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再开方的复杂公式,秦九韶在书中直接给出了公式,并未给出推演过程,但既然他能得出结论,必然是对三角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才能得出来的。就测地术这点肤浅的几何学知识,只涉及平面三角,球面三角压根都没提,其实对他来说完全不在话下。只不过东海人用的表述方式和他习惯的古典数学不是一个系统,所以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罢了。
王泊棠留着冷汗,在纸上把三角形画完,然后拿尺子在三角形上做了条垂线,测出了垂线段的长度,换算一下就得到了雷峰塔的水平距离做到这里,他突然灵机一动,向秦九韶问道:“秦公,如今之法,是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再测量垂线,折算成实际距离。秦公可有办法,不需绘图,直接用这一边两角算出距离?”
秦九韶闻言一愣,开始思考起来。这个问题乍一看简单,深思一下又很复杂,再进一步思考,似乎跟三斜求积术的原理有共通之处。他想了一会儿,抬头一看王泊棠正在坏笑,也不让他卖关子了,说道:“还请王君见教。”
王泊棠终于逮到了装逼的机会,一边在纸上画着,一边说道:“秦公请看,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可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根据我们东海人的叫法,锐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称为正切,反之则是余切,不管三角形有多大,只要锐角的角度是一样的,这两个值便不会变,借此便可进行很多计算。”
秦九韶点点头,正切按古典数学的说法就是勾与股的比值,虽然并未形成系统的三角函数,但勾股比值不变这个概念还是有的。
“既然垂线之长未知,我们便以一符号代替,嗯,就用这个叉替代吧”王泊棠翻到测地术最后附带的三角函数手册,在上面查出了两个余切值,继续说道:“左角793度,余切为0189,此段邻边长即为0189乘叉;右角840度,余切0105,此段邻边长即为0105乘叉。两者相加,即为已知的一百米,也就是0294叉等于一百米,额,这个叉是等于”
为了便于理解,王泊棠没用阿拉伯数字,此时数学界通用的算筹写法他也不会,于是写的都是汉字,速度很慢,在他正要列算式算数的时候,秦九韶已经抢先给出了答案:
“三百四十米。”
王泊棠惊讶,飞快地换用熟悉的符号列出算式进行验算,结果果然没错,于是佩服地拱拱手。
秦九韶叹了一口气,道:“这是天元术啊。你们既然从北地而来,可曾学于李敬斋?”
天元术?那是什么?李敬斋又是谁?王泊棠一脸懵逼地看着秦九韶,摇头道:“回秦公,李敬斋此人我们并未见过。”
“李冶李仁卿,敬斋居士,此人你们不知?”秦九韶有些惊奇,“真是怪了。如你们这般设未知之数如某的办法,就是李敬斋的天元术。李敬斋是北人,金亡后不仕,但于术数之道是有真才实学的,前几年曾写成一套测圆海镜,其中就多用了天元术。你们用的三角之学,其中也颇多涉猎,不过他所钻研的,多是三角与内圆的关系,不是你们这般勾股的学问。对了,”
秦九韶拿过那本三角函数表,指着上面用汉字写成的“零点一三七”等数字,继续说道:“如此这般,把分数写成小于一的小数,也是他爱用的方法。要是外人不知道,单看你们的学问,说不定还真会以为你们是李敬斋的弟子呢。呵,怪了,难道真是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王泊棠这下子真有些目瞪口呆了,本以为这是划时代的学问,没想到居然有人已经研究过了?
不过秦九韶还是给他面子的,他拿着那张三角函数表说道:“依我来看,这套测地术,测远法和测高法都是术,虽然精妙,但知晓原理便不难。而这三角之学则是真正的道,看上去简单,但深入钻研下去,奥秘无穷啊这张三角函数表,竟能细致至十分之一度,难以想象,这得多少大家穷经诰首才能编制出来。单是此表,便是无上珍宝啊若是太史局那帮废物见了,不知得多么惊为天人!”
王泊棠害羞地摸摸鼻子,三角函数表当然不是他们自己算出来的,那得用泰勒级数展开一个个算过去,多麻烦啊,实际上都是用exce拖出来的
太史局就是南宋观测天文、制定历法的机构,相当于钦天监,秦九韶骂他们都是废物,这倒是真没错。宋朝现行的历法,大体上仍然沿用唐朝的历法,曾经多次修修补补,但是因为太史局水平不行,精度始终不尽人意。崂山学宫的王闻之和刘素曦因此对现行历法颇多吐槽,甚至动了自己编制新历的想法。
历史上,秦九韶曾经一度被召去修历,但是因为那时他已经投靠吴潜,所以被贾似道一派的人多次攻讦,最终不了了之。新修历最终也不怎样,要一直到后来郭守敬主持编制授时历,中国才重新有了精确的历法。
但现在似乎有了转机。
第158章 历史性的会面(感谢江西胖哥的红包,第四次加更)
1259年,1月13日,临安。
临安皇城的格局,与寻常的皇宫是不同的。
一般的皇宫,大多数坐落于都城的北边,少部分位于都城中央;临安的皇城,却破天荒地位于都城之南。
官方的说法,这是坐南望北,时刻准备收复中原,然而真实的意图一看地图就知道城南靠近钱塘江,直通大海,一旦有事,立刻可以乘船逃跑。
皇城分了前后两个部分,后殿自然是皇族居住的地方,前殿正中是大庆殿,又名崇政殿,是举办大型庆典和大朝会的地方,平时一般不启用。皇帝与大臣们处理日常事务,是在大庆殿右侧的垂拱殿。
今日,郭阳、王泊棠和魏万程三人,终于得以在垂拱殿中,见到了当今大宋官家赵昀,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宋理宗。
按宋礼制,外国使节觐见皇帝,无论是金、辽这样的大国,还是于阗、三佛齐这样的小国,流程都大同小异,只是规格有所区别。
首先,外国使节来临安,当在五十里外就通报,然后由朝廷派出伴使迎接,再接入临安府,安置数日后,进宫觐见。
皇帝先在办生日用的紫宸殿接见使节,再移至垂拱殿赐宴。接下来的几天,再遣人给使节送去一大堆零食,又派人带使节在临安周边吃喝玩乐,逛佛寺、观钱塘潮,还有标志性地带去玉津御园射箭。
之后又在殿试进士的集英殿举办大宴,根据使节级别不同选派不同级别的官员陪宴,还要请学士撰写致语。
再之后就可以给使节送去袭衣、金银器等贵重物品,请他离开了。
整套流程麻烦得很,不过好在所谓“东海国”暂时级别还不高,不需要那么高的规格,而且适逢元旦大朝会,其中请使节吃喝玩乐的部分已经做过了,所以一切从简即可。赵昀直接在垂拱殿给两个东海使节赐杯茶,顺便聊聊天,便算礼成了。
东海三人天不亮便进了皇城,在垂拱殿院外的偏殿候着。太监给他们上了点心和茶水,但是按惯例,这时候只能吃,不能喝,以免见了官家的时候尿急失仪。他们就这么一直口干舌燥地等着,直到近午时才有人来宣他们进殿。
他们作为使节,得以从正门进入垂拱殿的院墙之中。垂拱殿前院并不算大,门口两侧各有一排仪仗兵,门口的内侍尖声喊道:“东海国使郭阳、王泊棠、魏万程到!”,然后便让三人低头进殿。
他们低头看着内侍的衣角随他进入殿中,到了预定的位置也不抬头,直接揖拜道:“在下王泊棠魏万程,见过大宋天子!”
赵宋有一点好,那就是不兴跪礼。跪拜之礼只能在正式的祭典、大朝会上用,或者第一次面见官家时做,平时随便下跪,反而是会受罚的。郭、王、魏他们已经在元旦大朝会上见过赵昀,因此这次不需要跪拜,只需揖拜即可。
三人低头站着,只听到一声虚弱的声音:“呵,好三条长大的汉子,抬起头来吧,让朕看看。”
郭阳身高一米八五,王泊棠一米八,魏万程也有一米七七,在当下确实算是大高个了。他们抬起头来,看清了殿内的场景。
垂拱殿正殿其实不算大,南北不过十米,东西长约二十米,中间有几根大柱子,两侧各有朵殿,殿中角落有鲜盔怒甲的卫兵站着。两人从位于殿北的大门进来,前方不远处就是几级台阶,上面的御座上坐着一个身穿大红色袍子的老人,身材很富态,脸色却不太好,这便是当今大宋的官家赵昀了。
官家两侧站着几个内侍。台阶之下、官家左侧,贾似道坐在一张椅子上,笑吟吟地看着两人,他也是殿中除了官家外唯一坐着的一人。
有些出乎意料地是,秦九韶也在这里,站在贾似道左后方,一副谄媚的表情。
御座右前侧还站着两个身着绿袍的年轻人,不知是作甚的。
“好,好,确是我汉家儿郎模样,甚是威武。”赵昀用不大的声音笑着说道,“对了,海外之风俗,可是髡发吗?”
三人心想这一问还是来了,郭阳上前,拿出早已编造好的说辞回答道:“回官家,先祖当初流落海外,思慕故土,曾断发盟誓道不归华夏,便不蓄发。如今,我等虽已回归故乡,然北地为胡虏占据百年,腥膻遍地,又如何称得华夏呢?因此我等仍以髡发为俗,只待为中国接纳,再行改化。”
赵昀讲的是河南口音的官话,东海人讲的是河北口音的普通话,虽然遣词造句大不相同,但意外地能交流起来。
现在郭阳这个马屁拍得就有些水平了,赵昀微笑点头道:“好,身在蛮夷,心向华夏。来人,赐宴吧。”
这便是今天的正题了,不过说是赐宴,其实就一杯茶而已。
这里有一点不好的地方。虽说现在民间已经流行坐在椅凳上、用高脚桌吃饭了,但皇家的赐宴,按照的仍然是汉唐礼节
几个侍女搬了两张小矮桌和两个蒲团过来,请三个东海人入席。他们无奈地相互看看,对着小矮桌,跪在蒲团上,然后大腿压在了小腿上也就是传统的“长坐”姿势了。
侍女们又给三人一人端来一杯茶,他们虽然难受地要死,但仍然一本正经地长坐着,然后向赵昀的方向一躬身,表示感谢赐宴。
等到三人喝了第一口茶,赵昀又问道:“东海国,可有国主?姓甚名谁?”
郭阳一听,坐直了身子,中气十足地回答道:“回官家。我东海先祖皆为胶东逃难之人,由百家之姓同舟共济组成,原无官吏贵人。后来,船队漂流外洋、不知所踪之时,有一王姓纲首,梦有所感,率众人往东南方去,果然遇到一大岛。至此先祖方得生路,在岛上繁衍生息,众人皆服王纲首,奉其为主,协调岛上事务。如今东海之制,以王姓世代传承为主,另有百姓推选七贤辅佐,政制不如中原齐备,但统率数千民众,也足够了。”
这也是文化部发明的历史。管委会推选制度在现在也不是没有类似的雏形,但是用于治国,还是太过惊悚。而且这样的制度会让朝廷产生疑虑,我若与你交往,你们没个长远的话事人,朝令夕改怎么办?因此只好生造了个王出来,反正这王远在威夷岛,只是个虚拟的象征罢了。如果朝廷硬要见王族的话,东海本土那边也准备好了,找了一个当初学表演系后来做了不入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