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台试验机确实没多大,占地就几个平方米,体积跟家用冰柜差不多,相比后世印象中早期工业时代粗笨巨大的机器确实小巧的很。
左武卫跟了上去,说道:“试验机嘛,只要验证一下能不能动就行了,没什么压力,所以也不太用加强强度,没必要造得太大。要是真大了,折腾起来也麻烦啊。不过你放心,如果真的量产了的话,那么量产版一定会使用大量的铸铁件,肯定会傻大粗黑的。”
听到“量产”,韩松眼前一亮,急忙问道:“这么快就已经能量产了?”
左武卫摆手道:“没呢,我只是打个比方,问题还很多,离实用还早着呢。咳,而且,就算真量产了,初期版本也只能固定在地上用,搬不上船的。”
韩松嘿嘿一笑。
史若云接茬说道:“嗯那你们觉得什么时候能量产呢?后勤部那边水车动不了都要疯了啊。我之前看你的报告说,这台蒸汽机和瓦特早期的机型类似,都是什么单动的。那个,我虽然不懂,不过我觉得瓦特毕竟是十八世纪的人,我们没必要非得把他走过的老路重走一遍吧?不能借鉴一下现代经验,弯道超车吗?”
左武卫苦笑了一下,说道:“现代经验当然有,后世蒸汽机的设计已经很成熟了,什么双动、多胀、自动调节,各类火管水管锅炉,还有升级版的蒸汽轮机,原理和模型我们都清楚着呢。但是嘛,这些东西,不是知道了原理就能做出来的,是有赖于基础的工业水平的,以我们现在的加工能力,就只能采用些原始的设计。”
他说完,见两人有些失望,又接着说道:“当然,我们确实也没必要完全走瓦特的老路。这台机器之所以是单动的,是因为只是验证机,不方便做太复杂,我们会很快改进一下,试着做一台双动的出来看看。这样水蒸气在活塞进和出的过程中都做功,功率会高不少,没问题的话,以后都以双动为基础进行设计。
而且,当初瓦特设计蒸汽机的时候过于保守,只用了常压的水蒸气,其实完全可以再高一点。当然,压力过高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我们从两到三个大气压做起应该是没问题的,配合超前采用的安全阀,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安全风险。这样一来,我们努力一下,差不多能做出十九世纪前中期水平的蒸汽机了。”
这么一听,史若云把大拇指一竖,称赞道:“厉害,那我们就期待着成果了!放心吧,这个是绝对的绝对的顶级项目,预算绝对不设限,你们就尽可能的造去吧!嗯,怎样,正月能拿出量产机吗?”
她如此一说,不光左武卫,韩松都笑了出来,这也太心急了吧?
左武卫摇头说道:“首席啊,别想了,这个冬天肯定是没法了。等冬天过去,水车又能用了,所以也没必要急了。我们已经定好了计划,明年抓紧攻关,争取在冬季能提供几台可以用的样机,然后在一两年内小规模量产。
现在这75的实验缸太小,以后肯定得加倍、再加倍才行。初期我们准备推出两种型号。一种功率510kw,体型不会太大,方便操作,可以无缝替代现在的水车。另一种功率尽可能做高一点,至少20kw以上,这就需要专业技工伺候了,用来驱动一些重型机械,好进行产业升级。”
史若云点头道:“听着很合理啊。嗯,这是你们的专业意见,只管安排吧。现在还有什么困难吗?”
左武卫想了想,说道:“怎么说呢,现在机械结构设计上已经不成问题,制造上单纯制造出来也问题不大,但细节上仍然有不少欠缺,一是加工精度还不够,二是肯定有些潜在的问题没想到没发现,未来就是解决这两点了。
具体到指标来说,现在我们还面临两个槛,一个是可靠性,另一个是热效率。可靠性就不说了,不够可靠是要出人命的;热效率的话,我们设立了两个目标,一个是2,另一个是5。
我们是这么算的,热效率2,那么提供一千瓦的功率,每小时差不多要消耗九千克的煤,按现在一千克十文的煤价,那就是九十文。呃,可是雇九个人过来蹬脚踏车,每人每小时给十文,那也能踩出一千瓦的功率啊!所以热效率要是不超过2,那还不如用人力呢。
这个目标还算容易,努努力应该问题不大,但是下个目标5可就有些费力了。呃,5就是畜力的成本线,这个效率每千瓦小时要消耗36kg煤,也就是36文,换成三匹马来拉转盘,草料钱和各种费用算下来差不多也是这么个数。所以不到5就不如用马拉。反过来说,如果能达到这个数值的话,机械动力比起畜力就有很大优势了,毕竟马儿不可能干一整天的活。
当然,就算效率再高,也比不上不要钱的水车。所以即使有了蒸汽机,水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们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只是在水力不够用时的一个替代。”
他这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史若云在旁边听的是昏头涨脑,只能笑了笑,说道:“听起来还是钱的问题啊。”
左武卫点点头,又摇摇头:“是钱的问题,但本质上也是生产效率的体现。就这样,达到5的热效率才是真正实用的蒸汽机,我们尽力吧。”
韩松毕竟是正牌海军,热机相关知识肯定是学过的,这点小东西难不倒他。他摸着下巴,突然问道:“等等,我记得当初瓦特的蒸汽机热效率不过才3,在市场上就很受欢迎了,怎么我们得5才行?”
左武卫无奈地一摊手,说道:“那时英国的煤便宜啊!烧起来不心疼,当然热效率低点也无所谓。而我们现在就那点小黑煤窑,还得求着他们去挖,哪能跟英国人比?”
史若云和韩松对视了一眼,这就是他们的任务了。
左武卫又带两人走到机器旁边一个冒着热气的“灶台”旁边,说道:“其实嘛,韩松应该知道,这蒸汽机的结构也就那样,没什么挖掘空间了,最多把精度尽力做好一点、规格做大一些,长远来看,影响热效率的关键还是在旁边这台不起眼的锅炉上。你看,到了二战的时候,描述战舰的动力,都是说有多少台某某锅炉,蒸汽机反而不怎么提了。”
史若云懵逼地看向韩松:“是这样的吗?”
韩松点头道:“没错,整套蒸汽动力系统里面,产生蒸汽的锅炉占了大部分的重量和体积,利用蒸汽的机械其实就一小点。别说二战了,即使是后来的核动力航母,核反应堆实际上也就是个烧开水的大号锅炉人类的动力史,就是一直在研究怎么更多更好地烧开水啊。”
左武卫会心地笑了出来,然后指着这个灶台状的锅炉说道:“我们现在这台锅炉,那可真是字面意义上的锅炉了,就是把口锅架起来砌了个炉子烧水,热量损失严重。想提升整套系统的热效率,必须得先做出好一点的锅炉才行。当然,怎么才能做出好锅炉,我们也是知道的,什么水管锅炉火管锅炉我们都清楚得很。但是这两类锅炉都有复杂的管路,远不是我们现在能加工出来的,所以只能使用更原始的设计了。也不能照搬,只能按照尽可能回收废热的原则,试着看看能做成什么样吧”
“报告!”
正在此时,门口突然有近卫兵的喊声打断了他们。几人面生疑惑,韩松三步并作两步走了出去,拿过一份密信,看了一下密级,然后迅速走回车间交给了史若云。
史若云拆开来看完后,神色凝重了起来。
“什么事?”左武卫感觉到了气氛不对,开口问道。
史若云把信往怀里一收,长长出了口气,左手握紧了拳头,看着西方说道:“做好准备吧,李璮行动了。”
第四卷继往开来,完。
第266章 大变局
1262年,壬戌,南宋景定三年,蒙古中统三年,东海商社登陆第八年。
大年初一,在这个万家欢庆的日子里,这一个注定不平静的年份从一开始就不平静了起来。因为,蒙古人在汉地册封的最大世侯、忽必烈擢升的江淮大都督、积威山东三十年的益都行省李相公,也就是与东海国亦敌亦友的李璮,正式举出了反旗,背蒙投宋了!
无数风云将由此而起。
中央市,管委会大院。
“海洋部已经调拨了三艘星火级前往淮河口云梯关附近,接引李璮的运输舰队。然后安全部也要再调一个营去东海县,以便尽快接管海州。”
“兵力够用吗?”
“现在是没问题的,而且初七就是立春了,到时候新一批训练兵入伍,最老的第一批义务兵退伍。我们可以动用兵役法案,延迟他们的退伍,这样就一下子多了两千多兵可用了。”
“嗯,很好,但还没紧迫到那个时候。这可是第一批义务兵,正是我们立信的时候,要是随随便便就不让人退伍,以后还怎么招募新兵?就让他们按计划退伍,进公社领田安顿下来。如果有需要,过阵子再征召上来也是可以的。而且,即使不征召他们,让他们在公社里把其他社员编练起来,成为民兵,对于加强我们的本土防御也是很有用的,前线可以抽调更多的机动兵力了。”
“就这样,还是按计划走吧,别被李璮把我们自己的节奏打乱了。根据统计组最近的情报,益都和济南那边还没有异象,形势对我们有利。不过我们这边也要尽可能准备了,各自都回去整理一下,三天后初四日召开全体大会,协调一下进入战时状态的时机。同志们,努力吧,这将是我们到来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了解。”
“了解。”
“说起来,历史上李璮不是二月份才行动的吗?为什么现在这么早就动了?”
“呃,不是我们鼓动的吗?”
去年秋后,忽必烈休养了一年多之后,终于做好了与亲弟弟阿里不哥决战的准备。
十月份之后,秋高马肥,他接连发出命令,征召各地世侯,包括亳州张柔、归德邸浃、睢州王文干、霸州解成、张荣实、东平严忠嗣、济南张宏七位功勋卓著、实力雄厚的汉军万户,带领部下前往开平待命,又大备粮草,召集了以亲王塔察儿为首的东道诸王和各附庸部落,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军团,会聚漠上,试图与阿里不哥一决雌雄。
在这个背景下,蒙古朝廷在汉地的机动军力差不多被抽调一空。尤其是李璮的死敌济南张家,由于对蒙古人一向忠心耿耿,所以出征时也最为卖力,几乎没什么兵力留守。
对于李璮来说,还有比这时候更合适的造反时机吗?
在历史上,他正是瞅准了这个机会,正式投靠了宋朝,举旗造反。不过,他其实是误判了形势,认为忽必烈讨伐阿里不哥必然是个旷日持久的征程,所以并不急着行动,而是想等着大军走远一些再发动,所以直到62年正月底才把在燕京做质子的儿子李彦简接回来,二月初才正式起事。
但是实际上,忽必烈的大军在十月份集结,十一月就跟阿里不哥打了一仗,凭借在汉地锻炼出来的汉军精锐,轻易地胜了一场。不过阿里不哥也没伤到元气,只是率部下逃走了。按照草原上的规矩,这就到了冬季,不能打仗了,所以忽必烈也把军队收整到开平和燕京附近,准备过了冬天来年再战。
结果,大军一回家,正好就遇上了李璮造反,于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