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呢?也是因此,当初他见到这种“悖逆文字”后大惊失色,立刻命部下大举出动收缴上来。只不过当时这小报已经传播很广了,即使是乡间地头也能看见几份,收了一大堆,也不知道还剩多少在民间私藏着。

    他旁边的姜彧摇了摇头,走过去把这张纸捡了起来,倒没有看正面的檄文,而是翻到了反面,读道:“哭郎中。一人有一妻二妾,杀死后妻妾绕尸而哭。妻抚其首,曰:我的郎头呀!次捏其足,曰:我的郎脚呀!又次者无可哭附,只得握其〇物而哭曰我的郎中啊!哈哈哈。”读完,他先忍不住笑了出来。

    “胡闹!”史天泽仍然一副死了娘的表情,“如此粗俗的段子,也好意思印于文字之上?”

    史天泽前半生不读书,四十岁才开始读资治通鉴,但很快领悟到前人智慧的妙用,对文字是很尊重的,自然看不惯这样的荤段子。嗯,这份小报正面很严肃地印着檄文和罪证,北面却全是些笑话和小故事一类的东西,多半带点颜色,是份不错的厕所读物。

    姜彧抖着这份小报,仍然带着微笑说道:“这帮子人确实也是有些奇思的。说实在的,这济南府承平数十年,有几人是真在乎什么华夷之辨的?若只是发这么一篇檄文,恐怕愿意读的就没几人,但如今在后面附了这些粗俗笑话,肯定就有不少人愿意传着看的,传来传去,就连着前面的檄文也传开了!”

    史天泽有些生气:“既然如此,就更不能放任这些东西胡说八道了!”

    姜彧摇了摇头,说道:“丞相息怒,无须过于担忧。这些文字功夫只是末节,若是我们拿不下济南,被赶回了河北,那么民众自然就会信了。反之,只要我们夺回济南,携威南下,收复淮北胶东诸地,那么这些谣言自然不攻自破。总之,值此之时,济南战事才是重中之重,切不可因小失大啊!”

    他这么一说,史天泽也反应了过来,是啊,蒙古人的天下这么大地盘不都是一点点打出来的?之前说屠城就屠城也没什么人不服啊,反而因屠城的威胁而臣服的城池可不少,倒是从没听说过有“慕王化”来投的。

    史天泽想了想,说道:“文卿所言有理,确实军事才是正事如今李逆困守城中,我军即将合围,不过东西两边各有主帅,调度不便,文卿去那边做个信使如何?”

    益都军水师生变之后,蒙军控制了清河航段,开始大举渡河,很快就逼到了济南城附近,不过这时候,蒙军出现了一小点指挥上的问题。

    一开始,忽必烈指派的讨逆军主帅是亲王合必赤,他带领了大量河北、蒙古和中央武卫军的兵力南下。但是后来这支部队攻势受阻,忽必烈又派了史天泽过来救火,统领已经到达战场上的各支军队,自然也包括合必赤在内。但这就有问题了,虽然理论上史天泽的指挥级别比合必赤高,但他真敢去指挥这个真蒙古大王吗?

    史天泽毕竟是识时务重大局的能臣,没去搞什么争权夺利的幺蛾子,而是与合必赤简单交流之后,将主力分为了东西两军。东军包括合必赤带来的河北诸军,还有滨棣的韩世安、张宏等部,由合必赤统制;西军包括了从河南来的史枢等部和各支水军,还有东平的地头蛇严忠范部,由史天泽统制。看起来相当平衡。

    此外,军政事务也做了分配。军事上的大事,主要听合必赤的意见,而转运粮草、招抚官吏民兵等琐碎的政事则由史天泽负责。嗯,还好,现在济南战场上蒙军的兵力占了绝对优势,各部一齐往前推过去就行了,所以没什么军务大事,绝大部分事务都体现在后勤方面的细节上了。

    蒙军现在的军制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不管是蒙古本部还是汉地,大部分兵力都是由部族酋长或者世侯自募自练自养的,只是要尽军事义务服从中央调动罢了。现在挤在济南府的十多万大军,就是若干部不同世侯带领的私兵拼凑而成的。

    这样的兵制,能够最大程度地压榨出控制区的潜力,自然也会有指挥不畅甚至分裂的风险。不过忽必烈政权仍然处于上升期,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到现在也就出了一个李璮罢了。说起来,宋朝理论上都是朝廷军队,但实际上面临的军阀化问题也未必不比他更严峻。

    这样一支来源复杂的大军,是几乎不可能做出什么精妙的战略操作的,只能大致把目标发下去,让各将领自行发挥去吧。这倒不一定算缺点,让将领自我发挥总比上面瞎指挥强多了。

    只是不管如何,各部之间的交流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史天泽用了这姜彧一阵子,觉得此人颇能领会自己的意图,派去东军中做个联络官应当正好。

    姜彧也不谦虚,拱手行礼说道:“敢不从命!”

    史天泽对他的态度很满意,点点头,说道:“很好,今日东军要动兵,路上危险,你也无须即刻动身。先收拾一下,三日后东平那边该有批粮草运过来,你一道押运过去便好了。唉,说起来,今年东夷贼猖獗,东平那边夏税减的厉害,严万户都被商人逼债了,也真是凄惨”

    当前的济南城是北宋时始建的,历经宋、伪齐、金朝和张家的建设,城防极为完善,已经可以称为“天下坚城”了。城墙周长约十二里,将大明湖整个包了进去,湖水位于城北部,几乎占了城内四分之一的面积,在用地之上可谓奢侈,但也导致了城北边几乎不可能攻拔,即使攻进来了,面对一片大湖也没什么意义。

    济南是天下闻名的泉城,西南有趵突泉泉群,东南有黑虎泉,城内外还有其他大大小小不少泉眼,为护城的东西两支泺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再加上城墙就是依河而建,导致了攻城方不可能像攻取其他城池那样通过在上游填河来阻断河水,只能想法渡过河水再攻城。

    这城墙也不是光秃秃的四方墙,而是随处都有外凸的敌台和高耸的角楼,又有部分地段借地势向内凹了进去,城东西南三门还修建有瓮城。敌人不管攻哪里,都会受到多角度的打击。

    说实话,这样完备的城防,任何一个将领看了都要头皮发麻,当初李璮要不是趁了城内空虚的良机发动突袭,是绝对不可能攻占的。后世朱棣靖难,在这个济南城下也吃了个大亏。

    而如今,就轮到蒙军来撞这个已经被益都军准备完全的坚城了。

    “威武!”

    城东齐川门外,一支身着黑衣的部队正举着盾牌,抬着登城梯,整齐地从一座石桥上经过,试图对东门展开一次进攻。

    这支黑衣部队队形严整,有强军气象,是颇有来头的。该军正如其衣着,号为“黑军”,由已故上将军石抹也先创立,现在由其孙库禄满率领,是蒙军序列中的一支著名部队。

    说起来,这石抹也先可是金末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祖上是辽朝奚族人,石抹氏,汉姓为“萧”,“也先”是草原民族的常见名字,意为“平安”,所以他也可被称为“萧平安”。奚族是辽朝的后族,与契丹人共辽之天下,自然也与灭亡了辽朝的女真人不共戴天。这石抹一族,在辽亡之后就誓不仕金,实际上也确实很好地贯彻了这个誓言。当年石抹也先武艺超绝,颇有勇名,金朝曾经想启用他作为奚部长,但他宁愿躲进深山也不接受这个职位。

    与金人深仇大恨,那自然与金人之敌蒙古人就有共同利益了。在蒙古入侵金朝的时候,“萧平安”石抹也先就主动投靠了他们,并且为蒙古帝国的征伐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中有颇为传奇的一段。当初蒙军进攻金朝东京辽阳府,石抹也先率少量精骑截杀了当时临时来赴任的东京留守,然后也是胆大,直接就带着新留守的文书官印大大咧咧进了辽阳城,自称新任留守,结果还真把里面的一众官员唬住了。于是他就在里面胡搞瞎搞撤掉了城防,等到大军一到,直接无血开城,瞬间给蒙军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这阶段,石抹也先还只是“猛士”一类的角色,直到后来有一个汉地世侯张鲸谋乱,石抹也先将他截杀后,收编了张鲸私蓄的强兵一万二千人,以此为基础组建了他的势力“黑军”,此后南征北战,打下了赫赫威名,才成为一名大将。

    不过统军之后,石抹也先仍然保持着勇猛的特色,后来在攻蠡州时身先士卒登城,结果被砲石砸中而死,年仅四十一岁,也是可惜。之后黑军传到了他的儿子查剌手里,不过查剌也是个短命的,现在又由第三代库禄满继承了这支军队。如今朝廷征讨李逆,黑军也当仁不让地来到了济南城下。

 第299章 攻城(3/4)

    益都军虽然退守济南,但是兵力未损、气势仍盛,又有高城深河护卫,这时候去攻城,显然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买卖。

    绝大多数来到济南城下的世侯,都不愿意在这样的情形下去强攻,只愿意在城外扎下营地固守,等把李璮困一阵子再说。

    说起来,这也是封建体制的缺点之一了,兵力虽多,但各封建主都有点小九九,打顺风仗自然猛于虎,但要啃硬骨头的时候就会相互推诿了。

    合必赤虽然位高权重又是大军主帅,但面对一群下属普遍的抵触情绪,却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要是一两个人不想干,那还可以杀鸡儆猴逼他们上去,但都不想干,他还能全砍了不成?

    蒙军的决策层现在分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当继续执行当初出兵时谋划的决策,以大军掘壕锁城,困死李璮;但也有以张宏为主的一小部分将领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情形已经大不相同。

    现在李璮准备了好几个月,城中应当积蓄了不少粮草,再锁城真的能困死他吗?反而蒙军自己的补给出了问题,河北遭了蝗灾,夏粮锐减,东平那边又受宋军骚扰,粮草断断续续,只能依赖河南方向送些过来,万一比李璮先撑不住怎么办?再说了,宋军攻势如此之猛,大军守在这里,被他们找到机会打到别的地方去怎么办?所以不能继续围城,而应当尽快强攻把济南城拿下来才行。

    张宏这么说,当然是有私心的。济南是他的领地,要是围上几个月把里面的百姓都饿死了,以后他还怎么牧民?

    但客观来说,他所说的确实也是正理,当下蒙军的确面临严重的补给问题,不宜久战。

    只是,正理就一定能执行吗?说是强攻好,但是强攻由谁来攻,损失的士卒谁给补?你说要强攻,那你自己上啊!

    说句诛心的,李璮这么一闹,朝廷下一步肯定是要削藩的,要是兵力都打光了,等李璮没了,下一个没的就该是自己了所以,张宏的意见,世侯们心里纷纷赞同,但是嘴上却异口同声地反对起来。

    但是就这么干看着也不行,就算要锁城,那也得试探几次摸摸守军的底啊。在合必赤的威逼之下,世侯们也象征性地出了一些兵力去攻了一下城,但是没用什么力就被击退了,根本试探不出什么来。没办法,合必赤只得调动一些直属于中央和忠诚度较高的势力去打一次硬仗,以此来评估益都军的战力。这黑军,就是其中的一支。

    说来,黑军和益都军也是有些渊源的。

    三十年前蒙军围困益都、逼降李全的一战,黑军也参与了其中。当时李全负隅顽抗,阻挡了蒙古天兵好一阵子,出降之后,是有不少蒙将喊着要屠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