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光叹道:“如今之计,唯有闭门固守了。希冀李相公能尽快北归,扫荡贼人吧!”

    过了一段时间,东海军准备就绪,开始炮击。城头之上兵员密集的部分首先招致了炮轰,偶尔还有一发龙吟炮的炮弹重重砸在墙上,打落一片砖瓦、激起如烟般的土尘。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宋浦淳和江光勃然色变,立刻下城躲避去了。

    又过了一阵子,炮声逐渐稀疏,有亲兵急匆匆地进入府衙之中,一看就是带来了坏消息。

    宋浦淳抢先问道:“可是贼人攻城了?”

    亲兵答道:“正是!”

    江光立刻站了起来:“刚才就这般惊天动地他们是用什么攻城了?”

    亲兵的脸色有些犹豫:“只是三台冲车而已。”

    “冲车?”两人这下都惊讶了,“就是架梯子的那种冲车??”

    时至如今,那东海军再拿出什么诡异的器械来他们都不会意外,结果你就给我搞了个冲车出来???

    “好,就这么推过去,其余单位继续掩护!”

    城外,在林宇的指挥下,三台冲车正被士兵们推着,向登州南城墙行进过去。

    这冲车真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冲车,简易得很,就是登城梯架在四轮底盘上,连点防护都没有,整体可以说是个木架子。搞了这么个东西出来,可真是复古了。

    但关键不在冲车本身上,而在于它旁边的士兵们身上推车的这三班兵,是五九军改后从各营选拔出来的近卫兵,政治可靠武艺卓绝不说,身上穿的还是防护完备的全身板甲!

    今年,如同枪炮生产一样,工业部的盔甲制造也单独成立了一个机构专门生产。步兵用的胸甲头盔简单套装很快就满足了需求,他们又开始往更高的层次迈进,寻求全面防护的整套板甲。

    板甲虽然在历史上最终被火器淘汰,但东海军面对的敌人可没有火器,而只需要对付冷兵器的话,坚固而轻便的板甲还是有很大意义的。不用给每个人都配,只需要在关键时刻有的用就行了,现在就是用得上的时候。

    不过板甲制造其实挺有技术含量的,东海板甲制造业还刚起步,手艺没达到16世纪欧洲工匠的巅峰水准,没法造出自成一体的全套盔甲,只是把大块甲片堆叠到一起,有的关节还需要用厚布软连接,尚需继续改进。

    但不管怎么说,好歹现在这些近卫兵肩甲、胸甲、臂甲、护手、裙甲、腿甲、铁靴一应俱全,头盔只露一条小缝出来,浑身银闪闪的几乎能亮瞎人眼。如此完备的防护,城墙上面偶尔抛下的羽箭根本连挠痒痒都算不上,更别说旁边的火炮和火枪兵还在持续对城头进行压制,根本就没几个守军敢在上面射箭了。

    如此在毫无威胁的情况下,冲车不一会儿就推过了桥,到了城墙根下。此时后方的火炮为防止误伤,已经停止了。

    “咚咚!”后方的林宇亲自敲响了进军大鼓。

    近卫兵们虽然穿着近乎全身的铁甲,但活动依然灵活,踩着鼓声,噌噌噌就登上了冲车,紧接着就提着上了刺刀的风暴枪冲上了城墙这时墙上其实已经根本没有人敢抵抗了。

    近卫兵们装模作样清理出一片“登陆区域”,普通步兵们便从冲车上一拥而上,占领了大片城墙。他们也不急着开城门,而是沿着城墙向两边攻过去,一路占领了三个城门北边那个是水门,得让海军搞定。

    城中的宋浦淳和江光还正在为朝哪个方向突围争论,却突然就发现自己已经成瓮中之鳖了。这下好了,他们终于想起了之前“逃到”登州的刘玉才所说的“礼送出境”的故事,原先还不信,这时候只能信了,乖乖向东海军投降了。

    看着登州守军垂头丧气地器械投降,林宇转头对身边的符凯伟说道:“我留两个炮兵连给你,你帮我把这登州蓬莱城看住了!”

    符凯伟摸了摸鼻子:“我还想跟你一起去莱州呢算了,这边确实也得留人看着。人留船不能留,船给你派过去随行吧,赢平能带起来。”

    林宇点头道:“就是如此,时间紧急,我这就往莱州赶。谢光明应该已经从新河出发赶过去了,得尽快汇合才行。”

    “那行,你走吧,这里就交给我了。”其实符凯伟还有些窃喜的,登州作为渤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作为第二舰队的母港可比从零开始的牟平养马岛强多了。

    “拜托了!”

    林宇转头就走,马不停蹄又带兵包抄莱州的后路。

    第二舰队也跟着他们一起,但是现在义勇旅的新兵还没经过海上训练,为了不晕船影响战斗力,所以并没有乘船前进,而是继续陆上行军。不过有船只运输辎重,夜间又可上船睡觉不用扎营,所以登莱之间这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行军很快。

    途中的黄县他们根本就不理睬,直接绕城而过。三日之后的十月十二,他们便准时赶到了莱州治所掖县。这之后的进展就很快了。

    按计划,从山河防线出发的两个营此时已经封锁住了掖县,只等他们到达,便开始攻城。结果他们刚到,那三台冲车还没从船上卸下来呢,消息灵通的莱州知州吕正见他们是从登州方向过来,知道大势已去,自己这边又没多少兵力,于是干脆地开城了。

    至此,经过一次可写入教科书的闪电式作战,东海商社先发制人,一举占领了原属李璮势力的登、莱二州,真正实现了当初夏有书提出的全取胶东计划。

    自此,如果有敌人想自陆上进攻东海商社,就只能去硬啃山河防线了。

 第200章 海州湾海战 上

    1259年,10月23日,涟水。

    “岂有此理,这帮东夷,欺人太甚!”

    李璮愤怒地把一份急报摔到了地上,喝道:“点兵,我要亲征胶州!”

    王文统急忙劝阻道:“相公,怒而兴兵乃兵家大忌!”

    李璮气急败坏地吼道:“我还未将他们如何,他们倒先占了我的登莱!这是欺我益都无人吗?若不好好教训他们一番,我还如何有颜面在世上立足?”

    之前东海商社对李璮屡次退让,让他产生了他们很好欺负的错觉。因此他在真正动兵之前就发出了最后通牒,以为他们就算不立刻投降,也会乖乖过来跪舔。没想到这次他们不但没妥协,还突然硬了起来,先是公开扯出了宋朝和“东海国”的大旗,还出兵把登莱给占了,这不是明摆着不把他李璮放在眼里吗?

    王文统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即便要讨伐,也应谋定而后动。前不久,应权回了益都,相公该与他商谈一番,了解一些胶州的情况,再行决策。”

    应权便是李应的字,之前他离开了胶州,径直去了益都府,不过没进府城,而是去了北边的寿光县,借住在友人家,准备在那里置办一份产业住下。

    李璮此时也稍微冷静了一些,问道:“依泰山之见,该如何应对?”

    当初鼓动李璮去对付东海人的是王文统,如今要他缓行的还是王文统,表面上看起来矛盾,但这正是谋士的职责。

    王文统答道:“胶东之事为小,江淮之事为大。塔察儿部已开始退兵,不日淮西之围将解,虽说相公与宋人有暗约,但若露了破绽,他们未必不会趁虚而入。如今南城尚未筑成,扬州李祥甫又蠢蠢欲动,相公还须在涟水坐镇方可。

    至于讨伐东海之事,这阵子一直在按部就班准备,再过几日便万全了。届时便有战船三百、水军五千,东夷拿什么挡?正好,之前相公选定远夫为主将,他与东夷有家仇,定能用命作战。”

    之前李璮偷偷与扬州方面联系,也知道了一个新消息,朝廷不满扬州方面的无能,又重新启用了李庭芝,让他暂知扬州,统领附近兵马。李庭芝似乎准备大干一场,正在扬州厉兵秣马准备兵械,看来不能放松警惕。

    “远夫”便是李应之子李平安,之前曾为李璮献上精钢甲,为后来的攻城略地间接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后他便一直在军中效力,表现不错,又跟李璮是亲戚,所以晋升很快。前不久,他被李璮指定为征胶州的水师提督,当时还没李应被东海人驱逐的事,直到最近消息才传来,李平安知道后愤慨无比,求战之心更盛。

    李璮点点头,认可了他的说法,此时他也完全冷静了下来,说道:“也罢,就让远夫去吧。泰山说得也是,不能为这帮宵小坏了大事。但水师一路未必保险,益都阿里必那边最近很是不安省,便以利为诱,让他们攻过去吧,是胜是败横竖都是好事。对了,哼,那姜家似乎已经满于偏安潍州了,我这便下令让他们出兵随行,看他们出不出力!”

    阿里必是汗廷派驻益都的一个蒙古万户,自然是用来监视李璮的,最近似乎对李璮私自扩军和修城的事情很是不满,向上面打了好几个小报告,李璮看他们也不是很顺眼,如今正好拿来狗咬狗。

    王文统松了口气,行礼道:“相公英明!”

    1259年,10月27日,东海县。

    自从郁州岛被李璮占领,海州的安全便有了保障。原郁州岛和大陆之间那段狭窄的海峡被建设成了一段封闭的港区,虽然水浅,但对于现在占益都水师主力的平底船来说问题不大,只要停进去,把两端一封闭,就再安全不过了。

    一连串打着“李”字旗的小船,正挤成密密麻麻的一团,从南而来,驶入了这片港区。

    它们便是李平安率领的益都水师,由于主战场在内河,所以绝大多数都是些灵活的平底小船,要跟海州这边的水师合军,才有几艘大船可用。

    两军可出动的船只加起来足足有三百,看着很吓人,但员额也就五千多,平均一艘船还不到二十人,实际上大多是在淮河上缴获的民船,改装一下就拿来作战了。按理说不该用这么多小船去怼东海人,但李璮了解了一些历次海战的信息之后,认为东海人船坚炮利,若是用同等数量级的大船去攻打,未必能占到便宜,还不如众多小船一拥而上,蚁多咬死象。

    当然,其中也是有着几艘大船作为核心的。

    在这些小船之后,跟着两艘大船,却并没有立刻进入港区,而是在海上徘徊着。

    这两艘船都是宋朝水师常用的楼船,平底船身,两侧有很多桨座,艏艉处还有两对桨轮,尾部有三橹,帆面积却不大。船楼高耸,顶部的舷板做成齿状的女墙形状,便于射箭和防御。原先船体两侧还各有两根人力驱动的拍杆,可以吊上重锤,上下挥动攻击附近的船只,但现在已经拆除了,换上了三台微型的回回炮。

    艏楼和艉楼上,也各放置了一台大一些的回回炮,虽因为技术不足无法转动,只能朝固定方向发射,但威力仍然惊人。

    此时,艏楼上正有十多个水兵忙碌着,先是给回回炮的长端装上弹药,又在短端装上负重,然后合力转动绞盘,将短端提升起来,用绳扣将长端固定住。

    之后随着军官一声喝令,绳扣一下子被松开,短端在重力作用下猛然下坠,带动长端加速到极高的线速度,整艘船都震动了一下。用绳子简单套在长端上的石弹顺势滑脱而出,不久后,在前方百步外的海面上砸出一个大水花,甚至船上都被溅到了一些水星。

    “怎样,赵千户,你看我这门震夷威武大将军如何?”

    艉楼上的李平安手放在船舷上,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