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营台剑-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周立国六十余载,这种事情还是首次出现,如何的不令人震惊?等消息传到京都之时,事情的发展已经开始不控制了。

    宫中官家大发雷霆之怒!一连传下几道圣旨,要杀人!荆州水灾为何隐瞒不报?战败之情为何遮遮掩掩?枉为我大周的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就是这样为官家分忧的吗?

    下边有明大事的臣子,向官家禀报:“荆州局势糜烂,在于人心不定,人心不定在于军事之败,军事之败皆因为没有一个统一指挥坐镇之人,各军心怀保存实力之意,不能够死战!而被敌军各个击破,当派一位监军前去坐镇指挥协调才是。一是稳定人心,二是统筹各军。”

    官家暗自思忖着大臣说出的话,可派谁去合适呢?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件事自然是越快越好,朝廷派去的人越早到达荆州,荆州的局势也就越能容易稳定,扫视着大殿中的诸臣,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身影。

    “你们说让平阳去如何?她现在正好在南方,轻装上阵,八百里加急,让她火速赶往荆州,替我大周稳定住荆州的局势。以为然否?”官家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大善!没人比公主殿下更合适了,一者殿**份尊贵无比,还能有比一位公主亲自前去稳定人心,更合适的吗?二者公主殿下聪敏机智,必能为我大周立下奇功。”

    在大殿上定下后续的援荆救灾物资,以及各地再次调拨的军队,又将官家的印信请将出来,和拟好的圣旨一起交给了精锐的骑手。

    八百里加急的快马,顺着公主出来的方向,一直追到豫州,又由从豫州追到梁州,梁州兴元府的景家告诉信使,公主殿下已然启程了,这才顺着官路一直追了过来。

    果不其然,路边发现了一排车队,开口询问,得知确实是公主殿下,观看了代表公主身份的令牌。随后将圣旨宣读完毕,又将官家的印信交于公主,这才返回。

    圣旨让平阳迅速赶往荆州,赋予她临机专断之权,稳定民心,统筹各军,务必将判军乱民火速扑灭,不可殃及各州。见印信如见官家,有胆敢违命者,可先斩后奏。

    接了旨意的平阳公主不敢怠慢,送走了信使,召集众侍卫火速赶路?不能耽搁了,饭路上吃,必须要尽快搞清楚,荆州现如今的局势。

    就在平阳公主启程去往荆州的路上,各地的救灾物资也都纷纷起运,平时驻扎在各地的军队也开始集结起来,由各地的将领带着入荆,平定叛乱。

    扬州在荆州之东,带兵入荆的将领叫做杜仲,手下三千精兵,十分的精锐。此次听说荆州大乱,最兴奋的就要数当兵的!和平时期,兵卒如何得到升迁?只有战争!所以此次由杜仲带领的扬州军,俱都踌躇满志,誓师之时立下大志,要为大周王朝平定叛乱,在战场之上,搏个封妻荫子的功名!

    梁州处于荆州之西,也收到了京都的旨意,带兵入荆的将领叫做方明。方明资质平庸,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建树,好在中规中矩,没有犯过什么过错,一路升迁下来,竟也做了一方将军。

    梁州军较扬州军来说可就差了许多,远没有扬州军精锐,无论是精神面貌,军威士气,还是普通兵士的盔铠甲胄,都相差甚远,好在人多势重。轰隆隆八千余人,浩浩荡荡的由梁入荆。

    杜仲和方明都听说了,这次的监军来头很大!居然是官家最宠爱的平阳公主,真不知道官家为何会派她前来。可转念一想,随即释然,殿下亲自来荆州平叛,人心必然大定,马到成功指日可待!此时不表现,何时表现?

    如果能得到公主殿下的赏识,自己未来的前途,岂不是平步青云?只是不知道这位殿下是什么样子的人,如果是从谏如流之人,或许还算好办。如果是一意孤行,外行指挥内行,那就就遭了。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荆州守军已然兵败,士气萎靡不振。如果扬州军和梁州军入荆,再不能够收拾局面,怕是没有众人的好果子吃。

    平阳公主也不管李正同意不同意,带着他就走,李正处于心神不定之际,想不起来拒绝,随着车队一同去往前方。

    也多亏了李正跟着,不然此次平阳入荆之行危矣!荆州当地有个楚天教,举全教之力参加了叛军,教中修心高手众多,尤其擅长刺杀!叛军中的几个核心头目中,就有楚天教的人。

    不管是攻城略地,还是两军野地浪战,楚天教众往往充当先锋,隐藏在军中,伺机刺杀对方的高级将领,高级将领一死,军心往往大溃!然后叛军趁机掩杀,屡试不爽。为叛军立下汗马功劳!

 第170章 粥与矛

    “阿爷,你为什么不吃啊,你也快吃吧,阿直吃饱了,不信你看我的肚子!”一个衣衫褴褛瘦瘦弱弱的小男孩,憋着气,使劲鼓着自己的干瘪的肚子,试图向大人证明他确实吃了不少,将混合着泥土的野菜团子用小手捧着,可这又怎么能瞒得过他的阿爹。

    “傻小子,阿爹也吃饱了,你既然吃不下去了,那你就留着下顿吃。”孩子是如此的懂事,自己明明没吃多少,却骗自己说吃了,想留给自己吃。儿子的动作,让这个叫做阿峰的刚强汉子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妻子十月怀胎,临产前几天没有吃东西,对于生孩子这种浪费大量体力的事,没有吃的,后果可想而知,阿直的娘落得个难产而死。但凡有口吃的,也不能失去两条人命。

    一场大水过后,让这个原本人口稠密的村子十不存一,有的出去讨饭,有的就留在原地靠着挖野菜为生,附近的野菜都挖空了,只能用树叶混合着一点草根,勉强的哄饱肚子。许多人都拉不出屎来,只能大伙儿用木棍互相往外抠。抠不出来的,就活活憋死。

    官府不仅不积极救灾,反而趁着大灾之年,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兼并百姓的土地,好从中牟取暴利。别的州城府县的粮食也不许往灾区运,路途之中层层设置关卡,当兵的见到运粮的车队,不是抢了,就是烧掉。

    商人都是逐利的,没有利润的事情,他们才不干。更何况这事危险性还极大,弄不好就要赔本。嗷嗷待哺的灾民愣是一颗粮食也没见到!

    官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很简单,如果粮食运进来,救活了这帮贱民,他们还会卖地吗?必然是不会的,这帮贱民把土地看的比什么都重!没有性命之忧,他们就算是再苦,都不会卖地的!那还怎么实现土地兼并呢?

    好不容易碰到个大灾之年,不趁着这个机会捞一把,岂不是白做官了吗?当官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发财吗?上天给了如此好的机会,不利用起来,那才叫做傻!再说了,死几个贱民算什么?又不是没给他们活路,给了啊!可他们不走,赖谁?

    只有一种贱民可以活,那就卖身为奴!成了我的奴隶,我就给你粮食,可谁有愿意去做别人的奴隶呢?卖身为奴以后,女儿沦为别人的玩物,儿子没日没夜给人做苦工,供人驱使,一辈子活在别人的施舍之下,活的连一条狗都不如。

    也真有那宁死不屈的,就是捂着自己的地不卖,活活饿死在家中!他的地自然成了无主之地,到头来又落到了这帮当官的手里,这种地还不用给朝廷交税,简直就是白捡的一样!

    官府何乐而不为?不怕你死,就怕你不死!有骨气你就挺着,看谁耗得过的谁!

    大周立国六十余年,从未出现过如此的场景,发生这种事情,简直就是骇人听闻!荆州与扬州就隔一条鄂江,江东好似人间仙境,百姓衣食无忧。江西就如同钩魂地狱!好不惨然。

    人无恒产,必无恒心。当失去了土地的时候,也就代表着失去了粮食。那就再也拴不住人心,这个时候粮食就是人心。人自然而然的就会聚集到有粮食的地方,如今这大灾之年,哪里会有粮食呢?整个荆州都传开了!楚天教有粮食!欧阳家有粮食!

    当阳城的巨富欧阳志正,正在开仓放粮,大办粥厂!一时间整个当阳城聚集了无数的流民,纷纷称呼欧阳志正为欧阳大善人。大善人不仅给粥喝,还每人给发了一杆长矛!说灾民们有今天这个下场,完全是那帮狗官所赐,没有那帮蛀虫,大家怎么会有今天!

    命不仅活了,还能拿着欧阳大善人发给自己的长矛戳死那帮狗官!这样一来,人活着就有意思了!复仇是最能引起人斗志的!捅死他们都有点便宜,应该当着所有人的面,活剐了他们!

    南边的江陵城盘踞着楚天教,也在趁着这个机会收拢人心,准备起事造反,野心还不小,口号都出来了,说什么,打穿荆州地,重开大楚天!江陵的声势也不算小!与北边的当阳交相呼应。

    “阿爹,你领着阿直这是要去哪里啊?我们不要自己的家了吗?”年幼的阿直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故乡,见阿爹带着自己越走越远,好奇的问着他。

    “咱们去当阳,阿爹带你去吃饱饭!听说当阳城的大善人免费发粮食了,咱们爷俩一起去领粮食去!”阿峰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这件事,总之他跟积极,不积极不行啊,实在是饿。

    父子二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当阳城,一打听才知道,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喝上粥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为欧阳家做事的!你首先要证明自己的清白!才能够通过欧阳家设下的审核!假如你是官府派来的奸细怎么办?所以要立投名状!

    父子二人不知道什么叫做投名状,反正他们两个人打定主意,只要让吃饭,做什么都可以。当阳城的人回复也干脆,想留下吃饭,可以!杀一个大周王朝的狗官,就可以喝粥!哪里有那么多的狗官让这帮人杀呢?

    当阳城的城主早就被流民们吊死了,尸体挂在城门上,谁想喝粥,谁就拿着长矛去捅他的尸体,捅完以后记录下名字,然后发给你一个小牌子,拿着小牌子去后面领粥喝。

    百十来斤的一具尸体,愣是被捅成了几块破布,就这样,排队等着捅他的人,还是一望无际。发展到后来,就成了一个只具有象征性的仪式,但是你必须去做!

    阿峰看着眼前的这块稀稀拉拉的破布,上去就是一矛!要说有什么心理负担,唯一的心理负担就是没有捅成真人,这要是真狗官在自己面前吊着,非得替孩子他娘多戳他几下!

    在他的眼里,只要是官,就没好人!都该被吊死,才不管你是哪里的城主或者是哪里的县令,天下乌鸦一般黑!

 第171章 当阳叛军

    像阿峰这样带着儿子前来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很多人都是举家投奔而来。到处都是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的流民,拖家带口的被兵卒分开,老幼妇孺安排在另一个地方,一些精壮的成年男人则被挑选出来单独成立一军。

    阿直虽然是个孩子,可也拿得动长矛,没有和自己的父亲分开,而是被划分到了一起。长矛在阿直的手里显的格外的长,高出他的身高许多,一身粗布的号坎披在他的身上,一直垂到了膝盖,稍微有些滑稽。

    许许多多这样的父子兵,还有兄弟兵,就这样组成了为祸荆州一域的叛军。他们的花名册被记录在了当阳军中,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的憧憬和打算,只要给饭吃,他们就听谁的话。

    当阳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