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剌剌吉从树上跳了下来,看了看益都的方向,说道:“行了,这些也够你家好几年的花销了。如今我们在益都府呆了差不多半个月了,也该玩闹够了,这地方怎么说也是李贼的老巢,盘桓久了难免会招致什么麻烦过来。前几天博罗欢送信来让我们回去,我想了想,是该去乐安县那边休整一阵子了,正好听说他想攻临淄,我们去了多少也是个助力。”
巴根皱了皱眉头,说道:“莫不是忙兀部的那些人看我们发财红了眼,想把我们骗回去,自己过来发财?”
剌剌吉捶了他一拳,说道:“莫得废话,赶紧吃了这顿速速收拾行装,午后去把别处的队伍召集起来,明日我们便向西去!”
巴根努努嘴,但也没说什么,谁让他剌剌吉才是老大呢?
巴根和剌剌吉其实并不是同一部族的。益都事变之后,剌剌吉的本部损失惨重,虽然袭了父亲的万户之职,但手下能用的兵力连一个千户都凑不齐,是忽必烈又拨给了他一批零散部民,才有了一千多的兵力可以出来执行任务,巴根就是这么加入他的队伍的。
不过剌剌吉对益都当地的情况很熟悉,对军务也很熟悉,算是个不错的将领,所以让巴根这样的手下比较心服,还算愿意听从他的指挥。现在这一千多人分成了七队,分别在不同的区域游荡,他们这支是剌剌吉亲领的,也是最大的一支,差不多有二百人,寻常的村镇根本抵挡不住这样的力量。
几人忙碌了起来,把那两条可怜的狗剥皮洗净,点火烤了起来。又从村里搬来一口铁锅,往里面盛水扔了些汤饼和杂菜进去煮。其他骑兵也各自聚成什伍,生火做起了饭。一时间炊烟与村中冒出的黑烟相映,形成了一副一言难尽的画面。
过了一会儿,火堆上的狗肉开始冒出香气。剌剌吉也过去扯了一条后腿,然后从怀中郑重地掏出盐和一小瓶抢来的香辣粉,往肉上撒了一些,又掏出随身的银柄餐刀吃了起来。
闻到香料的气味,巴根也笑着脸过来讨要一点。剌剌吉瞪了他一眼,然后不舍地掏出那个小瓶掂了掂,感觉没剩多少了,就一咬牙,又往手上的狗腿上撒了一点,然后整瓶塞给了他:“老子出血了,你们拿去吧!”
“谢谢万户!”
巴根得了宝贝似的带着小瓶回到了火堆边,周边的其他亲卫也发出了欢呼。不久后狗肉的香味就更炽烈了,几人有说有笑,争抢从冒着香气的烤全狗上割下肉来吃。还有人取出一袋酒轮流喝着,一副幸福的模样。
就在这时,异变突生!
“嗖!”
一支响箭从东北方射入了天空,拖拽出长长的尾音,立刻吸引了正在大快朵颐的蒙军骑兵们的注意力。
“怎么回事?”
骑兵们本四散在村子附近,听到响声后却不约而同站了起来,迅速将手中的食物塞进嘴里,然后看向了剌剌吉的方向。
剌剌吉把手中的骨头一扔,翻身上马,对着部下们喊道:“告急之箭,是噶尔迪他们!速速列队披甲,把驮马就地拴住,换马轻装前去救援!”
骑兵们听从首领的命令,顶着烈日把各自的甲衣穿到身上,然后纷纷上了自己的战马,聚成小股跟着剌剌吉向东北边奔去,心中充满着疑惑。
这噶尔迪是剌剌吉手下一个千夫长,带领七支队伍之一在东北边行动,今天应该是去劫掠那边一个规模不小的庄园了,不知道这次是遇到了什么情况。就算庄园有家丁高墙护卫啃不下,那也拔马走人就行了啊,到底是什么东西能逼得他们不得不告急求援?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端倪。
在剌剌吉部向东北方进发的同时,发出了告急信号的噶尔迪部也在向西南奔逃,所以两部没过多久就相遇了。然而让剌剌吉他们惊的差点从马上掉下来的是——当初上百人的噶尔迪部居然只剩了寥寥二三十骑,而且还正在被另一支骑兵追杀!
“长生天!那些人是哪来的?!”巴根忍不住叫了出来。
随着距离的拉近,他们逐渐看清了追兵的样子,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追兵差不多有上百骑,不算很多,益都附近能凑出这么一支汉家骑兵也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骑兵的穿着几乎一模一样,身上银光闪闪的,头戴钢盔、胸前一大块铁甲,手臂腿脚上似乎也有甲衣,看上去可比穿着花花绿绿自备甲的蒙军骑兵规整多了!
远远望去,这支追兵确实颇有精锐的气质,怪不得噶尔迪他们被追着跑。但是,这么一支精锐的骑兵,是从哪冒出来的?
剌剌吉眯着眼望过去,脸上露出惊异之色:“银甲、红衣,难道是东海贼?!”
第303章 遭遇
剌剌吉是知道东海人的。
当初他父亲阿里必在益都的时候,就曾经受李璮的蛊惑,派出一部骑兵奔袭东海贼作乱的莱州。然而,派出去的巴图等人不知怎么就陷在了里面,连个报信的都没回来。
后来,只听潍州的姜思敬说他们是被困在昌邑县全军覆没了,是他费了好大劲才把尸体赎回来的。一下子没了几百兵,这损失可不小,阿里必也向汗廷反应过此事。但当时适逢汗位之争,事情太多,中央大员们无心理会这偏僻之地的小事,等到好不容易腾出手来李璮就造反了!
也就是因为这层关系,剌剌吉比其他人更关心胶东一隅的东海人。但也仅仅是关心罢了,由于情报所限,他无法获知东海人的详情,只模糊地知道他们器械精良颇为善战,但到底是什么样子还是一概不知。
直到今天!
一大片毁弃的农田之上,一群蒙古骑兵正在朝这个方向狼狈地疾奔着,正是之前被他派去东北方向打草谷的噶尔迪等人。
噶尔迪他们见到援军抵达,况,剌剌吉他们也没贸然冲上去,同样渐渐停了下来。剌剌吉自己带着几个亲卫朝噶尔迪等人迎了上去,然后陪着他们一起掉头往回跑,在回来的路上寻到空闲,对噶尔迪喊道:“噶尔迪!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剩下的人呢?”
噶尔迪此时帽子和背囊都扔了,一脸仓惶的样子,丝毫没有降低马速的意图,头也不回地喊道:“不知道!今天我们本来想去攻那个大院,但是院子有防备,我们便不去硬啃,而是散开打草谷去了。没想到,那院子里却突然冲出了一堆银甲骑,二话不说就朝我们杀来。当时天热,我们也没穿甲,对抗不过,我看情况不对,就带着周近的人先跑回来了,剩下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万户,你快把人带上去,给弟兄们报仇啊!”
噶尔迪是阿里必的旧部,跟剌剌吉有着同样的丧亲之仇,现在也认出了对面是李璮的帮凶东海军,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逃出生天后立刻就拾掇着剌剌吉攻回去。
队伍中的巴根听了,立刻气愤地说道:“哼,无胆鼠辈,只敢偷袭!万户,看他们这样子,虽然衣装光鲜得很,但是马术实在稀松,咱就直接一股脑冲上去,杀散他们!”
虽然很多人印象里蒙古骑兵是以骑射见长实际上确实也没错但是长于马背上的蒙古人最清楚,单靠骑射是无法打赢战争的,冲锋陷阵的重骑兵才是决定胜负的力量。一支正规的蒙古野战骑兵,一般会以2:3的比例配备重骑兵和轻骑兵,可以说,重骑兵才是他们的精锐,而轻骑兵有很多都是临时征召来的部民。所以,巴根见了这情况,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结阵冲锋。
不过剌剌吉却摇了摇头,说道:“我看那些东海蛮子走起来很有章法,盔甲也好,说不定是个硬点子。我们这次没带多少重甲,要是一下子冲上去,就算赢了也得折损不少弟兄。这样吧,大队慢慢靠过去,先选一队好手上去试探一下,若对面是一群草包,就趁势冲杀过去,不然就四散将他们引开,然后择机杀回去!”
这也是蒙古人的常用战术,若是遇到队列严整的敌军,那么用重骑兵冲阵是很吃亏的,不如用轻骑兵上去骑射骚扰。敌军要是不为所动,那么就得承受不断的小规模伤亡,很伤士气;要是进行反击,那么行动起来就容易露出破绽,被蒙军见机击破。只有纪律严谨、战斗素养精湛的部队才能克制这种战法,但是长生天庇佑,他们打遍大半个大陆,也没遇到多少这样的敌人。
剌剌吉的手下对此都没什么意见,仗不都是这么打的嘛。很快,一个叫查干的百户自告奋勇,带着手下的二十几号人,在周围的一片欢呼声中,轻快地向敌阵策马跑了过去。
“吁这天真的热!”
王破虏咕咚咕咚灌下一口加了盐的煮茶水,对这个鬼天气发出了抗议,丝毫不把对面即将过来掠阵的那一小股蒙鞑骑兵放在眼里。
现在已入盛夏时节,还是个正午,如果有温度计的话必然在三十度以上了,实在不是个作战的好时候。王破虏率领的这支骑兵,也不得不拆下了不少甲片,脱下了棉质的防护服换成丝质汗衫,只留下最低限度的防御,不然在被敌人砍中之前就先中暑热死了。
即便如此,几块晒得滚烫的铁板架在身上的滋味也很是不好受。不光人受不了,胯下的马儿也晒出了不少汗它们也装备了一块面甲和一块胸甲,使用了工业部的最新锻造技术,只有薄薄一片,并不算太重。东海人没多少好马,只能在这些装具上下功夫了,真是遭罪啊。
但别说,人马都整齐地穿着制式的衣装和铠甲,往那里一站,还没开打就冒出一股子精锐的气质,实在是吓人的很。若不是蒙古人胜利惯了,艺高人胆大,说不定还真就被他们吓退了。
他们出现在这里,自然标志着已经蛰伏了几十天的东海军再次活跃了起来!
在不久之前,军事委员会综合各方面情报,判定局势已经发展到了合适的程度,终于做出了全面反击的决定。各方面的部队结束了休整,开始拿着军委会发下来的最新指示,朝各个目标行动了起来。
王破虏所带领的第三骑兵营也正是其中的一支。
本来,他们是屯驻在弥河附近李应所有的那个庄园里面,准备与其他地方调拨来的骑兵汇合后,扫荡在益都地面上肆虐的蒙古游骑的。但是人还没到齐,就有一支不长眼的蒙军部队撞了过来,于是他们只好主动出击,试图剿灭这支来犯之敌。
噶尔迪所领的这支蒙军在益都纵横了半个月,早就有些懈怠了,当时四散开劫掠根本不成队形,骑三营有心打无备之下很快就取得了全面胜利。不过东海骑兵毕竟太过年轻,虽然装备精良,但是手艺生疏,还是让不少蒙军逃了出去,结果又引了不少回来,也是没谁了。
骑三营现在并不满员,之前有一个连调到南面旅那边执行任务去了,王破虏手上只有两个连可用。其中还有一部分轻骑兵留在后面清剿残余的蒙军游骑,现在列阵的人数实际上比对面的蒙军还少一点,只是精气神不错,气势上算是势均力敌吧。
算起来这是东海骑兵成军以来,第一次在没有其他兵种配合的情况下与另一支骑兵正面遭遇!
王破虏能有幸成为东海史上第一支骑兵遭遇作战的指挥官,心里其实是有些忐忑的。但是他在陆军里当了这么多年的军官,手下功夫先不说,至少脸上的功夫是练出来了。此刻他做出一副镇定自若的表情,没有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