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勿要让开平知晓火炮一事么?”王文统放下信,若有所思。

    作为李璮的前核心幕僚,他自然是知道东海人的火炮的。如果说之前还只是道听途说,那么海州湾一战后,通过前线传回来的消息,那就真的是深切地体会了。

    “莫不是李相公与东海人做了什么交易,有了火炮可用,故不愿朝廷知悉,以待举事之时一鸣惊人?”

    王文统又思索了一会儿。火炮的消息不免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开平来,但消息只是消息,可大可小,他作为平章政事,略施手段,不难把消息压到不起眼的角落去。

    只不过,他现在毕竟和李璮不完全是一个立场了,真的有必要冒险帮他这么做吗?

    他放下了这第二封信,又拿起了第三封。“还是先看看再说吧。”

    第三封上笔墨不多,只有寥寥数字:“六月,向南。”

    然而王文统看过之后立刻露出了掩不住的喜色:“事成矣!”然后又拿起第二封:“如此,那我亦投桃报李,替李相公压下此事吧。”

    这第三封信虽然没头没脑,但其实是真正关键,因为它关系到忽必烈朝中另一名重要文臣,郝经。

    郝经之前被忽必烈派去南宋和谈,但却有许多人并不希望他能成功。

    首先,忽必烈手下,无论是蒙古诸王,还是汉地世侯,都是希望早日打进临安享福的,不希望真正和谈。虽然忽必烈已经为财政和内患焦头烂额了,但关他们什么事呢?

    其次,平章政事王文统此人善妒,非常妒忌郝经在忽必烈阵营中的地位。

    人总是得陇望蜀的,当初看平章政事的位置很诱人,但真到了这个位置,想起头上还有中书令、左右丞相三个空位,就连平章政事也可以不止一个的时候,王文统作为政治生物的本能迅速发作,开始妒贤嫉能,提前打击一切可能的竞争对手。

    像廉希宪、姚枢这些大佬,暂时被忽必烈派去了各行省治理地方,一两年回不来,不是迫在眉睫的威胁。而郝经此人就危险了,他被忽必烈如此看重,却并未立刻封个大官,而是挂了个国信使的头衔去和谈,这不是摆明了要等和谈成功回来重用的吗?

    所以在危机感的促使下,王文统就开始使坏,试图破坏王文统的和议。别的他做不了,但郝经南下去临安,必然要从李璮的辖区过,所以他就偷偷给李璮送信,让他想办法阻拦郝经。

    而李璮也正是第三个不希望蒙宋和谈的势力。他可是要谋反的人,当然希望蒙古和宋朝打得越欢越好,他好从中牟利。若是你们和谈了,各自休养生息,那我怎么办?

    正好,此时涟水南城已经筑成,他又与东海人达成了停火的默契,便准备出兵在淮南动一动,破坏和议。

    但毕竟他与王文统已经不在同一位置,利益不同。王文统想的是,和议成不成无所谓,但郝经这个人最好能干掉;而李璮想的则是,和议必须破坏,但郝经这个人则不一定要得罪,他可是忽必烈的心腹,万一真的在和谈的时候遇到我进攻,然后宋人恼羞成怒把他害了,那忽必烈不得把这仇记到我头上?

    真正举事之前,还是低调点好,所以他没有按王文统的想法立刻动兵,而是派人偷偷通知郝经,让他不要在此时南下。

    没想到郝经竟然是个犟脾气,收到李璮的信,非但没领情,执意南下,还往上跟忽必烈参了李璮一个“破坏和议”,可把李璮气了个够呛。

    于是李璮干脆就顺了王文统的意,在五月底把郝经放过了淮河,然后紧接着就对淮安发动了进攻,顺便也看能不能捞点好处。这就让平静的局势再度搅动起来。在此之前,他回信给王文统提点了此事,同时还提了一点小要求,也就是王文统在六月初收到的那三封信了。实际上他和东海国并没有真正谈妥,火炮的引进也八字全无,但他敏锐地意识到未来这东西会很重要,所以提前让王文统做好了保密工作。

    不过这事说来也讽刺。李璮被郝经弹劾,擅开边衅,甚至都有不少人公开向忽必烈指责他图谋不轨了,但忽必烈在局势不稳的情况下,非但没敢责罚他,反而为了安抚他,将他加封为“江淮大都督”,赏赐益都将士金符银符若干。这进一步催涨了李璮的气焰。

    李璮见状,趁机得寸进尺,以“贾似道调兵遣将,预备进犯涟水”为名,在他的控制区内违反蒙古人“不得修城”的禁令,大肆整修城池。

    呃,但人算不如天算。时间进入六月,李璮调兵去攻淮安,结果正好遇上从鄂州得胜归来移镇淮安的夏贵,被打了个灰头土脸,只能灰溜溜撤回涟水。而郝经虽然受到了战事影响,但夏贵知晓他来意后很是慎重,不敢随意扣留他,将他继续向南送过去。

    于是郝经就这么继续南下了。但就算他过了淮河,仍然无法达成目的,因为还有第四个势力贾似道,同样不想见到他!

    贾似道在今年可谓风光无限,先是追着撤退的蒙军一顿痛打落水狗,然后被赵昀以“再造”之功迎入行在,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

    但是,这无限风光之下,仍有些隐患在,因为他这驱除了蒙军的“再造之功”,实际上大半是因为蒙军自己退走的。要是这时候郝经来了,讲明蒙军是自退而不是被他逼退的真相,甚至把他当初暗中求和的事抖出来,那么他这个太子少傅、右丞相还做不做了?

    要是郝经就这么直接过江,在众目睽睽之下进了临安,那么事情可真就大条了。但对于贾似道来说幸运的是,郝经是先沿着运河到了扬州,而扬州是贾似道的亲信李庭芝在坐镇,他接到郝经一行人之后,先将他们安顿了下来,然后直接通知了贾似道。而贾相公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命人将郝经一行人软禁了起来,阻止他们入行在觐见,消弭了这场危机。

    赵昀倒是过问过此事,但是贾似道骗他说郝经此来是要求宋朝仿对金旧例对蒙古称臣的,末了很自信地说道:“既然是他们主动求和,那么我们就不需要轻易答应,除非他们是以对待邻国的平等姿态来访,或者像东海国那样称臣,官家才能接见他。”

    经过官兵奋发图强“击退”蒙古大军的光辉战例,赵昀也对自己的国家自信了很多,既然贾柱石都这么说了,那确实也应该展现出大国气度,很快就把此事抛到了脑后,寻欢作乐去了。

    于是,蒙古和宋朝虽然已经事实停战,但也未能正式议和,郝经就这么被软禁着,为下一个大事件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第222章 渠道

    1260年,8月7日,秋分。

    临安,京东商城。

    去年底,东海商社用大寒号和雨水号两艘大星火级在东海本土和明州之间建立了定期航班,顺风而去,稍一停留装卸完货物就又逆风而归。今年三月又加入了一艘春分号,阵容也算豪华了。这支船队经过初期的磨合之后,这几个月已经能保证每月来回一次,显著地提升了两地的交流效率。

    随之而来的,这条航线也对运营模式做出了革命性的改变。

    经典的海贸模型中,商船往往某处港口一停就是几个月,可以慢慢采购最高利润的货物,但现在的定期航班在港期只有几天,自然就不能继续这么奢侈地浪费时间了。

    这条航线开始将运输与商业分离,商务部和私营商人们在两地分设办事处,负责采购和出售货物,定期航班只负责收费运输。

    “东海国”商人在明州设立的齐鲁会馆,此时就发挥了很大作用。各家商人们在北边下订单,把订单跟着船和北货一起送到南边的会馆去。在南边的雇员接到订单,采购好货物,然后交给运输部门按轻重归类,等下班船一到,几天内就可以装载完成运走。反过来,由南到北也一样。

    相对于传统的运营模式,这无疑是巨大的改变。不过跟着东海商社筹建了齐鲁会馆的商人们大多是海贸新手,旧模式都没怎么接触过呢,接受新模式并没有什么阻碍。还有一些精明的南宋商人,也嗅到了其中的机遇,参与了进来。当然,这才试运行几个月,不可能立刻就一下子完全融会贯通,三条船的规模也太小,跟现存的一年几百上千条船的运输量没法比,但这无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这条航线的带动下,未来南北两地的联系将愈发紧密,原先低利润的大宗货物的流动也成为了可能。而且可想而知的是,这种新模式必定会催生出两地之间的金融汇兑和保险业务,只是这是未来的事了。

    拜此所赐,江南工作组的工作顺利了很多,京东商城的建设项目也可以从本土源源不断地获得建材和技术支持。不过即使如此,这年代的工程效率也不能跟后世比,目前商城主体仍然是个大工地,到处尘土飞扬,还有些难闻的油漆味。

    所幸,去年年底,王泊棠过来帮魏万程画商城设计图的时候,纠正了他的错误想法,在保持五个正方形结构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大笔一挥,把重阳楼划成了一块单独区域。不然,要是按照魏万程的想法把重阳楼跟商城主体连接在一起,那现在这个酒楼就和大工地比邻,没法营业了。

    现在他们倒也大气,直接在重阳楼和工地之间移栽了一排大树,把两地一隔,现在又没工程机械的噪声,顿时就清净了,对重阳楼的正常营业几乎没影响。等到工程结束,把树再移走就是。

    他们敢这么玩,自然是有充沛的预算做后盾的。当然,根据东海商社一贯的尿性,肯定不愿意在本土以外的区域投入大量资金。你说你有回报,但难道本土项目就会赔钱吗?1260财年的预算达到了80万贯,但是江南工作组只分到很小一点,京东商城项目组更是一笔钱也没分到。

    但是,商务部争取到了一个变通的方法,不给预算可以啊,贷款总行了吧?

    商社的财政支出虽然“庞大”,但总不可能一下子就全花完,账户上总得留着一定数量的现金,那这笔资金既然闲着也是闲着,贷一笔钱给京东总可以了吧?我们可以给利息啊!

    最后股东们一盘算,这个方案一不占用预算,二没有太大风险,三还有一定的收益,似乎是稳赚不赔的事啊。咦这是什么原理?算了,先通过吧!

    于是全体大会就批了京东商城项目组五万贯的贷款额度,随用随取,重阳楼本身还有每月一两千贯的流水,足够将这个项目撑起来了。

    魏万程、汤桦树、吴子力等人,每日看着大楼一点点建起来,那是一个乐不可支,充满了成就感。不过今日,魏万程倒没扑在工地上,而是在重阳楼二楼一个雅间,与几个婺州商人商议采购矿石的生意。

    说来有意思,这几个商人还是海军的潘学忠上尉介绍来的。这潘学忠就是婺州人,据说还是宋初名将潘美之后,闯出名堂后衣锦还乡,将家人接了去东海国过活,顺便还介绍了不少人出去。婺州商业氛围浓厚,这几个商人就是嗅到了味道搭上了他这条线,又找到了京东商城来。

    魏万程一手装模作样打着算盘,与对面的商人讨价还价着:“也罢,我便让一步,每斤六文不可,那论石如何?一贯省一石,这算下来每斤可接近六文半了,但是须得送到庆元府望海镇方可交割。相应的,不管你们有多少货,我全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