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范龙城毫无愧疚地说出这番话,张正义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也没说他什么,而是继续问道:“那什么,之前从北地买来的那些小孩子,比如黄家那几个,不都是编入正规骑兵的吗?怎么现在又改了?”
说到这个,范龙城的表情就换了:“没改啊,现在也在继续往这边买呢,如果是小孩子,那就是正常的上学再统一训练,跟汉人孩子都是一样的,嗯,应该这么说,只要进了我们东海,他们就都是华夏人了!”
“嘿,你这华夷之辨用得不错啊。”张正义笑了出来,“那前面那些训练兵、主力兵、精兵又是怎么用的?”
“顾名思义嘛。训练兵就是刚学会骑马的,放在这边训练基础技能;主力兵就是训练好,能够完成战术要求的,但是个人武力仍然堪忧,只能集团行动,一般是编入重骑兵排;精兵嘛,就是在主力兵的基础上,技艺更加精湛,能够单独或者小规模出动执行任务的,大多进了轻骑兵排。现在我们骑兵刚扩充还没多久,军役制还比较混乱,有些技术不佳,但靠资历久混到了军官的,还有些天赋惊人的却仍然是义务役。以后我们会尽可能整理一下,按军衔分级,训练兵不管几年都只能是列兵,进了主力之后,就有资格转为士官,而精兵则从上士起步。”
张正义点头道:“行吧,你尽管放手练兵,这边一定会给你最大支持!嗯你们现在都训练些什么科目?”
“哈,我们部这些二把刀毕竟不是真骑兵,哪知道什么骑兵秘诀?现在的科目,基本是从蒙古人和姜家骑兵那里学一些,然后把后世的军事思想套进去一些,杂糅出来的。大致上分了基础骑术、集团行动、射击、格斗和军事学识五科。
不过我们一窍不通,倒也有好处,不用被旧经验误导。比如说长途行军怎么做才最有利,我们就不是单纯听那几个蒙古人讲经验,而是分了好几组,每组用了不同的负重和步速,不断实验才得出的结论,远比他们瞎蒙科学多了。”
“好那么既然如此,今年你能练出多少兵来?”
范龙城眉头一皱,说道:“现在我的训练兵倒是不少,但是能拿出手的还是不多。如果以我的要求,努力一下,到年底,差不多能编三个营一千多人出来。如果像夏有书说的那样放低要求,只要能上马跟着一起冲就行了,实在不行就下马步战,当快速步兵用,那出师标准还可以放宽一些。训练兵大部分都能满足这个标准,马也不用太好的,这就又有四五百人了,若是让我把步兵营里有天赋的再挑一遍拉过来训练,说不定能扩充到三个营。但不管怎么练,真正能达到精兵标准的也就二百人。”
马的食量差不多是人的十倍,若是全靠后勤运输粮草,那这一千骑兵的补给量可就比剩下的全部步兵营还多了。即使这样,面对几十万蒙古铁骑仍然是杯水车薪,但这也没办法,骑兵总不可能一下子变出来。
张正义叹了口气,说道:“行吧,我这外行也不好指导你们,你们安全部自己做好方案,该怎么编制还是你们自己决定吧。”
此时,前面一队训练兵开始了冲锋练习,二十匹马开始齐头并进,一起向前方的空地不快不慢地冲去,一开始还能维持队形,但是很快就散乱开来,甚至还有一人落下了马。
范龙城摇了摇头,说道:“唉,尽力吧。不过这边再急也没用,我们可没那么多马呢。按一人双马的最低标准算,一千骑也需要两千匹马,而两千匹战马总得有个两万匹规模的种群吧?我们还差得远呢。如果再过一年,情况会好一些,今年有一批小马刚骟,等明年就可以挑些大个儿开始训练了。”
东海商社当初抢了三千多匹马,其中大部分是母马,这倒是好事。但是这也没过几年,母马生下的小马还没多大呢,母马自己也不能骑出去,所以这批马其实是提供不了多少战马的。
现在骑兵营用的马,少部分是战场缴获的,大部分是这几年外购的。现在他们已经不用担心官府掣肘,北地马匹存量也不算小,所以买马还算容易,只是质量就很一般了。商社几个牧场,加上各部门自用的马,这几年也才攒出了七千多匹的规模,远远谈不上充裕。
而且就算有了马,也不是能立刻就能上战场的。马跟人一样,训练过的和没训练过的战斗力能差几倍。有了战马,还得对它进行长期的训练,培养体能、矫正体态、提升服从性、熟悉战场气氛、训练战术动作,比训练一个火枪兵还麻烦。
张正义倒是有些乐观:“我看会好的,不仅我们的马在不断长成,民间养马业也在不断发展。这几年我们不断修路,民间的运输需求也随之增长,马价不错,愿意养马育马的人越来越多了,存量肯定会逐年上涨的。我看,十年之内,整个胶东的马匹达到十万匹,也不是不可能嘛。”
范龙城吓了一跳,说道:“首席,没犯晕吧?你知道马一年要吃多少粮食吗?它可不是光吃草就能养活的啊!十万匹?我们有那么多粮食可以消耗?”
张正义摆摆手,道:“就你知道!也别光养马玩马,去农村看看吧,马不光吃粮食,还能种粮食呢。养一匹马,至少能多种十五亩地,它吃得再多,能有十五亩产的粮多?所以现在安定下来的顷田户,都愿意养马呢。现阶段,各家都在买小马驹,是需求大于供给,等过几年,市面上就会出现一波大爆发了!”
中原王朝似乎自古以来就给人一种缺马的印象,宋朝尤甚。论起原因,无非就是“中原没有合适的牧马地”,这其实是很可笑的,马吃草能活,吃粮反而不能活了?
实际上,马匹并不是农耕民族的负担,反而是一种生产工具。虽然看起来养马成本很高,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但是能提供的产出更多啊!
比较一下,之前的汉、唐,都能从汉地动辄拉出几十万匹马。近代时的欧洲英法等国,地域狭小,同样以种植业为主,但是随意征调几万十几万的马匹毫不费力。这都是因为民间存在着庞大的用马需求和养马业,所以有丰富的马资源可用。
如果非要说宋朝人口稠密,没那么多资源养马的话,那可以比较一下人口更稠密的新中国。改开前,中国还没有大量使用化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没多高,但是能保有高达千万的马匹,北方农村随处可见耕地和拉车用的马,随着机械的普及才逐渐被淘汰,可比挫宋强太多了。其中,有政府推动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民众有真实的用马需求。
宋朝缺马的原因,更大的因素在于糟糕的马政,是官僚低下的管理水平摧毁了养马业。实际上,若是他们什么都不管,听由民间自行养马,情况反而可能好得多。
而所谓的南方“不适合”养马,其实并不是水土的问题,而是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南方水网密布,水路在运输方面成本很低,相比之下畜力运输就没有竞争力了,所以民间不会为了运输而大量养马。所谓北人乘马、南人乘船,正是如此。
这个时代的北地农村,畜力是重要的动力,一般的农家只要不太破败,大都会养至少一头大牲畜,至于是养牛还是养马,各有优劣。两者都能耕田,马耕得更快,但是吃得也多,如果是小块田地,那么耕快一点慢一点差别不大,牛更有优势,而且水田只能用牛耕,反过来就是马有优势了。两者都可以拉车,马车速度快,牛车载重大,但有了四轮车之后,还是马有优势些。马可以骑乘,农闲时可以骑出去兜风,但是牛肉比马肉更好吃,老死之后还能卖肉
所以总体来说,牛和马各有适用范围,牛更适合朴实的小户人家,马更适合大户人家,两者的市场需求各自存在,形成了一个平衡。但是东海商社的介入,给本地带来了更好的道路、更大的运输需求、更大的田地、更高的收入,使得这个天平开始向马的方向倾斜。当然,有马不等于有战马,但是更多的马必然也能提升战马的选择范围。
张正义继续说道:“反正我是挺看好未来的马业的,钱少的时候精打细算,钱多了之后,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马的。这其实就像后世的私家车行业,真算成本的话,难道坐公交或出租车不比自己买车划算?但是有钱了之后,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买车。这道理放现在也是适用的。”
“那敢情好啊!”范龙城听了他的话,有些振奋,摩拳擦掌起来,“现在扩大规模是最重要的,不过提升质量也不能落下,我看得让种马们操劳一下了,对民间开放配种服务。嗯,这也能赚点钱吧?不过为改善种群的百年大计考虑,我看是免费,甚至提供补贴吸引他们配种也应该的啊!只是我们现在这些种马也只不过是矮子里面拔高个,真正要改善,还得大规模引入优良马种啊”
第254章 大巡礼 七 黄岛
1261年,4月6日,黄岛。
胶州湾有三个半岛:黄岛、红岛和青岛。黄岛在西,红岛在北,青岛在东,共同将胶州湾围成了一个心形,其中黄岛和青岛一左一右,就像一把钳子一样,钳制住了胶州湾的入口,只留下一道两海里宽的狭窄海道。
张正义在青岛牧场住了一晚之后,就决定去对面的黄岛看看。但是他并没有走到青岛地区最南端的团岛海军基地再乘船过去,而是先北上到了城阳区,再在白沙河码头上搭了一艘回东海区的便船去了黄岛。因为青岛地区没怎么开发,根本没有南行到团岛的道路,所以只能绕远了。
与后世繁华此时落寞的青岛地区不同,对面的黄岛在后世的名声不显,但在此时却是胶州乃至北地的海贸系统中小有名气的地方。
黄岛最南端有一道长长的半岛向东伸入海中,岛上是连片的山脉,挡住了东南的海风,水面之下水深很足,因此形成了一个优良的避风港湾。传统海商沿海而行,进入胶州湾后首先到达的地方就是这里,所以时间长了之后此地就成了一个不小的停泊港。后来的胶州水师,也是把基地设置在这个湾里。
而且黄岛地区有更多平原地带,人口也更多,能提供充足的补给。黄岛西侧有连片大山,木材资源丰富,所以这里又发展出了规模不低的修船业和造船业。产业如此齐全,显然已经具备成为一个优秀海港城市的必要条件了。
阻碍黄岛继续发展的,其实是现在的航运业和造船业。现在海贸用的帆船体积还很小,而且装货量比较小、装卸比较方便,可以直接开进内河一次装卸完货物,没必要在沿海港口停靠,所以促成了更靠近原料产地和市场的胶西港的霸主地位,黄岛只能做小了。
但是事业总是要发展的。想象一下,将来有一天,一艘上千吨的巨舰从南方开来,满载着胶西县、中央市、城阳区、东海区、金口市需要的各类货物,难道它还能挨个地方走一遍卸货吗?那得多费事啊!这时候,必然需要一个转运港,在此将所有货物都一次卸完,然后换装小船运往各地。而黄岛,就是这个再合适不过的转运港了!
所以,东海商社已经在这里悄然布局,为未来的大发展做预备。海洋部把第一舰队和其它船只的母港设置在了黄岛港中,各部门在这里几乎都有参与,其中又以商务部的动作最大。
最南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