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套通信系统被通信组取名“光报”,版本号031,仍然处于apha测试阶段。与海军使用颜色来记录信号,有“红”“绿”“开”三个状态不同,光报的信号板只有“开”“闭”两种状态,属于纯粹的二进制信号。但它使用火光作为背光,对比性更强,夜间或者轻微的雾天也可以使用。不过出于对比度、传输效率、误码率和习惯的各种考虑,他们把信息板的孔数从16个降低到8个,相应的每个孔都放大了,一次正好传递一个字节的信息。

    通信组远期的目标非常宏大,要用两个字节表示大部分的unide字符集,不过当前显然做不到。考虑到现在的条件,他们决定仍然用两个字节来传递一个符号,不过其中只有一个字节含有真正的信息,另一个字节用来校验其实也就是把信号板倒着展示一遍,再正着展示一遍,这样即使观察员有一个字节记录出错,也能根据上下文选择出正确的符号。

    这样一来,一个字节最多只能表示256种符号,通信组请文化部帮忙,选出了一百九十七个常用汉字,再加上十个阿拉伯数字和二十六个拉丁字母,组成了本时空首个字符集gb233  信息交换编码字符集。之所以没用满256个位置,是为了给信息传播的损耗留下冗余,以后也有修改的空间。

    后来,这套标准不但成了通信标准,还成了文化部的扫盲标准只有认全上面的符号,才算脱离文盲了。再后来甚至还成了各个部门晋升的标准之一,不过这是后话了。

    耗尽眼力读完信号,李大成赶紧走到旁边远望养眼。张乐生把记录好的数据双手交给马原。

    马原看了一眼,心中迅速把四个二进制数据转换成十六进制,然后回忆起对应的汉字,会心笑了一下,又把本子递回给张乐生,说:“你来译一下吧。”

    张乐生接过本子,他在崂山学宫学了不少进制转换的数学知识,后来加入通信部队又多次练习,其实此时已经了熟于胸了。但他还是按照流程,先在纸上依次写下四个信组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字,又迅速查表,写下了四个对应的汉字,然后恭恭敬敬递给了马原。

    马原接过一看,果然是“你好世界”四个大字。他的嘴角忍不住上扬,把本子还给了张乐生,拍拍他的肩膀说:“很好,生火,把我们的你好世界再传给平度要塞!”

    山河防线上共设立了高密塔、胶西塔、蓝村塔、落药塔、平度塔、大泽山塔、新河塔七个信号站。其中,蓝村塔是前敌指挥部所在地,大泽山塔是新河塔与平度塔之间的中继站,位于平度马场西侧一处山峰上,并没有瞭望塔,其本身的高度已足以完成通信任务,由一个通信班和少量建设部派出的铁道队驻守。

    今天是第一次测试,“你好世界”的信号很快从蓝村塔传到了链路两端的新河塔和高密塔,然后又传了回来,平均每个节点用时七分钟,通信效率秒杀传统的驿站系统。不过这次只是测试信号,只有四个信组,速度较快,真传递军情的话时间会长些。

    测试完成,确定线路通畅后,他们又开始按照正规流程加上辅助信息。首先开头发送一个“00000000,11111111”的信组表示传送开始;然后又发送四个信组,分别代表光报种类、发送站、接收站和编码方式;再然后才是正文;最后则是“11111111,00000000”的结束信号。

    落药塔上,马原让通信班轮流换班上来练习一下操作。当七个人全都操作过一遍之后,他也吹够了冷风,让张乐生继续指挥,自己下到了地面上活动腿脚。

    “平度要塞是林宇在守着的吧,他看着挺愣的,能行吗?”

    “放心吧,人家那是守纪律,不是没脑子,他办事,我放心。要换段明远那样的,我还得整天担心他是不是又搞了些什么幺蛾子出来。”

    “行吧,反正光报都给你们立起来了,有事随时能知”

    “报告!”

    正当马原和谢光明两人在食堂里喝着热羊汤的时候,一个通信兵突然急冲冲跑过来,交给他们一份最新的光报。

    “怎么了?”

    马原放下手中的汤匙,抢先把光报拿了过来,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故。等到他看到开头的光报种类不是代表“测试”的“c”而是代表警报的“j”之后,神情才一下子严肃起来。看完正文,他更是紧张了一下,赶紧把光报递给谢光明:

    “胶西来的警报,发现姜家军的游骑了。”

 第138章 敌情

    1258年,12月20日,诸城县。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快到年关了才过来,难道是来送菜的吗?”

    诸城县城东南的一处小山丘上,凌枫拿出一个商社制造的望远镜,观察起了城外姜家军大营的情况。但看了一会儿,他还是对颠倒的视野很不习惯,于是换回了自带的望远镜,啊,清楚多了。

    刚刚下过雪,地面和树木上都覆盖着一层不太厚的积雪。这个小丘上,除了凌枫,还有四个义勇旅的士兵,都披着黄黑相间花花搭搭的的迷彩披风,远远看过来根本看不出这里有人在。

    凌枫穿越前是娱乐记者出身,穿越后本来在文化部工作,但胶西事变后,他痛感管委会在情报和军备方面的无能,在大会上吵了一架之后毅然以身作则投笔从戎,进了最苦的骑兵系统里训练起来。三个月苦练初有所成,他就带着骑兵营的第一排第六班,来了诸城县搞前线侦察。

    这几个月来,第一排一直驻守在胶西城附近,终日不是训练就是以班为单位散出去侦察,提防姜家军的突袭。一开始,他们还提心吊胆的,但是一连几十天都没见到敌军的影子,便渐渐地稍有些松懈了,期待着能平安渡过腊月,安安生生过个好年。

    没想到敌不随人愿。

    几天前,第四班的几个小子在往胶南方向例行侦察的时候,发现了敌骑的踪影。或许是他们粗糙的马术被敌方的老兵看了出来,敌方明明兵力处于劣势,只有五个人,却也敢主动向七人的第四班发起进攻。

    他们倒也不算托大。按照以前的经验,对付这种刚学会骑马的菜鸟,只要射几箭骚扰一下,他们自己就乱了,然后就可以轻松各个击破。

    不过可惜他们眼力不太好,没能及时发现这七个菜鸟各个穿的都是精良的四分之三板甲。这其实也不怪他们,因为第四班执行的是侦察任务,在盔甲外侧披了迷彩披风,看上去穷酸得很,一点不像精锐的样子。直到接敌后,他们才把披风一扔,露出闪亮的盔甲,按操典排成紧密队形,举着马刀控马向敌人慢慢小跑过去。

    其实这些新兵们紧张地要死,逃又不敢逃,单打独斗又不会,脑子一片空白之下,能做的也只有日常训练的那点东西了。

    没想到这一冲效果拔群,敌方虽然都是经年的老兵,骑射技艺娴熟,但毕竟是侦察用的轻骑兵,没穿什么重甲。他们先试着朝东海骑兵射了几箭,叮叮当当落在盔甲上没什么反应,然后就没辙了,总不能冲上去跟这墙一般的阵列对撞吧?

    于是他们见状不妙,只好拔马就逃,不过因为射箭浪费了点时间,现在加速就有些晚了。

    第四班马速控制得还不错,一开始只是小跑没耗什么马力,等到了跟前才逐渐开始加速冲锋,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差。最终,他们成功撞散了姜家军游骑的队形,然后气势高昂地结对厮杀了起来。由于身上装备优势巨大,即使他们没什么实战经验,也乱拳打死老师傅,留下了两人,剩下三人逃了出去追不上了。

    第四班喜滋滋地打扫战场,带了两匹缴获的战马和两个鼻青脸肿的俘虏返回了胶西城,受到了范龙城的表彰。这两个俘虏不但没打探出多少敌情,反而给东海人提供了不少姜家军的情报。

    姜思明在攻陷东海县之后,将部分宋军降卒补充进自己的部队,稍作休整,便踏上了北归的道路。由于他们归心似箭,进入莒州之后更是到了自己的地盘,可以就地补充粮草,所以行军速度很快,半个月就走了近四百里的路程,一直到达了密州的治所诸城县,之后才驻扎下来等待战机。

    原先姜家军有五千多战兵,其中包括近五百名骑兵,这一路上,又强拉了数千壮丁充当辅兵,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万。他们有着莒州和密州的秋粮储备支持,补给充足,士气高涨,正在诸城大营里打造攻城器械,一副磨刀霍霍的样子。

    当前东海商社这边,宁海州已经交由第二舰队带领海军陆战队和仆从军维持秩序,义勇旅全部撤回了胶州。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大沽河以西的地域,其中谢光明带领第二营和一个骑兵排守在北线,尤力带领第三营和两个炮兵连防守高密、胶西两座县城,高正带领第一营和一个炮兵连、两个骑兵排以及保障连组成的野战团在高密、胶西之间驻营。

    夏有书又在蓝村镇建立了一个训练营,开始招募并训练下一批新兵,以便为主力营补充兵员。这个训练营和铁道队、公安部下属的少量警察还有海军在岸上的水手,便是商社在大沽河以东的全部军事力量了。

    收到敌军压境的情报后,各个方面的警戒等级都骤然提升。野战团接连派出侦察兵,探查诸城方面的动向,凌枫带着的就是其中的一批。

    诸城县离高密县城差不多四十五公里。军方早早就开始派遣小批侦察兵前去收集情报。当地虽然是敌境,但好在东南方多山林,隐蔽起来还算容易。凌枫他们从胶州方向潜越至此,来到一处隐蔽的高地,借助望远镜观察姜家军的情况,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凌枫此时仔细看着城外大营的情况。自从第一次接触过后,这几天姜家军大营一直没什么动静,但今天的情况显然不一样,中央偏西的一个营区内一片鸡飞狗跳,周围不断有民夫和车辆搬运物资,看来是有出动的迹象。

    果不其然,大约三小时后,一支骑兵从营中涌出,慢慢向东北方走去。

    凌枫训练时间尚短,马术可能差点火候,但多年发掘花边新闻练出来的刁钻眼力可不是盖的,很快就看清了敌军的情况:“大约一百骑兵,一人双马,无步兵,无辎重,应当是小规模袭扰部队。孙镇河,你赶紧回胶西报信!”

    他快速清点了一遍骑兵的数量,跟旁边另一个侦察兵核对了一下,便又喊过一个矮而壮的骑兵,取出一个笔记本用密语快速写了一些什么,将这页纸撕下交给他,让它带回胶西城报信。

    孙镇河原先是即墨县游侠出身,后来被东海商社招募,自骑兵系统建立之日起就进去了。他这个名字也是范龙城给改的,可见是被寄予了厚望。

    他接过命令,先向东快速走下山去,跑到一个隐蔽的山沟,从留守的骑兵那里领了一匹马,套上盔甲,便沿着山脚一路向东北方去了。

    这支姜家骑兵出营后,并未直接向东海控制区奔袭,而是压慢了步幅,以正常行军的速度,往高密县的方向开进。他们这次出动,不是为了侦察,而是为了小规模袭扰,所以要保持马力留待明天再战。

    带队的是乳山县人赵与赢。他父亲当初就是为姜家效力的骑兵百户,他自幼习武,骑术精湛,前几年补了父亲的缺当了百户。后来跟大军南下,打了几场顺风仗,表现得还不错,又跟李璮军中的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