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败坏的时候,那他折腾起来得多费好几倍的力气,但是现在有南宋会子的例子在前,人们已经广泛地接受了纸可以当钱用这个事实,所以他的中统钞才能轻松建立信誉。这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啊。”
季国风摇摇头,笑道:“南宋倒是把纸币的信誉给建立起来了,但最后全给别人做嫁衣了。”
周弘文眼中闪着精光:“是啊,所以,这个时空,我们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上演。宋朝历经百年做出来的货币嫁衣,不能让蒙元拿去,而是要由我们夺过来。这是一场战争,货币的战争”
第395章 货币战争(加更)
“货币战争”季国风同情地看着周弘文,“看多了吧不就是发个纸币,好像真的把身家性命压上去一样。”
“咳咳咳,”周弘文有些尴尬,随即正色道:“我们自己发行纸币,只是一小步,更重要的,是摧毁蒙元的货币体系,让他们不能从中取利”
季国风摸了摸鼻子:“呃,他们要发,我们还能拦着他们不成不是吧,难道你真有什么办法”
周弘文一笑:“办法多的是。当然,拦是拦不住的,但是我们可以帮他们发啊,仿制个几百万贯扔过去不就行了”
季国风拿起那张中统钞,看了看,说道:“倒是个法子,但恐怕不容易吧,印刷厂的技术我可清楚,论起制钞真未必能胜过土著。哦,对了,我们得小心点,别被蒙古人的假储蓄券反入侵了。”
周弘文和史若云一愣,相互对视了一眼,这还真是个问题啊。
史若云咳咳两声,接过话题,说道:“总之,要打击中统钞,就是一反一正两个渠道。反就是削弱它的信用,制造假币,或者我们自己收集一批中统钞集中挤兑,类似的办法还有很多,玩这套他们还嫩着呢正嘛,就是向蒙统区的商人和民众提供一种能替代中统钞的更好的货币,他们自然就会弃用不靠谱的钞票了”
季国风点点头,说道:“这个我知道,就是我们自己印的纸币嘛。但是你们真的确认你们搞出来的信用扩张储蓄券能跑那么远”
史若云看了一下周弘文,后者连忙说道:“要是对付历史同期的那个蒙元,我们没什么信心,但是这个时空他们的威望大损,又少了山东这么一块经济发达的地盘,真要打金融战的话,我们的胜机还是很大的。当然,我们的计划也在与时俱进,在吸纳了反对意见之后,我们也觉得新的货币计划应当立足于更稳固的根基,那就是以提升贵金属存量为根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信用扩张活跃经济。”
“是该这样”季国风有些接受了,但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但你跟我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我一搞工业的,跟这些也没关系啊。”
周弘文咬牙道:“当然有关系如果要引入贵金属的话,我们有一个绝好的来源,那便是日本的银矿这个季专员你最清楚,日本现在银矿资源丰富,之所以输出量不多,只是因为没有技术冶炼罢了。而我们就有这个技术,完全可以转向日本,大量获取白银、铸造银币,从而在东海控制区内发行银本位的坚实货币而且以日本的银产量,这个输入量很可能会大得超过我们经济的承受能力,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适量向蒙统区输出一些,既能换回珍贵的矿物资源,也能对中统钞产生替代效应,促使它急速贬值”
季国风一惊,瞪大了眼睛,转头看向办公室南墙上的一副地图,然后又转了回来,看向史若云。他脑筋急转,迅速想明白了他们的想法。
白银,真正的硬通货
相比刀尖上跳舞的金融改革,输入白银以活跃经济是更稳妥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金融改革了,实际上两者并行才是最佳方案。至于什么货币战争,更只是幌子,真正的意义是史若云代表的海商系对他做出了让步,愿意把接下来的重大金融变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计划的金融变革,另一部分是作为根基的白银输入。他们今天请他过来,实际上就是表示愿意将白银输入的主导权交给军工系,想要换取的,自然是不要在明年换届跳出来搞事。
他沉思了一会儿,含糊地问道:“这是要对石见下手了吧,但日本可是远在海外”
石见银山是日本最大的银山,也是东海商社最容易伸手的部分。实际上,海洋部早就开始了在石见国用宋朝商品换取银矿石的贸易行为,拉回来也炼出了不少银,对于财政不无小补。但是这样一来,即使军工系接过主导权,还是要受制于海军啊。
史若云笑着答道:“石见银山并不在舰炮所及范围内。若是无事便罢了,一旦日本国有事,单靠海军是无法保证银山利益的,必须有陆军出马才行。而且,到了银币足够需要向外输出的时候,需要采购什么东西回来,也是要优先看工业部的需求的。”
季国风点点头,说道:“这很合理”然后笑了出来:“哎哟,莱芜那边事情太多了,我还是先趁早过去吧。首席,我看这计划就挺好,细节上虽然还不太放心,但大框架总是没问题的。反正事关重大一时也搞不定,那就麻烦你们操心了,继续推进下去,下次大会再议哦对了,白银方面有什么事,可以去找万浩然咨询一下,他对冶炼方面比我懂多了。”
见他态度软化,史若云满脸喜色地站起来,与他握手道:“那当然,莱芜的事情也麻烦你坐镇了”
说完,季国风便雷厉风行地告辞离开,紧接着上了豪华马车,在一队近卫兵的护送下继续向西南行去了。
在他走后,陆平眨巴着眼问道:“不是吧,首席,难道你们真的要朝日本下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啊,那蒙古人两次征日几十万大军都被神风打回来了,咱这点体量真的能行”
史若云正色道:“那当然,隔壁就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让我们去取,那不是浪费嘛。不过,谁说取就一定要抢的本来日本人守着银山就用不起来,我们用物资、用铜钱,或者干脆用炼出来的白银,去换取他们只能当石头用的银矿石,这个很合理吧随便给一点他们都是赚的,多轻松啊”
陆平竖起大拇指表扬道:“果然有奸商风范。”
史若云嘿嘿一笑,不过周弘文这时反倒提出了一个不同意见:“其实,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将冶炼白银的灰吹法向日本公开。”
史若云一听,吓了一跳:“老周,你又在动什么鬼主意这个圣母可不好当啊。”
周弘文摆摆手:“不是,我是觉得,要我们自己去日本挖矿,还要藏着掖着保密,这效率着实有点低。不如发挥日本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利润的刺激下自己去挖去炼。我们直接得到的白银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别忘了,白银本身不是财富,能换到商品才是财富,日本银产量大增之后,肯定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到时候我们再运商品去换白银回来,成本会不会反而更低呢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模糊的想法,没经过计算,不一定就合理,但未尝就不行。”
别说史若云,就是陆平都发现了这里的漏洞:“但是,来往日本的商人可不止我们一家啊,份额一争抢,我们能赚到多少”
周弘文一愣,随即狠狠地说道:“那就垄断日本贸易说实话,要是陆军登陆,我们还真不能打赢日本十万封建武士,但是海军去封锁日本航线,还是做得到的吧”
陆平也一愣,这人也太狠了吧
史若云笑了一下,说道:“也是,这说不定是个好办法。不过这也不用我们来操心啊,你还是写个建议书,让军工系的人去思考吧”
感谢以下书友的打赏
淮中为了晚明注高v、雷霆82、叶落无声2、观网文、小小小新人、uraniu235
第396章 交替
另一边,季国风从中央市离开后,乘船入海到了海州,顺路去拜访了一下当地的淮海工作组。
去年战后,东海商社在西南方向一下子多了一大片地盘,不过并没有余力照顾到那么多,目前大部分新得地区仍然处于体制化进程当中,只有煤铁基地莱芜和地广人稀的海州两地首先经营了起来。
季国风是莱芜的特派专员,而淮海专员是原建设交通部的陈龙。由于他俩级别高,有时也兼顾协调周边地区政务的任务,所以不能同时离岗,只能一先一后地休假。这次季国风前脚到海州,陈龙后脚就要离开了,所以趁着会面的功夫先交流一下工作。
两人随意聊了一会儿之后,陈龙开始谈到了海州的开发问题:“我把州城周边的一圈都划成了社营农场,省得以后城市化了再有产权纠纷。不过圈这么大片地也没法同时开发,我准备组织兵团从外围开始耕耘,等到退役就直接就地分给他们。”
去年战后,前线的军事压力降低,他就趁机跟大会要了八百义务兵过来,在海州组建了一个生产建设兵团,开垦农场、修建道路。目前进展顺利,预计这些兵有很大概率在退役后就地留在海州,再娶妻生子就是好几百个家庭,以后他们就是海州复兴后的第一批居民了。
季国风点点头,说道:“好啊,我觉得你们初期发展畜牧业的决策还是很正确的,最好多产点羊毛,以后钢铁从海州出口的时候正好轻重搭配装船。对了,关于莱芜海州段的运输,你有什么想法?”
陈龙对此早有想法,起身拿了一张地图过来,展开指着上面说道:“我之前把赵浩初要了过来,我们考察了一阵子,还是觉得走水路,分沂入沭这个方案最靠谱,也就是挖一条运河把沂水和沭水连接起来。好消息是,北宋和金朝曾经开辟过类似的运河,只是现在荒废了,重新疏浚一下就能用起来,成本并不高,甚至可以用沂州本地的徭役和税收解决,本土稍微支持一点就行了。”
沂水和沭水两条大河的干流呈“儿”字形走向,虽近却没有直接相连,导致相互之间的交流很麻烦。如果能开挖一条运河,将两条大河连接起来,不但可以导通水路,还可以在洪涝季加强排水,一举两得。淮海工作组现在除了移民种田,工作重心就是在这条运河上了。
这对于季国风来说也是利好,运河修成后,莱芜的钢铁就可以顺蒙水进入沂水再转沭水直接出海了,运输成本低了一大截。因此他露出高兴的表情,说道:“这个好!这样的话,莱芜一直到海州的水路就通了只是,走沂水的话仍然要向南绕一个大弯,你不准备截弯取直,导通沂水和大沙河,直接在海州北边走最短路线入海吗?”
海州城北有一条大沙河,东西走向,从地图上来看与计划开挖的运河正是一条直线,但却不与沭水直接相连。如果能够再开挖一条运河,将沭水与大沙河导通起来,那么又能节约一大段水路。
陈龙摇摇头:“这是导沭入海方案,我们也研究过,不太乐观。这个工程看着不大,但是难度不小,要开山爆破,而且大沙河的水文情况也不好,还不如走沂水绕弯呢。虽然沂水路程长了点,但顺流而下也用不了多少时间,还能促进沿途开发,等到以后技术力提升了再考虑导沭入海吧。对了,说到这个,鉴于以后很有可能会发生的上下运力不平衡的现象,我建议你们莱芜引进一些造船业,就地取沂蒙木材造船,载着铁矿顺流而下一去不回头,综合运输成本还能降低不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