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正点了点头:“行吧,就这么决定了。这事你是专家,你来全权处理,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事宜你自己决定,给部里留一份备忘录就行了。”

    范龙城咧嘴一笑,说:“没问题,我一定办好。”

    高正接着说道:“好了,马的事情搞定了。下面是防务问题。落药要塞已经基本完工了,这几天正在往里装家具和火炮。新河要塞估计这个月底可以搞定建筑部分,而平度要塞要等到下个月上旬才行。还有南边的胶州、高密,兵力应该怎么分配,都来说说吧。夏参谋长,先从你开始吧。”

    夏有书咳了一声,说:“我先总结一下我们现有的兵力。首先,是三个步兵营,每个营包括两个火枪连和四个长矛连,每连九十人。然后,是一个炮兵营,包括三个炮兵连,每连两个排,每排两门狮吼炮。还有一个骑兵营,嗯,营下直接是三个排,其中只有两个排共五十四人有战斗力,剩下一个新兵排还在训练。此外,还有一个保障连,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其实还有一股隐形力量,那就是商务部和建设部给我们提供建设、运输和后勤服务的劳工,总人数不下五百,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立刻就要趴窝了。”

    众人听着,不断点头,“然后呢?”

    夏有书接着说:“我的意见是,防线分为两部分,新河平度落药这三个棱堡为北部防线,高密胶西这两个旧式县城为南部防线,分别由一个营驻守。剩下的一个步兵营和骑兵炮兵保障连混编组成一个野战团,用作机动兵力,随时奔赴热点区域。”

    听完他的意见,司徐立刻表示了异议:“为什么要把防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呢?从地图上看,难道不是应该分为东西两线吗?新河高密为第一道胶水防线,平度落药胶西为第二道大沽防线。”

    范龙城倒是同意夏有书的想法:“新河和高密相距过远,有事两者无法相互支援,划分到一起没有意义。”

    夏有书点点头,补充道:“不仅如此。新河要塞的地位比较特殊,它的作用是看住前往莱州的通道,以防止敌军借道莱州走廊,绕过大泽山,从莱阳县进攻我们的腹地。但是如果敌军硬要从这里走,单凭新河的二百守军肯定是阻止不了他们的,必须有援军帮忙,才能完成这一点。而这个援军,就只有从平度落药一线过来了,所以这三处应当由同一个营防守,以便于指挥调动。”

    谢光明走到地图旁边,接着夏有书的话头说道:“嗯,高密和胶西也是这个道理,这两个城互为倚角,堵住了从西南方的密州前往胶东的通道。只是可惜,这两个城都是旧式城墙,我们人太少,防守起来有些困难。”

    尤力在旁边闷了半天,这时候开口说道:“三个炮兵连,一共十二门炮,全部划入野战团,只有一个步兵营保护,不觉得太危险了点吗?我看,野战团留一个炮兵连就够了,这样辎重更少,机动起来也容易些,剩下两个连去南线帮忙守城。这不只是多了八门炮,还是多了五十多个专业炮兵,这些炮兵可以作为种子,教导守城的步兵更好地使用那些新铸的火炮,作战效能是几何倍数提升的。嗯,我看那八门炮也不用拉上城墙,就存在城里,如果有需要,这些炮兵还可以直接拉出去配合大部队野战。怎么样?”

    夏有书听了,盘算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此后再没有人表示异议,似乎都默认了这个方案,高正见状,咳了一声,说:“那具体哪个营防守,哪个营野战呢?”

    谢光明和尤力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说:“我去野战!”

    高正瞪了他们一眼,说:“得了吧,我的第一营去野战团。谢光明,你的第二营去防守北线。尤力,你的第三营去防守南线。行,就这样决定了!”

    谢尤两人叹了一口气,似乎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但是只能接受高正的一言堂。

    高正终于有了出战的机会,有些高兴,搓着手说:“好,那山河防线就布置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好好练兵,准备应战吧。啧,说起来,我们这边紧张兮兮忙活了半天,结果敌军一点动静都没有,简直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不知道姜思明到底在干嘛?”

 第121章 东海县

    1258年,10月15日,涟水城。

    涟水城县衙东南的一处有兵丁看守的小院中,毕庆春急冲冲地走了进来。

    院内正在无聊地喝茶的王泊棠看见他,立刻站了起来,问道:“毕先生,如何?姜思明到底在搞些什么?”

    “稍安勿躁,”毕庆春径直在石凳上坐了下来,先倒了一杯清水灌了一口,然后继续说道:“问清楚了,姜万户领军北上,去打海州了。”

    “海州?”王泊棠有些奇怪,“海州不是在李璮手中吗?”

    毕庆春瞥了他一眼,这人怎么就改不了直呼人名的习惯呢?真是粗胚一个。

    他叹了口气,说道:“不是海州城,是海州之东的东海县,也就是郁州岛上的云台山城。”

    王泊棠想了一会儿,回忆着海州地理,随即恍然大悟地说道:“哦,原来如此,李璮把我们扣在这里,是怕我们给那里的宋军通风报信?”

    王泊棠他们来涟水县搞外交,其实十天之前事情基本就谈完了。李璮没有做出具体承诺,但是暗示只要东海人不过界,他也不会插手。不过相应的,东海人必须给他提供两门火炮及其制造技术,不然李璮就要亲自上门去取了!

    好吧,这条虽然有些麻烦,但王泊棠还是先含糊应付了下来,等回到东海之后再跟管委会讨论该如何应对。

    但是没想到,谈完这些条件之后,李璮一直没放他们走,而是把他们软禁在涟水城中,每日提供食水,但是不准出院门一步。直到今天,才通知他们可以走了。王泊棠感觉有些奇怪,自己在院内整理东西,让毕庆春先出去搜集了一番情报,这事在涟水也不算什么秘密,很快就打听了出来。

    “当是如此。”毕庆春捋着胡子说道,“算算日子,初五那日我们还见过姜万户,若是不久后他便整军出发,如今也该打起来了,也不怕我们泄密了。”

    “啧,这中间有十天了吧,这姜思明也太磨叽了。”

    “何出此言?涟水到海州将近二百里,光行军就要六七日,再加上出发前要整军,到了海州还要准备一番,十日之内能开战已经是神速了。看来姜万户是归心似箭啊。这拿下东海县之后,可以就要朝你们的东海去了,你们可得好好应对啊。”

    “唉,也是。算了,事不宜迟,我们赶紧走人吧。”

    两天后。

    “如何?”

    涟水县衙的侧厅中,王文统放下手中的笔,对着前方一个风尘仆仆的低级军官问道。

    军官行了个礼,说道:“东海人昨日已从云梯关出海,只是他们未沿岸北上,而是直接朝外海去了!”

    “走外海?呵,他们能从外洋返回中土,果然是有些本事的。”王文统略微有些惊讶,但随后掐指一算,又挥了挥手说:“不过也没什么,此时姜万户应当已经开始攻城了,他们早回去一两天也无所谓,你先下去吧。”

    “是!”

    军官退下了。王文统对这种小事并不放在心上,转身又回去处理起文书来。

    前几天王文统把东海人放行,还特意派了一队兵丁“护送”,以免他们途中乱走,顺带控制一下速度,别让他们走得太快。

    不过他们或许是使了贿赂,速度比计划还快一些,第一天就走了一大半,第二天便到了淮河入海口云梯关,然后便乘船出海了。

    此时江淮一带的海岸线要比后世靠西得多,云梯关原先紧邻海岸,但北宋末年黄河夺淮入海,使得河口渐渐淤积,海岸线已经延长了数里之远,云梯关从海关变成了内陆河关。

    不过因祸得福,这些新冲积出来的土地极其适合制盐,逐渐发展出了一个大盐场,成为当地的一大财源,被南宋朝廷命名为“天赐场”,寓意不言而喻。

    李璮夺取了涟水之后,也顺势控制了黄河入海口的云梯关,并且在此驻扎了重兵,以防止南宋水师走水路袭击涟水,同时也收取盐利。当初王泊棠他们乘坐白羊号从海路过来,到达此处之后便不能继续深入,后来反复通了几次信,才被当地守军将信将疑地从陆路“护送”到了涟水,白羊号也留在了云梯关内。

    好在王文统还算地道,软禁东海人的期间跟云梯关守军打了招呼,守军因此没敢乱动白羊号,所以王泊棠他们到达之后就能立刻出海,此时已经是十月十六了。

    白羊号出海后直接走外海往胶州方向开过去,入夜之后也不停歇。不过由于此时刮北风,虽然和行船方向并未完全相逆,但速度仍然受到了很大影响,直到十月十八日才回到了东海区。

    张正义收到报告之后,急冲冲地回到了管委会的会议厅,见到王泊棠安然无恙地坐在里面和其他管委聊天,松了口气,换了个轻松的语气说道:“王大使,你可算回来了,我们正头疼该怎么给你开追悼会呢,这下不用了。哟,我怎么看着你比走的时候还胖了一圈呢?”

    王泊棠苦笑道:“得了吧,整天被李璮关在院子里,也没法活动,只有吃了。”

    张正义拉出张椅子坐了下来,问道:“哈,果然还享福了。也行,这几天你就不用休息了,多去干点活锻炼锻炼吧。”

    王泊棠应景地哈哈笑了起来。

    这时旁边的孔嘉谊咳了一声,张正义看了他一眼,转过头来说:“也是,时间紧张,先说正事吧,南边什么情况。”

    “问题不大,李璮暂时不会插手,”王泊棠一边掏出一个东海产的牛皮笔记本,一边说着,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等等,别的先不说,有个要紧的事。我走之前,听说姜思明去攻打东海县了,这事可能影响重大,你们管委会得赶紧做好对策。”

    “东海县?”孔嘉谊问道。

    “应该是海州的东海县吧,就是海州东边的几个岛,当前还在南宋手里。”旁边的张船长解释道,海州位于南下航路上,他对附近的地理比较熟悉。

    张正义走到会议室西墙旁边,墙上挂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山东周边地图,他背着手观察了一会儿,头也不回直接问道:“王泊棠,姜思明手下有多少兵力?”

    王泊棠也不看笔记本,直接回答说:“据我们在涟水打听的,应当有五六千人吧。其实份量还是挺足的,因为这些人里面大多数都是战兵,后勤都是由李璮和东平严家供应的,不用设置太多辅兵,战力比起寻常的万人大军也不差了。毕竟姜思明怎么说也是手握五州的万户,还是有些实力的。”

    张船长嗤笑道:“就胶州那一千兵的水平,就算再多五倍又能强到哪去?”

    “不要轻敌!”张正义摆了摆手,又问道:“东海县守军有多少,你看他们能顶得住吗?”

    王泊棠挠了挠头:“这我也不知道啊不过据说攻打海州的不止姜思明的人,还有李璮派过去的水军和海州本来的守军,我估计宋军这次是凶多吉少了。”

    这时,旁边一直在埋头翻着资料的文化部长张建国咳了一声,开口说话了:“我插一句,历史上的东海县确实是失陷了的,不过似乎应该是在明年。虽说我们整理出来的史料残缺不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