,都鼓起掌来。

    满座无声。。。。

    一百七十步,摇摆的梨,三箭全部命中,这已经超越了一般人的能力。目前,大唐有能力做到这样事情的,不过是皇帝、冯盎、太子三人而已。而冯盎已老,皇帝也开始走下坡路。恐怕,这个校尉的箭术,也只有太子才能与之比拼一下吧!

    这个校尉确实够猖狂,但是毫无疑问,他有张狂的资本!

    短暂的惊愕以后,所有人都跟随皇帝鼓起掌来。就算是被打脸的长孙冲,也心服口服。大唐军中,实力就是唯一的道理。只要你有实力,小小的猖狂,所有人都会认为是理所应当。

    不够猖狂的武将,那特娘的叫武将?

    掌声停歇,薛仁贵背弓单膝跪地。只有在这一刻,他的脸上才出现了一点酡红,看起来,似乎也是有点不好意思了。

    李世民更是不吝实现自己的许诺,走到薛仁贵的身边,把他扶起来说:“我大唐健儿何其多也,今日朕又见神射,颇为高兴。薛仁贵,朕封你为昭武校尉,来朕的中军任职吧!来人,把朕的弓取来!”

    虽然李世民说的是“将朕的弓赏赐给你”,但是,却不是他那张黑木巨弓。他的那张弓,现在已经成了收藏品,除了偶尔拿到东宫跟李承乾显摆显摆,就算是秋猎,也不敢拿出来用了。

    前朝那位弓匠大师,已经病故,他这张弓和李承乾的弓,已经彻底成了绝唱。拿来赏赐,他还没有这么大的手笔。

    赏赐给薛仁贵的,是一张缠绕着锦缎金丝线的弓。这张弓一样出自名匠之手,况且因为它也确实是皇帝的弓,能够得到这样的赏赐,可比赏赐玉佩之类的荣耀的多。对于一个武将而言,能够获得皇帝赏赐的佩剑、弓、铠甲等,都是最高级别的荣耀。在这份荣耀下,哪怕他从九品的陪戎校尉升为六品的昭武校尉,都显得黯然无光。

    捧着御赐的弓,薛仁贵走到了张士贵的面前,单膝跪地。

    张士贵连忙将他扶了起来,拍拍薛仁贵的肩膀说:“你不必考虑过多,陛下亲自调配你的位置,是你的荣幸。在中军,也好好表现,告诉别人,你可是我张士贵带出来的兵!”

    张士贵很清楚,薛仁贵今日算是鲤鱼遇龙门了,今后的战场,只要不出意外,估计用不了几年,就能爬到他这个位置。

    对于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小伙子,他现在,也只能提前拉拢一下。

    不只是张士贵,长孙冲等人也凑了过来,揽着薛仁贵的肩膀就开始东扯西扯。

    他们很清楚,一个未来的军中悍将就要出现了。此时不拉拢一下,更待何时?

    长孙无忌见儿子没有因为被打脸而心存芥蒂,反而主动迎了上去,就知道儿子的养气功夫,已经够格了。

    大家族的首领就是这样,因为个人的得失而影响家族的发展,绝对是不明智的。当然,他不知道,长孙冲也确实没有怨恨的情绪在。

    就在一众年轻人挤成一团的时候,李世民带头把空间留给了他们。

    走了没多远,李世民就对长孙无忌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跟薛仁贵一比,朕已经觉得自己老了。”

    长孙无忌笑道:“陛下如今说这话,还为时过早吧。过个七八年,您再说这样的话,还差不多。反倒是微臣,昨天试着重新耍了一下刀,结果连个小士卒都不如了。”

    李世民笑道:“玩不动刀就玩不动吧,朕叫你来,也不是让你上战场的。张俭,李绩,你们的儿子也来了吧。既然如此,那就把战场交给这些年轻人,我等缀后,且看看年轻一代,是否一样勇猛吧!”

    听到皇帝的话,所有人都是拱手称诺。

    看着四方兵力逐渐汇集的幽州城,李世民对于战争的到来,更是充满了期盼。

    全国范围的兵力调动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更何况,为了检验一下兰州河州归顺胡人的忠心,李世民这一次西兵东调,就是要考验他们。就如同当日李世民对佛道两门说的那样,想要获得大唐的庇护,最起码你得对大唐做出贡献才行。

    李泰研制出来的蒸汽船,早就送到了登州造船厂,现在东海舰队的船只,基本已经换上了蒸汽机。在保留原有船帆的情况下,就算蒸汽机临场掉链子,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之所以换上蒸汽机,所求不过是速度而已。

    当兵力齐结,张亮和李孝恭就告辞离开。因为要渡海作战,在正式开战以前,他们还要让那些没有坐过船的士兵适应一下。当初太子和皇帝进攻高丽水军时,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将士水土不服的原因,才自减战力了。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总结。如果能提前让将士适应,张亮和李孝恭很难想象一支四万多战力强悍的军队,突然出现在高丽的西部土地上,高建武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边境在干什么,朝廷在军需品的要求上,基本就能猜测出来。在把一大批医学院调配的、应对晕船的药送走以后,李承乾就知道,边境的战争,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才翻开一份奏折,敲门声就响了起来,门外,张赟的声音响了起来:“殿下,房相杜相求见。”

    “q。。。。让他们进来吧。”

    听到房玄龄和杜如晦来了,李承乾顿时无语起来。事情的起因就是杜如晦,这家伙在厚着脸皮,借口有事儿跟太子商议,跑到东宫来混了一顿午饭以后,就每天都会有“蹊跷”的奏折,需要再议。

    而当杜如晦来了几天以后,房玄龄也跟着过来了。

    现在,俩人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到了正午,就会跑东宫来,混一顿饭食以后再回家。

    门开,杜如晦和房玄龄一脸严肃的走了进来。

    房玄龄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折说:“太子殿下,松州的这份奏折,颇为蹊跷,尉迟恭也算是老将了,如何不知道皇命雷的轻重,如何能张口就讨要一个?”

    杜如晦也拿出一份奏折说:“殿下,您的这份奏折,应该修改一下啊。程咬金可是出了名的能占能混,特别是军需中,还有青菜的字样,他是把兵部当成大棚了?”

    看着俩人一本正经的样子,李承乾就无语万分。

    叹息一声,李承乾也不解释吐蕃跟皇命雷之间的孽缘,也不解释丰州那边对于青菜的紧缺,直接说:“孤这里还有大批的奏折没有处理完呢,您二位就算要混一顿饭食,也得出点儿力不是?房相,这里的奏折都是你起草的,或者筛选后送过来的,应该知道轻重缓急。你来挑选一下,那些无关紧要的,直接发去门下省就是。杜相,您也别闲着,中等轻重的奏折,就交给你来批复了,孤就处理一些重要的。快些弄完,今天咱们吃火锅。”

    被点破了想法,杜如晦和房玄龄都是一阵尴尬,但是混到他们这个位置,这个年纪,脸皮还是很厚的,也不解释,就帮着李承乾处理起来。

    朝廷的奏折,不是所有的奏折,都是需要皇帝亲自过目的。

    比如刑狱,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地方的一些案例,就算看到又如何?你看到的,根本就是地方官吏书写的。就算是冤案,加工过的字里行间,也看不出来。与其在这里审查刑狱,假装是一代明君,还不如学学宋朝,建立提刑司,加强对刑狱案件的审查。

    该放权的都放权,君主立宪制,其实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皇帝不会错,所以皇族只需要当这个国家的颜面就好。

    对于现在的大唐而言,直接讲什么民主啥的,只会让它立刻分崩离析。既然这样,还不如先往君主立宪的方向,转换一下。至于民主,留下一颗种子就好,只要给这个种子做好催生,将来发芽,基本是可以预见的。

    有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帮助,李承乾很快就把奏折处理完了。因为杜如晦是今天尚书省的轮值官,所以这些奏折,完全可以直接送到各部去实施。

    处理完了政务,才能一身轻松。

    东宫的火锅,自然不会让二人失望,尤其是加了茱萸的辣锅,更是让杜如晦钟爱无比。

    吃惯了茱萸,李承乾对辣椒也就没那么大的执念了。蒸汽机还没有真正成功,等它成功以后,坐着蒸汽轮船再去美洲,就比之前简单许多。

    美洲的好东西太多了,如何能不让人对它垂涎三尺?

    房玄龄以前是不喜欢吃羊肉的,但是自从接触了火锅这种吃法以后,反而破了戒。

    吃了一会儿羊肉,房玄龄才叹息说:“从登州要求的军需品来看,张亮已经开始备战了。朝廷给辽东供应的第二批装备已经运送到了半途。殿下,您对于有人想要造反这件事,是不是有点敏感过度了?要知道,这第二批装备可都是火药武器,如果要老臣造反的话,这些武器,肯定得拿下来啊!”

    李承乾笑道:“哪怕是冒着运输队选择玉石俱焚,暴露自身行踪的前提下?”

    听到这句话,房玄龄就闭嘴了。真要是如此,换作他还真不敢动手。

    吃了一口青菜,杜如晦说:“这事儿,权衡利弊,就算是老臣,也不敢冒这个风险。老房啊,既然咱们开始预防了,就不应该松懈,谁敢肯定,敌人不会在你我松懈之时,趁虚而入?”

    房玄龄放下筷子,亲自给杜如晦倒了一杯酒,算是认可了杜如晦的说法。

    李承乾咬着筷子,见张赟拿着百骑司和暗卫的密报过来了,就示意他把密报给二人看。

    接过密报,只是看了几眼,房玄龄就变了脸色,将密报交给了杜如晦。

    杜如晦见房玄龄脸色大变,已经有了预防,但是看到密报的内容后,依旧是咽了一口口水,脸色不比房玄龄好多少。

    吩咐张赟把密报拿走烧掉,李承乾笑道:“您二位也是乱世混出来的,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内容,不是那么简单。打从当年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