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官,以接管本地的司法事务,准确来说,是司法事务中的审判和执行工作。

    古代官府中已经有了简单的分权概念,一县之中有县令、县丞、县尉三长官,县令自然是统管大权,县尉负责维持治安,县丞负责审案。拿后世做类比的话,县尉做的是公安局和检察院的活,县丞就相当于法院。

    当然,这套分权体系往往只有在政治清明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很多时候只会流于形式,更别说近几十年北方这种退化过的封建统治结构了。以当初的即墨县为例,程从杰基本就是个甩手掌柜,县尉县丞的活都被毕庆春一把抓,高密和胶西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东海人在各地派驻法官,其实做的就是县丞的工作。这多少有从商会手中夺权的嫌疑,但是一来县尉的权责仍然抓在商会手里,二来商会不是一个个体,而是由多人组成的,他们之间也会有争执,总需要个讲理的地方,而本地圈子就那么点大,不管找谁讲理都会有些帮理不帮亲的嫌疑,东海人派驻的法官这个外来户反而相对公正可靠,正好填补了他们的需求空白,所以最终各地的法院没受到多大阻力就建立起来了。

    反正这法院又没多收税,建就建呗。

    嗯东海商社这法院是盈利性质的,来这里打官司要交一笔不菲的诉讼费!就今天这个小案子,不管谁输谁赢,法院都有两千钱的进帐,这可不算小钱了啊。

    因为这样高额的诉讼成本,所以现在民间有冲突都尽量自行解决,很少闹上法院。但也有些特别苦大仇深的,本来能私下解决也要特意告上法院,反正诉讼费是败诉方承担。

    今天这个案子,就是常见的债务纠纷。原告是高密西北一个村子的地主,姓李,被告是同村一个小自耕农,姓张,被告欠了原告一大笔钱,原告想让他用家产抵债。

    李家在村里势力大,直接占了张家的田也算容易,但抵债这事,总归在官府过了契约才算放心。这事本来应该是去城里找县衙办的,但是现在县城里可没知县老爷了,只有一群商会老爷在管事。李家也不知道该怎么找他们,转来转去就找到了这新成立没多久门可罗雀的“法院”,进去一问倒也对口,就扯了张家男人张二狗过来告状,成了高密县法院第一例债务纠纷的案子。

    徐迩面无表情地听完原告陈述,说了一句:“原告递交证据!”

    被告猛然一抬头,原告看了他一眼,然后“哼”了一声,紧接着换上笑脸,将一厚叠文书送到了徐迩的桌子上。

    徐迩看了看,都是些借据之类的东西,格式很不规范。他翻了一遍,又让助手取了白纸和红泥让被告按下手印,拿上来对着借据上的手印对比一番。虽然他没学过法医学,但也能看出是同一人的手印。

    他一边看,一边朝堂下问道:“被告张二狗,丙辰年八月,你借了原告家六贯钱,约定一年后偿还,月息三分,可有此事?如实回答,不得欺骗法官!”

    张二狗听了他富含威严的话语,吓得直哆嗦,一边回想一边说道:“丙辰年丙辰年是哪年来着?”

    旁边的原告急了,朝他恶狠狠地小声说了一句:“就是四年前,水淹了的那年!”

    “是是有这钱。”说到水淹,张二狗一下子想了起来。那年雨水大,小柳河泛滥,他家的田被淹了,只好跟村里的地主李家借债。就是从那年起,这债务利滚利驴打滚,就再也没甩下来。

    徐迩面无表情,在本子上记了一笔,但是心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月息三分,计算复利的话年化都过四成了。这一笔债,本金不过六贯,到了今年都滚到二十贯了。

    此后,他又继续把其他借据也确认了一遍,张二狗也大多承认了确有其事。但这年头又没有银行转账凭证,这背后有多少猫腻,徐迩实在是不敢想。

    一圈下来之后,徐迩拿起笔记本,看着上面的数字,对两人大声说道:“如此这般,从丙辰年开始,先不算利息,被告光是欠下的本金,就有二十一贯余五百四十钱,你们可同意?”

    原告连忙点头称是,张二狗掰了一会儿手指也没算明白,只好跟着点头了。

    徐迩见状,又说道:“按借据约定,至今为止,积累利息共四万五千九百四十二钱,你们可同意?”

    张二狗这下子更茫然了,原告却急了,叫了出来:“法官,这不对吧,怎么也得有十万以上了!”

    徐迩把手中的惊堂木一拍,然后左手举起一本宋金刑律精要下面小字东海基本法民法通则,厉声喝道:“你是计算复利了吧?根据东海民法第十七条,利息不得计入本金再次计算,若你要如此追讨,那你也是要负责任的!”

    原告被吓了一跳,虽然有些不太甘心,但也只好说道:“那,那就这样吧。”

    徐迩又转向被告,问道:“被告,这笔钱,你可有偿还能力?我是说,你能还得起吗?”

    张二狗这时终于敢做出哭丧着脸的表情,哭喊道:“青天大老爷啊,这笔钱,小人就是卖田卖地卖老婆卖儿卖女也还不起啊!还请李员外和大老爷开恩,放小人一条生路吧!”

    徐迩连忙又把惊堂木一拍,说道:“肃静!被告请注意,根据东海基本法,东海国居民有人身自由的权力,任何人不得贩卖人口!咳,好了,既然你没有偿还能力,那你可要申请破产?”

    这下不光张二狗,原告也有些茫然,两人一起问道:“破产是什么?”

    徐迩又把手中的法典一举,说道:“破产就是一个人的资产和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之时,对其资产进行清理以偿还给债权人,并且锁定债务、制定合理的偿还计划,以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权益的制度。”

    他这么教条地说了一遍,堂下两人都有点云里雾绕的,徐迩见状有些尴尬,把惊堂木一拍,趁机咳了一声,又换了个口气说道:“就是被告把家产整理一下,全偿还给原告,原告你也让一步,把债务减免一部分。然后被告必须在监视下做工,每月的工钱拿出一部分还给原告,这段时间就不计利息了,等全部还完,你们就再无拖欠,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如何?”

    张二狗听到这个方案,连连表示同意。而原告本来就没指望能从这泥腿子身上榨出太多油水,有这个方案也算超出预期,盘算了一会儿也就同意了。

    徐迩暗暗松了一口气,又组织他们商议了一会儿,最后把惊堂木一敲,威严地说道:

    “本庭就此宣判,原告胜诉,被告需偿还本息共62652钱及本案诉讼费2000钱。

    鉴于被告资不抵债,申请个人破产,本庭就此宣判,同意被告的破产诉求。被告的田产、房产及若干家具,抵偿给原告,作价20000钱。

    在原告同意的前提下,将被告剩余债务减免至34000钱,在三年内冻结利息。被告本人及妻张陈氏、子张大、子张二、女张小花作为共同还款人,在东海商社监督下强制劳动,每月偿还1000钱,持续36个月,其中前两个月偿还诉讼费,从第三个月起偿还原告债务,由东海商社代扣,每年3月15日集中交付给原告。”

    有这个结果,原告可以说非常满意了,连连行礼口称青天。

    被告张二狗的心情就有些复杂了,现在他是真正的一穷二白一无所有了,怎么也不能算是好事。可是只要三年,就能从复杂的债务漩涡中脱身出来,总归让他感觉轻松了些。

    他在宣判书上按了手印,又拘谨地抬头看了看台上那个高大的法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是该感谢他呢,还是该暗中诅咒呢?

 第217章 卖官 上

    1260年,2月18日,登州,福山县。

    去年东海军一场闪电战,直接占领了登莱两个州城,却没急着处理剩下几个县城,直到接二连三的胜利消息传遍了整个胶水以东,旧县官人人自危的时候,才派了少量部队前去接管。

    那些县官们当时还想争取个宁海州的待遇,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了。当初东海商社势单力薄,只能放个附庸出去,可是现在力量对比大大不同,自然不能将他们继续留在这里作威作福了。但对他们也没苛待,只是客气地礼送出境了,任由他们把家人和浮财带走,也算好聚好散了,也是给后人做个榜样。

    登莱二州的士绅豪强们对新势力的统治也没反抗。他们又没什么正统观念,非得对李相公尽忠,再说了,论正统的话,背后有赵宋朝廷的“东海国”可比李璮正统多了。而且他们的家族在之前的乱世中已经培养出了一套明哲保身的技巧,反正谁在头上都是交点税,没什么区别。

    只是让他们有些不习惯的是,这东海国将县老爷们驱除了之后,却迟迟未派新的县官过来。这福山县也不例外,一县父母的位置就这么一直空悬着,虽然没碍乡绅什么事,但上面没个人一时还真不怎么习惯。

    直到前几天,才有人从南边过来,给福山县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发了请柬,请他们于清明后第二天,也就是今日,来县城里议事。乡绅们乍逢此事,都不太习惯,但邻里之间拜会了之后,觉得也不像是坏事,就纷纷来参加了这劳什子政治协商会议。

    等到了今天,四里八乡的绅士们都齐聚在福山县衙中,衙内空间小,不得已只有在门口的校场上摆了两圈座椅。今日阳光明媚倒也不冷,正主还没到场,四五十个有老有小但都衣着光鲜的绅士们也少见这种热闹的场面,纷纷交头接耳,或是寒暄,或是讨论起今天的事务来。

    场面热闹,话头传递得也迅速,很快就有消息灵通的爆出了一个猛料。

    “什么,今日是要卖官?!”

    这还得了?竟然公然卖官?还有没有王法了?真是道德沦丧啊!

    呃,绅士们倒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这山东路的官,不都是买来卖去的吗?之前的县太爷,也是从登州那边买来的知县啊。

    “错不了,我即墨二姨家的小子在崂山学宫读书,后来又进了东夷东海人的什么统合部,他悄悄跟我说的,错不了。”一个戴着皮暖帽、身着绸面棉袍的绅士如此低声说道,周围的绅士闻言纷纷围了过来,打听第一手消息。

    “既然如此,赵员外,你怎么不直接去把这县太爷的缺给揽了?啧啧,这可是有大油水的啊。”

    “别说笑了,就咱那几亩薄田,哪能出得了这些钱啊。倒是孙员外,你家的矿这些日子赚了不少啊,不考虑一下?”

    “哪能啊,我家也就是赚点辛苦钱,一车车的矿运出去,其实就换不回几个铜钱。嘿,说来也奇怪,要是东海人想卖官的话,不是该找大户悄悄卖出去吗?把咱这些都聚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或许是要唱卖?”

    “唱卖也不用这么多人捧场吧?就咱这样的,一看就没几个钱,叫来干嘛?”

    “李员外别谦虚了,外面哭穷,家里不知道有多少金银呢!”

    “哪里哪里,彼此彼此”

    他们热热闹闹讨论了半天,也没得出什么有用的结论,只好聊起闲事来,什么今年准备种什么,家里的佃户交多少租子,城里又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之类的。

    过了不多久,县衙内响起了一阵鼓声,绅士们赶紧坐回了座位里。

    稍后鼓声停歇,一个身着黑衣的男子带着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