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凶猛得很!高丽军被困住了,我们对抗不过,只得回来报信!”

    “什么?”耶律古乃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上去拉住那名骑兵,厉声说道:“具体是什么情况?速速说与我听!”

    厌次县是棣州州治,滨棣路的中心城市,位于后世惠民县东侧,距离土河不远。蒙军要想渡过土河前往滨州,就必须得从厌次过,所以高丽军确保了阳信县之后没多久,就紧接着往厌次县进发了。

    两县相距并不远,也就三十多里地,不过途中有不少河流,而旧有的桥梁已经被肆虐的东海军和冒险者破坏,所以高丽军只能一路搭建浮桥过去,费了些功夫,第一日只行了十里出头。探马倒是摸到了厌次城边上,确认了城中的东海守军并不多,于是他们就先在野外扎营一晚,第二日再继续前进。

    然而这第二日却让他们大吃一惊,探马刚散出去没多久,就探知到土河边上有大批东海军渡河,而且船上下来的都是有马的骑兵!一部分好手仗着自己弓马娴熟,趁着大军尚未完全渡过来的时候上去试了试对面的身手,结果被打了个大败亏输落荒而逃。还好对面追击的功夫不咋地,大部分探马还是逃回了高丽军的营地之中,报告了这一坏消息。

    由于探马将敌军渲染得来势汹汹,主将王綧不敢怠慢,当即命令刚拔营没多久的部下停下,就地再次扎营待敌,同时也赶紧派人回阳信报信,请后方赶紧来援。

    不久之后,便有铺天盖地主观观感的银甲骑兵从南而来,将高丽军营地团团围住,一场生死对决开始了!

    “这,这就是传说中的东海军?”

    王綧看着营外虎视眈眈的东海骑兵,惊讶地张大了嘴,这银光闪闪的全身铁甲,这整齐的军阵,天下竟然有如此精锐之铁骑?就连皇帝手下的怯薛也没这么不过如此吧?

    王綧是高丽王族子弟,现高丽国王王禃的堂兄。在王禃之前,就是他去蒙古人那里充当的质子,被王禃替换掉之后,他也没返回高丽,而是继续在忽必烈手下带一支高丽降军。

    他其实是早就知道东海商社这方势力的。这几年商社到处开拓贸易渠道,不少商品流入蒙统区,王綧作为高丽国族,自然能享受到这些高级商品。他对其中亮晶晶的玻璃器和极合高丽人口味的辛辣调料尤为印象深刻,当时对东海这方势力的感受颇为正面的,没想到居然有一日会与他们刀剑相向,更没想到他们一介海商居然能养出这么精锐的骑兵!

    他看了一会儿,仍然想不出该如何应对,于是他只好转头向旁边的洪俊奇问道:“茶丘君,东海贼军势如此之壮,我们该如何应付?”

    洪俊奇看了他一眼,没好气地哼道:“怕甚?贼人尚不足千数,纵使铁甲吓人,也不能朝营寨冲来送死。探马已回阳信报信,我们只需紧守营寨即可,辽军片刻可至,届时我们里应外合,定能杀散他们,贼人不过是来送死罢了。总管你还是约束好自己的部下吧!”

    这支军队是高丽军,军中士兵也都是高丽人,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却不是从高丽来的,而是从沈阳调拨来的。

    此事缘起于当初蒙古与高丽之间的反复战争。早年间,高丽有一员大将洪福源投降了蒙古,但后来高丽复叛,洪福源在高丽呆不下去,蒙古人便把他和他的部下安置到了当时已经旷无人烟的沈阳路,设立了一个高丽万户。后来又陆续有高丽军将投降,也统统安插进这个沈阳路高丽万户之中,使得这个万户的情况非常错综复杂。

    当初,高丽万户由洪福源统领,洪福源在军中的地位可谓说一不二。但是后来,王禃入质,替换了旧质子王綧,王綧便被发遣到了高丽万户之中。他到了这里,眼见洪福源的权势,开始起了歪心思,便向蒙哥打小报告说洪福源有造反的心思,试图借蒙哥的手做掉他,自己再凭借王族的身份把大权夺过来。

    蒙哥可能是被他蒙蔽了,也可能是早就有了削弱洪家的意思,所以真的就“听信”了王綧的谗言,把洪福源处死了。不过之后,蒙哥也没把高丽万户的大权交给王綧,而是就这么悬置着,只给了他一个千户的封民,王綧也没办法,只能认了。

    再之后,蒙哥身死,忽必烈即位。当时洪福源的第二子洪俊奇字茶丘在蒙军之中效力,有幸在征阿里不哥的时候亲见忽必烈,面陈父亲的冤屈。忽必烈听了之后“非常感动”,亲自为洪福源平了反,并且扶持洪俊奇登上了高丽万户军民总管的大位。自此之后,洪俊奇便对忽必烈感激涕零,忠心可鉴,一生为忽必烈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上定高丽、征日本、伐南宋、平乃颜,都有他的身影。

    不得不说,蒙哥和忽必烈这两兄弟真是会玩

    说现在。高丽王王禃想着派兵给朝廷助战,但他这个国王只是个象征,权力很有限,大政被权臣把握。而这些武家出身的权臣一向与蒙古人不对付,虽说名义上臣服了,但要让他们出兵给蒙古人卖命,那是想都不要想的。所以王禃发令派兵助战,其实从国内出不了多少兵,大部分兵力都是由沈阳的高丽万户提供的。洪俊奇和王綧两人就是在此时带兵加入了南征的队伍之中。

    显而易见,王綧可谓洪俊奇的杀父仇人,跟他同处一军,可真是把洪俊奇恶心得不行。但正是忽必烈和塔察儿的权术,故意把这两个仇人捏在一起,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省得高丽人团结起来。

    这套竞争机制倒有些作用,之前王部和洪部是分两军各自行动的,相互不服,干活倒真算麻利。但刚刚他们遭遇了东海骑兵的突袭,便不得不紧急聚在一起。这种时候,洪俊奇自然不会给王綧好脸色看,不过他是个合格的将领,也不会特意搞什么内斗出来。

    见洪俊奇没有让自己去送死的意思,王綧便放下心来,看着外面说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营寨之外,银甲骑前后散开,将高丽军的大营团团围住。这让王綧等人莫名产生了一种时空错乱的恍惚感:以前不都是我军骑兵围住敌方步兵然后随意拿捏吗?怎么到自己出征的时候,就反了过来,我方步兵反而被敌方骑兵给围住了?

 第370章 骑炮兵

    1262年,7月29日,立秋第17日,滨棣路,厌次县。

    范龙城看着守备森严的高丽军营寨,有些意外。

    泰山之战后,军委会将骑一营、骑三营和一部分勇敢营集中起来,调到了北清河以北的滨州地,又将在乐安待命的一个骑兵训练营正式编入作战序列,给了一个临时骑兵第四营的番号,当作骑马步兵使用。

    这三个半骑兵营上千人马被编成一个“快速反应团”,部署在滨州,以配合冒险者协会的行动,打击河北的零散蒙军,并且给商社收集物资和人口。

    总之,相比南边到处是山地和河流的零碎地形,滨棣路的广阔平原才是适合骑兵发挥的好地方。

    范龙城在利津县接到蒙军南下的情报后,就发布命令将快速反应团召集起来,北上应战。今天,他们借用冒险者们的船只,渡过土河到达了之前已经被东海军占领的厌次县,准备确认一下蒙军的情报,并且挫挫他们先锋的锐气。

    当时一听说蒙军打头阵的是一部高丽军,他顿时就像见到了肥肉一样精神焕发。高丽棒子,那不是弱鸡的代名词吗?于是他立刻率领先行渡河的骑一营和临四营赶到了前面,想先把这个软柿子给捏了。

    没想到,见了面之后,他居然发现高丽军营寨设立得很有章法。士兵衣甲齐全,长矛刀盾弓箭诸兵种一应俱全,相互之间配合有度,俨然一副精锐气质,实在让他有些意外。

    于是范龙城就在营寨外停了下来,迟迟没有发动进攻。

    呃,实际上,虽然后世的朝鲜常常给人一种羸弱的印象,但那是在中央王朝数百年的庇护之下文恬武嬉渐渐荒废的结果,现在这个时代的高丽人还是颇有武德的。

    在这个时期,高丽所处的是所谓的“百年武人时代”,掌握高丽的是一整个武臣阶级,拥有大量有传承的战士,战力并不可小觑。之前,中国东北地区先后出现辽、女真、蒙古三个强力的少数民族政权,无一例外都曾经与高丽进行过战争,但是始终无法彻底将它压服,只能收为附庸国而不能吞并,由此就可看出这个国家的坚韧。

    而且相比正牌高丽军,这支沈阳高丽军由于常年随蒙古人作战,技战术和团队配合还要更上一筹。嗯,说不定,这次入关的三部里面,高丽军才是最强大的一支东辽军虽然马军众多,但是单打独斗还行,真的阵战起来也就是一堆乌合之众,还真不一定能打过高丽军,当然后者也追不上他们;而塔察儿的本部倒是南征北战经验丰富,但以往都是让汉军去送死自己在后面压阵,等到追杀溃军的时候再上,真实战斗力到底有多少还真不好说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罢了。

    可能是时间太急没来得及找遮护地,高丽军的营寨就孤零零立在旷野之上,虽然士兵的素质还可以,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凭依,简直可称绝地。范龙城观察了一会儿之后,已经胸有成竹,当即下令道:“骑一营第一连,向北散开警戒,二三连待命!临四营,下马备战!骑三营和勇敢营到了没,我们的宝贝呢?哦,来了。”

    话音刚落,南面便出现了烟尘的迹象,稍后便有一大群骑兵护送着六辆马车向这边奔驰过来,没过多久便到了营寨之前。

    这群骑兵相互分开,其中的第三骑兵营向右转向,在野地上停下整队。而那十辆车则在几十名骑兵的护送下驶向了范龙城的大旗。然后,队首的孙镇河上尉策马前出,向范龙城报到道:“报告!骑炮连向您报到!”

    范龙城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后方列队的车和炮,赞许地点头道:“很好,布置阵地吧,今天就该你们表现了!”

    “骑炮连”这个编制在早期的义勇队中出现过,当时是把骑兵和炮兵混编,以节约成本,但后来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而分拆了。现在它重新出现,却不再是一个“凑合”的方案,而是一支配属了轻便火炮、能够伴随骑兵一同行动的快速炮兵。

    骑兵作战的精义,在于“秩序、士气、队形、配合”等概念。真实历史上,绝大多数骑兵之间的战斗,并不是两支骑兵勇敢地对撞在一起然后展开搏命厮杀,而是两方装作士气鼓鼓地对冲,然后一方坚持不住怂了下来,调头撤离,另一方再展开追杀,直到自己的队形也被扯碎不得不重新整队。

    骑兵对付步兵的时候也是这样,大多数时候不是像吐里哈那样傻傻向步兵发动冲锋,而是佯作冲锋,如果发现对面发生动摇,就直接撞进去,否则就撤离整队后换个方向再试一下。一般来说一场战役中那么多的步兵,不可能总是训练有素,总有些面对骑兵冲击的气势吓软了的,以他们为突破口,就能扯碎整个战线。

    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秩序井然、士气高昂、队形合理、配合紧密的部队,也就是组织度更高的一方,大多数时候都能击败做不到这一点的其它部队。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提升组织度谈何容易呢?东海骑兵已经在尽力做这一点了,但是受限于人力物力和社会基础,总是还有很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