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大军一回家,正好就遇上了李璮造反,于是顺理成章就拉了过去

    后来李璮被围困在济南城,没几个月就兵败投水了,各地蒙军在他身上好好刷了一番战绩。翻翻后世的元史看看,列传里的元初人物有一大半都曾经在征讨李璮时立过功,也是没谁了

    东海人对这场战役不可能了解到每一个细节,但是大体流向还是能归纳出来的,所以一边在暗中备战准备做个渔翁,另一边也在游说李璮早些发动,趁忽必烈反应不及的时候先打一个好点的战略态势出来。

    李璮部分接受了这个说法,开始提前备战,收买军械、准备粮草。但也没太早发动,因为冬天山东主要河流都封冻了,蒙古铁骑可以长驱直入,这样他怎么应付?所以一直等到年底,暗中筹备完全之后,才如离弦之箭突然大举行动起来。

    1262年,1月3日,淮河北岸,涟水。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间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欢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涟水北城中,原先的李璮府邸里,李庭芝对着墙上用草书写就的诗词,朗声读了起来,读到精彩处,不禁喝起了彩:“好啊,好一篇水龙吟!没想到松寿兄胸有大才,实在让在下佩服,佩服!”

    虽然他嘴上这么说,但是其实却在腹诽:陇西?陇西个鬼啊,你这辈子就没去过泰山以西的地方吧?非得提上这么一句,不就是想攀附李唐吗?野心还真不小啊。不过真论起来,你不是连姓李的都不是吗?江湖传言,李璮并非李全亲子,而是李全好友、时任宋淮东制置使的徐晞稷之子,过继与李全

    李璮此时未着盔甲,而是穿着一件江南风格的长衫,手拿折扇,听了李庭芝的夸赞,也不自得,微微笑道:“见笑了,只是拙作一篇罢了。”看来养气功夫是见长啊!

    这首词正是李璮所作,文笔只能说中规中矩,但是体现的感情再清楚也不过了,蓬勃的野心几乎要从字中迸发而出。

    李璮又向南一抱拳,说道:“我这半辈子,与蒙鞑虚与委蛇,胸中每有一口郁气积聚不得抒发,今日终于重归正统,这口闷气终于能放出来了,何等痛快!祥甫兄,用和兄,符少校,以后咱们就是同朝为臣了,还请多多照应!”

    呃,原来这屋里还不止两个姓李的在。

    南边一张大椅上,坐着一个披甲戴盔的老者,正是镇守淮安的一方柱石,大将夏贵,“用和”便是他的字。

    而符凯伟也穿着东海海军制式的蓝白色军装,还挂着绶带,站在门口附近。

    听了李璮这话,夏贵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而符凯伟则礼貌地笑着说道:“自然自然,李相李公弃暗投明,自然是华夏之福,举国盛事!将来的史书上,此举未必不是大宋中兴之始啊!”

    李庭芝也趁热打铁道:“是这个理。松寿反正,官家听闻了之后,必定欣喜!符兄弟,用和兄,咱们联名上书,陈明此事,求取官家为松寿兄正名,如何?”

    李璮想要造反,自然不会是随性而发,而是早早就开始筹备,其中也包括了联系外援的部分。一方面是与其他汉地世侯暗通款曲,鼓动他们见机行事,另一方面是与东海商社联络,购置军备,剩下的主要就是与淮河对面的李庭芝商谈投诚的事宜了。

    等到了今天,条件都谈妥了,他便正式反正,将涟水城及周边城池尽数归还了宋军以示真诚,顺便邀请了河对面的李庭芝,还有前几天收到消息赶来云梯关的符凯伟,以及西边淮安的大将夏贵,一起来见证这件大事。

    在这之前,夏贵对他的心思一无所知,相反,两人还打过好几场,结下了不小的怨气,这突然就化敌为友了,难怪今天夏贵这么郁闷呢。

    李璮亲自倒了四杯酒,先自己干了,然后李庭芝和符凯伟也拿起来一饮而尽,夏贵看了看他们,又出了口气,也走过来喝干了。

    李璮哈哈一笑,说道:“那便好了,今日请三位过来,还有一件大礼要送与诸位。”

    嗯,什么大礼?夏贵抬起头来,若是金银够多的话,那么也不是不能认了他

    李璮做了个“请”的手势,三人随他走了出去,来到一处校场上。几辆大车停在前方,远远的就闻到了血腥味。

    “这”三人相互看了看,都有些惊讶,“难道是?”

    李璮一拍手,几个士卒跑上前去,将大车掀开,无数人头露了出来!

    若是寻常人见了这番场景,肯定得吓晕过去,但三人都是见过世面的,并没有太慌张。符凯伟皱了皱眉,问道:“这,难道是蒙古人的?”

    “哈哈,正是!”李璮走上前去,拉着小辫,接连把几颗人头扔到了地上。“这是亳州千户阿术,这是达鲁花赤哈刺拔都,这是宿迁统制爱先不花这些便是蒙鞑派驻我军中的戍卒,总共二千七百四十五人,如今尽皆授首于此!如何,三位,这份礼物可曾入眼?”

    忽必烈虽然对李璮绥靖,但在军中肯定是要安插一些监军的。去年,李璮与夏贵、李庭芝连番大战并且失利之后,向忽必烈请求增派骑兵支援。忽必烈虽然已经对李璮起了疑心,但也不认为此举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是增加对李璮控制的好机会,于是把附近的几支蒙古驻屯军调拨到了涟水军中听李璮节制。如今,这些蒙古好汉大半都在这儿了。

    “吁”符凯伟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真是大手笔啊!

    东海人一向对首级没什么兴趣,但他知道,南宋是按首级记功的,这近三千正牌蒙古人的首级,可是一份真正的大功啊!

    要知道,所谓有“再造之功”的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也不过收获几百个首级罢了,还大部分是汉军的。现在三千颗,那得是能换多少铜锭回来?

    旁边的夏贵此时却已经哈哈笑了起来,大声喊道:“好,干得好!李松寿,这份礼我夏贵收了!放心,这次我一定给你多说好话!”

 第267章 天命之地

    1262年,1月4日,东海市,东海堡礼堂。

    “如上所述,按照益都方面报备的行动计划,他们将在数日之内通过海路在胶州登陆,然后杀回益都,清除蒙古人在那里布置的眼线。

    之后的动作,他们就没向我们通报了,但是根据已经收集到的信息也好猜的很,肯定是向西攻占济南,控制北清河沿线再说。”

    讲台上,新任统计组组长高源面无表情、声音也没起伏地向大会报告了李璮最近的动作,然后站到了一边去。

    统计组由上任首席张正义一手建立,按理说换届之后该交到新任首席史若云手里,但股东们都很清楚情报系统的威力,为了避免首席权力过大,就趁着换届的机会,把统计组作为一个单独的机构独立了出来。高源穿越前是做法医的,为人沉默,穿越后表现低调,存在感不高,但这点反而更合适,因此被史若云发掘了出来,经大会批准,担任了新的统计组长。

    李璮作为近年来天下大势的最大变数之一,自然被统计组早就盯上了,各类情报收集得很是齐全。等他正式起事之后,东海商社也紧急召开了临时全体大会,来商讨接下来的应对。嗯,其实与其说是商讨,今天更像是个动员大会。因为该做什么,在过去的几年中早已计划好了,准备工作也早已或明或暗地进行了起来,就只差一个契机了。

    之前为了保密,防止股东们随口泄密,关于李璮的报告都很是简略,但如今图穷匕见也不用保密了,今日高源把他的布置透了个底掉,令股东们大开眼界。

    之后,史若云走上台去,先是对高源点头致意,然后又笑了一下,开始对股东们亲切地说道:“大家好,今天又召开了临时全体大会,当然,是为了李璮的事。呵,说起来,当年我们刚登陆,第一次开会的时候,王同彩就说过这个李璮,还说过他以后会造反。那时的事我可一直都记得,但当时只把他当个历史事件,觉得还很遥远,没想到一眨眼,就到眼前了,就身临其境了,噫嘘唏。”

    她停了一会儿,又严肃起来,高屋建瓴地说道:“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我想大家都应该清楚这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所在了李璮的反乱,是蒙元灭宋之前最后一次汉人成规模的反抗,而他的失败也意味着大势滔滔再不可逆。这是天倾之前华夏最后一次机会,也是我们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六年来,在张首席的带领下,我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终于创下了一份还算可以的事业。我们的行政体系初步理顺,根基开始扎下,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有了一个初级的工业体系,可以说摸到了工业社会的门槛但如果不能在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参与进这次事件中去,改变它的结局,那么我们当下建设出的这点事业都是镜花水月,随便就会灰飞烟灭!

    这时候,难道我们能坐视这场大失败的发生吗?”

    礼堂中很快有人配合地群情要分两面看,全面胜利不可能,不过通过局部胜利争取一定的利益完全是可行的。历史上,即使平定了李璮,忽必烈也仍然元气大伤,有一堆焦头烂额的事要处理,一直到1268年才恢复了力量,开始进攻襄阳。我们不期望打上一仗就获得永远的和平,但一份为期五年的停战总是可以期许的。有这五年,我们就能做很多事了。”

    说完,她对夏有书点了点头,示意继续。

    夏有书笑了笑,拿起教鞭,站到了地图旁边,说道:“既然有了结束战争的方法,那么这场战争就可以打了。但是具体要怎么打,还要看我们到底想在这场战争中获取什么样的利益。之前我们与管委会商讨了一下,决定把这场战争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最低层次,自然是保住不败,也就是即使李璮仍然败亡了,我们也要保住当前的控制区不改变,并且与忽必烈达成和平协议。

    而最高层次,则是”

    他还没说完,台下就有好几十人齐声叫了起来:“全取山东!”

    呃,他们倒也不是无的放矢,当初东海商社连即墨县都没出的时候,夏有书就敢喊出“全取胶东”的口号,现在都占了半个山东半岛了,胃口不得更大?没喊全取华北都是保守了呢。

    没想到,夏有书却摇了摇头,说道:“不,不,太大了。整个山东面积太大、边界线太长,可以说处处漏风。如果我们真全拿下来的话,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财力太多,到时候忽必烈一旦翻脸,我们就太过被动了。

    所以我们的胃口一时不能太大,西边的地盘还是让李璮或者南宋或者别的什么第三方势力占去吧,建立一片缓冲区,只要我们能在那里自由行动即可,等实力足够了再考虑。土地并不是我们现在的核心利益所在。”

    说到这里,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往地图中央的一个位置重重一点,说道:“但是,有一个地方是我们必须拿下的,那就是莱芜!

    莱芜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那里有优质的富铁矿,而且珍贵的是,同时也盛产煤矿!有了这里,我们就不用再拿辛辛苦苦进口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