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雀那暴发户相比,你都穷到山沟里了。”

    李愔叹息道:“如果是加点封邑,加两个官职职衔什么的,我也就接受了,可是,父皇要改我的王号,还是汉王啊。李元昌那个蠢货在狱中变得疯疯癫癫的,被父皇安排到王府拘禁等死,现在已经成了全长安的笑话。

    现在,说句不孝不忠的话,父皇要我继承他的王号?这不是恶心人呢嘛。”

    李承乾一巴掌抽到了李愔的脖子上,李愔自知话说得难听,也不敢躲,硬生生承受了下来。

    见独臂的李涧过来了,李承乾挥挥手,让他在远处等一会儿,然后伸手点在李愔的脑门上,恨铁额不成钢的说:“蠢啊,汉王怎么了?王号也有三六九等的,你可知道当初李元昌这个汉王的封号,是太上皇废了多少口舌跟父皇要来的?

    汉王不比你这个蜀王好多了?李元昌那个蠢货做的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发动叛乱结果被王家当成了弃子,大家笑话的是李元昌本人,跟汉王这个王号有什么关系?大家提起汉王李愔远征真腊骠国,只会称赞你打出了大唐的威风,谁会研究你这个汉王的王号,是李元昌用过的?

    要说这个,青雀的魏王,还跟当初裴寂的魏国公挂钩呢,你看谁提起过这件事儿?你最愚蠢的地方还不在这里,你可知道为啥哥哥抽你一巴掌?”

    李愔茫然的摇了摇头。

    “李元昌的封地是哪里?汉中啊,曾经只有梁洲,后来因为他给太上皇守孝,好家伙,封地直接扩增到了八个州。虽然只是青雀的一半,但是你看看,还有谁能达到这个程度?八个州啊,你看这八个州分封给别人了吗?

    就算是接盘又怎么了,八个州的封地,还不够你乐呵接受的?更何况,梁洲靠近长安,不比你之前的蜀中舒服?你以为靠近长安的封地,是随便封出去的?就算你被扔回封地,你什么时候想念母妃了,几天的时间就跑回来了。就这一条,你还觉得汉王的王号膈应人?”

    李愔喃喃道:“这么一想的话,我倒是赚大了啊。完蛋,昨天父皇给我传旨,我还拒绝了来着,待会儿,得跟父皇请罪啊,您在一边儿帮衬着点。”

    李承乾眼睛一斜,抱着李愔的肩膀说:“要哥哥说啊,你得学学青雀,待会儿声泪俱下的抱着父皇的腿认错,保准啥事儿没有。”

    李愔为难道:“还是算了吧,我可没青雀那一套,没准儿反而会让父皇反感。”

    想了一下,李承乾忽然也觉得李愔这样似乎真的行不通。

    拍拍李愔的肩膀,李承乾道:“没事儿,哥哥会帮你的,走,进去吧。”

    兄弟俩这才进入两仪门。

    路边等候的李涧,见蜀王过来了,就说:“蜀王殿下,陛下在两仪殿,传你过去。”

    因为没了一条胳膊,李涧没办法拱手行礼,所以只能躬身,看起来很费劲。

    不过,在此之前,李承乾记得很清楚,皇帝曾经特许李涧不用对他行礼的。

    对皇帝都不用行礼,就更别说对藩王了。

    李承乾边走边问李涧:“现在身子怎么样了?当初父皇不是特许你不必对他人行礼嘛。”

    李涧笑道:“烦劳殿下询问,奴婢的身子已经好了很多,就是少了一条胳膊,很不习惯而已。至于陛下当初所言,是奴婢的荣幸,但奴仆终究是奴仆,为陛下卖命是本分,用不着另加赏赐。”

    李承乾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皇帝的威风,单单看侯君集的样子就知道了。在他身边呆的久了,也就长孙还能一切如故。或许,李涧的选择反而是对的,他这般不居功自傲,或许才更让皇帝满意。

    两仪殿这两年的变化很大,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殿前多了很多的花盆。如今到了冬天,那些花盆自然就搬到了殿里。

    种花的不仅是皇后,还有兕子。今年已经六岁的兕子,就像是一个小精灵,因为是皇后最后所出,深得长孙和李世民的宠爱。宠爱到了极致,两仪殿的门窗都换成了玻璃的,为了让一些花能平稳过冬,两仪殿里甚至还用玻璃搭了一个大棚,供兕子玩乐。

    如此的宠溺,却依然没有把她宠坏,看到太子皇兄进来,兕子笑着就扑了过来,李承乾也笑着张开双臂,把她抱了起来。

    捏一下兕子的鼻子,李承乾问道:“今天的字写完没有?”

    兕子笑着说:“当然写完了,皇兄啊,你回去的时候,问问皇嫂,她的大棚什么时候能建成啊,我好过去玩。”

    李承乾笑道:“还要一段时间才行,所以啊,在这之前,你得好好读书,好让父皇母后点头,放你去东宫住啊。”

    长孙和李世民微笑的看着兄妹的交流,也不出言打扰。至于李愔,见到皇帝以后,腿就开始打哆嗦,索性直接跪倒在地了。

    看了一眼李愔,李承乾深表同情。

    都知道皇帝的腿伤势很严重,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自由行走的时日了,所以现在根本没人敢惹怒皇帝。越是这个时候的皇帝,越是喜怒无常,魏征甚至已经安排好了家事,就怕哪天皇帝抽风,他好舍命死谏。

    皇帝也看到了跪倒在地的李愔,推着轮椅靠近,说:“怎么,昨天抗旨不遵的劲儿哪去了?今天怎么就跑到朕这里来跪着了?”

    听到皇帝这话,李愔的汗水顿时就流出来了。

    李承乾故意把兕子递给了老爹,帮衬道:“您就别吓他了,刚刚在两仪门前碰到的时候,他后悔的都要哭出来了。”

    李愔赶紧说:“父皇,皇兄已经跟儿臣讲明了其中的利害,是儿臣狼心狗肺的不知道您的好意,还请父皇责罚。”

    抱着兕子,李世民紧锁的眉头立刻就舒展开了,从一边拿来一根拄杖,在李愔的肩膀上敲了敲说:“还知道自己狼心狗肺啊,不过,朕也不罚你,你带领岭南微薄的兵力,就能在真腊等国接连战胜,甚至在战场上亲自射杀真腊两个王子,这都是功劳。

    你皇兄可怜你封地太少,这是故意给你机会立功,你得明白你皇兄的好心。当初你在封地胡作非为,导致朝中好多官员对你都很有成见,这次,你立下功劳,也算改善了他们对你的看法。否则,朕就算是想要封赏你,都会有阻力。”

    李愔点点头,转过身子对李承乾拱手说:“皇兄的恩泽,臣弟铭记在心。”

    见李愔态度很好,李世民这才松了一口气说:“李恪要把封地换到云州那边几年,你们的母妃,困居皇宫多年,所以朕才把你的封地换到了汉中。你到汉中就藩的时候,把你母妃带上吧,也带她好好玩一圈儿。”

    李愔赶紧磕头说:“多谢父皇恩典!”

    “起来吧,去看你母妃去吧。”

    李愔这才起来,兴奋的离开了两仪殿。对各路藩王而言,能够把母妃接出宫亲自侍奉,是最高级别的奖赏,这个,甚至比增加他的封地,还要让他高兴。

    当然,这是对于孝顺的人而言。而李愔,毫无疑问是很孝顺的。

    知道李承乾过来有话要说,长孙就从皇帝怀里接过兕子,抱着去了那个花棚,把空间留给了父子俩。

    拿着拄杖,李世民费力的站了起来。尽管两次摇摇欲坠的样子,李承乾还是没有上去搀扶。

    拄着拄杖,李世民走到书桌边,拿起了李承乾的奏折说:“你今天来,是要跟朕说说府兵制度改革的事情吧。”

    李承乾点点头,端着茶壶过去,倒了两杯茶说:“是啊,现在各路大军已经回国,只有少量需要戍守或者镇压当地的军队还在外。北海那里,寒冬一过,李恪半年之内,估计就能取得胜利,再立一地标天枢。

    等北路的军队也回国,就是进行府兵制度改革最适合的时期。刚结束大战,好多府兵经历了战火的历练,还保持着战力。这样组织成常备兵力以后,就算突发情况,咱们也不比手忙脚乱的。”

    李世民笑了笑说:“府兵制度,终究是有它的优点的,能节省朝廷的开支,这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对皇权而言,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各路府兵闲时务农,战时才会参军,领兵作战的将领不同,就不会形成自己的兵权圈子。

    如果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变革,一地将领,很容易就能获得当地兵力的拥簇,到时候这些人如果心生谋反之心,可怎么办?”

    李承乾笑道:“国家安定下来,谁敢闲着没事的造反?百姓安居乐业之下,任何造反,都是逆流而行,就算有人心生谋反之意,也会被整个大唐围攻而亡。再说了,除了军务司马以外,儿臣不是写明了,要给各个军队派驻军政司马,专门负责监管军队的思想问题嘛。”

    回忆了一下,李世民对这个安排也觉得很不错,点了点头。

    喝了一口茶,李世民笑道:“现在朝堂是你执政,朕给李愔下一道圣旨,房玄龄那老匹夫还把圣旨送到了你那里,加盖太子玺印以后,才算生效。现在看来,朕的传国玉玺,反而没你的太子玺印正式了。

    现在就咱们父子俩,所以也没必要遮遮掩掩的,说说,朕现在身体很差,也不怎么管事儿了,却还把控着皇位不放,你就不来气?有没有想过把朕踹下去?”

    搬来一把椅子坐下,李承乾笑道:“什么来气不来气的,当皇帝又如何?继续当太子又如何?说到底,儿臣对皇位还真没那么多的渴望。对儿臣而言,当上皇帝,就是名正言顺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

    就像这一次的府兵改革,就算您不答应,儿臣也不会觉得生气什么的。最多偷偷骂您两句鼠目寸光,等自己上位以后,再实施罢了。眼下,大唐通过这一战,奠定了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就算是再出现吐谷浑、薛延陀那样愚蠢的国家,也不敢对大唐有什么分非之想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就算短时间府兵制度不变化,也没什么可以担心的。不如说,府兵改革,来自大唐民间府兵的抗拒,才是最需要担心的问题。”

    见李承乾有意的把话题引开的意思,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又掰了回来:“少打岔,朕现在不担心府兵改革的问题,朕问你,你就没想过把朕弄下来?”

    李承乾苦笑道:“您真是纠缠不休啊,好吧,儿臣实话实说。”

    “有!”

 第五百二十七章 凌烟阁

    终于等到了李承乾的这个“有”,李世民反而笑了。

    “说说,怎么想的?”

    李承乾干脆来了个实话实说:“有您在,儿臣好多想法就实施不了。首先就是府兵改革问题,看得出来,您还是有很多忧虑的,比如户部能不能一直承受兵制变革带来的消耗,比如这样会不会让皇权变得不稳,等等等等。

    还有三省六部的制度变化,几年前儿臣就跟您说过,到现在您也没做出多少变动。举世攻唐的期间,儿臣试着给侍郎以下的官员,也分一些权力试试,结果很好啊,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您之所以忧虑,大概就是担心权力变得分散,皇权没办法碾压一切,但是在儿臣看来,大唐的权力全部攥在皇帝手里是不对的。您是千古难遇的圣明君主,儿臣自认也不差,但是往后的皇帝呢?儿臣虽然有信心把梦宇教好,但是跟您一样,对梦宇能不能教好他的孩子,却充满了担忧。

    没有哪家皇帝能一直保持英明,特别是盛世之下,很容易就会出现只顾着享受,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