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门之下按需要设立负责具体事务的小组,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跨部门组成小组。

    这个架构很宏大的样子,一放出来就镇住了不少没见过场面的股东。饶文辉见机宣布大会暂停半小时,可自由讨论。于是礼堂里突然热闹起来,股东们纷纷聚成小团体讨论这个方案,思考自己该进哪个部哪个组。

    半小时后,这个方案还是顺利通过了。于是张正义又趁机推出了部长人选,九个管委中有八人兼任了部长:张正义自任统合部长;孔嘉谊任财政部长;高正任安全部长;韩松主动去做了海军组长,张船长任海洋部长;李如南任劳工部长;季国风任工业与科技部长;陆平任建设与交通部长;岳秀任卫生与后勤部长。

    这些任命依次由大会批准其实只是举个手,很快的,还有两个部空缺,张正义宣布要补选两名管委,这次他不指定,由大会推选,于是不少人眼睛一亮,动起心思来。

    最后,原历史老师张建国众望所归地被选上了文化部长。而商务部长则爆了个冷门,原先曾带队探索即墨的商业组长王泊棠颇有人望,但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一匹黑马

    当初力捧李如南上位的史若云此时出来竞选了,她表面上名声不显,实际上给张正义这套方案出了不少主意。史若云自信走到台下发表了一段热情洋溢的演讲,阐述了她对东海商社未来“三步走”的发展路线展望:

    “首先,是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到未来几年内都将处于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我称之为团结阶段,也就是说,我们资源匮乏、生产能力不足,同时面临外部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团结一心,统筹利用所有资源,每个人都尽可能贡献出最大力量,不计回报地为这个集体做出贡献。

    在团结阶段,我们东海商社将是一个计划指令控制下的严密的经济体,经济活动绝大部分是生产,几乎没有个人消费,努力将最后一点剩余产品向外界输出,换回必须的战略物资。

    这个阶段,我们将最大程度地发展,获取在这个世界的立身之基。

    但是,这样的体制是无法持久的,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付出和回报不平等。有的同志挥汗如雨,在条件恶劣的车间里工作;有的同志彻夜不眠,殚精竭虑研发新的科技;有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与凶恶的敌人战斗;而有的同志却能在前面这些人创造的环境里,安全而舒适地做着简单的工作。

    虽然付出完全不同,但是回报却都差不多,甚至随着商社的发展,后者得到的资源反而会更多。如果不及时调整,这样的体制必然会崩溃,我们的集体也将分离崩析。

    所以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前,我们必须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就是正义阶段。

    在正义阶段,我们仍将是一个遵循集体意志、高度计划行动的集体,但是必须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分配制度。我们会将部分生产力用来生产个人消费品,这些消费品会按照每个股东工作的辛劳及危险程度分配,并且有功之人应获得额外的激励。

    这个阶段,我们会逐渐掌握相当数量的土地、人口和资源,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更灵活的组织方式,比如开设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企业,稍微放松对经济的管制,促进整个经济体健康发展。

    而随着我们的发展,如果到时候还没有被外部势力消灭的话,那么终有一日我们所掌握的资源会大到我们再也无法全盘操控的地步,如果强行压制,反而会扼杀组织的活力。

    那时,我们就将进入第三个阶段,也许可以把它叫作繁荣阶段。

    在繁荣阶段,我们的集体应当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怪物,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台前幕后,操纵着政治与经济的运行。

    届时,再强求东海人之间的分配公平已经不可能,我们每个人都将拥有庞大的个人资产,或多或少,但都只在数字上有意义了。我们之间的交流,已经不能空谈什么集体利益,而是一切以金钱说话,冷酷的同时也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当然,东海商社那时依然会存在,这个巨兽会掌握难以想象的财富,同时我们每个人仍然拥有在东海商社的平等股份。这为我们的个人生活提供了最低保障,也是维持我们这个集体存在的基石。

    兄弟们,姐妹们,同胞们,努力吧,我们的伟大与荣光就在不远处!

    ”

    史若云滔滔不绝,高屋建瓴地描绘着未来的伟大蓝图,听得场上众人心潮澎湃,尤其是讲到后面那个“繁荣”阶段的时候,甚至都有人流出了口水总之,她一顿分析立刻建立起了高大的形象,顺利击败王泊棠夺得商务部长的宝座。

    十个部长全选出来,随后又讨论了法律问题,这其实很重要,但正因为重要所以一时半会讨论不完,于是只能先规定“若股东违法,提交大会讨论处理;若劳工违法,暂时参照后世法律处理,由安全部负责抓捕,交由统合部指定人审判。”

    这程序实在不能更粗糙了,但眼看天就要黑了,只能结束今天的会议,各自回去多想想,下个月大会再继续讨论。

    于是,东海商社第一次全体大会就这么胜利结束了。虽然表面上看没什么区别,人还是那帮人,但内核已经大大进步了,就像机器上好了油,支撑这个团体更有力地向前进。

    div

 第14章 隐藏自己,做好清理

    1255年,八月初二。

    “从现在开始,咱们这片东海地界就是东海商社的东家们说了算了,今年的秋供不能少!不过东家们怜惜你们这群穷哈哈的,所以给了你们村五个教育名额。什么是教育名额?就是说东海商社的先生们愿意教你们的穷崽子读书识字!最多派五个,多了就不给教,除非你们拿粮食去供应先生!这可是天大的恩德啊,还不谢东海老爷们?”

    赵大柱唾沫横飞,对着一群穿着短麻衣的村民很不客气地吼叫着。

    林小雅和几个保安队员在旁边无奈地看着他表演。她刚才轻声细语想跟村民们套近乎,结果都躲着她,反倒是赵大柱张口就骂,村民们反而就聚过来听着了。

    这里是阔马区以西,崂山沟里的一处村子,约莫有一百多名村民,大部分都姓王。他们在这片山谷地带开垦出一片土地,在山坡上建屋聚居,虽然偏僻了点,但其实日子还过得不错。

    这样的村子在东海区域还有大大小小十几个,他们大都是从别的地方逃荒至此。此地多海盗土匪,普通农民不敢在交通要冲以及平原地带居住,就在山沟里找地方建村,如果有贼匪来抢,就拿上仅有的财物往山里四散奔逃,土匪们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时间长了,反而形成了一个平衡,村民们给土匪交一些保护费,土匪们也就不去抢他们。后来慢慢地就出现了一些诡异的画面:少数几个土匪就敢大大咧咧进村收粮,几十个村民客客气气双手奉上;而平时土匪见了村民也不太会欺负他们,偶尔在外面抢到了不容易变现的货物还会来村子里兜售。

    这么一个典型的黑社会组织架构,就必然会发生黑社会的经典传统活动:黑吃黑。

    海盗土匪们不断化部长张建国提出建议,说应当趁机在东海区域建立义务教育体系,对居民的下一代进行东海特色教育,这些孩子将来就是我们的基本盘啊。现在东海商社的教育资源雄厚,有八名资深教师,还有很多人暂时没正事干可以临时充当老师的,建个二三百人的小学都没问题。

    这建议受到管委会的一致认同,责令安全部和文化部研究实施,但没想到在第一个村子就碰了壁。那些村民早就习惯上头换人,听说这次又来了劳什子东海商社一点不介意,反正等秋收了交点粮就是;但是一听必须要让他们的娃去读书,立刻就吓坏了,以为是要抢他们的孩子,哭着喊着不同意,求老爷们好心放过他们。

    东海人拉不下面子硬抢,只好去下个村子试试,不过这次改变了策略,一上来先说要增加供奉的分量,待村民求情后,再勉为其难地说“也不白收你们的粮,这样吧,我们这里有几个先生,可以帮你们教几个孩子识字,啧,最多五个,不能多了”,果然村民们大喜,又开始央求多收几个孩子。

    虽然科举已经断绝多年,但中国人心里还是对读书识字有着憧憬,如果有能接受教育的机会,自然不愿意错过。

    此后就很顺利了,安全部和文化部派出的联合特别小组在向导的带领下,一点点摸清了周边的情况,向村庄宣示主权,并且招募小学生源。这个过程里,他们还在西边发现一个山口,出了山口不远就是墨水河的支流,沿河直下可以方便地到达即墨城,龙王寨的人以前去即墨就是从这里走的,但是敢沿河直上跑到东海去的即墨人却不多。小组立刻把此处在地图上重点标注出来,准备供管委会参考利用。

    另一边,半岛区,西山脚下,鹤山北麓,两道山在此围出一片谷地,北边有一条小河向东流去,总体来看是个防御的好地方。东海商社决定在这里建设一处基地,作为他们在大陆上的第一个居住和生活的区域,名字都起好了,就叫东海堡。

    现在东海商社有了上百名劳工加入,基础物资的生产速度提升了很多,建设部在西山附近选了块地方就地建设干馏窑、砖窑和石灰窑,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砖和三合土来进行小规模的建设。

    “来来来,小心点,卸在这边。”陆平带着草帽,对着几辆从北边过来的自由轮大喊道。

    旁边,已经建起了几间小屋,统合部派来的验工队评价还不错,建设部有了信心,决定盖一间大厅出来,平时作为小学教室,大会时就用来当礼堂。

    运送砖石的劳工是几个前海盗,因为表现最好,被抽来从事相对轻松一些的运输工作,吃的饭也比以前好多了,此刻他们非常老实,即使没人看守,也做得很认真。

    “好嘞,辛苦诸位了,给你们记三分。”

    “多谢东家,多谢东家。”几名劳工点头哈腰,然后推着独轮车往北走了。

    陆平走到旁边,几个工匠混在一起砌墙,还有几个股东拿着图纸指指点点。

    “兄弟们,怎么样?没问题吧,这可是我们的形象工程啊。”

    “问题不大,只是墙不能太高,得多设几个柱子,到时候里面可能会比较压抑。”

    “行压抑就压抑点吧,总比塌了好。”

    “哈哈,其实不用太过担心,我们现在只能用茅草屋顶,就算塌了也砸不死人。唉,现在没水泥,设计局限性太大啊。”

    “唔,水泥的话,工业部在研究了。他们搞了个非金属材料组,除了研究烧玻璃就是搞水泥了,现在有了水车,他们在试着用水力石磨来处理原材料,或许很快会有结果吧大概。”

    “唉,希望他们快点吧,前阵子我们可是动用了珍贵的储存资源给他们盖了那间什么天轴工坊啊。”

    “抱怨什么呢,这可是为了伟大的东海事业。”

    “是是是。”

    东边一点,东山河上,水车在顺畅的转动,它的旁边已经盖起了一间高大的砖房。

    水车修好之后,由于传动方式的限制,这近两个月真的只是在当水车在用,偶尔驱动一下车床,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